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下的商业地产:哪有那么多模式,大多是故事;哪有那么多风景,最多是盆景。

春节前,我写了篇文章,主要是当时觉得2019年,整体商业地产市场不是很理想,商业地产圈整个有一种焦虑情绪,所以想聊聊自己的想法。但后来因为家里有些事,没来得及写完。

这几天憋在家里哪里都出不去,又把文章打开,发现已经不用往下写了。

因为现在很多商业地产人的感觉,已经不是焦虑,而是崩溃了。

这几天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疫情对商业的影响,先不说预言帝们的观点靠不靠谱,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商户层面。无论是更多利用线上渠道,自媒体推广还是社群营销,更多的是针对特定业态与品牌。

而针对商业地产发展商,也就是业主,我看了下,主要就两方面的信息。

捐款与免租!

房东么,狗大户,这会儿不做点贡献还能干什么?

狗大户是有的,但说实话,就去年那个经济形势,地主家余粮也有限。更不要说,很多地主家别说余粮了,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商业中心,假设10万平米,连地价带建安成本,算它12亿,如果按40%自有资金,其他的资金成本8%,那么每年一年的利息成本就是6000万左右。

如果这个项目按建筑面积租金在3元/平米/天,那么一年的租金也就1个亿,扣除20%的运营推广成本,再扣扣税,不算折旧的情况下,能有个持平或微利就不错了。

可能有人说3块每天也太低了,你看恒隆太古SKP,人家一个项目一年租金十几亿呢。

麻烦您醒醒,那是人家的项目!

去看看这两年很多国内陆产公司的年报,购物中心平均租金好多2块每天都不到,这个租金也就是勉强能COVER运营及财务成本,投资回收那是个长远的故事。

而现在,至少要一两个月没有租金收入,那么年度指标基本上没戏了,别说利润。连利息都要还不上了。

这就是大多数商业地产运营人员的现状。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大家都在喊自救,喊创新,对商业地产来说,在这次疫情中,到底能做些什么?

1.很遗憾,现在你能做的,其实很少!

说起这个话题,首先就要说商业地产的最核心的东西。

无论怎么讲故事玩概念,商业地产有两个消费前提,是肯定改变不了的。

第一:场景消费

第二:衍生消费

场景消费是指商业地产是场景化的,主要是实地消费,只有人进入到商业设施中,才能形成有效的消费行为。同时比较好的场景与氛围,还能够激发客户的消费冲动。

衍生消费是指你在一个商业中心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形成关联消费,例如你去看看了场电影,完了一般会吃顿饭,喝杯奶茶,吃完逛逛,可能又买了件T恤,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就产生了。

所以我们在做商业消费者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单次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越长,则产生消费的可能越大。 

而商业项目无论怎么做,这两个要素都是最重要的。人不来,你说什么都没用。这个事情想清楚了,你大概就明白,从商业地产运营的角度,你能做的,真的有限。

现在的情况,就像某个海岛上建了一个度假村,设施好活动多,还有好多漂亮小姐姐,现在台风来了,船停了,你还能怎么办?

让所有的小姐姐都去直播卖海鲜?

不要动不动说线上,线上消费对于部分零售品牌来说,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大部分业态都是实地体验型的商业地产来说,线上消费能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

这就是这次疫情中,最惨的一定是餐饮的原因,因为餐饮也是场景化的消费,外卖可以带来一定消费,但第一,外卖所占比例在整个销售额中本来就比较小,第二,在扣除平台费用后,很多外卖的利润是很低的。

零售业好些,还能利用直播、钉钉、手淘、微信群等进行线上销售,但也要看产品、品牌,以及组织能力,这中间效果差异很大。相对来讲,饰品、化妆品、家居等低客单价,容易形成随机消费的产品,效果还可以,高客单价的就比较难。

现在有一些商场,也开通了一些网上平台,基本上就是品牌的销售群和推广号集合,与其说是营销,不如说是找点方法抱团取暖。

现在所有的这些动作,目前来看都是特殊时期下被逼出来的自救措施,确实有少数零售品牌,因为渠道与组织得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从购物中心的角度,总体上来讲是杯水车薪。

现在很多公众号都在说,疫情逼出了多少新的商业模式。

可如果去问问真正的成交额,和运营成本对比一下,你就知道,

哪有那么多模式,大多是故事。

哪有那么多风景,最多是盆景。

仔细盘点下,非常遗憾,商业地产人被憋在家里,看着租金一天天往下掉,其实能做的真的有限。

就算尽量做点的,更多的也是挣扎着续命。把这些包装成创新的机遇,基本上就是坟头上蹦迪。

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是好的,但不要变成不切实际的自嗨。

2.我们其实最应该考虑的,是疫情过后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疫情过后,实体商业会怎样?

现在有一个观点,说由于在疫情期间,大量的用户由于习惯了使用线上购物(有一个21天养成理论),在疫情过后会把这个习惯延续下来,所以未来线上更多的替代线下,一定是一个趋势。商业地产要形成线上获客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说法如果说训狗,我觉得可能,但如果说是人,就很值得商榷。

按照这个理论,因为在家呆了21天,已经形成习惯,所以未来中国会自动生成13亿宅男宅女。

按照这个理论,因为我们习惯了21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未来公交车、地铁、高铁甚至飞机都会消亡,除了自驾车外,大家都骑自行车。

按照这个理论,所有超过21天的情侣都不会分手,所有超过21天的夫妻都不会离婚,因为已经习惯了。

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消费心理也是!

