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却巫山便是云——“自1”电子邮票身份与价值之我见

“自1”历经发行、停止发行、收藏等各阶段,至今各界对“自1”的身份颇有异议,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莫衷一是。官方前后意见不一致,态度模棱两可;民间争论正酣。这种大范围不统一争议在新中国邮票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要想客观的评判“自1”的身份,我认为首先要了解研讨“自1”的身份和其价值究竟有什么意义,其次还要了解“自1”的身份对其价值的影响。搞清楚这两点,才能不失偏颇的还“自1”一个公道。

研讨“自1”身份的意义,在于可以明确“自1”究竟是否是邮票,这一直是“自1”的纠结所在。 “自1”是否邮票,固然对投资收藏“自1”的人有回报率的影响,但是对于纯粹的集邮者和国家邮政局来说,这更是学术问题,是不能含糊的分类问题。从研究和参展的角度上讲,如果“自1”是邮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传统类邮展,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自1”不是邮票,在参加邮展时就只能参加邮政史类的展览。但是无论“自1”是否是邮票,都值得集邮界研究和收藏。

通过研讨“自1”的价值,我们可以明晰市场的需求,了解收藏“自1”群体的范围,对收藏和投资“自1”具有指导作用。

“自1”的身份对其价值有何影响呢?“自1”是否邮票对市场价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无须多解释。但是,即便“自1”不是邮票,做为一个特殊的现代邮品,其价值仍然存在,而且重要性和珍罕性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如同邮票样票一样,虽然不是邮票,但一样很珍罕,价值不菲。

明白了上述两点,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对“自1”身份有争论的各方论点。  

一、认为“自1”是“邮资标签”的,一般有以下几点理由:

1、国家邮政局和北京市邮政局,对“自1”的称谓一直是“邮资标签”。

2、国家邮政局发行时主观上要发行的就是邮资标签,而并非有意要发行一个新的品种,从引进设备、设计图案,一直到发行,都是围绕邮资标签进行的,这在当时的书面材料里都有佐证。比如在电子邮票出售机右侧贴的一张说明:“此邮资标签出售机打印的邮资标签只限在本局使用,……”很清楚地说明了打印出的邮品的名称。

3、有邮友打电话给国家邮政局有关部门咨询关于“自1”的身份,国家邮政局的答复是:“自1”不属于邮票,而是邮资标签。当然这是口头上的问询,没有书面的材料可以证实。

二、认为“自1”是“电子邮票”的,也有以下几点理由:

1、“自1”被称为邮资标签源自于香港,“自1”出售机选用的是与香港相同的品牌和型号的出售机,安装调试这台出售机的人也是香港公司派去的,也许大陆发行“自1”就是抄袭香港的做法。其实香港所谓的“邮资标签”就是我们说的电子邮票,至今未变,其电子邮票出售机学名也是“邮资标签出售机”。因此,“自1”实际与香港十二生肖邮资标签的性质一样,都是国际上称谓的自动化邮票,即我们俗称的电子邮票。

2、在《中国集邮大词典》中,对邮资标签的解释为:邮资标签上既有电控售票机所售电子邮票(ATM)又有机盖邮戳,这是把邮资与盖销戳记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术产物,多使用于大批量的印刷品等不便于直接盖戳的邮件。封上所贴标签具有邮票的邮资凭证的功能。但在使用时,限当天使用有效……。“自1”则是预付邮资,并不限当天使用,其有效使用身份至今仍然存在。因此,“自1”不属于邮资标签,而是邮票。

自动化邮票最初确实是从邮资标签(postage label)演变而来的,这可以从世界上发行的第一枚电子邮票(法国1# )甚至之后十几年发行的电子邮票上可以看出,除了没有日期,其余与我们平时说的邮资标签有何区别?

自动化邮票从开始发行,就饱受争议,身份不明。直到1984年,第十九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德国汉堡召开,自动化邮票才被正式确认为邮票。因为按照万国邮政联盟的规定,自动化邮票上不标注日期和地点,使用不受日期、地点的限制,投递贴有自动化邮票的邮件时必须用邮政日戳盖销。

3、在一份《附件一:200卷邮票的技术要求》文件中,明确有“邮票”一词,有人据此认为这就说明了“自1”是邮票。但是,我认为这份附件的内容欠妥,本身就不够严谨,无法作为判断“自1”是否邮票的依据。

首先,这种文件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肯定不如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的公告;其次,国家邮政局向德国厂商订制的邮品由于没有面值,因此原则上根本就不能称为邮票,而应该是邮票原票。所以,以一条本身就有漏洞的附件为依据证明“自1”是邮票是不科学的。这个附件,我认为更严谨的说法应该为《附件一:200卷邮品的技术要求》,或者是《附件一:200卷邮票原票的技术要求》。

