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星编年史:雪球地球

第六篇 雪球地球

上文书说到,7.5亿年的时候,罗迪尼亚超大陆发生的裂解,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的两亿年里,地球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雪球事件,另一个是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

雪球事件
雪球事件,又称为雪球地球事件(Snowball Earth),一般指的是在新元古代(10~5.4亿年)中后期,全球(包括陆地和海洋)被冰雪覆盖的一个巨大事件。一般认为,这个事件大约发生在7.5~6亿年之间,又可以分为两个次级冰期,分别称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但是,这两个冰期具体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现在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给定,一些人认为Sturtian冰期大致发生在7.2~7.1亿年左右,而Marinoan冰期可能开始于6.6亿年之后,结束于6.4亿年[1~2]。

在那个时候,太阳比现在要暗6%左右,这使得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比较低;雪球来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低至-50℃,赤道的温度可能为-20℃,和现在的南极差不多;地球上几乎是白茫茫的一片,从两极一直到赤道,自行脑补南极的情况;没有了海洋的缓冲,地表的昼夜和四季温差可能很大;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大,冰川开始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才冰川沉积物(比如冰川漂砾、冰碛岩和冰携碎屑沉积等)。[3]


雪球地球 From discovery.com

说到这里,自然而然的就要问,怎么知道地球在那个时候全球都被冰雪覆盖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就要说一些题外话了。我们知道,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石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故事,一层一层的岩石在默默地诉说着它们亲历的沧桑。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了沉积岩,就基本可以推测在这些沉积岩发生沉积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水域(海洋、湖泊、河流等)。如果你看到的是颗粒很粗的砂岩,就可以知道,那个时候的水环境是比较动荡的,可能是在海水很浅、易受到海浪的冲刷拍打的地方。而如果你看到的是颗粒很细的泥岩或页岩,就说明那个时候这里的水动力很弱,所处的位置海水比较深,海浪影响较小。


距离海岸由远及近,沉积环境发生变化,岩性依次变化。而且,沉积环境会随着海平面的升降而变化,从而形成沉积旋回。图中的每一种颜色可认为表示某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From uib.no

不同的沉积岩代表了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沉积环境可以形成相应的沉积岩。冰川发育的时候,就会形成“具有冰川特色的”沉积岩。从上面的图中我们知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和远离海岸的地方形成的岩石是不一样的,比如近海岸形成的是砂岩(或砾岩),其颗粒较粗,而远离海岸的地方是泥岩(或页岩),其颗粒较细。这是因为越远离海岸,海水越深,海底水动力越弱,能够搬运的泥沙粒度会越来越小,所形成的沉积岩就会发生变化。通俗来说,就是物以类聚,粗的归粗的,细的归细的。细粒的泥岩(或灰岩)中一般不会有较大的砾石。如果反常的话,就有故事要讲了。现在我们就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在新元古代的时候,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出现了这种异常,在颗粒很细的沉积岩中夹杂了很多的砾石,这种岩石就叫叫做冰碛岩。这种沉积岩是冰川发育的最好证据。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远离海岸的地区,正常的水动力是不能把很大的砾石搬过来的,就只能借助其他 “交通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冰川。当冰川积累到一定厚度的时候,就要流动了。冰川的能量是很大的,具有开山凿谷的本领。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大量剥蚀沿途的岩石,并将大大小小的石块裹挟进来,带到远处。如果冰川进入海洋,并随海水漂流到深水区,融化之后,它裹挟的碎石块就会沉到海底,落入细粒的沉积物里边,形成冰碛岩。这种岩石非常的典型,目前所知的地质作用中,还没有其他过程能形成这种岩石。



陆地上发育的冰川会携带大量的陆源碎屑(岩石碎块等),这些碎屑会随着冰川漂流到很远的地方。冰川融化后,这些碎石块就会掉到深海细粒的沉积物中,形成冰碛岩。
From lovethesepics.com & cz2011.qlteacher.com

新元古代的一些典型冰碛岩。a图中黑色部分是冰碛岩,可以看到非常细粒的沉积物中夹杂着一些棱角状的大颗粒物,d图中是一个倒三角的白云岩掉进了BIF(见第四篇)沉积中,它们的比例尺是左边的锤子。e图中也是一个角砾掉进了灰岩中,比例尺是右边的硬币。f图是更粗的砾石沉积了,比例尺是左边的人。[4]

更重要的是,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这些冰碛岩,而且通过古地磁的研究(具体见第五篇),发现这些沉积物居然形成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5]。我们知道,现在的赤道周围是不可能有大规模冰川的,两极的浮冰也不可能飘到赤道。那么可能性就是那个时候地球上足够冷,使得赤道地区都大规模发育了冰川。所以,那个时候冰雪可能覆盖了全球,地球成了一个冰封的世界。


新元古代的冰川沉积记录。a是Sturtian冰期的沉积记录(7.4~6.6亿年),b是Marinoan冰期(6.6~6.35亿年)的沉积记录。[6]

为什么雪球地球?

