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在门中咋就“闰”了呢?

今年这只兔子尾巴很长!

癸卯兔年有384天!

这一年多了个二月,即“闰“二月。

这个“闰”字不是一个生僻字,不认识的人恐怕不多,不明白“闰”字表示啥意思的,那就更少了。哪怕是不识字的老农民,说到“闰”字恐怕也是张口就来。诸如“闰月”、“闰年”,“三年一闰,五年两闰”,清楚得很。为啥?因为这个字与习惯了使用农历的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为什么某些年中多出来的一个月,古人还造了个专用字“闰”来命名呢?

按《说文解字》解“闰”字,意思是指多出来的月份,是由王在门中会意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字。

这是哪跟哪?王在门中跟多出来的月份有啥关系?

这个还真有关系!

先说说古代制定历法时“多出来的月份“是怎么来的。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大地昼夜更替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相传燧人氏时代已经确认天北极,创《河图》、《洛书》;伏羲氏时代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天道观测系统;到了炎帝时代发明了太阳历(又称阳历);夏朝时先民已经使用阴阳历(夏历)。夏历是把阴历和阳历相结合制定的历法(现在称为农历)。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是现在人们都知道的常识。而古时代的人未必知道地球在自转,甚至想不到地球是圆球形的,要不哪来天圆地方之说?但这并不影响古时代的人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周期性现象,即昼夜的周期性变化,古人将这个周期时长计为一天(23小时56分4秒,最初古人未必能观测这么精确)。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周期性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古时代的人也未必知道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但这同样不影响他们通过观测发现了这一周期性运动产生的周期性现象,即太阳辐射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地球上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的交替循环。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椭圆。这个椭圆轨道所构成的平面称黄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并不相垂直,而是倾斜的,其夹角为66°34′。无论自转还是公转,地球在运动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角度始终保持66°34′不变(地轴平移),那么与地轴垂直的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也就始终呈角度不变的交叉状态,其夹角为23°26′(另一钝角为156°34′),称为黄赤交角。

当阳光从黄道平面的遥远处(太阳位置)直射到地球,人们发现,这个阳光直射落地点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最北不会超过黄赤交角(即23°26′),最南也不会超过黄赤交角,只是在其中范围内循环移动。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南一北两条阳光直射地球的边界环线称为南回归线(南纬23°26′)和北回归线(北纬23°26′)。

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我国古代先民定之为夏至日(假设若是澳洲土著制定此历法,一定会定此时为冬至日,因为此时澳洲正是冬天)。

夏至日以后,太阳光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每隔15天左右分别经过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等所位的直射点,当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

秋分日以后,太阳光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每隔15天左右分别经过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等所位的直射点,当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正是冬至日。

冬至日以后,太阳光直射点就返回向北移动,分别经过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等所位的直射点,当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时,就是春分日。

春分日以后,太阳光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每隔15天左右分别经过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等所位的直射点,当太阳光再次直射到最北界的北回归线,又是一个夏至日。然后,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进入下一个周期。

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循环移动的这个周期(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交替变化的周期)计为一年,时长365天又四分之一天(现在称太阳回归年,约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在年的基础上,再分成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所以,阳历每个月的日期与月相无关(月圆月缺)。阳历一年并非从来都是分为12个月,如古罗马历法就定过一年为10个月(其余多达两个月的时间置年末作为休息日)。而玛雅太阳历则定过一年为18个月(每月20天,其余5天为禁忌日),毕竟是一年定为12个月更适用,所以流传到现在。

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古人观测月相变化,发现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一个周期,时间在29天至30天之间(29天12小时44分3秒,几千年前的古人测得可没有这么精准),便以此计为一个月。天文观测进步后,古人发现当月亮正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连线上位置的时候,人的肉眼完全看不到月亮,此时对地面的人而言月相是逆光相,所以称“朔月”,这一天定为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日”。当月亮运动到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人凭肉眼就可以看到又亮又圆的月亮,这时候的月相叫做“望月”(也称满月)。这一天叫做“望”日。从朔月到下一个朔月或从望月到下一个望月的时间长度便是一个“朔望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阴历在月的基础上,以12个月为一年。所以阴历年与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没有关联。

比较阳历和阴历会发现,阳历的优点是纪年的周期与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四季气候变化基本同步,缺点是每个月的日期与月相即月亮圆缺变化毫无关联。阴历的优点是每月的日期与月相变化紧密关联,每月的第一天永远看不到月亮,看到最圆月亮的那天永远是每月的第十五天(或第十六天),缺点是以12个阴历月为一年(约354天,这与阳历年相差约11天),无法保持每年与四季变化基本同步,比如这一年的1月在寒冷的冬天,经过十几年的循环之后,那一年的1月将会是在炎热的夏天!这种纪时历法无疑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于是,夏朝先贤取阳历优点弃其缺点,取阴历优点弥补其缺点制定了阴阳历结合的历法(即夏历)。

