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的选用与联合用药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是指用专用雾化装置将吸入药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呼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与肺内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该疗法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黏液脓栓或黏稠分泌物,其可使肺功能损害加重及诱发感染,而雾化吸入黏液溶解剂利于痰液排出。黏液溶解剂(祛痰类药),主要有N-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厄多司坦、桃金娘油等。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及黏液溶解剂等。黏液溶解剂中哪些药可雾化吸入,需注意些什么,可与哪些药联用?这篇文章给您介绍下。


0
1
 雾化吸入黏液溶解剂种类

目前使用的雾化吸入的黏液溶解剂有N-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α-糜蛋白酶。


①N-乙酰半胱氨酸:目前国内上市的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制剂仅有该药,已有专用吸入剂型。


②盐酸氨溴索:祛痰、镇咳。目前国内尚无氨溴索雾化吸入制剂,国外已有雾化吸入剂型。在我国已有较多的临床应用静脉制剂进行雾化治疗的经验报道,但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并无雾化吸入的用法,其雾化吸入的用法用量、配置浓度及疗效、安全性尚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同时因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不推荐氨溴索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③α-糜蛋白酶:多肽酶,无雾化剂型,无证据表明可吸入中小气道产生治疗作用,也无配伍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数据。其对视网膜毒性强,雾化时接触眼睛易引起损伤,有报道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及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同时“呼三联”(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药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也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疗效均无统一规范,所以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


0
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的选用与注意事项


药物

药理特点与适应症

注意事项

吸入用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①可降低痰液的黏滞性、溶解脓性痰、增强纤毛清除功能、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抑制黏液细胞增生、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破坏已形成生物膜、抑制肺部炎症、降低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等。

②临床用于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者、肺气肿、黏稠物阻塞症、支气管扩张症及特发性肺纤维化(尤适于早期患者)等。

③雾化吸入:每次300mg(3mL),每天1或2次,持续5-10d。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调整相关剂量和次数。

①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口腔炎、恶心和呕吐。

②慎用于胃溃疡或有胃溃疡病史者,尤与其他对胃黏膜有刺激药联用时。

③支气管哮喘者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若有支气管痉挛发生,立即终止治疗。



0
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的联合用药


常用雾化吸入治疗药有ICS如布地奈德、SABA如沙丁胺醇、SAMA如异丙托溴铵、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

①两联雾化

⑴N-乙酰半胱氨酸+ICS

⑵N-乙酰半胱氨酸+SABA

⑶N-乙酰半胱氨酸+SAMA

②三联雾化

⑴ICS+SABA+N-乙酰半胱氨酸

⑵ICS+SAMA+N-乙酰半胱氨酸

③四联雾化

ICS+SABA+SAMA+N-乙酰半胱氨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帖子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从机制到临床应用
先用布地奈德还是沙丁胺醇?多药联合雾化时如何安排顺序?
全科诊疗|儿童雾化治疗要点知多少?
雾化吸入药怎么选?16 种方案帮你一次理清!
儿童雾化药物怎么选择?如何联用?一文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