所谓线上线下,首先你要搞清楚两件事:

第一:场景化消费,是商业消费的核心,例如情侣约会,朋友聚餐,家庭活动,健身娱乐等,这些都是必须在线下完成的。

这中间有爱情、亲情、友情、互动、成长等等精神因素,而这些是淘宝京东永远不能解决的。

第二:中国的百货公司倒闭了,大家都说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但中国人一批批的飞到日本,去把日本的百货公司买空。因为既价廉物美,又服务周到,购物体验很好。

不是某个商业模式不行了,而是你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跟不上时代了!

线下消费,与线上消费,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建立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与消费需求下共存的商业模式。

就像在一次内部论坛上,一位某知名社交软件的高级总监说了一件事:

他认为互联网与实体商业,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据他的研究,所有在他们APP上约的炮,都是在线下的酒店里打完的。 

我们在下面热烈鼓掌:好久没听过这么激励人心的飙车了!

3.现在,你能干点什么?

前面说过,现在大家都在喊疫情影响啊,商业地产自救啊啥的。

是的,疫情是有影响,但你现在的问题,真的是完全因为疫情吗?

一个好好的中心区商业,被你做的租金两块都不到,免租和装补是主要的招商手段,平时还动不动就一堆商户要退租!

就好像没有疫情,你就活的很好一样。

如果你租金收益高,运营状况好,一两个月没租金影响肯定有,但可能没那么大。所以你看带头免租的,都是那些经营状况很好的,有的项目一免就是两个月,那是因为人家平时的现金流好,这会儿扛的住。

我看有文章说,这次疫情反应了实体商业的脆弱,说这话,就像高福高院士早期说新冠病毒对青年和儿童感染较少一样,真等到了爆发期,哪个年龄机率都差不多。

说实话,遇见这种黑的透亮的黑天鹅事件,大部分行业都顶不住。

现在需要想的是,你能不能撑的过去,以及撑过去后怎么办。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疫情过后,消费市场会怎样?

这个问题只要去问问:

今年的情人节,有多少人怀念烛光晚餐,酒吧,和情侣酒店?

这些天里,有多少人想逛逛街,看场电影,吃顿火锅?

有多少人发现,原来能在阳光下自由自在的行走,原来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又有多少人会发现,家庭,健康、朋友这些我们曾经忽视的东西,有多么珍贵。

而这些都必然会转化到现实中,并在疫情逐步控制后,带动实体商业报复性增长。

关键在于,在这波增长中,你能抓到什么?

形势烂的时候,大家都一样烂,但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形势好转后反应最快的。

这中间,包含了几个方面:

第一,  疫情不是一下子过去的,必然会有一个递减的周期,那么在物业管理与卫生防护等多个方面,你能否给客户更好的信心,更早的让他们回来消费。

第二,  这一轮疫情中,无论是零售、餐饮还是儿童教育等所有业态,肯定会有一个收缩期,你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你的商户能够生存下去。等到了消费复苏,最少不至于因为商户都关门了而门市萧条。

第三,  多做点实际工作,关心下你的商户有哪些困难,利用平台,多组织点口罩资源,给商场多消毒,比告诉他们怎么做线上营销强。

第四,  开始储备新的商户,尽可能减少年度的空置率与空置时间。

说的简单点,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那些能活的活下去。并尽早辨别活不下去的,提前找好替代者。

这对于商家来说有些冷酷,但从商业中心运营的角度,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从远期看呢,你又能做点什么?

我觉得这才是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个课题的基础,不要单纯的建立在疫情持续上面,这本身就是伪命题。你也不可能单独为这种情况,建立一套所谓的特殊运营模式,因为不等你建好,可能疫情就结束了?

那你接着呢?期待下一次疫情吗?脑子里是坑吧!

你要考虑的,其实还是商业地产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几个问题:

第一、做好产品。怎样把更多的客户吸引进来!无论是主题,环境,空间,还是品牌,你怎样能做的和别人不一样?

第二、做好运营。想清楚,人们为什么来到线下,他们到你这里能得到什么不一样的服务?你能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让他们愿意一来再来。

第三、控制成本。从建设成本,到运营成本都要全面管控,同时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

做到这些,那么假如有下一次黑天鹅事件,你的存活率就更高一点。

新冠病毒最少教会了我们一件事,这次灾难中,生存率更高的,并不是吃药最多的,而是自身强壮,免疫力好的。

所以,尽可能成为最强壮的那个。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但前提是,你要能熬过冬天,才能看见春天,那些埋在冬天里的,只能成为回忆。


作者简介:

宋若嘉(Daniel Song),江湖人称丹总,微秃,略胖,中等油腻。爱美食,爱户外,10年商业地产经验,成功与失败案例均十分丰富。曾服务于多个知名外资及内资商业地产公司,深度参与过多个国内知名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及运营管理,对于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商业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招商运营均有所涉猎。

近年来专注于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项目运营调整与改造,以及社区商业的体系化发展中购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金融地产联盟常务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疫情时代,商业地产如何走出困局?
受疫情冲击 我国商业地产未来将向数字化转型
新商业系列之开篇:“黑天鹅”加速的商业变局
【同致诚专题研究】 浅析商业地产定位对其价值的影响
想要玩好商业地产 必须知道2016年行业的七大趋势
疫情期间如何谈减免租金|高杉LEGAL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