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系活着?庄子早两千年就帮我们想好了

前阵子,“佛系XX”说一言不合就火起来了。人们纷纷对号入座,把自己定义为“佛系人物”。正能量的人民日报不乐意了,专门推文,告诫大家: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讲真,我比较认同的还是槽值说的,人人自称“佛系”,可在现实中还是自带一身抖不掉的欲望。最近刚看完一本书,现在想想,这书好像也有点“佛系style”,于是正好可以写出来做做笔记。

>>>>当一名佛系人,就不要再用“我是为你好”绑架别人了。

“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等于定义别人的坏”

孔子的学生颜回说自己想要去卫国,因为彼时的卫国国君办事专断,草菅人命。他想要以所学仁义道德,进谏治理卫国的办法,让卫国逐步恢复元气。孔子心想:傻孩子啊!如果你很勉强地把仁义规范之类的言辞陈述于暴君之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拿别人的卑鄙跨比夸耀自己的美德。其实这也是一种对别人的伤害。

你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无形之中,就相当于把别人定义为恶人。

梁冬在这里举了个连我自己都觉得十分常见的例子:在亲密关系中,有些女性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设定为好人、善良的人、聪明的人,并不断予以强化。同时,在她们的潜意识中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婆设置成了坏人、不善良的人、愚钝的人。从表面上来看,她们是在成就自己,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样做,显然是不够智慧的。

正是有了一种所谓的【我慢】心理,它常常被包裹上“我为你好”的外衣,让人不易分辨。

所以,尝试让自己放下某种偏执,放下“只有我是好人”“我是不寻常人”的傲慢想法,好好从心里去倾听别人,接纳别人吧。

>>>>当一名佛系人,沟通时放空自己,用心听。

颜回问孔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真正感化卫国国君,孔子告诉他:心斋——摒除自己的杂念,让心智单纯。不要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领悟。逐步过渡到不用心去领悟,而用气去感应。耳朵的功能只是聆听,心的功能是与外界事物结合。“气”因其虚无,才能接纳万物。

这里梁冬又举了一个生活中十分十分常见且十分恼人的例子:当一个孩子开始哭,不停哭,哄和吼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只要跟孩子做一样的事情,就能够慢慢找到感觉。当孩子哭的时候,观察他的呼吸,如果他开始大吼,就跟他一起大吼,两次之后他就能控制住自己不再大吼。他体会到自己受到某种同频共振的“加持”。

一个孩子,他可以在与另外一个频率共振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我不孤单”,当他体会到自己未曾觉察到的安全感时,就不会再生气,因为有一个人和她同呼吸共命运。

许多时候,当你发现和一个人无法讲道理的时候,就要记住“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把自己做事的节奏、说话的节奏、呼吸的节奏,甚至哭泣的节奏都调整为和那个人一样,你们自然而然就能够顺畅沟通。

其实,这样的情况还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比如……当你到一个新的单位,放空自己,让自己的频率和新单位契合。接一个新的项目,清空上一个项目的节奏和惯性,适应新的频率。

>>>>如果你想当一名佛系家长——任其天性

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是“先迎合,后引导”

书里介绍了庄子给弟子举的例子:一个人很喜欢马,就按自己觉得好的方式,用竹筐去接马粪,用珍贵的大蛤壳去接马尿。爱马爱得出奇,还帮马去拍它身上的蚊子和跳蚤。结果,这匹马受到惊吓后,咬断了嘴里面的缰绳,然后把头上和胸上的装饰物一起毁灭掉,发起脾气的时候,早已忘记爱护它的人的良苦用心。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在讲父母面对儿童教育时的种种幻化情境。从本质上说,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如何去处理其天性的问题,就是一个已经被社会化改造过的人,如何与一个还有天性的“小野兽”之间交流的过程。如何一步一步满满将孩子引入一个既维护他们的天性,又让他们学会社会化,并且重点是跟自己关系还很融洽,不会因为教育他们而把自己气到脑溢血、心脏病突发这种地步,的确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颜阖在去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前,十分忐忑,向蘧伯玉请教如何与这个任性残暴的“小野兽”相处。蘧伯玉给出的方法是:如果他天真烂漫,你就跟他一起天真烂漫;如果他愚钝无理,你就跟他一起愚钝无理;如果他放荡不羁,你也跟他一样放荡不羁;然后,再慢慢把他引到正途上。

梁冬用了一个市面上的脑波助眠仪器当例子,大概就是这个仪器先检测人的脑波,等到设置的频率和自身频率合拍后,再慢慢地调到能睡觉新频率。

十分巧的是,最近我们办公室闹老鼠闹得十分厉害,我的同事买了一个驱鼠器,说明书上就说,用了这个驱鼠器,一开始老鼠会加倍的活跃,但一段时间后驱赶效果才会显现。我想了想,这大概也是频率所致吧?

