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情、性行为、痛苦与快乐模型
爱情、性行为、痛苦与快乐模型
作者:田聚群

文章导读:根据神经系统在学习、记忆和遗忘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心理感觉,构建了一个快乐模型。在快乐模型中,作者把自由、快乐、幸福和痛苦等心理感觉统一到一个数学公式中,并且提出了神经依赖和痛苦的阶段性消失特征。根据建立的快乐模型,分析了爱情文化和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指出:爱情文化和性文化是快乐模型的两个应用案例,并且给出了可能会产生自由爱情的四个基本条件。





 1 神经依赖与信息子

  1.1 神经依赖

  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神经网络、神经环路及突触连接等不同水平的可塑性,其中突触连接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通过学习记忆过程,神经系统可以按照特定规则或方式将新信息不断地转换为自身可识别的信息单位。神经系统具有的这种将新信息转换为自身可识别的信息单位的过程称为新信息的标准化过程。在神经系统内部排列组合自身可识别的信息单位时依据的特定规则或方式称为标准化新信息的标准。在神经系统内部可以传递使用的最小信息单位称为信息子。不同的信息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库。根据上面三个概念,学习记忆过程是神经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新信息不断地标准化为信息子的过程。经过信息的标准化过程,新产生的信息子可以在神经系统内相应的信息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

  学习记忆新信息的过程也是神经系统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形成长时记忆的同时意味着神经系统在新的状态下达到相对稳定。由于在学习记忆新信息的过程中,根据学习记忆信息量的多少,个体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不适感觉。而在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时,个体只需要付出较少的精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而且心理感觉要轻松很多。因此,当面对学习记忆新信息和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两种选择时,个体常常倾向于选择后者,试图通过回忆和想象等方式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当新信息已经被标准化并形成长时记忆时,意味着维持长时记忆所需的神经支持系统也同时建立。

  形成长时记忆并不意味着个体可以随时使用已经被标准化的信息,若想维持长时记忆,还需要不断地重复(学习)接触或想象与之相关的信息,否则,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将会被逐渐遗忘。长时记忆形成后,如果个体停止接触或想象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转而学习记忆其它方面的新信息,那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神经系统需要再次调整。在神经系统不断地标准化新信息的同时,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将会被逐渐遗忘,并在新的水平上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由于在遗忘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时,根据遗忘的信息量的多少,个体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不适感觉。而在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时,个体只需要付出较少的精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而且心理感觉要轻松很多。因此,当面对遗忘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和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两种选择时,个体常常倾向于选择后者,试图通过回忆和想象等方式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

  事实上,学习记忆和遗忘过程常常是同时出现的,很难将它们完全独立出来。个体在学习记忆新信息的同时,一些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将会部分更新或遗忘;而个体之所以会逐渐遗忘一些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常常是因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主动或被动地学习记忆新信息造成的。

  对比神经系统在进行自我调整时的学习记忆、维持记忆和遗忘等三个阶段后发现:在学习与遗忘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动态调整状态,个体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不适感觉;在已经形成长时记忆后的维持记忆阶段,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调整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也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心理感觉要相对轻松很多。为了避免在心理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不适感觉,个体常常会产生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的想法和倾向,从而保持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因此,神经系统具有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并且保持自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趋势,任何改变当前相对稳定状态的刺激都会使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动态调整状态,从而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阶段性不适感觉。学习记忆或遗忘的信息量越多,调整刺激的改变幅度越大,个体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越强烈。

  如果没有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动机的强烈干预,当同时面对学习记忆新信息、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和遗忘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三种选择时,由于维持记忆需要付出的精力最少,而且心理感觉相对比较轻松,个体常常会倾向于选择维持记忆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效避免在学习记忆或者遗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感觉,神经系统具有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的趋势,我们把神经系统具有的这一性质称为神经依赖,又称为心理依赖。

  1.2 信息子的概念、分类与性质

  通过学习记忆过程,神经系统可以将新信息不断地标准化为自身可识别的信息子,这些信息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聚集在一起形成信息库,新产生的信息子可以在神经系统内相应的信息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信息子可能是由一组神经元按照特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而成。与神经元一样,信息子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两种方式,其中电突触的传递是双方向的,而化学突触的传递是单方向的。由于在编码时使用的标准不同,信息子之间的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信息子的传递方式不同,信息子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只能单方向传递的信息子称为单子,可以双方向传递的信息子称为双子。在被标准化的信息库中,单子常常以“应该”、“不应该”、“必须”、“天生”、“不可以”、“不能”、“因为…所以…”等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双子常常以“可以”、“可能”、“也许”、“或者”等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例如:女男和男女,母父和父母,妻夫和夫妻,下上和上下,本来女和男、母和父、妻和夫、下和上等几组词语是没有方向性的,可是一旦你习惯了某种顺序以后,在突然转换成另外一种顺序时就会感到有些不正常;“生育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本能”这句话就是由具有单子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而“一个人可以生育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不生育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则是由具有双子风格的语言组合在一起。

  在学习记忆过程中,信息子是被标准化为单子还是双子完全取决于在标准化新信息时选择的标准。即使新信息被标准化为单子以后,单子还是可以继续被标准化为双子,但是需要进行学习记忆1个信息子的过程。因为双子可以进行信息的双方向传递,所以它不可以再被标准化为其它类型的信息子。双子也可以认为是由2个向相反方向传递的单子组成。因为信息子是在神经系统内部可以传递使用的最小信息单位,因此,1个单子是由1个信息子组成,1个双子是由2个信息子组成。不同信息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受到限制的,只有达到了在标准化新信息时设定的传递条件,相关信息库内的信息子之间才可能发生信息交流。

