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点精华,冲刺更有力,古文化知识这样备考最见效!

距2017高考仅余92

既然在经历这青春,就要过得漂亮;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拿出坚强。

——金粉无所畏惧推荐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为一个考点正式出现在最新的《考试说明》里,这说明高考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将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也暗示着今后对这个考点的考查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考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把握。(金粉之家官方QQ群: 48135858,分享资料,欢迎加入)


考试范围明确


结合新课标全国卷历年的考题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具体内容分析可知,高考考查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一般包括十个方面:

①称谓,常见的称谓有职业称谓、年龄称谓、帝室称谓、授官称谓等,比如“庖丁”“总角”“征”等;

②纪年,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

③纪时,古代有天色纪时法和十二地支纪时法两种;

④节日,如元日、寒食、端午、七夕、重阳、腊日等;

⑤官职,如六部、御史、太守、县令等;

⑥地理,如姑苏、江陵等;

⑦科举,如考试类别、科举名衔称谓等;

⑧礼俗,如封禅、冠礼、祭礼等;

⑨音律,如宫、商、角、徵、羽等;

⑩建筑,如宫、殿、府、衙、邸、宅等。


命题特点突出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含了不可胜数的文化知识,它们是我们文化学习的源泉,但因其内容繁多、形式复杂,也给我们复习备考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顺利完成备考任务,我们必须从考题出发,明确其出题角度和设错方式,注重学习总结,以便见招拆招。


综观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其有下面几个显著特点:


1.考查范围广泛

分析2015、2016年的五套新课标全国卷,可以看出,高考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已经涉及的内容有:称谓(如名字、谥号、庙号、太子、陛下)、建筑(阙、中宫)、官职(如兵部、礼部、教坊司、吏部、首相、有司)、科举(登进士第)、礼俗(致仕、建储)、地理(如两京、契丹)等。


2.考查方式清晰

考查的所有内容都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的方式清晰明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名词本身的解说,比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契丹”,选项解释了其国名的变革以及其与中原的关系等;

二是对名词本身以及与名词相关内容的解说,比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中的“诣阙”,选项先解释了“阙”,然后解释了“诣阙”的内容。


3.设误多是基本常识

古代文化知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致使命题的难度较大,具体分析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古代文化知识考题可以看出,虽然有些选项涉及范围广,不常见,但是错误选项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多是通识或者是课本中已经出现的知识,错误点多是大家熟知的。


比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5题中对“移疾”的考查,选项中有“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从“疾”是“疾病”的意思分析,“移疾”的主要意思应该是因为疾病请求退休,由此判断,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再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5题中对“礼部”的考查,选项中有“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从“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等意思分析,“礼部”应该是掌管“礼仪”的部门,由此判断“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是错误的。


复习备考干货


1.关注教材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

高考考查的内容多是课内知识的一种延伸,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也是一样,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密切,所以在复习备考时,首先要关注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注重梳理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比如,《鸿门宴》中有与礼仪相关的内容:“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古代,座次是很有讲究的,它显示着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表现着主人待客人的不同态度。因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规定。如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如《张衡传》中有与古籍、技艺相关的内容,“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在熟知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要按照高考考查内容的范围进行归类总结。比如:

①地理,明确教材中出现的山东、关中、河东等指代的具体位置。

②官职,明确教材中出现的官职名称和官职调动的词语等,以官职的调动为标准,如辟、征、黜、徙等。当然也可以按照表格的形式,把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加以扩充,形成知识网络。

如教材经典诗篇中的古文化知识:


《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主要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诗经》的六种艺术手法被称为“诗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也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3.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4.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5.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也指天地四方。

6.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建安风骨:指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在创作风格上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琵琶行并序》


1.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唐宪宗的年号,其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

5.京都声:指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

6.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7.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8.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武、景、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9.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2.关注平常练习、考试中出现的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知识虽然内容多,但从高考考查的角度分析,并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只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多加关注平常练习、考试中出现的文化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并记忆,集腋成裘,在高考考场上就会如鱼得水、无往不胜。


来源:整理归纳于金考卷特快专递第6期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及积累策略
【数学】注重考前四法,科学高效备考!
【攻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018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备考之知识迁移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预测】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长这样!该如何愉快地备考?
2018高考高效备考策略:化学实验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