夏历以阴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基础月,以12个阴历月为一个阴历年,这个阴历年比阳历年要少约11天又四分之一天,5年就要少56天多一点点。历法制定者采取了相机在某些年份补月份的办法,来维持每年与四季变化周期基本同步,最初的办法就是3年补一个月,5年补两个月。

到春秋后期在夏历基础上改进的“四分历”则更科学精准些。19个阴历年中相机于其中7年分别补入1个月共7个月,使误差更小。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天,一个回归年有365.2422天。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天,而十九个阴阳合历年(其中有7年各补一个月)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天,二者误差更小。

这增加的一个月,都是放在一年中的最后。叫几月呢?叫十三月不太合适吧?毕竟大多数的年份都只有12个月。但为什么就叫“闰月”了呢?

得说说“王”(天子、诸侯王)睡觉的事了。

根据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明堂庙寝通考》,明堂建筑布局为“一太室、四堂、八个”, 四室(每堂一室)八个(每堂的左右厢房)分东西南北围绕太室。太室之上为圆屋覆顶,高出于四屋之上。(下图为王国维大师所绘明堂平面布局)

南西北四室八个共十二个场所,天子每月住一个地方。那某年补差多出来的一个月,天子住哪里?没地方住啦,住门中吧。哪个门中?路寝门中。

这个路寝又是啥明堂?路寝就是明堂的核心部分,即那个太室,是天子、诸侯王治国理政的所在,当然也是可以睡觉的,但不是平时睡觉的地方,而是关键时候睡觉的地方,只有斋戒、病重等特殊时候才居于路寝。《春秋》、《左传》都视天子、诸侯王薨于路寝才算死得其所,否则就是失其所。

如《春秋》记载僖公三十三年:“乙巳,公薨于小寝。“《左传》记载僖公“薨于小寝,即安也。” “《左传》多”即安也“三字,相当于补充说明,意思是还没来得及将鲁僖公安置到路寝中,他就已经在小寝中死去。中华书局版《左传》郭丹等注:“小寝也叫燕寝,君主休息安寝的地方,与路寝相对,路寝是办公的地方。”而成公十八年《春秋》记载“己丑,公薨于路寝。“《左传》记载:“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比《春秋》多了“言道也“三个字,意思是成公的死属于正常情况,死得其所。

所以,这特定年份添补的一个月,天子、诸侯王郑重其事地在路寝中居住。这就是由王在门中会意创造出“闰”字的由来,也是“闰“字所表示意思的由来。

《说文解字》如是解“闰”字:“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

这个告朔之礼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人人视之稀松平常的日历,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稀罕高技术知识。每年有多少天,这一年有没有闰月,每月朔日是哪天等等,这些不是谁都知道的,由朝廷负责天文历法的官员掌管。如周代制度,每年秋冬之际天子隆重(沐浴斋戒居宗庙)把下一年的历书颁发给各诸侯国,即“颁告朔于邦国”,而诸侯王受历书后收藏于宗庙,每月朔日(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论语·八佾篇第三》就有相关记载:“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说的是春秋时期,周朝式微,礼崩乐坏,鲁国的告朔之礼也徒剩残存的一点形式:每月杀一只羊献于祖庙,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事实上君权也已经旁落,被宗室世族把持。这个时候子贡想干脆把每月杀一只羊的形式也取消得了。孔子呢,认为哪怕只是一点残存的形式,有总比什么也没有好。

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之前,每逢补月年份,这个增加的月份都是加在年尾,所以称“闰月”即可,没有“闰某月”之说。如《左传》文公六年就记载:“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意思是闰月初一不用举行告朔的祭礼,但还要于宗庙视朝。秦之前这个宗庙,与太室、路寝都指同一个处所。

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的太初历又前进了一大步,一是二十四节气全部正式入编这一历法中,二是闰月也不再总是加在年尾最后一个月,而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确定闰几月。

在二十四节气中,“雨水、春分、谷雨、小满 、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12个节气又称中气,分别表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由于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天数(阳历月)相较一个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累积到一定月数就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那么就把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设为上个月的闰月。如今年兔年中气“春分”位于二月三十日,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没有中气,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所以今年兔年闰二月。如庚子鼠年四月二十八日中气“小满”,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没有中气,只有一个节气“芒种”,所以庚子鼠年闰四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为什么不按阴历而按阳历算呢?
学好奇门 正确区分农历 阳历 阴历
悟空问答
既是“双春年”又有“闰二月”,癸卯兔年不一般
你可能不知道的农历
阴阳合历 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