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盈古庙寻访记
userphoto

2022.11.01 海南

关注

          新盈古庙寻访记 

                    林春家

        天赐后水,物竞渔乡。新盈镇,海韵丰盈的滨海古镇,渔歌哩哩美的故乡,是海南“十大文化名镇”之一。新盈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庙宇文化特色愈发彰显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座落在各村中的古庙共同见证着新盈这一方热土曾经的辉煌,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传说故事,演绎着一代代人的信仰。如今,追寻历史的记忆,寻访分布在各村落里的古庙,探究这些庙宇文化,有助于我们发现先贤的智慧和精神,感知庙宇等古建筑不可替代的文化传递功能和心灵与思想上的慰籍!

博顿观音庙

        在博顿这个古村里,有一座观音庙,庙坐南朝北,布局为三合一体式,也就是分前中后三殿,设左右两厢,前殿大门左右两边用红瓷砖激光打印一副对联:“博士敦,仁博厚,润滋犹久;顿乡弘,义顿宽,沐浴还长。”该联以博顿两字藏头并嵌入联中,此联虽说佚名,但也可见文采啊。此庙于2000年5月重建,占地面积近2亩,庙宇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庙南依博顿古渡口,北朝头东古村,周边茂林修竹,背倚着古渡口,悠悠碧水,红树林间白鹭舞,夕阳西下红霞飞,环境十分清幽怡人。据博顿村高龄的老人说,这观音庙是新盈地区建造最早的庙宇,始建于北宋年间,具体年份,由于资料缺失,已无法考证了。
       走进博顿观音庙,有个随行的朋友说,这供奉观音的庙宇,每个村起的庙名却不一样,有的村叫观音寺,有的叫观音庙,这观音究竟属于道教还是属于佛教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寺与庙说起吧。
        在现代人的认知范围内,常常把寺庙连在一起理解。有些人认为寺就是用来供奉佛和延续佛家香火的。可是其中的文化渊源,却并非如此。 “寺”和“庙”在中国古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寺和庙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 而且在中国古代, 寺和庙是严格区分的。 《说文》是这么解释“寺”的含义的:“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也有说:“寺,治也,官舍也。”最早的“寺”是指官署, 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鸿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等。庙的出现,要早于寺。庙,在古代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而寺,在秦汉时期才开始设立,最初也和佛教没有半点渊源,是朝廷的行政机构之一。
        寺”作为佛教的寺院,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和对印度两位高僧的嘉奖,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取名“白马寺”。 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竼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随着历史的发展,官署逐渐不以“寺”命名,进而成为了佛教建筑的专有称呼。道教建筑一般都不会使用“寺”这个称呼的。
           在中国,庙的含义相当丰富,可以指供奉祖宗神位的场所,也可以指供奉神灵、历史知名人物的场所,还可以指朝廷(庙堂)。不过,一开始庙只是敬尊祖先的地方,因为古人相信人死后化为鬼神,需要后代子孙虔诚地供奉祭祀。《尔雅》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大约在汉朝以后,“庙”的含义发生了一些改变,成了神社一样的所在,常常用来追谥、敕封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文有“文庙”供奉孔子,武有“武圣庙”供奉关羽,庙成为了房屋式祭祀建筑。道教、佛教兴盛起来后,“庙”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含义,当然了,人们将佛教建筑俗称为“庙”属于误传。