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未来简史》



若要评今年的热门书,《未来简史》上榜估计毫无压力。我就经常在飞机上、地铁上看到有人捧着这本书在读。

 

其实早在1月份我就第一时间拿到了纸质书,可已习惯了看kindle的我生生等到这个月有了电子书才把它给读了的。

 

虽然没有去年看完《人类简史》后的那种惊艳感,但尤瓦尔·赫拉利依然以他博学的知识、独到的视角继续刷新着我的认知,很多有趣的观点让你大呼精彩。

 

我们还记得,在《人类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用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三大革命概括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凭借虚构的力量,智人进行着大规模合作,从而控制了世界。

 

沿着虚构的力量这个视角,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将我们智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又概括为了三个宗教时期,从神本主义宗教,到人文主义宗教,再到未来可能的数据主义宗教。

 

在神本主义宗教时期,靠着上帝、真主和佛陀等等这些至高无上的神们虚构出了一整套的故事体系,为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存在赋予了意义,我们靠着这些神们的指引判断着对错、好坏和美丑。

 

但从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开始盛行。一些智人开始不断思考,为什么要神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于是人们的感受,人们的内在体验就成为了行为的标准,这就是人文主义宗教。

 

人文主义政治相信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人文主义经济相信顾客永远是对的;人文主义美学相信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人文主义伦理相信感觉对了就去做吧;人文主义教育认为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思考。

 

不过,人文主义也不是大一统,它也有分裂,主要分为三大派别: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虽然所有的人文主义派别都认为人类体验是权威和意义的来源,但对于人类的体验却各有诠释。

 

自由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和体验,从不同角度照亮着世界,为这个宇宙增添色彩、深度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的体验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不管在政治、经济还是艺术中,个人的自由意志都应该比国家利益或宗教原则更为重要。个人能享有的自由越多,整个世界就会变得越美丽、丰富和有意义。

 

但自由人文主义,面临一个问题: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常常感受到的是各种不同的事,彼此的欲望也有所冲突,如果所有的权威和意义都来自个人体验,当彼此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人文主义走了另一条道路。他们认为自由人文主义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他们让人不要再迷恋于自己和自身的感觉,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想达成社会和谐,方式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自恋地探索自己的内在,而是要请所有人先放下自己的愿望,把他人的需要和体验视为优先。因此,社会人文主义并不鼓励自我探索,而是主张建立强有力的集体制度(比如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为我们解读这个世界。

 

同样为了解决人类体验互相冲突的问题,进化人文主义又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冲突是好事,能促进自然选择、推动进步。毕竟,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优越,而在人类体验有所冲突时,最适者就该胜出,淘汰不适者,这样人类就会不断变得强大。纳粹主义就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一个极端。

 

咱们回看二十世纪的整个世界大局,从一战、二战到冷战,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就是这三种人文主义派别之间的分歧引发的。到目前来看,自由人文主义占据主流,但它也充分融合了社会人文主义的思想,如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出台。

 

但随着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文主义将遭受到严重威胁。人文主义长期崇拜人类的生命、情感及欲望,于是人文主义文明希望人能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拥有最强的力量。但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为了实现这种人文主义梦想,将会出现新的后人文主义科技从根本上颠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基础是个人的体验,现在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与人类体验息息相关,但如果以后人类的体验也成了可设计的产品,就像能在超市里买到的任何商品,情况又将如何发展?

 

人文主义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每个人都有自我。不过生物实验证明,所谓的自由意志和自我,都是幻觉,无非是各种算法的集合,而在未来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算法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会替你做出更符合你的决定,如果积累了足够的数据,万物互联的伟大算法就能告诉你该跟谁结婚,该做什么工作等等。算法成为了行为的标准,这就是数据主义宗教。

 

关于自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一项开创性试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它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说故事,而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负责的则是叙事自我,叙事自我却只会选择性的记忆,它就像记者、诗人或政治人物,不会叙述所有细节,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结果来编织故事。

 

所以,我们所谓的自我认知,不过都是自己的叙事自我,说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我们认同的是自己内心的系统,想从生活的各种疯狂混乱中理出道理,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一致的故事。

 

在书中,有一段关于自我的精彩描述,我极为喜欢:“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都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该爱谁、该讨厌谁、该怎么对待自己。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别:有些人活在悲剧之中,有些人上演着永不完结的宗教戏剧,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像部动作片,也有不少人过着喜剧人生。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也许,我们终将发现,一切的意义都是虚构的,都是幻想出来的。那我们该怎么面对呢,或许,我们每个人还是要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相信自己选择的,但要清楚它终究不过是虚幻的,因此不要过于执着,要明白有时候你所做的可能都是错的。就像罗曼罗兰告诉我们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数据宗教正在征服世界
2017最重要的书:人要么毁灭自己,要么进化成神
头条文章
《未来简史》精华——千字梳理脉络
未来简史(3):智人为世界赋予什么意义?
未来简史:没看过这本书的人,将被永远甩在20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