所以啊,在让孩子释放完天性后,父母能够高情商高智商地将孩子引导进入一个更好的生命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所谓对抗性的心智模式的话,他长大之后就是一个活得不那么纠结的人。

>>>>当一名佛系人,不强求“有用”,也接受“无用”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更大。

庄子讲木匠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一位名字叫石的木匠。这位木匠有一次到了齐国,见到一棵作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栎树大到可以为几千头牛遮阴,树干有百尺粗,树身高达山顶,好几丈以上才生旁枝,可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观赏的人群好像集市一样,但石木匠却不瞧一眼,直往前走。

他的徒弟追上石木匠,问:“自我拿着斧头跟随您,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木材。您为什么看都不看一眼呢?”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了。那是棵没用的散木,用它做船很快就会沉,做棺椁很快就会腐烂,做器具很快就会折毁,做门户就会流污浆,做屋柱就会被虫蛀,这是不材之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这么长寿。”

石木匠回到家,夜里梦见栎社树对他说:“你要把我和什么相比呢,和那些有用之木相比吗?像柤梨橘柚、瓜果之类的树,果实熟了就遭剥落,剥落就被扭折,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下,这都是由于它们的才能害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能尽享天赋的寿命而中途夭折了,这便是显露有用而招来的世俗的打击。我求做到无所可用,已经很久了,几乎被砍死,到现在我才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的大用啊。假如我有用,我还能长到这么大吗?

“无用”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误解为“什么也不做”,不是的,那只是手段,终极目标还是要通过没有攻击性的、谦逊的,甚至是显得没有价值的、在自尊上毫无帮助的生命状态来达到。

这里梁冬举了一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而且深以为然的例子

未来,你的实际收入和不太努力的人差不太多。

再过几年,可能区块链技术就回真正应用到货币发行当中。有一天,或许你所有的钱都必须换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被发行出来的每一块钱都可以被追踪到,包括你拿到的每一块钱是怎么来,都去了哪里。当这个技术得以成熟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赚的每一分钱可能都需要交税。很努力赚钱的人,不管用什么方式得来的金钱,都意味着未必能够获得与付出成本相应的回报;而没有特别赚钱能力的人,反而能够达到所谓的“甜蜜点”。

这里讲到,在北欧一些高福利国家已经是这样的。按道理说,首相和货车司机,他们接受的教育以及发挥的作用都不太一样,但他们的工资水平是差不多的。

在一个相对更加透明的社会,人和人的收入水平会非常接近。到那个时候,人们工作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这份工作而已。

也就是说,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一个既没特别大“用”也没坏作用的人,在他的生命资产负债表里面,快乐、健康的身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财富,反而能达到综合的、相对而言较高的性价比状态。而那些曾经为了赚钱而努力的人,付出的成本可能远高于他获得的回报。

此时有什么话最适合总结呢?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说了多少次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能很快就有一些新的房地产政策让你相信,自己囤积的那么多套房子,只会是痛苦的源泉。这不,房产税不是快来了吗?

佛系总结

今年的考研题目是关于“人工智能”,正好书的最后也提到了这个,我正懊恼这篇读书笔记如果早点把最后完结了我这不就成功押题了嘛?!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来讲讲——

书中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在一切有效率的事情上,人注定都会输给机器。的确,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会让谁“贵”谁就受到冲击,包括交易员、律师、同声传译等职业。总之,只要这项工作赚钱,就必然会受到冲击,让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们从有用之人变成无用之人。

在经济学领域里,人只有一种用,那就是成为消费者。作为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己有清晰的定见,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的。虽然你未必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起码你会做出让自己不难过的选择。《人间世》也想教会人们,一定要明白,变化的是环境与技术,不变的是人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间世:庄子在逆境中的处世哲学,讲述了四种解决人生困境的方法
《庄子.人间世》: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庄子>选译---人间世
人生百事都是难得的际遇
《庄子》(4):庄子的处世之道
夏读庄子: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