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伟剑:“希氏束起搏”的开拓者, 既忠于创新又精于实践。|温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谈“心”》系列访谈之四



< 第143期="">



前言:高端访谈栏目《孟杨访谈录》邀请浙江省的十位著名心内科专家共同参与公益科普项目——《谈“心”》系列访谈,旨在向国内老百姓传达可靠的心内科医学信息,为大众科普正确的诊疗知识。参与《谈“心”》系列访谈的十位专家分别来自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多所国内三甲医院,他们作为国内外顶尖的心内科专家,将为大众分享其专业的医学见解和临床的真实案例。



刚刚完成“医学论坛”演讲的黄伟剑,依然精神抖擞。在看到他的一瞬间,你会眼前一亮。西装笔挺又神采飞扬的他,和想象中忙碌而疲惫的心内科医生形象,竟如此不同。


温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伟剑


*上图为黄伟剑主任受国际顶级学术盛会“美国心率学会”(HRS)邀请做分享演讲。

 


坚定从医之路,

从第一次成功抢救病人开始

 

1962年,出生于温州永嘉县的黄伟剑和那个年代的多数人一样,年少时并不曾怀揣多么远大的梦想,也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心内科医生,帮助千万患者远离心脏停止跳动的威胁。但少年时的黄伟剑深知,努力读书就能改变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全国高考统考,黄伟剑以全市前5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可任选专业的机会。

 

因温州华侨众多,黄伟剑时常听说,在国外医生和律师都是极好的职业,不仅薪资高,而且社会地位也高,受人尊重。于是,他便误打误撞的开始了学医之路。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中国的医生还没有达到人人尊重的地位,有时甚至被误解,薪资待遇也远远低于国外。”黄伟剑笑着说。但也正因如此,国内的每一位于从医之路上奋勇前行的医者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守的理由,且这个理由无关名利

 

现任温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的黄伟剑,也有这样一个坚守的理由——源于他毕业后到医院实习的第一次深夜抢救。那晚,刚到医院没几天还是实习医生的黄伟剑,正跟着进修医生值班。不料,竟碰到一位心脏反复停跳的病人被送来医院抢救!于是,进修医生作为主治医师,黄伟剑和另一名实习医生作为助手,共同参与了手术。因为抢救及时且方案正确,他们成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是黄伟剑主任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并参与对垂危病人的抢救,他并没有感到惊慌,反而油然而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这次经历让他真正体会到,一名医生肩上所担负的责任竟如此真实和重大。

 

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在心内科领域扎根,在学术专业上不断钻研下去,在临床一线上不懈打拼下去。从此,中国多了一位优秀的心内科教授。

 

 

创新学习蜚声国际,

开启“希氏束起搏”先河

 

“医生和很多岗位不同,是一个必须快速更新知识储备的职业。医疗器械的发展迭代很快,医学研究的成果日新月异,这些都是一线的医生们必须要跟进的。别的职业如果不学习,失去的可能只是赚钱的机会;如果医生不学习,失去的可能是许多人的生命。西医又不同于中医,并非越老越好。西医是老的需要借鉴,新的需要不断吸收。学术活动是一个平台,尤其是交流的平台,对每一个在职的医生来说,都具有成长和进步的实际意义。”黄伟剑主任说。


在学术会议休息间隙接受《孟杨访谈录》采访的黄伟剑主任

 

在心内科学术界,黄伟剑称得上赫赫有名。这不仅仅在国内,国际上也是如此。黄伟剑主任在温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特殊的地域有着特别的灵活体制;温州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其三分一的毕业生都分配在此…这些都使得黄伟剑无论是在学术创新,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心脏起搏器植入在当今中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微创手术,起搏器的种类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而具备着更多的功能,解决着病人更多的心脏问题。专注于“冠脉”疾病治疗的黄伟剑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刻苦钻研国内外心脏方向的尖端科技。近几年,他在电生理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我国“希氏束起搏”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并带领温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心内科室成为国内成功植入“希氏束起搏”最多、也最早的中心。

 

据黄伟剑主任介绍,早期“希氏束起搏”的适应症是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目前已扩大到CRT术后反应、心室起搏依赖及心功能恶化等的病人。且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改善心衰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改善心功能方面都有显著作用。不久前,黄伟剑主任刚被国内外的多个高端论坛邀请去做分享和演讲。

