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氏骨科“就是要让更多患者受惠”的传承与发扬

对已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四川何氏骨科流派来说,2017年的3月底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其一,伴随“2017年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榜单揭幕,四川日报发布了2016年四川骨科医院综合实力排行——四川何氏骨科医院列入前五,并且是骨科前五强中唯一的中医骨科医院。(其余四强是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其二,四川何氏骨科医院在成都举办今年第一批何氏骨科工作室骨科医师及康复师培训班于3月27日正式开班,标志着2017年的“何氏骨科”传承和发扬项目正式启动。

“继承与发扬何氏骨科是恩师的最大心愿”

“何氏骨科”传人,第四代1人,第五代3人,第六代16人。

四川何氏骨科医院,是何天祺院长发起成立的何氏骨科研究所的临床基地。虽然他目前已高龄不常出诊,但慕名上门的各地病人络绎不绝。为了不耽误病人病情,何天祺院长仍经常旅途奔波,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亲自坐诊。何天祺院长认为“骨伤”治疗的最佳周期在1周内,如长达6周不及时治疗会转化为“骨病”。 作为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祺院长四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继承和发扬何氏骨科中医特色疗骨法。2011年“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被四川省、成都市列为非遗保护传承项目,何院长旗下弟子十余人坚守着这一宝贵的净土。

刘沛华主任医师已近知天命年龄。正统西医学院派出身的他,追随何院长已近30年。对患者热情有加,言辞爽快,是所有人对刘沛华主任的印象。看片子,问病情,下诊断,上手法,谈笑间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次诊疗过程。 “一位6岁小朋友,因家长不重视,骨折24日未及时就诊,已经长出新骨,多方寻医都均需手术治疗,到院治疗时,已过6周。”刘沛华主任看过片子后,脸上露出了少有的难色,言到“病为骨折,手法即可。病为骨病,药物辅以手法即可治疗。病为骨折转化为骨病,需以手法再次折断骨头,其痛难忍也。”最终刘沛华主任征询患者家属意见,对患者骨折部位以手法折断形成二次骨折,在以骨折瞬间复位发进行修复,以何氏骨科独门药剂进行敷疗和内服,4周后,孩子痊愈出院。

刘主任还告诉记者,正骨就是复位,通过“打开、复位”的手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我们这活,心慈术狠,要下得去手”。一位从骨科医院转来的腿痛老年患者,经他确诊为髌骨增生,通过手法处理,缓解了症状。“像这种情况,如果手术治疗,就是消除增生部位,但是还会长,而且越长越快,并且对患者功能性恢复不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法处理,松解软组织,让“骨”和“肉”达到平衡,患者功能性也不受影响。”

诊室里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年夫妻,已是刘主任的“铁粉”。当初,老太太是由家人搀扶着前来求医,几次治疗后,现在老俩口能自己坐公交车过来了。听说刘主任即将要到国外学术交流,老两口还专程叮嘱自己远在异国的女儿盛情款待,现在他们和刘主任就像亲人一样。

诊室墙上挂有不少锦旗,每一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疑难症在此得到解决的,有靠手法治疗避免了手术之苦的。比如对颈椎小关节紊乱,刘主任多能用手法巧妙解决问题,一些不宜手术的高龄患者,更是受益于何氏骨科的独特手法治疗。

“我的这点东西,都是拜恩师所赐。”刘主任在诊余对记者说。他医科大学毕后一直从事西医工作,偶然结缘拜师骨科大家何天祺。那时老师刚从省体委出来创办何氏骨科医院,整天以院为家,几个弟子也都直接住在医院的病房5楼,起早贪黑,勤学苦练。30年来,他刻苦钻研何氏骨科手法和药物,时刻得到恩师指导点拨。

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仅有1人。第五代3人(为第四代三个儿子),第六代16人。这让何天祺院长感到,“何氏骨科”的传承任务十分紧迫。“造成现状的原因复杂,有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但是我们不能等,要先做起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何氏骨科”完整而独特的学术体系