  在某种标准的限制下,新信息被标准化为相应的信息子以后,还没有达到设定的传递条件的心理状态称为对此传递条件的心理渴望。当达到了设定的传递条件时,相关信息库内的信息子之间开始发生信息交流,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对此传递条件的心理满足。个人一旦对某种传递条件产生了心理渴望,为了获得心理满足,它就会产生主动创造条件达到此传递条件的心理动机。对标准的选择和传递条件的设定决定着个体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起来的信息库结构和大小,也决定着个体可以体验到怎样的心理体验(如快乐或痛苦等感觉)以及何时才能产生这样的心理体验。

  在对新信息的标准化过程中,如果选择的标准适用范围很小或者选择的标准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新信息同样可以被标准化为相应的信息子,个体同样可以对传递条件产生心理渴望,当达到了设定的传递条件时,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同样会发生信息交流。但是由于在标准化过程中选择的标准不合理,当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了一次充分的信息交流以后,如果再次达到传递条件,那么信息库内相当数量的信息子将不会发生信息交流。

  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新信息标准化为相应的信息子以后,如果多次达到传递条件,但是其中只有一些信息子可以发生多次信息交流,而另外一些信息子却只能发生一次信息交流,那么我们就把那些可以发生多次信息交流的信息子称为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把那些只能发生一次信息交流的信息子称为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当然这些信息子可能包括单子和双子两种类型。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学习记忆过程新信息才可以被标准化为信息子,如果一个人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建立起来的信息子只能使用一次,相对于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而言,它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些浪费了。因此,在新信息的标准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新信息标准化为相应的信息子以后,如果设定的传递条件可以被其它种类的传递条件替换,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标准化过程中,不论是选择这样的传递条件还是选择那样的传递条件,当设定的传递条件达到时,信息库内的信息子都可以发生信息交流,那么我们就把此传递条件称为可替换的传递条件。如果设定的传递条件不可以被其它种类的传递条件替换,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标准化过程中,只有达到了此传递条件,信息库内的信息子才可以发生信息交流,设定的任何其它种类的传递条件都不可以使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那么我们就把此传递条件称为不可替换的传递条件。我们知道,只有达到了设定的传递条件,相关信息库内的信息子才可以发生信息交流,在没有达到传递条件之前,个体会对传递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渴望。个体设定的传递条件是可以被替换的,表明通过其它的各种途径,也有可能使相关信息库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只有发生了信息交流,个体才可以验证先前建立的信息库是否正确,选择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对此信息库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调整。因此,相对于不可替换的传递条件而言,可替换的传递条件实际上是推迟或者阻止了个体验证或修改自己建立的信息库的时间和内容。如果可替换的传递条件一直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持续地对此传递条件产生心理渴望,相关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就不会产生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可替换的传递条件实际上阻止了个体验证或修改自己建立的信息库的可能性,部分地限制了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如果一个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传递条件建立了太多的信息库,由于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的前提条件是达到设定的传递条件,因此即使它建立的信息库容量非常大,但是在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信息交流量还是有可能会非常小。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选择的标准和设定的传递条件不合理,导致各种信息库之间相互独立,信息库内的信息子不能跟其它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如果可以找到这样一种标准,个体在此标准下建立的信息库可以包括所有的其它信息库,那么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在这个人的神经系统内部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信息交流。

  1.3 长时程突触增强( long 2 term synaptic potentiation, LTP)

  因为只有达到了设定的传递条件时,相关信息库内的信息子之间才可能发生信息交流。个人一旦对某种传递条件产生了心理渴望,为了获得心理满足,它就会产生主动创造条件达到此传递条件的心理动机。而长时程突触增强(LTP)可能使设定传递条件、产生心理渴望、获得心理满足等现象成为可能。

  通常LTP 表现为三个典型的特点:输入特异性(in2put specificity)、关联性(associativity) 和协同性(cooper2ativity)。这些基本特性也使它被认为是信息快速储存的可能细胞机制。(1)输入特异性。输入特异性是指在LTP只发生于那些经历特定神经活动诱导的突触,并不影响到邻近的其他突触功能。LTP的输入特异性局限在很短的突触空间距离范围内(约10~ 70 Lm以内)。LTP发生的输入特异性极大地增加了单个神经元的存储容量,允许同一细胞的不同突触参与编码和储存不同信息的独立环路。但是,也有研究报道LTP现象还可以跨越突触,影响到突触前细胞与其他神经元的突触连接。(2)关联性。一般情况下,对某一通路的微弱刺激本身并不足以引起LTP 现象的产生,但当在另一条临近的通路同时经受强刺激时,两条通路都会有LTP被诱导产生。这种在其他通路强刺激的帮助下,经历弱刺激的突触中诱发产生LTP现象的特点被称作为关联性。(3)协同性。多个通路的弱刺激作用的协同可导致所有通路的突触生成LTP,而对单一通路的微弱刺激本身并不足以引起任一通路的LTP,这就是诱导LTP 的输入协同性。










 2 快乐、痛苦与时间

  2.1 快乐(pleasure)与时间

  学习记忆过程即信息传递过程,是把到达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转变为释放贮存于前膜内侧分泌囊泡中的化学分子,后者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最后再转变为后膜的电变化,完成信息的跨细胞传递。

