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米的竹林逻辑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米高速发展的商业模式更像竹子,一夜春雨,生长迅速。新的竹笋就是新业务的迭代,不断发出,不断增强自身弹性,很快一个能够抵抗风雨的竹林就壮大了起来。

很多人把小米的成功,当作是一个奇迹。但我想说的是,奇迹也是由人创造的,是由人的管理思路和逻辑在创新和引导。

小米把握住了企业管理的几个大逻辑——Why、What、How。它首先解决了Why,而且明确表明企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信仰;其次,小米就是要做一个对民众有价值的产品,这个东西做到位了,不用广告大家自然就抢着买;再次,为了兑现雷军的信仰,可以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消费者,而以自己的高效率来降低运作成本。

其实,小米从手机和MIUI软硬结合的方式开始,到现在硬件方面早已形成了基本完整的生态链。那么,是什么逻辑支撑着小米形成了现在的模式呢?



商业逻辑:所有设备皆互联

互联网有三个阶段:1. 传统互联网阶段,PC机的时代;2. 移动互联网阶段,智能手机出现了;3. IOT阶段,即万物互联的物联网阶段。互联网的前两个阶段,都催生出了巨大的公司,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所以我们认为,IOT时代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又结合小米的实际情况——小米的攻坚战还未打完,既没有精力,又没有人力,也没有专注度来做IOT,那么,我们是做还是不做呢?经过思考,我们决定用投资的模式介入IOT领域。

战略逻辑:布局优质制造资源

确定这个逻辑以后,我们就开始划定界限。我们关注哪些领域,又该怎么去做?首先我们分析了自己现有的优势,就是有手机的基本盘,有一群17岁~35岁的技术人员。于是就围绕着这个优势来做。我们为自己找到了几个方向:

第一,手机周边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环、、移动电源、蓝牙耳机、音箱等非联网设备。这在商业上的逻辑,是让这些周边产品享受手机销售的红利。在耳机足够好的情况下,假如我们一年要销售6 000万部手机,就至少还能销售1 000万部耳机。这是手机带来的红利。

第二,是智能白电。我们把小家电也算入白电,包括净化器、热水器等。传统白电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年,产品已经达到了超级精细化的水准,竞争也非常充分,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是不会有机会的。但是在白电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是个人短途交通产品。在小米的战略里,排除了进入房地产和汽车领域的可能,但是短途的交通问题、公共交通系统之后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刚需,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四,是极客酷玩产品。当今的先锋产品,能够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比如无人机、机器人、3D、AR、VR等产品,在未来也会拥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第五,是关系到人们生活方式类的产品,也可以说是家庭及个人的消费耗材,或者说是消费升级产品,比如毛巾和床垫,我们都有投资。通过这样小范围的试水以后,我们发现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我们的生态产业布局就从这几个方向开始。

第六,我们投资优质的制造资源。在过去的三五年里,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管理精英被培养了起来,形成了制造领域的人才库。而同时,很多制造业的优质工厂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估值还达不到它的净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它欢迎任何投资。


▲ 刘德,小米联合创始人


合伙人逻辑:“杀鸡要用牛刀”

有了方向和布局以后,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寻找合作伙伴呢?

我们找到的,一定是情投意合的一批公司。我们要有一致的价值观,他相信未来、相信我们的商业模式、相信性价比,他们要做国民企业,而不是抱着赚快钱的思路去经营。

他们也要坚信,互联网的三大逻辑:1. 免费原则。这可以使企业的经济规模迅速膨胀,当然不是指绝对的免费,它也包含了性价比高的情况。2. 长尾理论。产品要能迭代,或者有耗材,会形成一个相对丰富的经济模型。3. 共享经济,即充分的合作。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与其合作。

第二,是团队的业务。互联网是一个享受人口红利的工具,这个团队的业务所涉及到的市场领域要足够大。

第三,团队业务要存在传统的痛点和不足。痛点的范围很宽,比如性价比不高、品类过多、质量不高等,机会就越多。

第四,团队要强大。我们要用“牛刀”一样的团队去“杀鸡”,这样我们做出的项目才能游刃有余。

竞争逻辑:与生态链公司共生

2015年9月,安徽开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创业板。它是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参股母公司,其很大一部分业务是给小米生产服装、箱包、手机保护套。2016年8月,小米生态链企业——青米科技的母公司也宣布上市新三板。它们是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与我们共生、互利的结果。(点击回顾:为什么先上市的是小米插线板?这里需要做一个链接)

那么,我们如何打造生态链呢?