4、“自1”作为自动化邮票已被国际认可,并被编入了米歇尔目录。

“自1”具备邮资图、铭记和面值,这是邮票的三大属性。根据万国邮政联盟的规定,只要具备这三大属性,则为邮票无疑,并不因是否被人承认就丧失其真实的身份。这就如同比较偏门的陨石,经常有具备典型特征的陨石被国家专业机构予以否认,但是对陨石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陨石的一些典型外部特征是绝对无法通过目前的技术手段伪造的。事物的真实身份,不能以某人或某机构对其的态度作为最终的依据,而应该根据是否拥有真实的属性去判断是否是真实的依据。所以有人认为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解释权在于国家邮政局,是否邮票需要由国家邮政局来界定,这是唯心主义的说法,不符合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严谨态度。

邮票的概念是由万国邮联提出来的,中国做为万国邮联的成员国,必须遵循万国邮联的章程和规定。因此,只要符合万国邮联关于电子邮票的概念,就不应有异议。

5、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已经将“自1”编入目录,并且称其为邮票。

(1)目前“自1”的称谓已经被广大邮人认可。“自1”的称谓并不是首先出自邮政总局发行公告或官方文件,第一次是在2001年10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里出现的。认可了“自1”的称谓,也就认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因为这是前提。

(2)在该目录的编写说明里,有这么一段话:“一本好的邮票目录的编写,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邮票发行是否严肃、认真和规范……我社出版的《目录》是经过国家邮政局批准并授权发行的。”

如果没有经过国家邮政局批准,谁敢在说明里说是被国家邮政局批准和授权发行的?所以,该目录虽然不是国家邮政局发行,但权威性毋庸置疑。

(3)从目录上可以看出,“自1”被赋予了一个单独的系列编号,从称谓上能够看出要发行一个新系列的潜在想法,如果不是邮政总局认可,谁敢这么做?而这么重要的目录也一定经过了严格的审查,毕竟谁也不敢开这么大的玩笑,把原来不是邮票的东西硬是写成了邮票。而且“自1”在目录里的位置那么醒目,单独一个系列,不可能那么多级的审查都同时没有注意。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权威性无可争辩,目录中编列的“自1”是邮政总局的授意和认可的。

6、国家邮政局曾经说北京西站发行的邮资标签不是邮票,并且至今没有公开承认,我认为这是一次失误。这次“自1”误称邮资标签事件,只能说是国家邮政局在新技术新形势下犯的一个认识上的失误,国家邮政局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最后的试验以失败告终,但是毕竟谁也不是神仙。

不过,发现了失误,并进行纠正,虽然是用目录的方式羞羞答答地说明了,但这本身就应该值得肯定。说发行的是“邮资标签”是失误,而以目录赋予编号“自1”的方式就是纠正之前的失误。发现失误并进行纠正是有过几次先例的,比如各种回收事件,但是正确的身份反倒给予错误的变更,截至目前闻所未闻,也是不符合事物的辩证规律的。

对于改革,其实改革倡议者应该是被表扬的,但是改革一旦失败,就涉及到责任和政绩的问题了,所以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各主管部门至今都在回避这个问题,这也是中国的悲哀。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得出一个结论:“自1”是电子邮票,是中国邮政适应新形式自动化邮政发展而发行的新邮票门类。

个别人认为“自1”是中国邮政局发行的有害邮品,我认为有失偏颇。“自1”发行时比较晦涩,以邮资标签的身份发行,发行范围仅限于北京西站邮局使用,发行一年半中止。既然当初要发行的是邮资标签,而邮资标签主要是为了邮政使用,根本不是圈钱的最佳手段。如果说中国邮政局采取发行邮资标签做为有害邮品来圈钱,我认为还不会幼稚到如此程度,更何况“自1”的发行量还那么少。

发行有害邮品,一定要吸引更多的人购买,设计上一定会标新立异,尤其作为电子邮票新品种新门类,一定会挖空心思设计,比如形状上和色彩上等等。但是我们知道,“自1”是非常朴实的,朴实到可以用农民来形容。“自1”这么朴实无华的东西,竟然也被归类于有害邮品,实在是对有害邮品的侮辱。

 “自1”于1999年12月30日开始发行,于2001年7月3日停止发行。停止发行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与发行初衷相违背:“自1”发行以来,大部分都被国内外集邮爱好者打印收藏,自然使用得非常少,这可以从实寄封的情况窥见一斑。(实寄封按照是否人为有意制作,分为自然实寄封和集邮实寄封。自然实寄封的多少反映了该邮票的自然消耗量,记录的是邮政史;集邮实寄封的多少反映了集邮者关注的程度,记录的是集邮史的成分多一些,但并不能说集邮者做的实寄封就一定是集邮实寄封。)从市场上和大家的收藏品中来看,实寄封中绝大部分是集邮实寄封,自然实寄封可以说凤毛麟角,鲜得一见。

这种境况是中国邮政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发行“自1”的初衷是为邮政服务的,而不是为了集邮者的集藏需要,这与本次试验的初衷相差甚远。

