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乏价值感归属感的人会用外在价值来代替确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终生空虚困惑迷茫。


保护好孩子的价值感
孩子的压力和父母的欲望密切相关
父母的欲望有多大
孩子的痛苦就有多深
很多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还未建立就被破坏了。
价值观已经多少建立并倚重在成绩这个选项上面,而忽略了自己其他的优点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如此重要。


惩罚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正是惩罚从长远来看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正面管教的方法能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孩子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时,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

缺乏价值感归属感的人会用外在价值来代替确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终生空虚困惑迷茫。


歧视的前提

不想被歧视的前提就是已经有人歧视他,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自卑转而找出理由歧视别人来缓和自己心中的自卑感,达到自我的一种满足。


歧视者的心理素描

    所有对弱者的丑化,都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
尽管一个人在歧视、嘲笑别人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动机,
但在潜意识中这种欲望一定是存在的。

    这是人类天性中丑陋的一面在作祟。这种天性是人类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
积累下来的,是从动物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但却不是天性中高尚的部分,而是原
始和野蛮的部分,低劣的部分。

    还是先让我们看看吧。在猴群中是没有平等的观念的。猴王对于它的任何一个
子民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猴后则常常剥夺其他雌猴与猴王的交配权,发现其他母
猴试图引诱或响应猴王,便死命地殴打,甚至弄瞎眼睛。猴王总要作出各种显示自
己优越地位的举动,而其他猴子则必须表示臣服。

    人,有时真的像猴子。当一个城里人欺侮一个乡下的农民时,当一个小贩恣意
呵斥一个收废品的民工时,当一个商人在眉飞色舞地讲一个关于河南人的“段子”
时,他其实都在向所有的人宣示:我比他优越。人在没有受到高尚情操感染的前提
下,总是很容易表现出动物本能的一面。毕竟,几千万年遗传下来的基因,是很强
大的。但人之所以是人,正是因为他能够超越动物的本能,将精神升华到崇高的境
界。










是跌倒了就再站起来,还是趴着不起,抱怨一生



 孩子信念价值观的形成的3个时期


父母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处理的好的话,孩子有很正面、很强的价值观,则人生充满理想,跌倒会再站起来,会在挫折当中学习;如果价值观有矛盾,无价值等等,孩子会很难适应这个世界。父母直接影响着孩子,影响着孩子的信念价值观,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在于你想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和支持他。




孩子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分几个时期

1.0-7岁,印记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象一张白纸,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接受父母向他们表达的所有“事实”。这个时期,尤其是4岁以前,父母应该避免让孩子产生混乱,比方说爸爸责备孩子,妈妈又表扬,又或者家长言语与语调不一致,都会使孩子混乱,从而产生无价值感。小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咬手指,扔玩具等行为,都是他们对外界的一种试探和尝试,如果父母一味的去阻止,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孩子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无助和无望,而无价值、无望、无助是对人最具破坏性的三种信念价值观。

2.8-13岁,模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很有强的模仿欲,孩子不断的模仿,模仿父母,模仿老师,模仿行为比模仿语言要多,当父母行为与语言矛盾的时候,孩子只会模仿行为,因此,对于父母来讲,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行为重复再重复,形成习惯,习惯重复再重复形成信念。

3.14-21岁,社交时期;这段时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变化无穷,因为生理变化很大,所以导致情绪变化也大,游离于孩子和成年人之间,有时候象孩子,跟父母撒娇,需要父母保护,有时候像个成年人。因为他们要融入社会,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孩子来讲,朋友比父母重要,也开始跟父母有代沟、抗拒,顶嘴,也会有一些抽烟、晚归等坏习惯。这个时期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能够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聆听他们的话,把孩子看成是朋友,增强之间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而父母如果是强制和硬碰的话,定会给这个敏感时期的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针对不同时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1).印记期(0-7岁):1、避免矛盾的说话及行为;2、语调与言语要一致。3、善用相反框架,灌输孩子正面思想及态度,成为有效的信念。4、教导孩子要从多角度观察及感受食物,协助他们建立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性及选择的能力。

2).模仿期(8-13岁):1、身教比言教更重要。2、多留意身体语言。3、多分享成功人物的故事及父母、老师从失败中学习的经验。4、多支持孩子的梦想,协助孩子把梦想转为有效的行动。

3).社交期(14-21岁):1、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聆听他们的话;2、了解孩子当时的反应,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的表现;3、父母要把孩子看成朋友,增强之间的沟通,减少代沟。4、谈话时,多用“我”或者“我们”,少用“你”。












五招提升宝宝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并且自己的所做所为是被认可和肯定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当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被人欣赏时,他就可以以一种高贵、真诚、勇敢的姿态,充满活力和爱心的去应对生活,这会让人更加自信和拥有高自尊。那么我们的小宝宝,在还没完全看清这个世界之前,在咿咿呀呀学语时期,在自己还没获得独立思想时,他会有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吗?