  根据信息子所处的状态不同,我们可以把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的信息子称为正信息子,把正在处于学习记忆过程中的新信息子称为负信息子。由于神经依赖现象的存在,正信息子在发生信息传递时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而且心理感觉也比较轻松;而负信息子在发生信息传递时则需要个体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会产生阶段性的心理不适感觉。因此,我们可以把正信息子在发生1次信息传递时的轻松心理感觉和负信息子在发生1次信息传递时的心理不适感觉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如果正信息子在发生1次信息传递时的心理体验是(+1),那么负信息子在发生1次信息传递时的心理体验正好是(-1),因为(+1)+(-1)=0,所以正信息子和负信息子分别发生1次信息传递时的心理体验正好相互抵消。

  根据所处的活动状态不同,可以把正信息子分为两种类型:激活状态和静息状态。虽然神经系统已经对正信息子形成了长时记忆,但是要想维持长时记忆还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把那些维持长时记忆状态的正信息子称为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神经系统就会分阶段地将它们逐渐遗忘,从而形成静息状态的正信息子。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正信息子的过程称为神经系统的遗忘过程。在神经系统的遗忘过程中,个体在心理上会产生阶段性的不适感觉,这种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阶段性不适感觉是个体在产生神经依赖时的主要表现症状。个体在遗忘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的消失过程与痛苦的消失过程基本一致,只是发生遗忘时的心理不适感觉比痛苦的症状要轻一些。神经系统遗忘的正信息子数量越多,个体产生的神经依赖现象越强烈。静息状态的正信息子转变为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的过程称为正信息子的唤醒过程。与负信息子的形成过程相比,正信息子在唤醒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不适感觉要轻松好多,需要的精力和时间也少很多。如果在短时间内遗忘的正信息子数量足够多,就会形成心理成瘾现象;如果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负信息子数量足够多,个体就会体验到痛苦的感觉。

  正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越多,一个人的心理感觉越轻松;负信息子发生的信息次数越多,一个人的心理不适感觉越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正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和负信息子发生的信息传递次数的差值称为在此段时间内的净信息传递次数。

  快乐(pleasure):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如果神经系统内的正信息子在时间t内共发生了n次信息传递,神经系统内的负信息子在时间t内共发生了m次信息传递,那么,个体在时间t内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是(n-m)次,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可表示为:

  p=(n-m)/t

  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p不可能达到无限大,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值P1,我们把当P=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快乐,把当P=0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平淡。如果在单位时间内个体产生的正信息子传递次数小于负信息子传递次数(即n-m<0),那么P<0,同样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P不可能无限小,而是存在一个最小值P-1,我们把当P=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痛苦,把当P=05P-1时的心理状态称为抑郁。当P恒等于P1时(即P≡P1),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在快乐水平时,我们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自由。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保持在平淡附近,偶尔会在快乐与痛苦之间波动,我们就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幸福。根据快乐的定义可知:不存在比快乐更快乐的快乐,也不存在比痛苦更痛苦的痛苦。快乐或者痛苦的持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去注意它。无论是在清醒状态还是在做梦状态,快乐的定义同样适用。

  由于神经系统内建立的信息子数量是确定的,而且一个人学习记忆新信息子的速度是受到生理条件限制的,因此,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在痛苦水平,只要学习记忆的时间足够长,足够数量的可以保持在幸福水平的信息子就可以被建立起来。由于某种类型的信息子可以被重复使用,因此,只要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数量足够多,选择的标准和设定的传递条件非常合理,就可以使一个人保持在自由状态。另外,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在体验到强烈快乐的同时,一个人可能会在大脑内部体验到电流或者闪光的短暂出现。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可以把这个心理学模型称为快乐模型:

  P≡P1,自由

  P=P1,快乐

  P=0,平淡

  P=1/2 P1,抑郁

  P=P-1,痛苦

  2.2 痛苦、遗忘与时间

  2.2.1 痛苦与时间

  虽然在适应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具体内容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骨骼肌与神经系统在适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时间上和心理感觉上的同步性,在发生损伤后采取的基本治疗原则也大致相同,它们的完整调整周期都是6个月。例如,神经系统在刺激的改变幅度较大时会产生痛苦感觉,骨骼肌在负荷刺激的改变幅度较大时会产生剧烈疼痛感觉;当运动技能形成后突然停止相关的身体活动,神经系统会产生神经依赖,骨骼肌会产生肌肉依赖,两者共同作用促使个体产生对此项运动的渴望;当与运动技能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时,与之相关的骨骼肌功能也会增强。

  为了获得较好的学习记忆效果,个体在建立新信息子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学习记忆速度。个体的学习记忆速度越高,体验到的心理不适感觉(即心理痛苦程度)越大。当学习记忆速度超出某种水平时,由于会体验到强烈的痛苦,个体就会产生比较差的学习效果。例如,个体也许可以忍受每天学习记忆5个单词或者数字组合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而且也会获得较好的学习记忆效果。但是当学习记忆速度增加到500个/天时,个体的心理痛苦程度将会大幅度增加,严重时可能会完全拒绝进行学习记忆活动,其学习记忆的效果将会很差。因此,当正常地学习记忆新信息子时,个体的心理不适感觉一般不会达到痛苦的水平。但是,当建立相关信息库时选择的标准或者传递条件向相反方向变化时,此信息库内的大量单子将会在短时间内不得不被标准化为双子,如果达到了产生痛苦的条件:P=P-1,个体就会体验到长时间的痛苦。例如: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你喜欢的人或者你爱的人向你提出分手时;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身体被检查出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时。