2、严重亏损:通过《附件一》的内容,可以知道订制200卷邮票纸的费用为DM 13000,2000枚/卷,共40万枚,折合0.175元/枚邮票原票。大家知道,因集邮的需要,“自1”大部分被打印的面值为0.1元的。如果算上设备费用、管理人员和房租等的费用,这些成本通过电子邮票的销售收入无法弥补,邮政改革的目的是降低成本避免亏损,所以,在这种摆明亏损的情形下,中止试验就在所难免。

3、政治因素:这个原因是我在无意间想到的,只是一个大胆的推测。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讲政治的国家,尤其对于台湾,更是非常在意。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与台湾建交的,中国一概不与建交,与台湾合作的企业也要进行警告,甚至停止合作。

台湾从1995年开始发行电子邮票(台湾称为邮资票,第一套编号为“资常1”),“资常1”和“资常2”使用的电子邮票出售机都是美国Unisys系统邮资票出售机。可是,“资常3”中正纪念堂使用的电子邮票出售机却进行了更换,而选用的竟然是同我国一样的德国Nagler电子邮票出售机!值得注意的是,“资常3”是2001年7月4日发行的!如此就不难想象,有一种可能是:中国邮政局在2001年4月份或者之前得知德国Nagler公司要与台湾合作,于是在4月份发出警告,停止使用德国Nagler电子邮票出售机。由于“自1”的规格和定位孔只能用该机型打印,因此停用该机型也就相当于停止发行“自1”。

2001年4月份国家邮政局曾发出的《关于邮资标签使用问题的通知》中第六条为:“其他未经国家局批准使用的自动收寄机、出售机所制的邮资标签,其设计印刷未纳入国家局统一监管,应当停止使用。”

可是,出售机怎么可能当初没有经过国家邮政局批准呢?而设计者也是赫赫有名的邮票设计专家权忠敏、呼振源等,《附件一技术要求》里的条款则是邮政总局向德国J. Granderate Gmb H公司提出的!所以,这个停止使用的书面通知只是官方的对外冠冕堂皇的说法,真实原因是隐藏在表象之下的。

但即便被警告,一向尊规守矩、信守承诺的德国人也不肯轻易撕毁与台湾的合同,仍然向台湾提供了这一机型,中国邮政局遂于台湾开始使用该德国Nagler机型的前一天,即2001年7月3日,断然中止使用。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没有任何的依据。但是,百家争鸣,只有不断的辩论和探讨,才能逐渐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历史的真相。 

既然“自1”是邮票,那么它目前的价值是否合理?将来的价值又会如何?

随着“自1”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自1”的市场价格也在逐年攀升,其升值幅度在建国后的邮品中竟然直逼甲申猴票,并大有赶超之势。

由于“自1”的交易稀少,全国最大的北京马甸市场仅有两个摊位有售,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极度不透明,价格参照没有即时性。但我们仍然可从拍卖网站上得知各类“自1”邮票的成交价格。一般来说,在目前市场上,“自1”根据各种面值和变体的不同,单枚价格从280元左右到数万元不等。

但是个别人认为“自1”的现价有泡沫,有炒作的嫌疑,我对此提出自己的些微意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就合理。无论是市场的即时交易,还是网络的拍卖成交,无一不说明了“自1”现价的合理性。毕竟市场价格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自1”从停止发行至今,已有十年,其价格也从1元/枚升至目前280元左右/枚。在这十年里,随着市场的认可度和争议的倾向,“自1”有过暴涨,也有过下跌。仔细回忆,“自1”暴涨时确实有部分的人为因素。但是曾经的毕竟只是过程,目前的价格却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个人认为炒作一词过于偏激,中性的说法是运作,美奂的词汇应该是挖掘。但不论是怎么称呼,其实际都是把默默无闻的“自1”,通过宣传和一定的手段,把它从市场的弃儿变成了收藏界的宠儿。只要是把一个收藏品应该具有的价值进行真实的回归,就应该值得肯定,比如本次邮市大潮,把跌了十三年的邮票的价值进行了回归,难道有错?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耐心去运作一个十年的炒作,也很难坚持这么久让泡沫维持住。“自1”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收藏和研究的雪球越滚越大,这不是哪一个庄家能够左右得了的。

有人说“自1”的升值幅度与甲申猴票(注:原文如此,庚申猴?)极其相似,对此我不加以评论。但是,随着“自1”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知,收藏群体的扩大、自动化集邮的发展、邮政的自动化改革、“自2”发行的可能等等,都成为了“自1”不断升值的源动力。 

“自1”——中国的第一套电子邮票,光芒已经耀人眼目!它是太空中陨落的陨石,丑陋的外表掩盖不了其价值的光芒,无数迷雾,正期待着我们更多的研究和发现。

资料来源于赵氏无尘博客,作者赵先生,原文作于2016年,文中数据均为当时数据。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事重提:我国内地唯一电子邮票与短命的自助邮局(图)
香港-1998虎年【二轮终】+12生肖小全张
生肖自动化集邮公众号终于和大家见面啦!
聞锺記郵 | 山东自动化集邮
邮票收藏 | 实寄邮品之珍贵出乎意料,至今让我后悔不迭
【百万猴票•十天打光】猴赛雷——澳门猴年邮资标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