毫无疑问,即便是婴儿时期,只要他对外界刺激比如冷、热、饥饿和疼痛等有反应,那他就会有自我价值感。婴儿获得自尊的心理源泉来源于与看护者的关系及看护者的所有行为反应。每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块白板,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大人教育所产生的副产品。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抚摸孩子的方式会对小孩子的自尊产生影响,孩子对过观察照顾自己的成人对自己的语调、眼神、口气以及他们在自己哭时的反应形成了自我认识。



如果婴儿能讲话,他可能会说,“我招人喜欢”,“我不被重视,大家都远离我,我觉得很孤独”,“我是最重要的”,“我毫无价值,是别人的负担。”这些都预兆着这个孩子将来会形成怎样的自我价值观。



所以,身为父母,如果能理解这一切,那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只需要注意几点,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提升自我价值,让孩子在即使还在父母的怀抱中,也能体会到一种幸福,快乐和发自内心的一种骄傲。




一充满爱意的抚摸或抱孩子。

绝大多数小宝宝在还没学会走路前,都依赖在父母怀里生活,那么这个阶段,父母怎样抚摸或抱孩子就很关键,你会传达给孩子怎样的心灵信息呢?

有时候,在抚摸孩子以前,你可以同样的方式来抚摸一下自己,来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然后想象一下,如果这样来抚摸孩子,他们的感觉又怎样?你的抚摸是生硬,温柔,无力,柔弱,焦躁,还是不耐烦或太过用力?我见过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睡觉,于是抱在臂弯里不耐烦的来回晃来晃去。但无论何种方式,它都会传达给孩子,并带给他们一种心理感受。

所以,有时候,父母越焦躁,孩子反而越淘,因为父母已经把这种不良心理通过无意识的行为传达给了孩子。成人都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又有什么权利来要求可怜无知的孩子这样做呢?说到这里,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怎样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被抱的幸福,那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了。

有些孩子是比较粘人的,我记得小容在婴儿时期,基本上是需要时刻抱着的,一放下就哭,让人既心疼又心焦,但在我的怀里,她就能很快安静下来,我想,当我抱她在怀里,她能感受到一种信任和安全。而这种稳定的心理一旦建立起来,年龄再大一点儿时,那个睡觉时也要抱着,不抱着还要搭一只手在身上的粘人小妞变得无比懂事,因为从爸爸的怀抱中,她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充满了良好的感觉。这样孩子的性格不管内向或外向,但在内心体验上,自我价值感相对要高,也会开朗很多。

二用温柔坚定的目光告诉孩子,我在这。

其次,在孩子还未能完全和父母用言语交流前,眼神和表情的传达就变成一种主要途径,所以,父母要清楚自己的眼神是怎样的。日常看待孩子的眼神一定要充满爱意和温柔的,对孩子来说,这样的眼神就代表着一种安全。

在这里,并不完全要父母一定这样做,生活中,谁会没有悲伤和愤怒呢?但无论如何,父母要知道,你无论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你内心里还一直深受着孩子,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敢于承认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气”,“我很害怕”,“我很开心”等,这样的情绪传达对孩子并无伤害,在宝宝通过父母对这个世界继续信任时,父母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生活体验。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来看下父母需要注意的第三点。

三让宝宝明确事情是否与自己有关。

为了让宝宝避免父母的情绪伤害,父母就需要教孩子明确区别哪一件事和自己有关,哪件事是别人引起的。因为非常小的孩子很容易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好的也好坏的也罢,都与自己有关。

大家或许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当一个成人批评一群孩子中的一个调皮小孩子时,往往也会导致其他孩子大哭,这是因为虽然成人在责怪那个犯错的孩子,但所有在场的孩子都听到了这番话,都会认为也在说自己。

所以,父母从小要让宝宝懂得事情发生的大背景和相关人物,还有与自己是否有关联。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父母争吵时,是两个成人的思想在作怪,跟孩子是无关的,但这时孩子往往被吓哭,这时候,父母在冷静下来后,就需要向孩子解释,轮流告诉他发生了什么,比如说,“妈妈刚才和爸爸吵了一架,因为今晚我想带你去外婆家,但你爸爸不同意。我脾气不好,当时很生气,就骂了他一句。”爸爸可以说,“我和妈妈大吵了一通,一有不同意见我们还是控制不住的要发脾气。今晚我想你待在家里你妈妈却想出去。你要知道我们吵架并不是因为你,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处理,很灵验的,无论多大的孩子,都获知这一切时,他似乎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没变,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那没必要感到惶惑或恐惧,这时一般都会破涕为笑,而会慢慢睡着了。