  骨骼肌在进行科学的大负荷刺激时会产生生物学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骨骼肌的功能会表现明显的阶段性提高的特征(即静止期、增长期和稳定期),发生微细损伤处的疼痛感觉会表现出阶段性下降的特征;神经系统在进行学习记忆时也会产生生物学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学习记忆效果也会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提高的特征(即敏感化阶段、习惯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发生微细损伤处的痛苦感觉也会表现出阶段性下降的特征。由于骨骼肌与神经系统在适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时间上和心理感觉上的同步性,我们可以根据骨骼肌在微细损伤后产生的疼痛感觉的阶段性下降特征推测出神经系统产生的痛苦感觉的阶段性下降特征:

  当达到了产生痛苦的条件以后,个体就会产生痛苦的心理感觉。在达到产生痛苦条件的第1~3天,个体心理产生的痛苦感觉最剧烈,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第1~3天,个体往往会非常痛苦以至于不想吃饭,睡眠时间大幅度减少;在第4~7天,痛苦感觉稍微减轻,但是依然可以感觉到剧烈痛苦;在第2~3周,痛苦感觉再次稍微减轻,并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第4~6周,痛苦感觉在减轻幅度非常小的基础上逐渐下降;在第7~10周,痛苦感觉在第7周会发生大幅度减轻的现象,个体的心理状态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转变、提高过程,从第8周开始,痛苦感觉又会逐渐增加,并在第9周达到第7~10周阶段内产生的痛苦感觉的最高峰,从第10周开始,痛苦感觉又会从最高峰出现明显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明显超过了在第7周内发生的下降幅度;从第11周开始,个体只能体验到中等程度的痛苦感觉,在第11~20周,痛苦感觉以稳定的速度逐渐下降,在第19周痛苦感觉又会出现一次小范围的增加,在第20周又会发生明显下降,直至痛苦感觉基本消失;在第21~26周,个体的痛苦感觉会一直保持在基本消失的水平,在第26周(即6个月)以后痛苦感觉完全消失。

  如果个体在对一个条件产生的痛苦进行生物学恢复的过程中,又达到了另外一个产生痛苦的条件,那么由这两个条件分别产生的对痛苦的生物学恢复过程是相互独立的,是互不干扰的,它们的完全恢复时间和对痛苦感觉的变化规律是各自独立的。例如:如果在前一个条件产生的对痛苦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2个月以后,另外一个产生痛苦的条件才开始达到,那么,由前一个条件产生的对痛苦的生物学适应过程继续进行4个月以后才可以完全恢复,而由后一个条件产生的对痛苦的生物学适应过程则需要继续进行6个月以后才可以完全恢复。

  虽然痛苦的感觉使个体在心理上非常难以忍受,但是痛苦的出现说明在个体已经建立的信息库内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完美的地方,需要个体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大量的新信息,从而使已经建立的信息库更加完美。当痛苦的感觉消失以后,个体的思想将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体验到较小程度的痛苦感觉,例如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使你非常生气(即较小程度的痛苦)的事情时,你常常会在第1天不想吃饭,而且睡眠时间大幅度减少,前3天不想和他说话,3天后生气的程度明显减轻,7天以后生气的程度基本消失。

  痛苦也可以认为是个体在短时间内不得不学习记忆大量新信息的过程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因此,从学习记忆的角度来看,痛苦感觉的阶段性下降现象和神经系统在形成长时记忆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功能提高现象是同一个生物学适应过程的两个方面。在长时记忆的敏感化阶段(即第1~6周),个体心理产生的痛苦感觉很剧烈,而且痛苦程度保持相对稳定,个体形成的长时记忆能力很不稳定,常常会暂时性地忘记学习记忆的内容;在长时记忆的习惯化阶段(即第7~20周),个体心理产生的痛苦感觉呈有规律的逐渐下降趋势,个体形成的长时记忆能力逐渐提高;在长时记忆的自动化阶段(即第21~26周),个体心理产生的痛苦感觉基本消失,个体的长时记忆能力基本形成。

  2.2.2 遗忘与时间

  由于痛苦是个体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大量的新信息子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而神经依赖现象是个体在短时间内遗忘大量的正信息子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由于两个过程正好是神经系统在适应过程中表现出的两个方面,因此个体在遗忘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的消失过程与痛苦的消失过程基本一致,只是发生遗忘时的心理不适感觉要比痛苦的症状轻一些。








  3 性行为与爱情

  身体性别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完全不知对方身体性别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接吻或品尝对方身体的局部皮肤味道、嗅闻对方身体所散发出的气味、握手或抚摸对方身体的局部皮肤、观察对方身体的局部皮肤或者聆听对方所发出的声音等方式来判断出对方是女性还是男性。如果对上述结论有疑问,还可以思考下面一个问题:在不借助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如果不去注意一个人的性器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一个刚出生不久还没有学会说话或走路的婴儿的身体性别。

  3.1 第一次恋爱

  我们可以将爱情理解为前面已经建立的心理学模型的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即性别文化和性文化)按照一定的标准在神经系统内部被标准化为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子,并形成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

