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弱势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们 却比无家可归福利院的儿童更可怜
如果青少年有勇气反抗欺负自己的人

欺负他人永远不是青少年陶冶性情的途径,但是偶尔遭人反对、排挤,也许可以给孩子带来好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遭人欺负的记忆比被友善对待的记忆更深刻。如果青少年有勇气反抗欺负自己的人,那么欺负行为将有助他们培养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反击有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对2000名十一二岁中小学生的友好和敌对关系展开调查。对待讨厌自己的同龄人,一部分孩子同样开始讨厌对方;其他孩子则选择沉默或与对方和解。

 

研究人员将两部分人进行对比,发现其中“以牙还牙”的孩子心理状态最趋成熟。“以牙还牙”的女孩,在社交能力测试中得分明显高出其他人,在班里和学校也更受欢迎。男孩中,“奋起反击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班里表现突出。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并非宣传被同学排挤和欺负有益健康,但是这种经验提前教会青少年,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以及如何解决冲突。

 

普遍现象

 

实际上,青少年被同龄人讨厌的现象普遍存在。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家诺埃尔·卡德在美国《发育心理学》最新一期杂志上发表文章说,综合涉及超过2.3万名实验对象的26项实验结果,35%以上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至少有过一段“敌对关系”。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调查100名9岁至13岁青少年,询问他们被欺负和被友善对待的次数。

 

参与研究的儿童学教授唐纳德·克里斯蒂说:“当我们让孩子们说出别人表现不友好的次数和经历,他们记得很清楚,我们甚至来不及记录。但是关于别人的体贴和友善,我们的记录为空白。”

 

“那些被同龄人形容成'亲社会型’、替同学抱不平的孩子,能更好地'化干戈为玉帛’,”克里斯蒂说,“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其他人强。”


被欺负的孩子


烟台心理咨询


欺负他人永远不是青少年陶冶性情的途径,但是偶尔遭人反对、排挤,也许可以给孩子带来好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遭人欺负的记忆比被友善对待的记忆更深刻。如果青少年有勇气反抗欺负自己的人,那么欺负行为将有助他们培养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反击有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对2000名十一二岁中小学生的友好和敌对关系展开调查。对待讨厌自己的同龄人,一部分孩子同样开始讨厌对方;其他孩子则选择沉默或与对方和解。
研究人员将两部分人进行对比,发现其中“以牙还牙”的孩子心理状态最趋成熟。“以牙还牙”的女孩,在社交能力测试中得分明显高出其他人,在班里和学校也更受欢迎。男孩中,“奋起反击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班里表现突出。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并非宣传被同学排挤和欺负有益健康,但是这种经验提前教会青少年,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以及如何解决冲突。



普遍现象
实际上,青少年被同龄人讨厌的现象普遍存在。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家诺埃尔·卡德在美国《发育心理学》最新一期杂志上发表文章说,综合涉及超过2.3万名实验对象的26项实验结果,35%以上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至少有过一段“敌对关系”。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调查100名9岁至13岁青少年,询问他们被欺负和被友善对待的次数。
参与研究的儿童学教授唐纳德·克里斯蒂说:“当我们让孩子们说出别人表现不友好的次数和经历,他们记得很清楚,我们甚至来不及记录。但是关于别人的体贴和友善,我们的记录为空白。”
“那些被同龄人形容成'亲社会型’、替同学抱不平的孩子,能更好地'化干戈为玉帛’,”克里斯蒂说,“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其他人强。”



自我高估的孩子不易被欺负


在美国社会学协会第108届年会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高估自己的孩子比那些低估或准确评估自己社会地位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负。

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助教珍妮弗说:“孩子越高估他们的知名度,他们越不会侵略他人。这意味着,更准确地评估或低估朋友数量的孩子比高估的孩子们更具侵略性。”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更受同龄人或老师喜欢的孩子更具侵略性。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助教尼尔说,“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有多种积极的感知偏见导致他们这种行为。当孩子说他的朋友比同龄人的更多,这些孩子其实是不那么咄咄逼人。”