夫妻间没有不吵架的。我以前和妈妈吵闹时,也曾把小容小韬吓得大哭,但经过后来的安抚,都没有什么事。大一点时,两人理解了,虽然觉得与自己无关,但也会说,我不想看到你们吵架。除了夫妻,成人间吵架也会影响孩子,记得外甥女小欣五六岁时,母亲和姐姐因为某事争执,声音很大,小铁就生气的说,谁再大声说话,就到外面去,吵死我了!这是一个孩子判断对事情与自己是否有关的很好例证。这样的孩子在自我心理的价值认同感上,不会因为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而变得郁郁寡欢。相反,如果成人把这种都无法避免的情绪不良事件影响到孩子身上,孩子早晚都会因为得不到排解而产生心理疾病。

四鼓励宝宝多发表意见和看法。

为什么要鼓励宝宝多发表意见和看法呢?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弄清楚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们鼓励宝宝多说话,不仅仅是为发展他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自我,并从自我表达后,别人获得理解时,心理上感到的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慢慢发展成一种高自尊,宝宝对自己也会获得一种自我认同,从而感受到自我价值。

五用尊重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所以,我们在与宝宝的交流过程中,要采用尊重的态度,切不可以成人的强硬态度去压制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说的没有道理变得不耐烦,而强行打断。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执行对事情处理的原则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你以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对你的教导也会反应良好。

比如三岁的小容小韬在玩玩具,我让他们把玩具收拾起来,但有时候,他们对我的话是置之不理的,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这时候需要生气吗?觉得孩子在违抗爸爸的旨意?如果以提高孩子自尊为目的,我们应该考虑到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回想一下,当一个人在深思或沉浸在某项活动时,外界的声音对他来说是非常微弱的。再或者,小容小韬的表现也可能是对我生硬语调的一种反应,或许我要求的方式是不一致或唠叨的,还有,孩子大一点,也可能正围绕着权利争夺来跟我玩游戏,即爸爸的话我为什么一定要听,我想玩就玩,我应该说了算。

于是,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这个方式来有效的处理事情,和孩子目光保持平视,用一种爱抚的方式拍拍他,然后用一种轻松却不失坚定的语气告诉他,“快点,把玩具收拾起来了,因为要吃饭了。”这样的语气也在暗示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该干什么就该干什么,正如,睡觉的时候就需要睡觉,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上幼儿园,这没有什么可商量的。当事情以这种尊重的态度来处理时,这段小插曲就成了孩子轻松学习如何遵守父母指示,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过程。

父母的这种尊重的态度远离了粗暴和无理,或者要孩子以大人为中心的不合理原则,这就是孩子自我价值的一种支持,避免了大人因为孩子不得体的行为就羞辱他,使他丢脸,剥夺他的行为权利或惩罚他,而这样对孩子自尊的伤害可能是最大的了。孩子没有了自尊,何来自我价值感呢?成人是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的领路人,也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从小宝宝时期,父母就应该注意这一点。

通过以上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充满耐心,爱,仁慈和宠管有度的成人最受小宝宝欢迎,这也要求父母也具有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并发展出高自尊。但许多家长可能还没有走出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卑阴影,或者一直被繁重的生活和工作所困扰着,要他们来指导孩子形成父母所没有的高自尊还真有点难度,然而,幸运的是,在任何时候,自我价值感都是可以重塑的。很简单,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很自卑并愿意去承认和改变时,他就可以达到高的自我价值感。

发展自我价值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更需要探索新事物和改变自己的勇气,但只要你努力,就可以通过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正能量父母需要,在我们羽翼庇护下的孩子,更需要!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的歧视


人不论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衣着丽陋、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应该用心去维护自己的自尊。

做人要有自尊,做人要有大度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自尊是一种无畏的气概,自尊是一个人必须必备的操守。自尊给人的生命提供的不只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还是生命永远的充实、永远的能量、永远的精神动力。

  自尊是人的一种生存态度,它犹如一泓清纯的山泉,不管你什么时候碰到,自尊给你的印象总是那样洁净,透明,晶莹;自尊又有如一根钢筋,无论铆焊到何处,都是那么从容自若,铁骨铮铮。

  人的自尊其实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修养:自尊是从不趋炎附势、背躬屈膝;不会为尘嚣所乱心、不会为诱惑而动摇、不会为权贵所折腰。

  拥有自尊、时刻维护自尊的人做人的准则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基本的人格;真诚正义,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是为人处世的前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基本的人格;真诚正义,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是为人处世的前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是立身之基。












“特别狠心特别爱”

别把那种教育带到以色列



  日子像往常一样一天天过去,三个孩子依然围绕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我做饭。直到有一天,隔壁邻居大婶来家里串门,看到我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她实在看不惯了,心直口快地说:“孩子们,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你妈妈忙忙活活,也不伸把手帮帮妈妈呢?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等着妈妈来伺候你们呢?”