  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时,选择的标准是:在女性和男性之间身体性别相同的方面,通过运用化妆、美容、学习记忆与爱情相关的信息等手段,使女性和男性在整体上的感觉完全不同,从而使它们在各自性别的神经系统内部建立了大量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在女性和男性之间身体性别有明显差异的方面,建立隐私部位的概念,并通过运用包裹隐私部位(乳房和性器官等)、尽可能地减少或者禁止不同性别的人之间相互探索或者接触对方的身体、学习记忆与爱情相关的信息等手段,使女性和男性对异性的身体都产生巨大的兴趣和吸引力,从而使它们在各自性别的神经系统内部建立了大量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另外,在女性和男性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之前,通过大力宣传在部分女性和男性之间产生的爱情的美好心理感觉、发生在相爱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由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并达到性高潮时的性行为的美好身体感觉,使女性和男性对爱情和性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渴望。为了获得心理满足,它们就会产生主动创造条件体验爱情和性行为的心理动机。

  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时,设定的传递条件是:在女性和男性之间,你喜欢的人也明确表示喜欢你,或者你爱的人也明确表示爱你。

  个体在出生以后,经过不断地学习记忆新信息,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容量不断增加,个体对爱情的心理渴望程度也不断增强。当达到了与爱情相关信息库的传递条件时,大量的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子开始在信息库内部传递,这时,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净信息子传递次数很容易就会达到产生快乐的条件(即P=P1),于是,个体就会体验到长时间的快乐或者短时间的自由。在对方没有提出分手之前,快乐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与爱情相关信息库的结构和大小。因为个体从一出生就要接触与爱情相关的信息,与神经系统内的其它信息库相比,个体在建立与爱情相关信息库的持续时间方面往往是最长的,与爱情相关信息子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当第一次达到传递条件时(即第一次恋爱),个体就会体验到它出生以后从没体验过的最长时间的快乐。大量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在第一次恋爱中获得信息传递以后,将不会继续参与信息的交流。另外,当第一次恋爱后,个体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与第一次恋爱时规模相同的信息库,爱情的传递条件有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达到。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二次恋爱时体验到的快乐没有第一次时间长。

  因为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包含了太多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子,随着恋爱中的两人不断地接触和交流,它们很快发现,想象中的爱情与实际发生的爱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爱情没有发生以前,你可以把接吻、拥抱或者性行为等身体活动想象的非常美好,当上述身体活动真的发生并且不断地重复时,你将很快发现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再也不可能发生信息传递了。

  当你爱的人第一次说“我爱你”时,你体验到了从来没有体验过的长时间的快乐,你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是对方给了你这么多的快乐,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当你爱的人每次都说“我爱你”时,你应该每次都体验到持续时间相同的快乐,但是理论和实践证明,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重复发生的。正确的解释是:这些快乐是你自己给你自己的,因为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时,你把快乐的传递条件设定为你爱的人也明确表示爱你,也就是说你把释放快乐的权利主动交给了别人。如果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时,你把传递条件设定为任意条件或者没有条件,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就有可能随时发生信息传递,你也可能会随时体验到快乐。因此,“你爱的人也明确表示爱你”这个传递条件属于可替换的传递条件。把传递条件设定为“你爱的人也明确表示爱你”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推迟了验证或者修改与爱情相关信息库的时间和内容。如果没有设定这样的传递条件,个体很有可能会通过经验、推理或者想象等方式获得可以重复使用的真实的与爱情相关的信息。例如:接吻、拥抱等身体活动的真实感觉很容易通过经验或者想象等方式直接在神经系统内部建立可以重复使用的真实的信息,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发生真实的接吻、拥抱等身体活动后才开始验证或者修改相关信息。

  3.2 性行为

  在对性行为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上,爱情文化也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措施。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部包含了许多有关性行为的信息子,其中也包括许多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在还没有真实进行性行为以前,使个体对性行为产生巨大的心理渴望,大力宣传发生在相爱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由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并达到性高潮时的性行为的美好身体感觉。因为在由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的性行为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体验不到性高潮。因此,爱情文化通常会强调在相爱的女性和男性之间应该而且必须保持稳定的性行为关系,对于女性和男性在进行性行为时是否都达到了性高潮的问题则没有过多的说明,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进行性行为和获得性高潮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认为是同一个概念,常常错误地假设:发生了性行为的女性和男性双方都会体验到性高潮。

  虽然爱情文化大力宣传进行性行为并获得性高潮时的美好身体感觉,但是由于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部包含了许多与性行为相关的信息子,因此,当进行性行为的传递条件达到时,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将会发生性行为,与性行为相关的信息子开始发生信息传递。当达到了产生快乐的条件(即P=P1)时,个体就会体验到长时间的快乐。因此,个体在第一次进行性行为后的一段时间内,在获得相应的身体感觉的同时,在心理上也会体验到一段时间的快乐。随着进行性行为的次数不断增多,那些与性行为相关的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将不再参与信息的传递,这时很不容易达到产生快乐的条件(即P=P1)。如果产生的快乐感觉真的是由于进行性行为引起的,那么在第1次进行性行为时体验到的快乐感觉应该和第300次体验到的快乐感觉是一样的。虽然在心理上体验到的快乐有可能会随着性行为次数的增多而减少,但是由于在不断地重复进行性行为的过程中,与性行为相关的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将会产生神经依赖,与性行为相关的肌肉将会产生肌肉依赖,这时如果停止进行性行为,个体就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产生性行为渴望,从而促使个体继续按照已经形成的性行为模式进行性行为。