1.   识别自己的朋友与同龄人的朋友

这项研究基于421名参与者的调查,大多数是非裔美国人,另一部分是一个城市的中西部市区的5所公立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调查在各个教室进行,让学生识别各自的朋友和同龄人的朋友。还有,经常欺负同学的人。

2.   蓄意的和关系的攻击行为

这项研究对于蓄意的(如,打,踢,或威胁殴打他人)和关系的(例如,排挤别人或散布谣言)攻击行为是正确的。高估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的儿童不太可能被同龄人进行蓄意的或关系的攻击。

研究人员说,高估自己知名度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去欺负别人的原因有很多:

(1)被更多的观察和判断

高估自己社会关系的孩子,可能察觉到更多的同龄人在观察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孩子不太可能做观察到的攻击行为而让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2)友好随和

高估自己社会关系的学生可能很友好,很随和,相信他们能和任何人成为朋友。另一方面,侵略他人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传播谣言形式的侵略,可能更会被他人排斥,导致低估。

至于为什么有些学生高估他们的社会关系,尼尔说,“孩子们的准确感知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能力会不断变化。有些孩子认为他们比实际拥有更多的朋友。“

破窗心理:你为何总被人欺负?你必须学会拒绝


  智慧启引:『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或者小广告没及时清理,墙上很快就会布满更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人扔了一片垃圾,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我们都等着别人将第一扇窗户打破,然后再没有任何负担地去打破其他的窗户。如果团队里有一个人被欺负,那么身边的人,会没有任何顾忌地给他脸色看。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加以阻止,一旦形成风气,想改已经后悔莫及。所以,一些看起来是偶然的、轻微的“妥协”,如果你没有警觉并加以矫正,只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如果第一扇窗户已经在不自知的时候打破了,当机立断及时修补无疑是明智之选。当你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底线时,别人一定不敢轻易触碰。因为,你让别人知道,你这里不是畅通无阻,而是有钉子,碰着了对谁都没好处。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彼此的底线,然后在一个不能前进的地方停住,划一道线,彼此相安无事。』



  一位朋友,说自己就是公司里填缺补漏的万金油。

  谁家里出点小事,谁的差不想出,谁身体不舒服了,谁不想加班,肯定都落到她头上。有一次打电话,都半夜11点了,说还在单位。“还不是那个谁谁谁,突然说自己血压升高,就回去了,让我盯夜班”。

  搞到最后,连别人要约会,要逛街,要喝茶,都能成为她替人留在办公室的理由。她很伤心:怎么每个人都心安理得地欺负她?

  一个女孩,她的各路朋友总是找她借钱。

  一般她都不拒绝,三百五百的,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而且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开口拒绝。可是,好像所有人都闻到了这个气息,最后,连刚刚交换名片的陌生人都开口借钱,搞得她相当苦闷。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同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完好无损,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它就不见了。


  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或者小广告没及时清理,墙上很快就会布满更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人扔了一片垃圾,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还有,一个禁止抽烟的场合,大家都不抽倒也罢了,一旦有人点一支烟,那么,这个地方很快会变得烟雾缭绕……

  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我们都等着别人将第一扇窗户打破,然后再没有任何负担地去打破其他的窗户。比如,公司里有一个人比较好说话,那么身边的人则容易向他提出要求,如果这种要求得到积极回应,肯定会有下次。一次又一次之后,这个人就会变成“好人”。

  当周围的其他人遇到麻烦时,也会向他伸手。因为他们断定,这个人肯定不会拒绝自己,所以,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提出更多要求。

  如果团队里有一个人被欺负,那么身边的人,会没有任何顾忌地给他脸色看,老板说,今天怎么又晚了!同事说,怎么回事呀你,老这样!连最好的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忍不住对他发飙。

  同理。如果你有借钱给别人的先例,不仅同一个人会不断向你提借钱的事,这个消息还会传遍你所在的圈子。当你的任何一个朋友急需用钱的时候,都会首先想起你。他们才不管你是否拮据,他们的诉求是能借到钱!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加以阻止,一旦形成风气,想改已经后悔莫及。

  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无论对谁,都慎开第一扇破窗。如果第一扇窗户已经在不自知的时候打破了,当机立断及时修补无疑是明智之选。




  借吧?自己很多地方也需要用钱,虽说每次都不多,可长期积攒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不借吧?又担心形象受损,别人会不会说我小气?