了解了寺与庙的区别,接下来我们说一说观音的由来。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在全国各地,道教寺院肯定不会全部供佛教的像,而佛教寺院肯定不会供道教之神 ,如果我们走进一座庙发现道教神灵,那至少可以排除掉它是佛教寺院的可能。但,博顿观音庙供奉的却是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多是唐以后逐渐定型流传至今的。三十三观音的形象,则是中国古代画家依据流传故事而精心创作的。博顿观音庙供奉的就是三十三观音中的杨枝观音,其造型为立像,或坐莲台,手持净瓶、杨枝,常戴女式风貌和披肩长巾。当地人又称之为:观音大士,观音娘娘。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又译作“光世音”、“观世自在”。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她主张“随类化度”,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她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解脱。
         从《封神演义》这本书中来说,观音在道教是慈航道人,为阐教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道教的慈航真人即是根据《封神演义》慈航道人所塑造的道教女真,又称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渡天尊、慈航普渡圆通自在天尊,最初出现于在清代的《历代神仙通鉴》一书,明代《正统道藏》《续道藏》尚未记载。观音在佛教又成了观世音菩萨。其实,不管是在道教还是佛教,观音都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代表人物,也是佛道两家修行的榜样人物。慈悲是修行航标,即是慈航;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即是观世音。这都是两家修行的根本法则。
         至于观音是道家还是佛家,这只不过是不同名称,正如《道德经》中所云:名,可名,非常名。也如佛经中所注:佛所说法像,即非法像,是名法像。有人说中国道家的慈航道人被佛家借用为观音菩萨,本土化亦利于弘扬开来,也无孰对孰错,总以慈悲为怀,劝人向善。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佛教和道教他们都符合人们的需求,所以他们在中国成为了主流的宗教。而观音菩萨到底属于哪教,在我看来只能说是两个教派都有。
        一方宝刹,大士庄严传梵语;万载灵光,红尘感应净心身。博顿观音庙,虽说地处偏僻,但平时来观音庙祈福求签的人络绎不绝。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生日有三个,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农历六月十九以及农历九月十九,同时也是代表三种不同意思,农历二月十九,代表生辰,表示菩萨出生的日子;农历六月十九,代表得道,表示菩萨征得果位的日子;农历九月十九,代表出家,表示菩萨的出家日子。博顿观音庙在观音菩萨的生日,即农历二月十九日前一天都会请来剧团唱戏,连唱三晚,为观音菩萨献上一份诚虔的贺礼,当地人也称之为贺诞,尤其是二月十九当天,庙祝提早打开庙大门,迎接来自省内各地进香祈福、还愿的信众,那时寺内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爆竹声声,寺外人潮拥挤,此时可用人神同乐这词来形容也!

和贵高山庙

        在新盈镇和贵、头东两村交界外,在一片平原中间,有一座高大雄伟,坐北朝南的庙宇,它古色古香,庄严肃穆,那朱红的墙壁,金黄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绿树的映衬下非常的壮观,庙前明堂开阔,环玉带之水,后枕翡翠之岗,南望青葱之岭,这庙就是新盈镇香火最鼎盛的“高山庙”,这庙距离和贵村比较近一些,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和贵高山庙。
        相传明朝中叶,有一年的农历六月十二日,晴空万里,正是海水涨潮之时,眨眼间,只见满天呈现五色祥云,习习清风送香,在碧蓝的海面上突有一块石头闪耀着金光,石上显着“高山大神”四个大字。和贵、山宋、头东(含龙朝)、文川、乐春、美九6村村民见此景象,惊喜万分,认为天呈异象,是降祥端于此,都认为是“高山大神”降临了,于是村民们烧香敬拜,并在现庙址处赶紧立个简易小庙,恭请高山大神坐坛,早晚诚心奉祀。从此,这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高山大山显灵赐福留恩之事,一传百,百传千,很快传遍临高和儋州沿海一带的村庄,村民们纷纷到供奉神石的小庙拜祀,祈求出海捕鱼平安顺利获得丰收。这6个村的村民见到临高,儋州沿海一带许许多多的村民都来祀拜神石,于是村民们便募集资金,兴建起一座“高山大神”庙堂。