  由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形成的性高潮只是多种可以达到性高潮的方式之一,由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进行的性行为只是多种可以进行性行为的方式之一,因此,如果仅仅考虑获得性高潮或者进行性行为这两方面的因素,阴道和阴茎共同参与是可替换的传递条件。尽管有多种可以达到性高潮的方式,在获得性高潮的过程中也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身体和心理感觉,但是个体在达到性高潮时的身体反应和心理感觉是相同的,与性行为相关的肌肉发生了短时间的节律性收缩(即多次短时间的快速收缩)。性行为依赖是肌肉依赖的一种表现形式,性幻想依赖是神经依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爱情文化中,个体对性行为产生心理渴望是本能,是不需要解释的事实,是单子;而根据神经依赖和肌肉依赖的概念,个体对性行为产生心理渴望则是通过学习记忆和实践培养出来的,是有确定的原因的,是双子。

  3.3 思念、想念与爱情调整期

  当女性和男性确定恋爱关系一段时间以后,虽然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单子已经不能再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是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还有许多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通过恋爱过程一直维持着长时记忆状态,也就是说它们是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当女性和男性由于某种原因分别一段时间(例如7~42天)并且很少相互联系时,在分别的这段时间内,在女性和男性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念或者想念对方的感觉,这种思念或者想念对方的感觉在爱情文化中被解释为一个人爱或者喜欢对方的表现。但是,从神经依赖的角度分析,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由于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在转变为静息动态的正信息子时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神经系统试图通过思念或者想念的方式维持已经形成长时记忆状态的正信息子,从而有效阻止遗忘过程的发生。与爱情相关的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越多,个体思念或者想念对方的程度越强烈。如果在此期间女性和男性即没有通过其它途径相互联系,也没有主动采取措施(例如不断地回忆)有意识地保留两人之间的交往细节,个体思念或者想念对方的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

  思念或者想念对方的程度的降低过程与痛苦的消失过程基本一致,在分别后的第1~3天,思念或者想念程度最强烈;在第4~7天,思念或者想念程度稍微降低,但是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第2~3周,思念或者想念程度再次稍微降低,并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第4~6周,思念或者想念程度降低幅度非常小的基础上逐渐下降;在第7~10周,思念程度在第7周会发生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从第8周开始,思念或者想念程度又会逐渐增加,并在第9周达到第7~9周阶段内的最高峰,从第10周开始,思念或者想念程度又会从最高峰出现明显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明显超过了在第7周内发生的下降幅度;从第11周开始,个体只能体验到中等程度的思念或者想念感觉,在第11~20周,思念或者想念程度以稳定的速度逐渐下降,在第19周思念或者想念程度又会出现一次小范围的增加,在第20周又会发生明显下降,直至思念或者想念程度基本消失;在第21~26周,个体的思念或者想念程度会一直保持在基本消失的水平,在第26周(即6个月)以后思念或者想念的感觉完全消失,与爱情相关的处于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已经完全转变为静息动态的正信息子。

  女性和男性确定恋爱关系以后,当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单子不再发生信息传递时,恋爱中的双方感受到快乐的时间和频率将会大幅度减少。由于爱情文化把女性和男性分别按照两种完全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标准化,随着身体心理交流的不断深入,女性和男性将会发现真实的对方与想象中的对方差距非常大,在恋爱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观点上的差别与矛盾。由于神经依赖现象的存在,女性和男性都不想改变自己的观点,都希望对方可以改变观点,并且和自己保持一致。它们各自的尝试在客观上造成了它们不断地学习记忆对方的观点,也就是说,新信息按照对方的观点(标准)不断地被标准化为自己的信息。由于在学习记忆新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不适感觉,因此,在恋爱初期长时间的快乐过去以后,将会出现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心理不适感觉。心理不适感觉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恋爱双方需要学习记忆的信息量的多少。当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经过实践检验和充分调整后,那些新建立起来的信息子已经形成了长时记忆,新信息子已经变成了处于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而且新建立的信息子大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这时,在恋爱过程中女性和男性体验到快乐的时间和频率将会增加。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爱情调整期。如果女性和男性在建立与爱情相关信息库的初期就逐步建立大量的可以经受实践检验的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那么爱情调整期的持续时间将会很短,而且恋爱双方体验到快乐的时间和频率将会比现在多。

  3.4 失恋时的痛苦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当你的恋人明确表示想要与你分手时,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部含有的大量单子在短时间内不得不通过学习记忆过程被标准化为双子,当达到了产生痛苦的条件时(即P=P-1),你就会体验到由失恋引起的一段时间的痛苦。由失恋引起的痛苦恢复过程与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痛苦恢复过程完全一样,这里就不在重复说明了,请参考前面论述的痛苦恢复过程。

  由于个体在失恋事件发生以前大量的处于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正在正常地进行信息传递,当失恋事件发生后,个体与前恋人之间的联系会大幅度减少或者完全中断,与爱情相关的处于激活状态的正信息子不得不通过神经系统的遗忘过程逐渐地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正信息子,于是个体在体验到失恋痛苦的同时,也会体验到发生神经依赖现象时的心理不适感觉,个体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思念或者想念对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与之相关的记忆会逐渐遗忘。

  如果个体在恋爱以前就已经建立了在失恋以后才开始建立的双子,那么它将不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事实上,只要我们在建立信息子时找到了识别单子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及时地将这些单子标准化为双子,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失恋时的痛苦。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时,由于选择的标准和设定的传递条件出现了错误,才会造成需要的双子不能正常地建立,从而使个体体验到由失恋引起的长时间的痛苦。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建立的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足够科学合理,那么对方在明确表示与你分手时你将不会体验到痛苦。对产生爱情的传递条件的错误设定,在客观上推迟了逐渐地把与爱情相关的单子转化为双子的时间。因此,是你自己把产生失恋痛苦的权利让给了别人,而你建立的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子是通过在学习爱情文化时获得的。