  两件事放在一起,想说的是,其实女孩和我的朋友,都有机会阻止局面向糟糕的方向发展。可是她们都没有,或者不愿意,而是不断地让步,直到局面糟糕透顶,自己被压得无法喘息,难以收场。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而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你已经放弃自己的原则做了一件事,那么,当第二件事到来的时候,不妨扭转一下局面,建立起自己的底线。当你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底线时,别人一定不敢轻易触碰。因为,你让别人知道,你这里不是畅通无阻,而是有钉子,碰着了对谁都没好处。

  你还可以把别人的要求打一个折扣回馈给他,那么,下回他自然会要求得少一些。因为开口之前,他起码会想一想,在你这里,自己遭到拒绝的几率有多大。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彼此的底线,然后在一个不能前进的地方停住,划一道线,彼此相安无事。双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彼此都接受的度,超越这个限度,那就是挑战交往底线。

  所以,一些看起来是偶然的、轻微的“妥协”,如果你没有警觉并加以矫正,只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人们从来不会想到,情况已经足够坏了,所以,我要适可而止。这个人已经足够可怜了,所以,我不能再欺负他了。

  为什么最后一根稻草能压死人?

  因为之前老给一个人加稻草,他也没什么反应,他能忍,一声不吭,人家就觉得还可以继续给他加稻草,直到他倒下毙命,别人还很奇怪,没觉得有什么呀,他不一直这样吗?

  没人告诉他,需要警惕第一根稻草 (智者:郭韶明)
 论欺负


经历:从小被欺负,有连续3年被群体排斥经历。现在,已有3年没被欺负经历了。今后,今后也不会有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欺负经验,因为不论他有多强大,人都会被欺负。国家领导人是最强大的了吧,但是在国际会议上面,他也很可能被欺负。



问:“你被人欺负吗?”有些人会说不,有些人会点头认可。其实这句话“你被人欺负吗”是“你经常被人欺负吗”的简写。它主要表现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经历。这儿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人人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为什么“唯独”你要经常被欺负呢?

因为:。。。因为我穷,因为我不如他,因为我打不过他,因为他孬种,因为他光欺负我,因为他看不起我,因为别人也欺负我,因为我是单亲家庭,因为残疾,因为,因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当然,个人的弱小是客观存在的,我也相信这很可能是个“基础”或者“根本”之类的,但是我知道这不是你经常被人欺负的关键。

欺负是个行为,它只存在关系之中。关系的对象可以简单的分成两派。A欺负者,B被欺负者。在欺负关系中,这两个角色你必然会居其一。哇。排除一切感性和道德评价之类的,纯理性的想一想。假如A=欺负者,B=被欺负者。A是不是应该欺负B?当然应该!不然A为什么叫欺负者?同理:B叫被欺负者,所以B应该被欺负。

以上只是欺负行为中的投射认同的数学表现!把实际的代入进去就是:潜意识里自己对强者欺负弱者一种有认可,当其认可对方比自己强(优秀、完整、完美、强大)时候,自己认同他们的欺负行为。其结果就是奖励了欺负者这种行为,让他下次还来找你麻烦。这是个死循环,早晚有一天能把自己逼到角落里。

从宏观的角度下,我们再来看看欺负行为。欺负行为,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任何的群居动物内部都会有欺负行为。其实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而已。只有强者才能获更高的群体地位,从而得到得更多的食物,好的领土,更多的配偶,能更好的保存自己基因。欺负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淘汰弱者,保存强者,可能很残酷,但是这种行为在其生物学意义上是无可厚非的。
欺负者可能会欺负很多人,被欺负者很可能被很多人欺负。回想下,经常被欺负的同学,无非是那熟悉的一两个。并且他们之间会相混折磨。当一个人被很多人排斥了,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要完蛋了。我有一个同学,小时候天天被欺负,然而他缺没有反抗,反而直接在意识层面 直接认可这种行为。结果,很快,一个班里的人都欺负他。然后一个年级里的人都欺负他。然后,然后他母亲没法子保护他了。然后母子一起吃了老鼠药。人是多么的残忍。但是这是我们兽性的本质。我现在还能记得他死的时候,全校欢庆的样子。