为什么呢?这个又得从二氧化碳(CO2)说起了,但是在说CO2之前,又要先说到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了。

我们知道,在一个比较大的大陆内部,由于距离海洋很远,水汽很难到达,会比较干旱,比如现在亚欧大陆上的中亚地区,这被称为大陆性干旱。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之前,其内部又由于远离海洋,是处在干旱状态的。干旱地区的一个特点就是风化作用(尤其是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比较弱。而岩石的风化其实是一个要消耗CO2的过程。所以,当超大陆裂解,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变近了之后,降雨增多,就会导致风化作用加剧,消耗大量的CO2 [7]。风化过程中,CO2变成了离子(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被运输到海洋中,并与钙离子结合,以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形成灰岩。这样,空气中的CO2就被固定下来,不能再影响气候。另一方面,伴随着超大陆的裂解,大量的玄武岩喷发到地表,而这种岩石又极易风化,消耗大量的CO2。这两个过程共同导致了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快速降低[7]。这个过程可能还有蓝细菌或古藻类的参与。这整个过程就叫做“硅酸盐风化(Silicate Weathering)”。而且,因为冰雪的反射率要大于岩石、土壤等,所以,在地球被冰雪覆盖期间,更多的太阳光被反射回太空,造成了地球接收的太阳能更少,这就使得温度更低,冰川进一步发展,逐步从两极蔓延,直至赤道。

然后它又是怎么消失的呢?这个,还得从CO2这货说起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火山活动,即火山喷发会将地下(地幔)中的CO2带到大气中。而风化作用又和温度、空气水含量有关,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岩石风化,从而消耗大量的CO2,而寒冷干旱的环境不利于风化,CO2消耗速率缓慢。当温度降低,冰雪逐步覆盖地球表面的时候,气候也变得十分的干燥,岩石的风化速率也在慢慢地降低。而岩浆还在不断地喷发,带出来大量CO2,这又使CO2含量逐步升高,温室效应慢慢增强。在上文中提到,地球表面因冰雪覆盖导致大量的太阳光辐射的能量被反射进入太空,这种机制会使地球继续降温或保持低温。这两种机制分别相当于汽车的刹车和油门,当汽车加足马力冲向深渊的时候,刹车并不足以马上制动,阻止这种行为。但万幸的是,刹车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地球又活了过来。


冰雪下的火山 From snowballearth.org

CO2逐步地积累,温室效应逐渐增强;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覆盖在冰雪表面,降低了其反射率;当温度达到了冰雪的熔点,融化的暗色雪水也起到了和火山灰相同的作用。慢慢地这些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终使得地表的冰雪开始剧烈地消融。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了不到2000年[8]。


消融的雪球 From discovery.com

冰雪消融的早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是相当高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冰雪的消融,气候也变得湿润,越来越多岩石暴漏出来,这也加强了风化作用。大量的CO2又变成碳酸盐(主要是灰岩),被封存起来,最终使其含量维持在正常的水平。[9]

要交待的是,现在对于雪球假说还有非常大的争议,比如大洋是否被完全覆盖?全球的冰川是同时的吗?乃至也有人说这个雪球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地质学界的主流观点还是比较认同雪球假设,但是对于诸多的细节还学要详细的研究。

参考:
[1]黄晶等;2007;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储雪蕾 and 张启锐 and 冯连君;地学前缘(14)249-256
[2]http://www.snowballearth.org/when.html
[3]http://www.snowballearth.org/what.html
[4] Hoffmanet.al.;2002;The snowball Earth hypothesis:testing the limits of global change;Terra Nova(14)129-155
[5] Evans D.;2000;Stratigraphic, geochronological, andpaleomagnetic constraints upon the Neoproterozoic climatic paradox;AmericanJournal of Science(300)347–433
[6] FairchildI.J. & Kennedy M.J;2007;Neoproterozoic glaciation in theEarth System;Journal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164(5)895-921
[7] DonnadieuY.;2004;A ‘snowball Earth’climatetriggered by continental break-up through changes in runoff;Nature(428)303-306
[8] http://www.snowballearth.org/end.html
[9] HigginsJ.A. & Schrag D.P.;2003;Aftermath of a snowball Earth;Geochemistry,Geophysics, Geosystems(4)

 


PS:尼玛,这篇写的真累。。本来打算在这篇写完雪球事件和随后的泛大陆的,但是发现做不到啊。我不想只是交待一个事件,不说明一下它的来龙去脉。但是说明的结果就是越写越长了。原打算这个系列一共要写9~10篇的,但现在至少要12篇呐。想到这些就觉得心中有一万只羊驼奔腾而过呀。。。求安慰

再,这次改名了,但是觉得不好啊,求起名。。。另,求拍砖挑错。


第五篇链接:天下大势
第七篇链接:杂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14)
还记得上个月那场“世纪寒潮”多恐怖吗!地质学家说:呵呵。
论孔兹岩——地球上特殊地质过程的记录
史上最精彩的沉积知识图解!
火山岩俘获大量二氧化碳曾经将地球变雪球
高一地理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题(含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