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版不应向沉沦的商业趣味妥协



明清


首先必须承认,图书出版就是为满足人类的阅读需求而产生并存在的。

图书出版在农业时代,并不是纯粹的商业活动;而只是为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保存智力成果。老子著《道德经》、孔子作《春秋》,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包括曹雪芹写《红楼梦》都没有商业目的,也没有想着赚钱,甚至是自己搭钱、贴钱刻书印书。他们都是于理想情怀,出于文化目的。

只是进入了商业时代,由于著作权(版权)意识的觉醒,人们才将出版视为了商业活动。图书出版在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中外历史上不乏靠写书、出书而发财致富的人。


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也不把图书出版视为商业活动,更看作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则恢复了出版的商业属性,让图书出版成为产业。今天,尽管我们的出版产业规模并不大——可能全国的出版产值还抵不上万科一家房地产公司。但其影响巨大,社会贡献率,以及外部商业价值则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今天事实上,又面临着一个出版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了。

商业化的逻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图书出版则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读者想看什么书,喜欢看什么书,作者就写什么书,出版就出什么书,书店就卖什么书。

为读者服务固然没有什么错误,也是商业制胜之道。


但人类阅读读书的逻辑,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其实在阅读方面是盲目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精神成长,在修养培育,在知识学习方面,该读什么书是需要指引的。中国人一向将接受教育、上学叫做“读书”,道理也于此。

即使是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智商很高的聪明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该读哪些书,其实也是需要指引与引导的。

更何况国家意识、主流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在阅读方面,政府给予推动和指导。这也是我们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基础原因所在。



那么回到图书出版业本身,生产端(作者与出版机构)如果一味向消费端(也就是读者)妥协、取媚计好,那么图书出版的低俗化、媚俗化,甚至沉沦就不可避免了。近些来,我们图书市场之所以垃圾书充斥、重复出版严重,可能与出版没有很好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或者说出版过度商业化不无联系。

图书出版是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来在阅读消费中起到引领作用的,甚至创造新的阅读消费需要的。现在国家在推动物质生产领域的转型升级,并实施供给侧改革;而在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同样有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有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个人的见解以为,政府与民间非常需要为出版业加油鼓劲,在政策上、在资源配置方面,对那些有文化担当、有理想情怀,有精品意识的出版机构给予支持。出好书,出有价值的书,出能够“穿越时间长河的书”,不一定很快赚钱,甚至有可能赔钱。如果,那些有价值的好书,冷门书,新人的作品,创新型的作品,前沿性的作品,没有机构去出,我们的出版就真要出问题了。

伟大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成名作《尤利西斯》被莎士比亚书店接受出版的时候,首印数才是区区几百本。彻底的赔钱货呀。但是莎士比亚书店,正是由于出版了《尤利西斯》而在世界出版史上名留青史了。

在此,我想呼吁那些在商业出版领域里赚了大钱,在资本市场上淘到了金矿的出版机构,不要总盯着亚马逊书店排行榜而出书,不要仅仅因为谁的书热门流行便出他的书;读者的阅读需求可是千姿百态的,也是神秘莫测的,正等着出版机构出好书去引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图书营销十大预测:用大数据细分读者
成都独立小书店60后店主:开一间很纯粹的书店
仇勇:新媒体,大多只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传统媒体
三石:实体书店成功转型的五个实战攻略
忧虑与机会并存的网上书店这十年<上>
书店生意不景气?这些陈列小秘诀你掌握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