弱者的内心是痛苦的。我以前在班级里是最最弱小的,又不理解以上道理,很快就被整个班级当“小丑”。“小丑”在分析心理学里代表了低劣、关注、自卑、缺失、扭曲、等等所有不好的原型。他们的讽刺、侮辱、拳打脚踢其实都是否定你存在的意义,或者让你存在的意义不是追求美和超越,是阴暗和堕落,方向是指向死亡的。这种情况下,人是非常难受的,我都形容不出来。

强者内心是自然而然的快乐。但是这并不是一种病态的快乐,除非你是虐待狂。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很快就会忘记以前欺负人的经历,而被欺负者很可能是要留下一辈子的伤痕的。



占人口的15%的奉献型人格的人很容易被选为被欺负的目标。有生理缺陷的更容易。父母被欺负的就是理所当然了。还有一些体弱的,生理、心理年龄较小的也会被选为目标。

被欺负者很容易欺负更弱的。很可悲。弱者间的自我折磨。但是这是必须的,是反抗的替代满足。但是只有从根本否定这种行为,或者从根本上认可自己的存在的意义的和独特价值,客观的增强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强者也要奉献一些爱!这才也可以让自己更文明些。真正的强者,都是那些从来不欺负人的人!当然也没人敢去欺负他们,在试探之中,那些找事的家伙都被惩罚了。


台湾七成小孩受父母虐待 出现爸爸恐惧症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家扶基金会”表示,去年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台湾共有1.9万多受虐儿,其中7成都是受父母虐待。有孩童因长期被爸爸虐待,动辄打骂,被发现时,脖子上还有爸爸掐住脖子的痕迹。

这个孩子接受治疗后,身体伤痕虽慢慢复元,但只要一听到“爸爸”两个字就会发抖。家扶基金会表示,对于受虐儿来说,身体的治疗或许很快,但心理创伤的治疗,却要数十年。

家扶基金会表示,虐儿事件中,“身体虐待”型态常年高居第一位,多数父母面临经济压力、情感冲突时,易因调适不当或缺乏亲职教育知识,将不满情绪发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

除身体虐待案件,家扶基金会表示,少儿性虐待案件也有12.6%,第一次超越“疏忽照顾”成为少儿受虐型态第二位。

家扶基金会呼吁,打骂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当遭遇生活或照顾管教问题时,父母应静下心来,思考3秒钟,并适时向外寻求协助,避免过度打骂孩子。

关注这些弱势、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们   却比无家可归、流浪儿或福利院的儿童更可怜