          据说,明嘉靖年间,儋州泊潮村民陈德昌、陈成昌、陈安昌等三人常来高山庙祀拜祈福,因常荷神麻,为酬谢神恩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到大陆(内陆)禅山万明炉造一个“山”型铁钟,敬奉给高山大神。如今,这铁钟保存完好,钟面上还清晰可见三人的姓名,和铸造年号,现安放在和贵高山庙里。
         传说清朝年间,儋州泊潮村的张德尚患病,服药数月不见好转,他便来祈求高山大神保佑他早日康复。当天晚上,他在家中熟睡时,竟梦见一个身材高大、衣袂飘飘,满脸红光的人端着一碗药水让他喝下,并指示某处坡上有一种草能治好他的病。天亮后,张德尚感觉精神好转,他知道这是高山大神在显灵施恩,于是按照大神的指示,在山坡上采回那种草药熬汤服用,几天后便痊愈了。他为了感谢大神庇佑,便买了两条10多米高的杉木,作为神庙前的两根大旗杆,由于长年累月日晒雨淋,这两根旗杆已腐烂折断了,为了不让庙前大旗迎风飘扬的壮观场景消失,今又有信众捐款造了两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旗杆,现耸立在庙前戏台两边,高山大神的旗帜依然迎风飘扬。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信众,在向神灵的祈求中如得到护佑后,总会来还愿酬谢神恩。酬谢神恩,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知恩、感恩的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感恩神灵,感谢神灵的护佑或神灵满足了自己某种愿望。这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表达了对于来年的美好期望。
         走进和贵高山庙,发现前殿的右墙面的功德榜碑上,有篇前言:
       “二00五年岁次乙酉年二月十六日至十月间,重建高山堂一座三间,高山阁一座三间和东西庑两间,厨房一间、已竣工落成。农历十一月十四日,举行入庙庆祝大典。乡亲们共感庙堂大为壮观,但也深感不足规范,必须建"三合一体"的庙宇。因而在陈忠伟、陈和春、陈正平、陈家有,陈勺高、陈正邦等乡亲的牵头下,再次发动渔港城乡,各方人士和各方老板等捐资。于二0一三年八月十九日,第二次,仿古建筑物,扩建高山前门庙一座三间,重建一座戏台,铺设庙前水泥地板等工程,实现了"三合一体"庙宇的圆梦,庙堂面貌更加雄伟壮丽。二0一四年二月大功告
成,村民十分高兴,承前启后,敬祀神恩,人们称赞不已。重建庙宇的工作过程中,各方领导,渔港城乡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和老板等,踊跃捐款,鼎力支持。对此,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德,流芳千秋。  高山庙管委会敬立。二0一五年六月十二日”
          这一篇前言,是高山管委会立的,可见这高山庙主要由这管委会负责管理,因为当年这座庙是六个村的村民募捐而建的,今也是这六村的集体资产,成立管委会利于管理,至于庙里有两个庙祝,那是由管委会安排的,两位庙祝除了看管庙宇,还负责为那些来求神许愿的人解签。庙祝每个月的薪水由这管委会发放,而信众给的解签酬金归个人所得。这前言,我不想去评论其文采,读完这前言,我想说的是,各位信众及社会各界人士所行,不仅自觉践行"慈悲济世、利益众生","笃行仁爱、践行信仰"的宗教慈爱和谐理念,他们还充分发扬爱教爱家乡、乐善好施、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为发扬宗教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国民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善根解语开三界,慧眼知音出五行。宗教信仰,是人类信仰中的一种,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古往今来,多少人因敬崇神佛而生清净之心;或因闻经参禅若有所思顿生欣慰之情;或因礼佛问道,顿觉众生皆苦而发起济世度人的慈悲心;或心障重恶业缠,至寺院跪拜倾诉后放下心里负担,获得新生;或谒拜古刹后,了知世事无常、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悲有喜,有苦有乐,总之,寻访博顿观音寺,和贵高山庙之后,我觉得,寺庙承载无言的教化,宗教信仰也为人生提供着慰藉。
