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籍经典中关于魂魄的记载|古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七年|人身通考·神|论述(李仁贵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关于“魂魄”的记载论述举目皆是,魂魄对每个中国人并不陌生,涉及魂魄的用语比比皆是。


如《左传·昭公七年》云:“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隋唐间儒家学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魂魄

中世纪以来,后人公认的大哲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三明确阐述:

精气就物而言,魂魄就人而言,鬼神离乎人而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人之魂魄与鬼神的关系,在人体内为魂魄,没有肉身便成为鬼神。


大众熟知的《说文解字注》曰:“魂,阳气也。魄,阴神也。”

《人身通考·神》说:“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智思虑之类皆神也。” 

又说:“人身之神,惟心所主。
魂魄

《太上老君内观经》谓:

“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

又有《祭义》曰:“耳目之聪明为魄。”“两字皆从鬼者,魂魄不离形质,而非形质也。形质亡而魂魄存,是人所以归也。”

从这些古圣先贤论述中所示,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魂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峰通考》辟谬命理正宗(命理古籍)
神峰通考 命理学十大经典古籍
神峰通考辟谬命理正宗,命理古籍
古籍经典|最权威的命理学典籍十三本
神峰通考在线阅读
命理五大精粹之一【 神峰通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