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执 嫉妒 报复 小人 虚荣 投机 狭隘 吝啬 逆反
偏执心理

    原由:

      偏执的人永不服输,总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护,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无误。按心理学分析,偏执心理表现并非是缺乏教养,而是一种人格异常,即变态性人格障碍。

    分析: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一般性情多疑,易嫉妒,好争斗,容易产生偏见。总是特立独行,像是不合节拍的独奏。他们不相信他人,对自己评价很高,总认为自己正确,善于诡辩,既使是有时理屈词穷,还要强词夺理,责怪他人不对。

      这种心理的产生除了受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主要是与后天环境的养成有关。一般认为在儿童时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使子女遭受冷遇,心灵受到创伤,就容易滋生自我孤独和与人疏远的偏向。特别是在青春期过后,逐渐形成偏执信念,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给人性情古怪之感。偏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而改变也相当困难。

    调适:

      1、要意识到偏执的危害。需通过一定的环境制约,会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而且伴随着失误概率的提高,家人或同事要向他晓以偏执的危害,使他明白,偏执不仅会使亲情冷淡,同事关系疏远,还得不到他人得理解、支持和同情,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同时还常使自己陷于激愤的情绪之中,影响身体健康。只有不再固执己见,认识自己性格的弱点,才能正视客观现实,谋求适应环境,从而使性格变得灵活随和一些。  

      2、学会思想方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事物,克服主观片面性。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以随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必事事较真,以仁义之心待之,就能协调人际关系。对于一些意见分歧,只要宽容以对,互相谦让,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隔阂,增进感情。
      3、要经常不懈地进行自我克制、自我疏导,控制不良情绪发生。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人相争、相辩,而是采取回避的办法,离开现场,使激动的情绪自行平息。在与朋友或同事闲谈或研究工作时,一旦遇到意见分歧要提醒自己虚心、耐心,不要横推车,强词夺理。即使是不得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沉着、稳重,力求客观,以理服人,不要鄙视他人。

      4、适当地处理自己的言论。如果你的发言理据充分,站得住脚,会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掌声;如果你的发言不能服人,就应以幽默的调侃为自己下个台阶。这样做,既不伤你的自尊心,也对制约偏执心理颇有益。
        偏执的人必受伤损,必被凌辱。他的羞耻不得涂抹。
        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竞,免得至终被他羞辱。

    嫉妒心理

    原由: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也是一种以自己地位相似、水平相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为指向的带有敌意的心理倾斜现象。

    分析:

      嫉妒心理的特征是:

      1、不能认可他人比自己强,只能陶醉于他人的失利为满足的情感体验之中。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

      2、是为'寻求公正’要达到精神上的平衡,而施展的自卫手段。

      3、嫉妒既能伤人,也能误己。总是与自己和他人过不去,自找烦恼,自设障碍;为别人取得的成绩而忧心忡忡。当他人为假想敌,特别是对方的成绩越大,名望越高,其嫉妒得越加厉害。如此承受着全身心的折磨,精神必然受到损害。

      4、嫉妒实际上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不检讨自的不足,而是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促使忿忿不平,嫉恨别人。选择嫉妒,不仅会增加许多烦恼,还会因把对方看得高于自己,削弱自己的自信心理和自爱意识。人的自信心是一种自爱的心理情绪,真正自爱的人,既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恼恨不已。嫉妒如果变成习惯化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就成为压制、报复、心胸狭窄、居心叵测、不择手段的人,以致与颠覆意识狼狈为奸,从而使比他强的人都被视为攻击的靶心,以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造成许多悲剧的发生。

    调适:

      1、需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摆正自己与被嫉妒者的位置,正确认识嫉妒是违反道德情感的体验,即使是因嫉妒耍手段而一时得逞,也不能彻底否定他人的成绩。这种怨恨情绪犹如螳臂挡车,否定不了他人,那么为此消蚀了自己很多精力,反而自害。
      2、消解唯我独尊的心理品质。嫉妒是以我为中心的拒他性的心理情绪,对超我者嫉恨,对不如我者蔑视,因此,必须从“我”的圈圈里挣脱出来。当发现他人比自己强时,不要以自己的感情取向盲目处置,或不加思考地进行攻击排斥他人,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创造出自己的成就。
      3、心无恶念,独善其身。达观处世的人,才能制止和摒弃嫉妒,树立起对人的平常心和同情心,就能把人事纠葛、功名利禄看得淡薄,就不容易嫉妒了。

      4、充实自己,心往向上。只有不求上进,恋权贪位的人,为了怕他人升上自己,才会产生嫉妒而将人压下;如果自己是不断节节上首,就会巴不得有人来代替自己,而急于训练下属。若有爱才之心,更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人的嫉恨,成了烈怒。报仇的时候,决不留情。
        乖僻人播散分争。传舌的离间密友。
        嫉妒会使全身的骨头朽烂,面目可憎。嫉妒的人,一生得不到知心的朋友。