         在寻访和贵高山庙后,我忽然间想到在某本书上有一种描述,说的是在和贵村与头东村交界处那片地段,有四座丘陵,各在一方,前两座和后两座,相互对称,大小相同,中间是一片大平地(如今和贵高山庙址),整体形似“品”字。苏东坡游览路过此地时因见草木茂盛,山川秀丽,曾留有诗云:“高山大神座品居,博顿观音寸金泥。东南潮水光地脉,西北浪涌送鳌鱼。 “
         在博顿观音寺和和贵村的高山庙交界处那一片地段,今在新盈镇红树林湿地公园内,这里环境幽雅不假,但是,我认为这首诗不是苏东坡路过此地留下的,在这里,我们还得从苏东坡贬来琼州的时间说起吧!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月,苏东坡与儿子苏过同日在澄迈县城(今老城墟)港口登岸。澄迈成为苏东坡登临海南的第一站。苏东坡到达澄迈之后,先赴琼州府“报到”,然后再和儿子从澄迈老城起程,一路向西北而行,经过临高,来到苏来村(为了纪念苏东坡来过而把村名改为苏来村),继续前行来到新盈镇的博顿渡口,然后乘船登上对岸的泊潮村(今儋州市光村镇),再前往归姜铺(今儋州新盈农场场部以北的老抱舍村),再去昌化军(今儋州中和镇)。我们知道苏东坡路过临高的行程路线,我们可以确定,苏东坡的的确确来到博顿,这个是有史料记载的。而和贵村的高山庙,庙里供奉的是高山大神。于此,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高山大神的由来,据雍正《广东通志·琼州府》记载,东汉建武年间,有村民王祈、王律及王居杰三人上毗耶山(后称高山岭)打猎,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忽然间,坐在灵石上的王祈被灵石吞吃,王居杰急忙挥刀猛砍巨石,一心想救出王祈。但刚砍三刀,忽然间听到王祈从石中传出话:我是毗耶大神隐居在这石头里,以后你们可以用三牲贡品来祭拜我”说完便消失了。此后人们按照毗耶大神所示,每年定期祭拜,从此人丁兴旺,老幼均安。于是当地人就将这块巨石称为“毗耶灵石”,把王祈尊为“毗耶大神”,直到元代延祐元年(1314年)才开始在高山岭上建庙祭祀。明洪武三年(1370年)敕封高山大神为显应侯。后来当地道士又另封了神函:“敕赐高山毗耶显迹感应候王大神”。这也就是现在高山神庙里供奉的“高山大神”。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和贵高山庙始建于明朝中叶,而高山岭上的高山神庙始建于1314年,这充分说明,新盈镇的这座高山庙是高山大神显灵之后,当地村民分灵另立的一个分坛。不管是网络上还是书上写的,苏东坡游览路过这里,曾留下的这首诗,完全不符合史实。其实,人们对有名望的人一般都十分崇敬,这无可厚非,因此也往往爱利用名人搞出效应,也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但从这首诗的平仄押韵及文采来论,一代文豪苏东坡不可能留下这首平仄押韵都出错且文字羞涩的诗,另从时间跨度来看,苏东坡也不会辞世几百后再穿越来到海南来到博顿,并游览始建于明朝中叶的和贵高山庙!不容置疑,这首诗应该是后人所作。

安全九天庙

         “九天庙”位于新盈镇安全村二队,该庙始建于何年呢?带着这疑问,我访问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根据祖辈们的讲述,估计此庙始建于康熙年间,具体年份不详。此庙历经长年风雨剥蚀,又疏于修缮维护,桁木、椽木均有不同程度的朽烂,瓦片崩离,墙面严重风化剥落开裂,已接近危庙。为了修缮庙宇,经过村人们多次商讨,2015年8月,安全村二队三队联合成立了九天庙重建筹备小组,由许国豪担任组长,许子东,王利担任副组长。在全体村民的踊跃捐款,社会各界人土慷慨解囊之下,2016年8月,九天庙终于修缮完成,古庙的破旧风貌已无存,今该庙总面积约四百平方米,有前殿、后殿、祭亭、庭院、东西两庑、仪门等,门窗皆嵌方格,刻有花草,浮雕人物、其门窗方格饰金涂丹颜色鲜艳夺目,庙的前后殿也是十分华丽,飞檐、斗拱、琉璃瓦、……真是金碧辉煌,气势壮观。庙门上面嵌一石碑,刻着“九天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庙门左右两边刻写一副对联:九如嵩岳,天若雨晹”,这庙门的”九天庙”和门联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进士林振光所题所书(当时林振光担任广东会同、临高知县),石刻上面还镌刻着他的一个红艳的个人印章。