每一年都能看到各大报纸报道诸多幼童受家暴虐待致死,不难猜想另有一些幼小的生命现在、此时此刻、每分每秒都在饱受煎熬与度日如年中。而我们的法律对这些孩子的保护却无从介入,概念不清、束手无策与形同摆设。这一件件的事情,一桩桩的命案血淋淋的事实每让看到这些报道的人心情无比沉重悲痛。这些孩子中的一些孩子有家,也有父母,却比无家可归、流浪儿或福利院的儿童更可怜。他们有父母,但这些父母都不是“正常”的父母。他们虐待着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性格乖张,从虐待中发泄着他们扭曲的人格,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在我看来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从一出生就注定不被祝福、不被父母宠爱、被嫌弃与百般虐待,而这些孩子却毫无任何生存能力和还手能力,有的甚至只能等死。而我们的法律却如文字摆设一般苍白无力,且对这些儿童毫无助益。但我一直相信我们的媒体能发挥神奇的力量,公众舆论监督和道德重扬的力量。我相信我们公众的内心深处都是善良、柔软,且感同身受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
重庆垫江有一叫谭雅琳4岁女孩受继母虐待殴打长达2个小时至脑重伤——大脑移位重度昏迷。粗心的父亲无视于二任妻子对自己前妻生的孩子的虐打,看到孩子尿血及昏迷才发现事情不对赶忙送医院。而这一切的起因只因雅琳拿了一岁弟弟的玩具,事情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而重度昏迷的孩子是不会说话的。这个家庭已经有三个孩子,雅琳是父亲谭向平与前妻生的小孩,而继母翁也带了一个6岁小女孩过来,这本来是一对半路夫妻又各自有自己的小孩,也许是重男轻女的腐朽传统在作祟,本已经两个孩子经济雪上加霜的家庭,夫妻俩又生了一个小男孩。之后雅琳继母就在家带三个小孩,父亲在外靠做司机为生,不是经常回家,而雅琳等于就是托付给了继母照看。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这个继母的精神状况及带三个小孩的忧郁状况以及平日里雅琳所面临的情感空洞与被嫌弃虐待。事发后,周边的邻居都有曾反应4岁的孩子平日所受的责打,甚至曾经求人收留她,一个才四岁的孩子,遭了多大的罪。出事后新闻媒体大片追踪报道,社会各界爱心汇聚,小姑娘凭借她顽强的求生意志从死亡边缘被大家拉了回来。命是捡回来了,听到这里,大家也许松了一口气,100天后出院的雅琳却面临左半脑大面积坏死。孩子的智力恢复到2岁。今后还将面临长期的康富治疗与经济压力,一个原本好端端,健健康康的乖巧小孩就这么毁在父母的婚姻里面,毁在一个她平日里称之为妈妈的继母手中(雅琳一岁就跟继母生活在一起),毁在一个不把婚姻当回事的父亲手里。继母的判刑量刑轻重也随着雅琳42天的苏醒而改观,这起案件结果继母仅被判了5年徒刑,而孩子活下来完全靠运气。个人认为量刑太轻,谁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埋单。生母因此肝肠寸断,悔当初离婚太轻率。雅琳今后的人生路及康复之路还很长很长,而我们只能祝福孩子。一个健康的孩子被毁在成人的世界,我们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详情大家可搜索百度小雅琳。


雅琳事件是我2010年无意中看到的一则新闻,从此之后,开始关注这样的孩子,每天都为这个孩子牵肠挂肚,百转千回。孩子病情的每一次好转都令人欣慰,只要一想到都会祈祷她能够苏醒过来,但是同时在害怕,害怕孩子苏醒过来如果不能自理,如果半生不遂。相信这么多人的愿力,还有小女孩的求生意志起了作用,在昏迷了42天后雅琳苏醒了过来,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痛”,痛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是如此深入骨髓。在这起新闻中,雅琳已经变成了我们所有关心她的人的孩子。我们的许愿墙,重庆商报社为雅琳设置的捐赠公共账户,汇聚了五湖四海对雅琳的爱。但这些爱是远远不够的,雅琳还需要后续的长期治疗,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一个正常的家庭。现在小雅琳出院回家了,我们祝福小雅琳,希望此类事情不要再发生,孩子的父亲能真正做一个男人。
可另有一些孩子就没雅琳幸运,昨天是冬至日,无意中又翻到了“三岁女童疑遭生母虐待重伤 昨晨痛别人世” http://news.sohu.com/20091105/n267989540.shtml。这起事件发生在一年前的深圳,之所以今天把它翻出来,是不想大家忘记这个孩子曾经所遭受的怆痛和给我们所带来的震撼,虽短暂可那也是一生。呼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限制父母所享有的监督权。仅仅因为孩子“顽皮”,一个母亲竟对自己年仅3岁的亲生女儿下狠手,把她摔到昏迷。深圳新闻网讯 身上伤痕累累,在院重度昏迷7天之后,可怜的莹莹最终没能活下来,2009年11月4日凌晨零时10分,她带着伤痛离开了人世。警方以其生母涉嫌过失致人死将其监视居住。虎毒尚且不食子,再看看莹莹的父母却比猛兽还毒,畜生还不如,呼唤社会道德回归。莹莹的最终死因,因重型闭合性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最终不治身亡。医院的护士翻看孩子身上没有一处肌肤是完好的,到处是指甲的掐痕,莹莹入院时双侧脸颊上布满了鲜红的掐痕。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单是孩子的左侧脸颊上,就有12个新伤口,这些伤口看上去多是指甲掐的,已经深入肉里。护士们为小莹莹有这样的父母为小莹莹受这样的虐待而落泪,小女孩的胳膊、臀部、双腿等多个部位,数不清的旧伤痕还可以清晰辨认。小女孩的左大腿根部至小腹,有一片巴掌大的深色淤青,会阴部被掐破的伤口已经化脓。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感染,医护人员为她插上了导尿管。说起这个小女孩,护士长龚小姐眼泛泪光:“看到她我们这儿的工人都哭了,孩子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可孩子的亲生父母却无动于衷,拒谈此事。父亲的口供也一改再改,更可笑的是,这对不配做父母的男女竟然又怀上了。孩子已经过世一年了,今天再来看也止不住心痛愤怒,想想这样的父母,当初为什么就不给孩子留条活路送福利院呢。而法律所能对这位母亲的裁决我想也顶多是几年的牢狱,而这对夫妻却剥夺了一个活生生鲜活的小生命,并且是他们的亲骨肉。莹莹短暂而辛酸的生命戛然而止。扪心自问,我们的法律是否对生命太过于轻视了。对这种案件处理太过于草率。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孩子的生命应该凌驾于父母的监督权教育权之上。