 

国外知名电生理专家Dr.Roderick Tung 和Dr.ShephaIK.Doshi在观摩了黄伟剑教授的手术后,都叹服于他在理论探索和技术开发方面均领先于国际的专业水平。

 

 

因费用放弃安装起搏器,

16岁女孩离开人世

 

这是一个真实而悲伤的案例。1986年,温州中学一个刚读高一的小女孩,她乖巧懂事、成绩也很好,但由于植入起搏器的费用问题,小女孩的家人放弃安装,最终导致她离开人世。30年过去了,每当黄伟剑主任回忆起这个病人,仍感觉痛心和惋惜。

 

“这个小姑娘心脏反复停跳,起初做了临时起搏(帮她暂时性维持),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必须要进行起搏器植入。但在当时,植入一台起搏器的费用是2万元,相当于一套房子的价格。”黄伟剑主任说,“那时候为了挽救这位小病人的生命,医院的同僚们已经决定集资给小女孩做手术。但考虑到起搏器需要每7年更换一次,最后小女孩的爸爸还是决定放弃安装。他带着女儿去上海看病,想找到不安装起搏器的其他保守疗法。很不幸,这个小女孩不久后于上海离开了人世。”

 

黄伟剑主任坦言:“起搏器是用来救命的。如果适应症明确,就没有理由拒绝;安装之后,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30年前,安装一台起搏器要花费一套房子的价格,而现在,一台起搏器的费用仅仅是一两平米的价格,老百姓的物质水平在提高,对于医疗及其费用的观念也需要共同进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幸运的,只要接受了健康的新观念和生活质量的新追求,就能享受医疗科技进步带来的新生。

 

 

医生和病患都需思考

创新与实践也能齐飞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医生处于特殊岗位,尤其是心内科医生,一个诊疗方案常常决定着生死,病人对于治疗方案的谨慎、怀疑和反复求证其实无可厚非。


如果能用保守的吃药打针来解决,谁愿意在身体里安装电子器械呢?此乃人之常情。 


顺利完成手术后的黄伟剑主任

 

“患者们一定要相信,大多数医生是客观的。比如,一个心动过缓三度(病情较严重)的病人,究竟该用药物治疗还是起搏治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晰这取决于病情能否逆转,而非症状能否改善。比如急性心梗的病人,心跳过缓是可以恢复的,那他可以采用临时起搏;但有些情况导致的心动过缓是不可逆的,这时患者就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黄伟剑主任说。但是,现在总有一部分病人,当听到医生让他安装器械,马上想到的就是医生是不是在赚他的钱。

 

同时,黄伟剑主任还强调:“作为医生,更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对于不同适应症的多方解读是很必要的。不求在每个方面都精通,但基本功一定要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对病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治疗。患者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对他们负责,用完善和细致的诊疗方案为他们减轻痛苦。“

 

其实,医生的健康也值得社会关注。医生往往会叮嘱病人要合理运动、健康饮食,但他们自己却总是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按时进餐,别说运动的时间了,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就像黄伟剑主任,他患有强制性关节炎,这正是几十年来的手术辐射和重达十几斤的手术铅衣带来的后遗症。

 

“让所有的医生都去创新是不现实的,社会需要大部份的医生规范手术,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与此同时,也需要少数医生去思考、创新,把新事物进行消化和理解,转而去实践和验证。我的幸运在于,我既忠于创新,实践得也还不错。我喜欢把病人治愈的那种感觉,解决问题简单直接,Simple;做到完美不可能,但肯定做到最好,The best。”带着国际范儿,黄伟剑主任笑着说道。



- 完 -




 原创分享 

· 公众号《孟杨访谈录》内容涵盖创业投资、生活服务、艺术创意、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创始于2007年,愿您在时光的慢火烘焙中品得一丝墨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生温暖,医学才会有温度
装了起搏器就不能做MRI?观念该更新了!刘秀实医生评析NEJM最新研究
【温州哩语】
内科医生不会看病,是开“三单”的
一张心电图能看出哪些心脏问题?
梁辉:危难时刻彰显担当 躬身践行医者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