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安全倍增”并发症专题研讨会异常火爆,听听参会医生怎么评说?

8月19日整整持续16个小时的会议,相信打破了近年来医学学术研讨会的记录。在“安全倍增2017——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并发症专题研讨会”异常火爆的现场,“心在线”记者采访了6位与会医生,他们中既有研讨会的组织专家,也有非常资深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学者,更有目前导管消融的中坚力量。此外,一位历经曲折终参会的海南新术者,更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6位参会医生对“安全倍增”计划、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并发症专题研讨会的反馈和参会感受吧。


龙德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全倍增”并发症专题,受到广大医生支持

我国对房颤导管消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发症问题是提高心律失常手术治疗质量的关键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并启动了“安全倍增”计划。作为该计划的组委会人员,在筹备之初,我们原计划邀请20家中心参会,但邀请函发出后得到广大医生同道的支持,有60多家中心报名参加,并积极提供病例。由于时间限制,最终选定了32家中心的32个病例,基本涵盖导管射频消融各种并发症。


这次会议主讲并发症,突破了以往会议的局限性,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在后续的会议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导管射频消融的并发症预防和手术操作技巧等专题研讨会,举办系统的培训活动,力求逐步实现技术的均质化。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共同实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减少50%”这一目标。


刘少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重视交流学习,预防、处理并发症

提高介入手术的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体现技术进步的两个方面。例如房颤导管消融,随着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优化。新技术出现,会带来行业进步,但同时会带来新的问题,如并发症谱的改变。很多术者,随着手术例数增加,并发症会减少,但是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到达平台期。以后并发症的进一步减少,可能要伴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进步。


预防、避免并发症是保障安全的基础。统计发现,大型中心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整体并发症风险呈稳步下降趋势,这就是互相学习的益处。别人犯过的错误,自己不再犯,这对介入术者是非常重要的。要减少行业整体的并发症,召开这样的会议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些小型的中心,不像大型中心有非常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来参加这样的交流更加有必要。多看多交流,通过学习别人亲身经历过的并发症案例,避免自己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另外,并发症的处理也非常重要,要尽量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一旦有了并发症,及时识别、及时正确处理就显得很重要。这更需要团队的管理和相关科室的协作,处理好并发症,尽量不留下后遗症;而处理不好,就可以致残、致死。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不但决定于术者及其所在团队的技术水平,也与所在医院其他相关科室的技术水平有关。


夏云龙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调整心态,注重细节,稳健成长

我们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导管消融治疗的中心之一,经过二十年的经验积累,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完全避免几乎是不可能的。临床实践发现,培养年轻术者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升高,这说明技术的熟练程度与并发症风险之间有较大关联,这也是整个心电生理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


社会对心电生理介入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大批术者投身到临床实践中去,这可能造成术者培养时间明显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技术培训尤为重要,而“单打独斗”式的自我摸索无异于“闭门造车”。可喜的是,器械、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操作更简单易行,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培训时间。不过,术者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功近利,年轻术者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更要调整好心态,更加注重细节,一步一步地稳健成长。


蒋晨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规范操作流程,分析并发症原因

导管消融并发症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仅通过个人手术量的积累来提升自身的手术水平,代价似乎过于惨痛。不过,如果能够像这次的研讨会一样,大家相互传授经验,共同学习,其实是可以有效规避部分并发症的。年轻医生通过这种形式的会议可以快速成长,在临床实践中少走弯路。所以说,这次研讨会的意义非常大,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高年资医生为年轻医生指点迷津,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心得。经过一系列这样的深入交流和培训,相信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会越来越高。


我们医院也培养了一批术者,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并为每位术者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手术情况,每位术者都努力做到规避并发症。对于术中出现的问题,科室组织众多医生一起畅所欲言,分析原因。目前我们已初步摸索出了有效规避血管穿刺并发症、心包压塞、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的立体防治方法,提高了导管消融手术的安全性。


尹晓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并发症真正有了新认知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要不停地接受再教育,这是由医学的发展和医疗临床的特殊性决定的。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总以为自己对各种并发症已多有了解,参加了这次的研讨会才真正有了新的认知。这次的研讨会很特殊,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以开放的心态和参会者分享自己的经历,从成功的案例中获取经验,从失败的案例中总结教训,收获颇丰。


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毕竟行业好才是真的好。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挑战高难度的病例,医生自身的能力提高了,患者才能更多获益。


王军(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艰难参会路,非常珍贵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拿到这次会议的日程,就特别吸引我。作为一名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术者,如何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希望有这样的经验可以分享,一开始就非常期待参加这次会议。因为工作较忙,只能周五赶晚班飞机从海南飞来北京参会。但是,因为北京的大雨,航班被直接取消,当时非常着急。如果不能来参会,自己会非常遗憾。后来被改签到周六早8点航班,但这样就会错过半天的会议。我说晚上改签到天津或石家庄也可以接受,后面的一段里程可以坐高铁过去。因为本人的执着坚持,航空公司最终抢到一张晚上到北京的机票。终于,在周六凌晨3点多到达北京。就是这样,我也很开心,因为终于来了。


在目前大半天的会议中,个人感觉受益特别多,至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注意到很多问题。我国心电生理事业能开展得这么好,离不开马长生教授等众多专家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这样的教育培训课程,使像我这样的新术者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经验分享,不仅患者受益,术者受益也很大。这样的学习会议,开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一点,我们一点也不介意。


这次会议是我终生都难得、难忘的学习经历,专家们踊跃发言,热心传授经验,我们也非常受鼓舞,对我们帮助特别大。一些我们没有见过、听说过的严重并发症,经过专家的分享,以后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学习早期识别与处理,对我们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总之,与之前的理论学习不同,这次会议全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非常有收获,感谢众多业界专家的奉献,非常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并发症专题会议。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潘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科热点问题国际研讨会 | 全面掌握最新产科热点问题,快来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吧
不能错位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丨杭州站:房颤综合管理、抗凝与导管消融,面面俱到
CAFS2022丨如何为房颤消融治疗安全护航?
【报道】积极推广“绿色”技术,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走进海南
董建增教授:房颤急性发作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