    报复心理

    原由:  

      古往今来心怀歹意、寻机报复的人屡见不鲜。

    分析:

      报复,是一种病态心理,它的产生是由于私心膨胀的结果。其有着一种偏执的心态,总是把自己看作一枝花,把别人看作“豆腐渣”,连做梦也想凌驾于他人之上,但实际上却才智平庸、难有作为。可是他又不甘心屈尊于他人之下,就非常看重高位。要是他人不给他的私欲得以满足,就“牢记”这“一箭之仇”,等待时机,以便进行报复,达到他的目的。

    这种病态心理属于道德的欠缺,而对于道德欠缺行为的人

      1、应该英明的秉公办事,不因他的打小报告、请吃送礼而对其放松警惕,或被假象所蒙蔽,也要做到限制使用,不给他进行报复的机会。只有认清他的思想本质,使其拍马、奉承,没有立锥之地,也能避免偏听偏信而误入他设置的陷阱。与他共事的人也要对其不道德行为进行抵制,不随声附和,不听之任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为其虚情假意所迷惑。更要抓住他的思想苗头作好思想教育工作,消除他以后寻机报复的隐患。如果做到这些防范的工作,就能在客观上为他的报复清除了滋生的温床。
      2、要敢于针对他的报复行为进行揭露,让大家认清他的真实面貌。具有报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指鹿为马的本事,他或者偷梁换柱,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无中生有,只要能达到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报复目的,就无所不用。对这样的行径要敢于抓住揭露,让人认清是非事实,使他的“狐狸尾巴藏不住”,从而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当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报复作为个人性的心理品质,要走出这种心理误区,关键还在于当事者能够自身醒悟。

    调适:  

      1、是认清害人终害己的辨证关系。寻机报复的人总是想以假象来迷惑人,以害人来达到利己的目的,殊不知“纸里包不住火”,“玩火者必自焚”,正如鲁迅所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只要认清了这种逻辑遭遇,就能良心发现,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痛改前非。
      2、是树立老老实实做人的道德规范,做到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衡测是非;做到客观地估价自己,不想入非非,不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陷害别人;做到知恩图报,对他人给自己的好处,尤其是纪念他人曾对自己的关照、帮助,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只记人家有负于你的地方而忘记人家的好处。在道德上能够这样地规范一下,就不会总是心怀报复了。
        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心中乖僻,常设恶谋,布散分争。所以灾难必忽然临到他身。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小人心理

    原由:

      “宁伤君子,不伤小人” 道出了“小人”的厉害。“伤”了君子,不会有后患,而“伤”了小人,则是后患无穷。所谓“小人”,是指那些道德欠缺、行为卑劣的人。孔子就对“小人”深恶痛绝,称其为“难养也”,意为“难以相处” 而“小人”常招摇过市,并制造了种种事端。遗憾的是,令人讨厌的“小人”却仍有活动的市场。

    分析:

      “小人”本质是“势利”,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从不是通过竞赛来超过他人,而是搞阴谋诡计陷害他人;其人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不惜拨弄是非,颠倒黑白;这样的人阴险恶毒,权欲贪心。他们无权时,善于厚着脸皮制造舆论,抓住人际的利害关系和时机来挑拨离间,还不惜吹捧,投其所好,若对他们的恶性心理缺乏警惕,使其有机可趁,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小人”一旦大权在握,便打击报复,排斥异己,顺己者昌,逆己者亡,对比他强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然而“小人”作为是一种恶性心理品质,其表现程度也有深浅之分,并非所有的“小人”都是不可救药的,有的还是可以排除心理障碍,改邪归正的。

    调适:

      1、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小人”心理是一种道德欠缺性的恶性心理,这种恶性心理的发作,往往是攻利主意,因此要摒弃这种心理障碍,从当事者的主观讲,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水准,使得思想的觉悟性或良心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不因个人的私欲、私利而干出违背良心的勾当。

      2、认识到“小人”的恶果。既害人又误己,拨弄是非、陷害他人的结果会暴露无遗,被钉在人生历史的耻辱册上,名誉尽失,遗臭万年。
      3、要及时识破、揭露“小人”的阴谋诡计。“小人”主要靠拨弄是非来达到其罪恶目的的,很少触及法律的禁区。因此“小人”的行为往往被忽视,只有当其造成一定恶果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防患于未然,要及时识破、揭露“小人”的阴谋诡计,使他人能防范。

      4、要把好“楼梯口”。“小人”一旦得到领导的信任或掌管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就会恶意膨胀,为所欲为,所以对“小人”一定要把好“楼梯口”,绝对不能提拔,否则就会后患无穷,贻害事业或他人。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使其进行反省,认识危害,弃旧图新;还要予以限制。“小人”在不“得志”时,往往不敢恣意妄为。
        指斥小人,恐怕他恨你,必受辱骂。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
        以恶报善的,祸患必不离他的家。
        赶出小人,争端就消除,分争和羞辱,也必止息。