  3.5 幸福爱情与自由爱情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是快乐模型的一个简单应用,现在使用的爱情文化可以使相爱的女性和男性在心理状态上保持在幸福水平。由于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内包含了大量的单子,设定的传递条件大都是可替换的传递条件,从而使个体不断地在建立心理渴望——获得心理满足——再建立心理渴望——再获得心理满足的模式中循环,个体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时间在平淡附近上下起伏,偶尔会产生一段时间的快乐,偶尔会产生一段时间的痛苦,我们把这种爱情称为幸福爱情。

  通过学习记忆过程,如果女性和男性都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在女性和男性的交往中始终坚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原则,女性和男性都做好了正在进行的事情有可能随时被中断的心理准备,女性和男性都具有较好的想象力,那么它们就可以在建立与爱情相关的信息库的过程中,建立足够数量的、可以经受实践检验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双子,它们就可以识别出那些可替换的传递条件,找出并设定那些不可替换的传递条件。当各方面的条件达到时,女性和男性才有可能在恋爱中体验到自由的心理状态,我们把这种爱情称为自由爱情。

  4 结论

  4.1 学习记忆过程是神经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新信息不断地标准化为信息子的过程。经过信息的标准化过程,新产生的信息子可以在神经系统内相应的信息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如果没有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动机的强烈干预,当同时面对学习记忆新信息、维持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和遗忘已经形成的长时记忆信息三种选择时,个体常常会倾向于选择维持记忆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效避免在学习记忆或者遗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

  4.2 如果一个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传递条件建立了太多的信息库,由于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的前提条件是达到设定的传递条件,因此即使它建立的信息库容量非常大,但是在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信息交流量还是有可能会非常小。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选择的标准和设定的传递条件不合理,导致各种信息库之间相互独立,信息库内的信息子不能跟其它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发生信息交流。如果可以找到这样一种标准,个体在此标准下建立的信息库可以包括所有的其它信息库,那么信息库内的信息子在这个人的神经系统内部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信息交流。

  4.3 由于神经系统内建立的信息子数量是确定的,而且一个人学习记忆新信息子的速度是受到生理条件限制的,因此,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在痛苦水平,只要学习记忆的时间足够长,足够数量的可以保持在幸福水平的信息子就可以被建立起来。由于某种类型的信息子可以被重复使用,因此,只要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子数量足够多,选择的标准和设定的传递条件非常合理,就可以使一个人保持在自由状态。

  4.4 由于痛苦是个体在短时间内学习记忆大量的新信息子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而神经依赖现象是个体在短时间内遗忘大量的正信息子时产生的心理不适感觉。因此,从学习记忆的角度来看,痛苦感觉的阶段性下降现象和神经系统在形成长时记忆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功能提高现象是同一个生物学适应过程的两个方面;个体在遗忘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不适感觉的消失过程与痛苦的消失过程基本一致,只是发生遗忘时的心理不适感觉要比痛苦的症状轻一些。

  4.5 爱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是快乐模型的一个简单应用,现在使用的爱情文化可以使相爱的女性和男性在心理状态上保持在幸福水平,可以在女性和男性之间产生幸福爱情。如果女性和男性都具有长时间独处的能力,在女性和男性的交往中始终坚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原则,女性和男性都做好了正在进行的事情有可能随时被中断的心理准备,女性和男性都具有较好的想象力,那么女性和男性才有可能在恋爱中体验到自由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自由爱情。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性欲——一种基本情绪
作者:燕小辉

文章导读:性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系统,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性欲系统是一种情绪系统。由于在进化过程中这一系统出现较早,且对生物体的生存及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神经科学家Panksepp基于长期以来动物实验的结果,明确提出性欲是一种基本情绪。

 

  如果我们的大脑系统不能对彼此感到热情,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在哺乳动物的世界中,性欲是联络个体之间的关系的纽带,而许多种群也是依靠性欲这一纽带建立起来的。在人类社会中,性欲已经得到升华,而由性欲衍生出来的爱更是联系社会关系的关键。性欲是一种低级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性与饥饿、渴构成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只有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才会产生更为高级需要。而情绪是一种以需要为中介的态度体验,情绪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在表现及生理唤醒,性欲也拥有相似的成分。那么情绪与性欲的关系如何,值得我们去思考。参考最近的文献,我们认为性欲不但是情绪大家族中的一员,而且是基本情绪的一种。性欲与高兴、恐惧、厌恶、愤怒等一样都是经历进化而形成,具有独立的神经基础,具有高度的跨物种、跨文化、跨空间的一致性。同时,性欲作为一种基本情绪也参与其它更为复杂的情绪的形成。

  1 基本情绪及成为基本情绪的标准

  基本情绪为机体提供各种来自内外环境的对生存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它们具有固有的脑机制来识别并反馈这些信息。目前神经科学家认为基本情绪源自于独立环路的神经激活,人类与其它哺乳动物都拥有这些初级情绪—动机系统,这些系统指导着人类及其它哺乳动物的行为。