         2012年12月,“九天庙”被临高县政府定为”临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谒访九天庙,我不赞叹建筑的壮观美丽,令我着迷的是庙门那副对联,这副四字联,九对天,如对若,嵩岳对雨晹。此联气势不凡,内涵丰富,不愧是进士手笔!九如嵩岳,九,有几种释义,而在本联中,这应该是大的意思。早在甲骨文中“九”就已经被假借作数词,九是数之大者,所以又引申为多数;同时,由最大的数字代表至阳。九,数之大者,这就具有名词性质。所以说九对天,还是很贴切的,联中的嵩岳,指中岳嵩山,岀自后汉书·马融传》:“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明·谢榛《送王侍御按河南》有诗写道:“天连嵩岳寒云尽,马渡黄河春草生”。
       天若雨晹,暘,意思是太阳在云层里忽隐忽现,但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在一些古诗中,晹亦通阳,也可解释为阳光,太阳。只是我在欣赏这门联时发现,门联上的“雨”字,“冂”的中间应该是左右各两点,可这“雨”字左右只有一点,这是不是书法上的艺术?还是林振光进士有意这样书写隐含着某种寓意?这只能有待进一步的探究了。这晹和雨晹两字,在古诗中也呈现出优美的意境,如:
《山居慧照峰》(作者:程俱)——“晹光出扶桑,照耀四天下”。
《稻花》(作者:董嗣杲)——“雨暘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送泳宰安溪 其三》(作者:林希逸)——“此邑先曾有美传,雨晹仰佛令多贤”。
《穿岩》(作者:王爚)——“晨曦烜赫晹出岫,下望沧海何茫茫”。
《辩才钟》(作者:释居简)——“何如坎井蛰不死,雨晹答响如谷神”
        当我们读了这些古诗,在感受古人的情怀和品味诗的意境时,就会明白了雨晹的释义,雨晹,雨过天晴也!天若雨晹,天似雨过天晴,天空一碧如洗,天地间清净纯洁,焕发新意,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寻访九天庙,我观赏庙宇建筑之美,陶醉在门联的意境中,心里也泛起快乐的浪花,每一座庙宇供奉之神,都有这个神的由来,可一提到九天庙供奉之神的由来,我不禁神伤。和贵高山庙那种借助苏东坡路过游览留诗的所为不可取,可随意给神明编由来更是可笑!安全村二队的九天庙,供奉的神,村民们称为:“九天大圣”,神函是:九天辖雷正乙仙官。可是在某一本书里,有人竟然把九天大圣即这位辖雷的仙官说成是:姓油名二天。并编这么一个传说,说古时候安全村暴发严重的瘟疫,让村里人死了很多人。后来有一天,一个小孩说:“油二天祖先托梦给我,说能帮村民医好病。”并说出草药名字。村民们便找来草药煎服,结果患病的人痊愈了。村民为感激这油二天的救命之思,就在村里建了一座“九天庙”奉祀油二天。
         这种编写,虽说弘扬着济世救人的精神,但对于当地的一些事情缺乏了解。“二天”不是仙官的名字,而是另外一个分坛的称呼。因为,在安全村,有两座“九天庙”,一座就是在安全村二队的九天庙,而另一座在安全村四队。其实,在临高沿海一带的乡村里,同一个村落,一个神庙有分坛,这个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于此不述,以后再表。说到这两座“九天庙”,供奉的都是同一个神,也就是:九天辖雷正乙仙官,此仙官诞辰是农历十月初七日。安全二队的那座九天庙比四队的那座庙建造早些,所以村里人把二队那座庙里的仙官叫作“老像”,并以临高方言称为“伯天”,伯,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说文》曰:“伯,长也。”,如此称呼,也体现了村民们的智慧。而村民把四队的那庙里的仙官叫作"新像”,称为“二天”。毕竟,这安全四队的九天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分灵的分坛。称之为“二”,合情合理。
         关于九天庙供奉的仙官,据村里人说,其本来是一位工于棋琴书画。精于医卜星相,博学多才的书生,年轻时曾考中举人,后到京城殿试,三次均名落孙山。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那老者对他说:“你是个有作为的人,后必声名远扬,但非官场,而在民间。”,从这以后,他再无心仕途,而在民间毅然修炼医术,“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他凭着高明的医术悬壶济世,尽心尽力为民间百姓防病治病,直至耄龄九十六岁无疾而终。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上达天庭,昊天玉皇上帝甚为感动,于是下旨敕封他为“九天大圣”,并安排他到雷部,其官职(神函)为:“九天辖雷正乙仙官”。后又封为:“雷霆总管武烈德威文武仙官,北帝护坛,并委派天丁力士和八煞大将为他的侍卫,分别负责纠察人间善恶与捉妖斩魔,有一首为九天大圣而作的捉妖谣,当地人又叫做“请主”,这谣词还流传至今,曰:“仰启九天诸大圣,驱雷制电变乾坤,北帝护坛擒魔鬼,玉封八煞斩妖精,呼风唤雨天地动,广施雨露泽黎民,若有不遵吾号令,先斩后奏不留情,皈命奉请叩奏启,九天大圣降来临,火急如律令!”
