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力比多,生死本能/心灵能量 关于生死驱力


力比多,生死本能/心灵能量



生命观测与猜想——第一回 记忆

力比多首先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弗洛伊德提出性的动力是“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

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

“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具体表现是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许多单个的本能都可以归入两类主要的内驱力下。一类是生的本能,通常称为性爱(Eros)或性;另一类是死的本能,有时也被称为破坏或攻击的本能。本能源于伊底,但受自我的控制。每种本能都有它自己的心理能量形式。弗洛伊德用力比多一词来表示使生的的或性本能起作用的力量,但他从未找到一个类似的词来表示死的本能的心理能量。

其次,提出荣格也用了力比多这个概念。荣格所说的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在身体一切活动中需要寻找出路。可以说他的里比多包括性的和营养的两大类。
观点区别

弗洛伊德将力比多定义为包含于所谓的本我——精神内部主要的无意识结构——中的本能能量或动力。他指出这些力比多驱力可能与现有的文明行为规范相抵触,这些规范在精神结构当中表现为超我。从众求同与控制力比多的需要导致了个体的不安与紊乱,进而促使个体利用自我防卫机制将这些未满足的,而且主要是无意识的心灵能量在其他形式当中得到释放。而这一机制的过度使用可以导致神经症。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本我的驱力进入意识,容许它们获得直接的满足以减少患者对自我防卫机制的依赖性。

在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看来,力比多等同于心灵能量。二元性(对立)创造了心灵能量(力比多),且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自身,他是这样论述的:“力比多在生命过程当中表现自身,并被主观地认知为斗争与欲望。”

狭义上,力比多也指个体对从事性行为的冲动。在这个意义上,力比多的反义词是死亡本能。








关于生死驱力


    诗性的悲剧。

    拉伊俄斯向刚刚降世的俄狄浦斯的脚踝抛去了沾满了伦理的鲜血的利剑——Oidipous在希腊文的定义是“肿胀的脚”。忒拜的牧人的慈爱、科林斯的牧人的慈爱!俄狄浦斯在科林斯成长并接收了阿波罗的神谕:“你将弑父娶母!”。

    底比斯的厮杀——俄狄浦斯利剑上沾满的是拉伊俄斯的鲜血。“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是人!”俄狄浦斯解开了阿芬克斯的谜语。作为被解救的底比斯的无上奖励,俄狄浦斯登上了底比斯的王座并迎娶了伊俄卡斯忒。


    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埃癸斯托将斯阿伽门农驱逐到了天堂,又将淫乱魔爪伸向了年幼的厄勒克特拉和俄瑞斯忒斯。福喀斯成为了暂时的远离杀戮的乌托邦。厄勒克特拉和俄瑞斯忒斯在不再年幼和无力的时刻折回了迈锡尼终结了杀父之仇,也终结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生命。

    口欲期(oral stage)、肛欲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潜伏期(latency stage)、生殖期(genital stage)。

    精神分析将力比多(Libido)追溯到占有(a potiori)。弗洛伊德声称柏拉图式的“爱的本能”和力比多等同——无论是起源、作用抑或是和性爱的相关——被用于定义为“爱”这个能指在能指链上所紧扣上的所有关于本能的能量。弗洛伊德式的“爱”,在原初定义是以性交为目的的性爱。无论是“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还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力比多和俄狄浦斯情结相关、和厄勒克特拉情结相关、和两肋插刀相关、和舍我其谁相关。

    弗洛伊德以集体心理学的名义为力比多的普世合法性诉求,无论是从原始集体抑或是高度组织化的集体——有首领的集体、无首领的集体——某种由于目标和群居本能而生成的集体。由于置身于集体,个体的意识场域总和将由于“心理集体”的掌控而呈现弗洛伊德式的本我(ego)——即镶嵌于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来成为——的嬗变,无意识容器(本我的容器)的溢出。“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组织集体的成员这一纯粹的事实,就使他在文明的阶梯跌落了好几级。在孤身独处时,他或许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但在一群人中,他却成了一个野蛮人,一个按其本能行事的人。他获得了野蛮人所具有的秉性,如任性、暴戾、凶残,以及热情和侠义。”在教会和军队构成的集体中,前者依靠基督教“只要你稍稍侵犯了我的兄弟,你就是侵犯了我”的箴言来对“心理集体”的力场强度施力,后者依靠司令官“父亲一般”的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的红旗来对“心理集体”的力场强度施力。




    爱,全都是爱!

    “因此,人类的集体生活都有一个双重的基础,这就是由外界需要所导致的强迫工作,以及爱的权力,使男人把他的性对象——女人——保留在他的身边,并且使女人吧从他身上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她的孩子——保留在她的身边。爱欲(Eros)和需要也变成了文明之母。“

    力比多以“自恋性“的形式储存在自我中并像性爱对象扩展,和伍德拉夫用单细胞有机体进行的实验相关——无止境地分裂——一种聚合的自我保存式的驱力。

    通过对儿童游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研究,弗洛伊德提出在主体意识场域的运动中存在着一种越过了唯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的本能——在无意识系统进行着永动地要求在知觉上披着“不愉快”表象的非愉快经验(无法按愉快来感受的愉快)强迫重复的本能。强迫性重复在对主体的非愉快经验的不断重复体验中催生了在知觉系统“非愉快”(敞露了置于无意识系统的本能冲动),而仅仅是知觉系统的“非愉快”,这并不违背唯乐原则,因为“对于某个系统来说的不愉快,同时对于另一个系统来说就是一种满足。”儿童在游戏中无意识(至少部分是无意识地进行)地通过重复体验非愉快经验来获得游戏中主动执行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而神经官能症患者在移情过程中运用所有最大的机智力来实现非愉快经验(特别是童年心理创伤)的重现。

    弗洛伊德在晚年对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解域——胚芽的进化的复演、候鸟的迁徙、鱼类的产卵——创造了一种回归到原初状态的驱力。它与爱欲——即生与创造的本能——相对的一种驱使有机体恢复无机状态的死亡驱力。死亡驱力是一种在有机生命中具有普世性的本能。对于生于有机生命的无机物,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抽离了客观环境的干扰和转变——它并没有进化的诉求。关于地球的历史、地球与太阳关系的历史——对太阳年的依赖催生了无机物向有机物建构的自我历史化。毋庸置疑,任何有机生命最终都通向了无机状态——死亡。在人类个体显现出来趋向“完美“——超我(superego)——的冲动仅仅是爱欲本能在社会主流道德机制下通过压抑所做的功——它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所有最宝贵财富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弗洛伊德主义|现在西方哲学
心理学研究(10):弗洛伊德驱力理论及其演进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文化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论德勒兹和加塔里的“欲望机器”
俄狄浦斯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