  Panksepp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基本情绪系统具有种属性,通过这其中神经心理学标准就可以判定一种情绪是否是基本情绪。这七种属性分别是:(1)基本情绪可以通过特定的非条件环境刺激来诱发。(2)它们必须能够引起一系列一贯的行为反应和相应的生理反应。(3)它们必须能够选择外界环境的输入的信息。(4)当突发事件结束时,它们必须能够将激活的情绪维持一段时间。(5)情绪性反应应该可以由认知激活来引起。(6)各种基本情绪应该可以激活或调节各种复杂的认知策略。(7)精神病相关的情绪体验必须源自于这一脑结构,而情绪和情感反应了这种复杂脑结构的动力操作。

  2 性欲系统的激活模式

  对于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来说,由于进化的程度不同,性欲系统的激活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别。对于许多动物来说,其性欲系统的激活具有较大的时间限制。只有到交配的季节它们的性腺才开始变得活跃,性器官也开始复苏。只有这时出现的性信息才能激活它们性欲系统,进而完成交配行为。而这一切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繁殖。对大部分的哺乳动物来说,它们传递性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也比较直接。处于发情期的雌性个体在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下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雄性个体通过嗅觉接收这一信息。

  人类的性欲系统与动物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男性和女性的性系统早在发展早期已经形成,但是这些性器官直到青春期后才会成熟。当成熟的性腺开始分泌男性或女性性激素时,个体就会产生性欲望。然而,由于大脑和身体的组织规则,女性欲望可以存在于男性身体中,男性欲望也可以存在于女性的身体之中。人类的性欲不仅仅是为了繁殖,其中更掺杂了许多享乐的成分。因此,人类性欲系统的激活模式显得较为复杂。它打破了大自然为其它哺乳动物设置的限制,人类的性欲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被来自于物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刺激激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毫无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性行为。虽然自然对人类性欲的限制变少了,但是学习和文化增加了神经系统对性行为的控制水平与复杂水平。

  3 性欲作为一种基本情绪的证据

  3.1 来自理论的依据

  Fisher 哺乳动物和鸟类进化出了三种基本的相互联系的离散情绪系统,它们分别是:性欲,吸引和依恋,这三个系统分别为交配,繁殖和养育服务。这三种情绪系统与身体的其它系统协同调节着生物体的行为,对哺乳动物来说,睾丸酮能够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催产素能够改变多巴胺的活性,5-羟色胺能够改变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及活性从而改变个体的行为。性欲又被称为性驱力、力比多,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可由无数的生态刺激、社会刺激、心理刺激以及物理刺激激活。性欲系统的激活开启了与适当的对象进行交配的开关,而这一过程伴随着相关神经丛的兴奋并且产生特定的行为指令。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一直认为性驱力是一种独立的情绪系统。这个系统广泛的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及鸟类中,由特定的激素调节,并且在哺乳类及鸟类的大脑中有特定的初级神经结构。然而,对于不同的动物来说,性欲所激活的神经环路也不同,这与它们的交配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对人类来说,这一系统涉及到的神经环路更加复杂。

  Panksepp认为基本情绪系统使生物体能够整合各种来自内外环境的并且与生存相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生物体,是生物体能够对这些信息快速地做出反应,从而增加生物体获得生存的机会。这些基本情绪拥有相对简单的神经环路,并且可以脱离高级认知的监控,这大大缩短了生物体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这些基本情绪又是复杂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复杂的情绪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基本情绪再加上一些认知成分混合而成,这些情绪的激活必然调动相应的基本情绪环路。Panksepp从情感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动物的实验结果,认为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存在七种基本情绪,它们都能满足成为基本情绪的标准。它们分别是探索、愤怒、恐惧、性欲、照料、伤心和游戏。它们构成了情感神经科学的基础,并且有助于理解情绪失衡的原因,从而为神经失调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

  3.2 来自实验的依据

  研究者在利用国际情绪图片库(IAPS)进行研究时发现被试对性图片的加工异于其它情绪图片,在情绪图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中,性图片与相同效价及唤醒度的情绪图片在早期知觉加工阶段就发生了分离,并且诱发出更大的早期后叶负波。这就说明了人们对性图片加工的神经机制与其它情绪图片不同,这提示我们性欲系统可能是独立于其它情绪系统的另一种系统。同时,由于这一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较早,那么这一系统必然是最为基本的情绪系统。

  Panksepp发现使用大脑局部电刺激(ESB)很容易诱发强大的非条件情绪反应,这些效应集中在古老皮层下的脑区域。通过ESB可以区分出七种不同的情绪系统,类似人脑中的局部电刺激产生类似的情感经验。

  4 小结

  综上所述,性欲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系统,具有独立的神经环路。通过来自外部环境以及来自心理的刺激都可以激活这一系统,能够引起一系列的性表现及交配行为。这显然符合Panksepp所提出的基本情绪判断标准。并且将性欲看做一种基本情绪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 首先这是对基本情绪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使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情绪的本质。其次,将性欲引入基本情绪理论有助于人们对于其它更为复杂的情绪作出解释。基本情绪理论认为基本情绪是复杂情绪的组成部分,那么对于爱这种复杂的情绪来说缺乏性欲这个重要组成部分很难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再次,将作为动机的性欲引入情绪系统也能解决一部分情绪的动力问题。情绪能够积聚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有时甚至可以击垮一个正常的人。然而长期以来情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动力问题难以解决,这些巨大的能量来自何处,研究者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实践上说,把性欲纳入到情绪体系中,有来自于情感神经科学的实验支持,那么也许可以将情绪调节策略引入性欲问题的治疗当中。同时,在性教育问题上,可以探索将性教育知识整合到情绪知识中去,从而避免由于单独讲授性知识而造成的尴尬局面。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
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