没有目标的人都只在帮有目标的人完成目标。













虚荣心理

原由:

  好虚荣的心,不惜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报假成果、假学历,为自己争面子;这种好虚荣、顾面子的行为,就其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心理焦虑使然。

分析:

  人生是有期望的,当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或与他人相比感到难堪、逊色时,为了取得高于他人或不低于他人的荣誉,就以夸口来掩饰自己,以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这种心理焦虑表现在男士身上,一般是体现在自我内在形象的“塑造”,显示于能力、本事的争名逐利;体现在女士身上则是自我外在形象的“塑造”,显示于忧好丈夫,家庭的富有,以及自己容貌、服饰的引人注目。

  好虚荣、要面子的心理是人性中偶然性的行为,并非是不良的心理品质,但是,如果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追慕虚荣只能满足自己短暂的情绪愉悦,事后的苦果只有自己品尝了。好虚荣也是具有攀比心理,自以为强过别人的心理,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其实,这种不务实际的心理焦虑,等于为自己设置障碍。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追慕他人所长,常常力所不及。

调适:

  1、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超出自己实际的期望值。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一,人的潜在和外在的天资素质、知识水平和能力修养是不一样的。

  2、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在自己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你就会占有一个“自由王国”,能够应变自如地做好工作,潇洒地面对人生

  3、与人真诚相对。以自己的力所能及来显示自己的价值;一味追高,知识、能力达不到,硬要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就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以虚假的幻象来掩盖自己的攀比心理,就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感觉到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不再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苦恼。只有具备这种心态,才能自得其乐,摆脱心理焦虑的苦恼。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自欺欺人,只是鸵鸟政策。




投机心理

原由:

  这种“投机心理” 是指“投机取巧”、“投机倒把”,是一种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冀望通过取巧的手段来达到利己目的的心理情绪。它的实质是一种侥幸心理,盼望凭借偶然因素或机遇使自己得到成功。只不过“投机”者具有获取利益的主动性,而“侥幸”者则是期望被动地得到实惠或机遇。在日常生活中像这类依赖投机而获利,或者因投机而失败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分析:

  要想发家致富,决不能凭运气,搞投机,要凭着自己的实力从一点一滴干起。美国学者斯坦利在他的新著《富翁心态》中总结出富翁们三条致富经验是:“喜欢自己开创的事业,激励自己的动机是开创事业而不是攫取财富;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家庭和谐;不搞投机,不光顾赌场和不买彩票。”这个恰好说明依赖投机只能在偶尔的情况下获利,终究不是成就人生或发财致富的理想选择。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对投机感兴趣呢?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吸引和诱惑,心情浮躁,总想一步登天,尤其是见到一些人率先发迹,更是心急火燎,于是在还没有找到目标时就急于幻想财源滚滚的美景。不是脚踏实地地从头干起,而是想凭借运气进行投机。如果说偶尔的投机还好,如把人生都押在投机上就必然引出荒谬的结果。

调适:  

  1、认识到投机是依赖不确定性的偶然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的。即使是偶尔得手,其成功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投机也是带有风险的。投“机”不成蚀把米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投机上。
  2、树立明确的目标矢志不移地坚持奋斗。你如果想发展事业,就应把握市场信息,选准获利的项目,将其作为事业来对待,脚踏实地地下苦功夫,诚实的付出必然得到诚实的回报。不要企望走捷径,不要见钱眼开,见钱眼就钻。有的暴发户专事投机生意,什么赚钱就投机什么,有时候赚了大钱就胡吃海喝,醉生梦死,到赔钱时就把老本都搭了出去。只要认识到这个层次,就不会对投机感兴趣了。
  3、守住淡泊。投机心理也属于人的一种精神负担。当见到他人发了财,或是升了职,或是当上高位,就感到怦然心动,感慨万千。这就容易滋生投机的念头来赶上他们,假如你能认清天下之大,不可能人人当高,人人发财,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平头百姓,他们在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喜爱的工作,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心静自然少忧烦”,心情就会感到淡泊。这种淡泊不是离群索居,超乎物外,而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一旦守住这种淡泊,你就会感受到充满阳光的生活境界和心理境界,不再为投机而呕心沥血了。

    贪恋财利的,扰害己家。恨恶贿赂的,必得存活。
    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狭隘心理

原由:

  所谓“坐井观天”的心理是指把自己的心胸、气量和见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眼界不能放开,思路不能展开,只凭以往的(或传统的)心理暗示和经验来观察、分析问题。

分析:

  具有这种心理方式的人,一般是思想守旧,性格固执,眼界狭窄,缺乏全面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片面,只能从主观角度偏激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而不能客观地全面地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这种心理方式,如果是普通人,其后果至多是他自身或家人因思想狭隘而受到损失;如果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那就将危及他所主管的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给事业造成难以补弥的损失。

调适: 

  1、提高文化素养,学会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狭隘心理源于思想的守旧、固执和偏见,因为守旧,总是接受不了新事物;因为固执和偏见,总是认为自己固有的心理暗示无误。要扭转这种心理现象,必须拥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避免少见多怪,不会因不曾见过的事物而大惊小怪,也不会因不熟悉某种事物而盲目地下结论,更不会出于感情的好恶而对某些事物决定取舍。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自然就走出狭隘的阴影,提高了人的做人品格。

  2、看待人和事物切忌以偏概全。对人对事不要总认为自己始终拥有情绪化的挑剔权力。心理狭隘的人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依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指责,似乎是对方的存在对自己是个威胁。这种心理模式就容易把个别当成一般来对待,把现象看作本质。心理狭隘的人在做出判断时,有着很强的情绪化色彩,而且好象形成定论,不易更改。3。对不熟悉的事物,不了解的事物,不要急于主观表态。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对此要给自己留有认识、思考的空间,从具体的个案的从流中思考这些事物的对与否。若能全面看问题,心理也就摆脱狭隘了。

    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



吝啬心理

原由:

  有一些本身都很富有,但却自私、贪婪、吝啬、刻薄,为了金钱和财富连对自己的亲人也鲜情乏义,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像这样吝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其踪影。

分析:

  吝啬是一种心理变态的结果。凡吝啬的人,或是从小受穷,饱尝生活的辛酸,深知物质财富得来不易;或是家里管教特严厉,控制花钱,只有靠自己节俭或动手积累才满足需要。应该说这本来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心理品质,可是当这种心理品质受到自私心理的驱使,发展为极端化以后,就走向了反面,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甚至为了物质财富而变得卑鄙龌龊,疏离了精神,淡化了亲情,成为典型的心理变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强迫性人格障碍。反常的吝啬行为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所强迫、所驱使,甚至明知道这种观念、行为是不对的,但仍然无法摆脱。这种人格病因,可能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所致,可能是心理冲突和心理压抑的结果,特别是与童年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和不合理刺激有关。

调适:

  1、认识吝啬的性质和危害,分析其人格缺陷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鼓励其消除精神负担,把精力和兴趣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以其受过吝啬之苦的教训来得启迪者,对其的省悟是有帮助的。

  2、了解过度吝啬是心理疾病。人需要享受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劳碌所成的果实,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故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

  3、学习从实施助人为乐后的感受。认识到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并去实践出来。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逆反心理

原由:

  所谓的逆反心理,就是在某种条件下,一种事物却使人产生反向感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有关。

分析:

  行为怪异,奇装异服的心理从积极角度看,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为好奇心或标新立异心理所驱使的。消极方面,则是一种对既定的、现实的事物的一种反叛心理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怀疑、厌倦,尽管这是错误的心态,但仍坚持求索所关注的反逆的事物。这都是心理情绪化的反映。待得情绪稳定后,会自动地分辨出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如家长批评犯错误的孩子,而孩子不接受批评,产生逆反心理,但长大以后会明白过来,从而克服反逆心理。

调适:

  1、客观地认识与分析事物,坚持辩证是非。学习对任何事物都能冷静地分析其利弊、

优劣,决不能情绪化地对待,更不能出于好奇或标新立异而我行我素。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具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公认的正确的事物,应积极地支持、扶植,不应站以自己的情绪化行为来寻求刺激,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认识到反逆心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反逆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涉及社会的,

如破坏公物,扰乱社区。有涉及家庭的,如夫妻因不信任而相互盘问对方,又如家长批评孩子,引起孩子反感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尽管逆反心理的表现都是属于对某种行为厌烦、反感的情绪化反映,但是在调整反逆心理时,要从具体的问题的表现出发,认识到反逆心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孩子的反逆心理,要注意辨识它的积极因素,不要一触及反逆心理就暴跳如雷,将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潜力毁灭在萌芽之中。
  3、进行思想疏导。要注意辅导方法,不要一味地讲大道理,更不要实行高压政策,让对方越听越反感,反而助长了反逆心理。应该通过具体的个案分析帮助其认识问题的利弊,特别是要遵循对方的思路进行开导。这样,在平等的思想交流中,就容易与对方达到思想共识,达到思想疏导的目的。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致人性歪曲的几种消极心理调适
人性歪曲的心理调适 一【浮躁心理、偏激心理、自卑心理、自杀心理、愤怒心理】
如何克服性格的弱点
情绪和不良情绪的调控方法
心理调适—学会淡定自己
心理课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怎样区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