          据说一百多年前,新盈地区沿海一带流行一种被群众认为妖精作祟的“流行性缩阳症”,男病人自感阴茎突然缩入腹内;女病人觉得阴户、乳房逐渐内陷。有不少人因内缩内陷而死亡,这种病波及许多村庄,此起彼伏,闹得人心惶惶,人人都不敢外岀。有一天,在安全村里有一位身着青袍,穿草鞋,戴草帽的老者,他教村人把姜,辣椒挂在男人的阴茎女人的阴户和胸部,一旦发病,即用姜片轻轻擦患处,即刻便可康复。村人们遵照老者的叮嘱去做,真的是奇妙,以后患此症者再无病危情况。可当村人们要感恩这位老者时,寻遍了全村都不见其踪影了。后来有人发现”九天庙”里供奉的仙官神像很像这位老者,因此,恍然大悟,始知为人治病的老者竟然是仙官显灵。此事村人越传越神,越传越广,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临高知县林振光亲临新盈地区沿海一带村庄视察,方知确有其事,为感神恩,于是为九天庙庙门亲笔书写”九天庙”三字,并题一副门联:“九如嵩岳,天若雨晹”,然后盖上自己的印章。
        谒访九天庙,收获这么多传说故事,我的心真的是激动不已。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传说,但从这些传说中,我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在弘扬一种慈善的精神吗?助人为乐、择善而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善行的真正含义就是时时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司马迁说:“爱施者,仁之端也”。在日常生活中,把快乐把利益送给别人,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授知解惑,这都是一种善行。这是我们人类社会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善是一种修为,行善积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明。推崇善意,鼓励善行,让我们将行善塑造成自然而然的道德标准吧!

头咀五员庙

        头咀村,一个临高县沿海生活富裕的小渔村,如果说有一群面庞黝黑粗糙向海谋生的渔民,这的确不假,但在这小小的渔村里,竟然有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庙宇,你知道吗?这庙就是位于头咀三队的五员庙!该庙始建于清代光绪甲申年(1884年),庙为三开间,四进深,硬山式石木结构,庙分前中,后殿,有左右厢房。为奉祀五员大王而建。
          相传有一天,天空晴朗,后水湾内风平浪静,头咀村渔民们便开船出海捕鱼,可是渔民们捕了一天,竟没捕到半条鱼。渔民们无奈之下只好开船返回港,突然看到有一块石头浮在船边,渔民们开始不大注意,但船行驶了很长的路程,这石块还一直跟随着浮在船边,渔民们岀海捕鱼,白天黑夜,在风里雨里浪里,一些奇怪的事情也见过不少,但这黑石块浮在水面并一直跟随在船边,他们还真是头一次见。渔民们此时好象感觉到了什么,他们知道遇上了奇异之事,于是就把这石块捞到船上看,发现这石块上刻着“五员大王”四个大字,还有五行小字。渔民们见到刻在石块上的字,知道这是五员大王在显灵,于是跪下向大王祈求,说如果下一次岀海捕鱼满载而归,就在村里立庙奉祀他,让他享受百家香火,还真的是有求则应,结果渔民们获得了大丰收。于是,渔民们便立了座五员庙,早晚钟鼓声声,天天点烛烧香敬拜,祈求岀海顺利平安,沿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五员庙由广东佛山人承建,其建筑主要材料和雕刻都来自佛山市。庙门那金光闪闪的”五员庙”三字,落款:“光绪甲申孟春,戴鸿慈题写”。据村里老人说,五员庙落成后,佛山人请老乡戴鸿慈题写的。
         戴鸿慈(1853—1910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庵,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大同绿涌村人。清末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近代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戴鸿慈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官至礼部尚书、法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正一品官阶,是清末一品重臣,是清朝二百多年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
        头咀,相对中国沿海众多的渔村来说,它真的是太平常了,戴鸿慈可谓是清末政界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他能为一个小渔村的庙门匾额题字,这在临高是绝无仅有的。一定的人文景观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和某种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其实,每一处人文景观,几乎都与某些历史人物或是某种历史文化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反映着某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于此就不去探究了。可以说,在临高乃至全岛,头咀村三队的五员庙因戴鸿慈的题字而彰显了它独特的人文底蕴!