父母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打死了都会美其名曰这是在教育孩子,无意致死,只要态度端正,于是法律就会轻判这些父母,然后造成更多的孩子受虐待。但是长期的非正常的打骂虐待致死呢?我翻看了很多资料,父母一般都会说不是故意的,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几个小时连着毒打孩子本身就是在犯罪,就是在致孩子于死地。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女童被虐待,重男轻女的恶俗,这颗毒瘤何时才能被自诩为“文明”的现代人所摒弃。我们重男轻女实际就是看不起我们的母亲,看不起我们的女儿,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吗?我们的人群中,就连一些女性她们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性别身份,是什么造成她们的自卑自闭,她们成长在怎样的家庭与环境,试想一个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又怎么会去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通常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我管不着,但是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他就是一个公众的问题,孩子也是大家的孩子,何况事情本身也是会相互产生影响,社会应该对这些儿童的人生安全负有一定责任。我们的法律不能只是摆设,说说而已。我想正常教育和非正常虐待不会没有界限的,不会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模糊不清。每天都有那么多孩子被虐待着,甚至周围我们发现了,有人举报了,但是法律却对父母的神圣监督权无从介入,未成人年保护法也是概念模糊不清。结果也只能任由父母把孩子继续带走,孩子继续被施虐,太阳每天照常东升西落,而我们从此以后对这些孩子生死未卜,我们只能期盼孩子能煎熬着活到独立而不是被打死。媒体也只能是尽力后又无能为力。看着孩子失望的眼神,你怎么能无愧于心地说我们相关行政机构社会监督机构没有责任。

再来看看一些“棍棒教育下”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一般披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虚假外衣,而看不到自己内心的自私与虚荣,父母把自己年轻时不能实现的愿望,甚至是奢望强迫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剥夺他们话语权,学习自主权和自由思维的权利,眼睛里看到只是光宗耀祖,他们因为孩子一句唐诗读错就能把孩子打死了,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天性,随意打骂,甚至虐待。
所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势在必行,不能再等!那么多孩子的生命岌岌可危,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是犯罪,大家认同吗?请大家一起呼吁!我替孩子们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的负面情绪都向谁倾诉?第一名不是父母,而是……
妻子去世,怕继母虐待孩子,他执意娶妻侄,婚后却留16字遗书而逝
韩国再出《熔炉》!撕开真相,不忍再刷第二遍…
观点| 四岁女童被继母剪掉嘴唇:虐童的背后请不要忽略这些事!
父母应该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在家被虐待,太心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