首先,我们是一个有活性、有热度的品牌。小米每天推出什么产品都有无数人在关注,有批评、有褒奖,这是品牌的热度。

第二,我们有着庞大的用户群,而我们的产品以手机为主,包括手机周边只能设备、白电、极客酷玩产品等,有丰富且精准的SKU。他们可以在这个渠道里持续消费。

第三,我们拥有全球体系的供应链。一方面,借助供应链公司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销量,减少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供应链公司也能借助我们的渠道,比如小米商城、米家App以及小米之家等线下渠道,以很低的成本进入一个硬件领域,并且能够把产品做得很便宜。就像小米移动电源,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巨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第四,小米的投融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些公司需要资金的时候,我们有能力给它门支持。

目前,我们大概有60家生态链公司,有4000人左右的规模,都是以工程师为主。但这个内部的生态链团队又分为两部分,不到两百人。一部分是生态链团队,包括与生态链公司一起做投资,支持他们做产品定义;还有一个IOT的物联网团队,他们以技术为基础,协助生态链公司将智能设备与手机相连。


 小米与生态链公司共生

成长逻辑:“竹林效应”

几年前,小米的增长速度超乎想象。在小米发展到第三年的时候,很多人对小米的高速增长不正常的增长感到担忧,他们担心长得太快会有风险。而我们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是基于对公司史的认识。在今天这样的技术基础上,科技类公司的发展都是高速的。比如早年的AT&T,七十年独领风骚,无人超越。而后来,IBM、微软、Google、Facebook也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这就是一个科技公司的加速发展时代。

我们把传统公司比喻为松树,它可能需要100年的时间成长起来,但是一旦有一天,它的内部空了,那倒下来就是一瞬间。我们看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倒掉,都是像松树这样的成长逻辑。

但是 ,小米努力遵循的是竹子的成长逻辑。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高速发展的商业模式更像竹子,一夜春雨,我们就长大了。虽然竹子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就如同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生命期都不长,但是竹子具备形成竹林的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你要迅速成长成为一片竹林,新的竹笋不断发出,自身弹性不断增强,很快一个能够抵抗风雨的竹林就壮大了起来。这种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来自于新业务的迭代,当一家公司能够形成这种竹林效应的时候,它的抗风险能力就与传统公司完全不同了。

所以,尽管它可能并未意识到,但很多互联网公司真正在做的事是具备竹林效应的。

在这方面,腾讯的表现更明显。当QQ业务、微信业务推出的时候,它的竹林效应就形成了。所以,新的投资就像“竹笋”,小米的投资方式也是在努力向竹林效应靠拢。


作战逻辑:精确制导、精准打击

我们认为引领时代的理论是军事理论。当代先锋军事理论的基本逻辑无非两点,第一点叫做精准打击,就是做出精确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所以,小米也借鉴了这种模式,比如我们过去要做100款产品,每一款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而现在,利用互联网,我们能够精确地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可能只推出单品,用唯一的一款产品去精准地打动用户。

第二点,小范围的特种部队。小米的生态链公司就像特种部队,每个公司的投资和技术人员很少,一个20~30人的公司,或者50~60人的公司,与制造业工厂合作,做出几亿元、十几亿元销售规模的产品。当然,成绩突出的团队都是在硬件领域有5~10年丰富经验的老兵。


 破土而出的竹笋

 

经营逻辑:不控股

两年前,我们用不控股的方式来做这些生态链公司,而未来可能我们会与100~200家这样的公司合作。这会有很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强有力的中层,需要群体的智慧,撑起这么大的盘子。

我们要发动中层的力量,让所有的中层有决策权,因为这种方式会让公司跑得更快。我们设定了一个限制的机制,就是我拥有对立项的一票否决权,但不拥有决策权,或者说不拥有一票赞成的决定权,这是阶段性的,让我们的逻辑更适用于中层智慧、集体智慧,并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以小博大。

同时,我们全民持股的分配机制也被推广到生态链公司中去。小米的股份机制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全民持股,第二是团队拿大部分。小米在所有的生态链公司里都是不控股的,不控股意味着我们把最大利益留给团队,我们只是它的投资人。

一旦把商业逻辑理顺以后,资源会永远追着你跑,所有的商业合作都是基于利益的。

所以,商业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要解决利益的问题,脱离了利益,商业无从谈起;第二,是效率的竞争,高效率的公司一定会打掉低效率的公司;第三,我们认为小米是一个有渠道优势的公司。在过去的100年里,渠道一直具有强权属性;而在今后的20年,它将仍然持续强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米出海,全靠“竹林”
小米解读(深度):小米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小米如何构建起自己的竞争力?
与董小姐10亿元赌约临近 雷军再推小米空调
为什么做IoT当学小米?
风眼 | 小米八年往事
你以为小米已从风口坠落?其实他只是在锤炼翅膀(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