       在五员庙坛上,五员大王高坐中间,旁边还有一个石刻的牌位,牌位上刻着:“五员大王官父母神位”。我们不用猜,这就是五员大王的神函了。神祇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它象征着吉祥、威力和正义,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幸福和慰藉,可这五员大王究竟是何方神祗?我在谒拜这庙之时问庙祝,可庙祝说这五员庙是个分坛,五员庙主坛在本村的五队,那块浮在水面显灵的石头至今还安放在主坛上。
        当我跟村里的人问起这五员大王的诞辰,他们说有两个诞辰,本村主坛五员大王的诞辰是农历五月初五,而这三队分坛的五员大王诞辰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我寻访过不少的乡村庙宇,除了观音菩萨有三个纪念日(生辰、得道、出家)之外,同一个神,主坛分坛却有不同的诞辰,这究竟是个什么神呢?村民们见我一脸懵逼的样子,笑着对我说:“听前辈们讲这五员大王是五个兄弟,五员就是五个人员啊”
         村民们见我还是疑惑不解,便继续说:“在我们村里,五队主坛那边每年的五月初五日,除了请道士奏表庆贺五员大王诞辰,还必须制作一条龙舟以示纪念五员大王”。我这时陷入沉思,村民们的解释是望字生义呢还是真的有五个大王?如果有五个大王,其余三个在哪里啊?我在返回家的路上一直苦苦思索,忽然间心头一亮,村民们说这主坛分坛的五员大王的诞辰分别是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五,并有划龙舟纪念的习俗,这不就是涛神,江神,水神伍子胥的诞辰吗?在《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春秋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师伍奢是位贤臣。伍奢有两子:长子伍尚;幼子伍员,即子胥。因在为太子选妃一事上,伍奢触怒了平王,被免官囚禁。平王还要囚禁其子,伍尚应召被囚,父子皆被害。伍员则闯过昭关,投奔吴国。阖闾在伍员帮助下自立为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伍子胥为大夫,参赞国事。因在“吴越构和”和“北上伐齐”两件大事上,伍子胥与夫差不合。受谗臣伯嚭挑拨,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他死前仗剑对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遂自刭而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伍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其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史记》卷六之《伍子胥传》)。九年后,伍子胥的话被验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
        东汉袁康吴平所作《越绝书》有记载:伍子胥捐躯于大江之口,“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威凌万扬,归神大海,仿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子胥水仙也”。书中有按语:“此乃子胥为潮神之说所自来。”
         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吴王将伍子胥投于江中,伍化为神。据传说,伍子胥的尸体进入钱塘江的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而此后他日日驾着素车白马驱潮而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了他的生日(诞辰)。
         唐宋以后,中国各路神祇逐渐成型,伍子胥先后被尊崇为潮神、江神、水神,后人感其功德,并广建庙宇奉祀,历朝历代都有册封,官神一般是朝廷敕封的,地方官方下谕迎请的,在甘肃省临洮县八大官神中,伍员(伍子胥)被册封为:“敕封天竺宝山显世大王”,后逐渐又叫做显神大王,显圣大王。毕竟,同一个神,随着朝代的变替,每一个地方的神函和封号是不同的。
       我们了解了伍子胥(伍员)的一些故事,是不是觉得伍子胥的生日及民间纪念方式与五员大王的诞辰和诞辰祭祀的活动一样?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五这个字,古书中又通假于“伍”,有些字也可以互换,如:北宋的苏东坡《答秦太虚书》第二封信中写:“并海行日,至石排”。信中的“石排”就是今天的金牌港,而在《海南岛志》中载:“红牌港又名石牌港,在县治东北约三里”。苏东坡书信中写的是“石排”,为什么在地方志书却写成“石牌”呢?我想,排与牌同音,这应该是一种互换吧,所以说,这五既然可以通假成伍,那么五员可以互换成伍员,五员大王就是伍员大王。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人类祈福的心是不会改变的。伍子胥(伍员)是江浙一带沿海最尊崇奉祀的水神,他平潮镇波涛以利船行驶,保风调雨顺,这是每一个渔民所祈求的啊,在村里立庙奉祀完全符合渔民的心理,祈福,历来就是人类精神和福祉的寄托!神祇的来历是不能随意编造的,诚然,以上所述,纯属我个人的推理,仅供参考!