  然后,邻居大婶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邻居的话很伤人,三个孩子都很难受。我安慰孩子们说:“没事的,别往心里去,妈妈能撑住,妈妈喜欢照顾你们,一点也不累,你们还小,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就是最听话的孩子了。”

  邻居犹太大婶心直口快,她看不下去我包办孩子的一切,无微不至地伺候已经超过十四岁的孩子。这也难怪,到了以色列后我才发现,以色列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在以色列,没有中国人“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在以色列人看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爱。

  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所以,犹太大婶对我的批评,我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她会这么一针见血、直截了当。

  犹太大婶不留情面地跟我说:“沙拉,不要把你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带到以色列来。不要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你这样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你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可你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这样,就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时,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一个无责任感、无价值感的孩子,尽管坐在书桌旁,却可以心猿意马地不做关于学习的事情。”

  犹太民族是个非常尊重知识的民族,即使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读很多书。邻居大婶虽然不是博士、教授,但是她说的这番话让我醍醐灌顶,至今仍回味无穷。

  “沙拉呀,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但父母却不能代替孩子长大。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份爱是要有质量的。有的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渴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了;而有的爱则好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糊涂是荣辱不惊的“傻瓜”精神
《阿甘正传》



  古语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表现的很愚钝,身手很灵敏的人往往都表现的很笨拙。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人生中适当的“傻”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有一道题问: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生活中,人们需要这种傻瓜精神。傻瓜精神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法,有傻瓜精神的地方往往会发生奇迹。


  一般说来,生活中精明人有精明的算计,傻瓜自然也有傻瓜的办法。傻瓜对许多事是不过心的,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不过,算计和设想虽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就造成人的过失。而傻瓜缺乏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过失,也就无陷阱可言。傻瓜不会过分注意身边的潜在危险和可能要失去的东西,所以他们往往对事物并不主动出击,这样既不会使危险扩大,又能最终成就一些事业。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在人们的眼中一度像个白痴一般,但是他却干出了伟大的事业。阿甘出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小的时候受尽欺侮,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常常这样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一颗会是什么味道。”他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在社会中,阿甘是弱者,他几乎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于是,他选择命运为他做出安排。


  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随后他们一起开赴越南战场。战斗中,阿甘的小分队遭到了伏击,他冲进枪林弹雨里搭救战友,丹中尉命令他乖乖地待在原地等待援军,他说:“不,布巴是我的朋友,我必须找到他!”虽然没能最终挽救布巴的生命,但至少,布巴走时并不孤单。

  战后,阿甘决定去买一艘捕虾船,因为他曾答应布巴要做他的捕虾船的大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丹中尉时,丹中尉笑话他:“如果你去捕虾,那我就是太空人了!”可阿甘说,承诺就是承诺。终于有一天,阿甘成了船长,丹中尉当了他的大副。


  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于是,珍妮让阿甘离自己远远的,不要再来找她,可阿甘依旧会在越南每天给珍妮写信,依旧会跳进大水池里和珍妮拥抱。珍妮说:“阿甘,你不懂爱情是什么。”阿甘说:“不,虽然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珍妮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但阿甘从未放弃过她。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傻瓜的天性里含有一种自然的忍让、宽容和视而不见,是一种精明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傻瓜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光往往是不够尖锐的,这样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一个不去挑剔生活和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中的糊涂智慧就是这样。


  曾读一篇妙文,其中有句话恰好道出了其中奥妙:“天下最傻的人,是把别人当傻子的人!”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傻、不计较输赢得失。阿甘总是那么快乐、那么勇敢,我们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没想到,原来他一直都承受着因歧视而带来的痛苦,从而不希望他的孩子同自己一样,原来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装糊涂,不计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应不应该对孩子感恩?
《奇迹男孩》:从阿甘到奥吉,这些感动我们的男孩都做了什么?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一个人这一辈...
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教你这4招就够了
​孙玺哲:人性解读马斯洛需求理论之归属需求
人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