          在头咀村平海一队,有座关马庙,始建于清代,一庙供两神。在隆安村,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末年的“隆安学堂”(文昌庙),在泮泗村,有一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峻灵王庙",在朗英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赵公庙(供奉赵公明),在龙湾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妈祖庙,在正村,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末年的”陈杨庙”,………座落在新盈镇各个村里的每一座古庙,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与传说,都具有不同的人文底蕴,这是一方百姓的信仰和文化根基,在这里不能一一描述,留待日后再继续挖掘整理。
         在寻访古庙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的情况,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一个庙宇中,佛道共奉(博顿观音寺),儒道合祀已成为现实,并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范围。如:新兴墟中新兴小学教学楼上的“兴才学堂”,隆安村的隆安学堂(文昌庙),学堂(庙)里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神位(儒教),也奉祀着文昌梓潼帝君,魁甲星君,魁斗星君(道教),因此庙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同时具备多种性质,如:“隆安学堂”、“兴才学堂"、“西海书院”等。而大多庙的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庙神的屋宇,有些则称为堂。一些规模较大的庙宇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和阁。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外,如今新盈镇沿海一带的村庄重建的庙宇大都建成三开间,分前中后三殿,有的还建筑一个独立的门为入口,如前门牌坊,仪门、等,有些庙宇周围或庙后会有一片树林,据说这些树林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保护庙宇风水格局的,一般人不能任意砍伐。这些有待日后再进一步的去调查,考证。
         在寻访古庙的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古庙有的已通过重建而改变了古庙的规模和面貌,有的通过修缮还保留着古庙的原貌。毕竟,古庙宇应该修缮,但一味地保留原貌,追求所谓“古意“,是置古庙宇安全于不顾。经过漫长时间洗礼的古建筑,多有各种危害。如果不及时修复改善,会使问题严重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宇建筑及其形式演变是一个地区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文化传承、社会文明积累的直接见证。庙宇文化与历史延续与传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无论是庙宇始建造者还是如今的修缮者,他们的功德,不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因为庙宇建筑及其遗址的存在为我们留下了最真实且能深刻反映当时历史的重要信息,是除了历史典籍记载之外,能帮我们还原关于那段历史的实物凭证。
         在寻访古庙的过程中发现,庙宇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庙宇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匾额、绘画、书法、楹联、雕刻、音乐、舞蹈、文物、民俗等等。尤其是各村各庙一年一度的公期活动热闹非凡,不仅活跃了乡村文化,也有利于凝聚乡村发展共识,展示了乡村的发展新面貌。
         庙宇文化,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庙宇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不断的扩展,广泛流行民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藏。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调查、探究、考证的同时更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利用好庙宇。当今海南正如火如荼打造国际旅游岛,而古庙做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旅游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以庙宇文化为载体,我们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延续庙宇文化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新鲜灵活的内容和形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间庙宇
在山西,宋金大殿遍地走,2021清明假期山西寻古之旅(二)
【乡土兰溪】 走进姚家村:忠清庙与江神伍子胥的传说
应家新村忠清庙与江神伍子胥的传说
古树资料 之《潞水汲古——潞城古建古碑古树木专辑》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俗之庙祠寺略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