四川何氏骨科是四川著名中医骨流派,历史悠久,迄今已近四百年,在我国中医骨伤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何氏骨科由何氏先辈蒙古族特呼尔氏(汉姓何氏)创立,何氏先辈随清朝军队入关,于康熙年间随军并世代定居于成都少城。20世纪上叶,何氏骨科以其第四代传人何仁甫为代表,成为四川著名中医骨科流派。何仁甫之子第五代传人何天祺承父衣钵,传承发展。2011年“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获四川省、成都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何氏骨科列入全国首批中医传承流派之列。

何氏骨科迄今仍保留着很多历史上的“马背军旅痕迹”,例如何氏骨科著名的夹脊振抖手法,就是源自古代骑兵的“蒙古骑射技法”,其单手五指分属钩弦、定箭、开弓、扶弦、压弦,极其擅长细微平衡调节,夹脊振抖手法对脊椎小关节紊乱的神奇疗效常常令人惊奇不已。

何天祺院长自幼从父学医,并接受规范的医科院校高等教育,对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都有系统深入学习,这使他对“何氏骨科”技艺研究颇有心得。“何氏骨科的基础源起清廷上驷院绰班处蒙古正骨医师,融蒙、满、汉族医学和西医骨科学及武学为一体,独树一帜,疗效卓著,饮誉中外,是我国中医骨科重要学术流派。其学术思想及医理医技特色,集中体现在辨证诊断、正骨手法和遣方用药三个方面。”

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分别创立四川何氏骨科医院、八一骨科医院、天祥骨科医院等医院,在成都家喻户晓。

何氏骨科的理论精髓为“骨伤骨病分类,互依互藏互化。骨伤手法为先,骨病药物为主。 疗骨虽应从骨,治骨必先治肉。重视有形之血,更重无形之气。 诊断固从局部,然更重视整体。治疗虽重整体,必更重视局部。联合夹缚固定,君臣佐使辨证。”

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何仁甫说:“业伤科需先以内科垫底,习武术以陪固医者身功,临症如大将带兵陈韬略,治病须神凝气沉巧用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骨伤科应当先学习《内经》、《金匾玉函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等医典,学习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医家的经验,掌握阴阳五行、气血精津、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会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再通过习武锻炼,使医者的内功、体力、指劲达到一定的水平,以适应临床长时间推拿所需的体质。临症纵观全局,辨证施术。治疗时要求医者思想专注,调节呼吸,灵活运用十指,按照生物力学和杠杆学原理用巧力进行整复和推拿。这可以看出,何氏骨科治疗,是将理法方药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的。

“在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这一类疾患中,何氏骨科强调手法治疗为先,再加上药物和固定。有的再配合服用中药汤剂、丸剂,或酒剂,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程序;对于骨伤,时间已证明这个方案比较全面,治疗效果非常好。”

“在骨病治疗上,我们强调药物治疗为主。这是因为许多骨病不是手法所能治疗的。如有窦道的骨髓炎、骨结核等只能用药捻提脓引流,用药物外敷消炎解毒,用中药内服清热凉血。对有些属于阴症的骨髓炎和骨结核,以外敷药物温阳消核,散寒除痰,用中药内服活血温阳、散寒通滞、补血益气。这些,都不是手法能奏效的,只能靠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用药外敷内服来治疗。”何天祺院长认为,劳损及陈旧性骨折也属于骨病范围,需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法治疗为辅。

“让更多患者受惠于何氏骨科”

在此次何氏骨科工作室建设项目中,来自于湖北、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等地的10余家医院骨科医师、康复师云集。大力发展何氏骨科工作室,并且要破除中医骨伤流派传承面临的瓶颈,解决传统正骨手法特色优势弱化等问题,应多措并举,找准“突破口”,探索建立骨伤科一体化发展模式。

就社会需求来说,骨伤科是不可低估的“潜力股”,关键要创新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推进骨伤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应引起业内各方重视和参与。积极推进中医整复医师的职业培养。通过流派传承,让掌握何氏骨科中医传统药疗手法的医师,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流派传承中,弟子不必讲究“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传统上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医骨伤医师带徒更应该“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举办正骨书院,融汇百家之长。“勤于师训,博采众方,才能最终成为大医。”古代由于地域、交通、信息等限制,各个学术流派的广泛交流很难实现。如今借盛世传统文化复兴,来兴办一所融汇各家之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何氏骨科书院”,充分传承何氏骨科传统,并将全国乃至海外各个骨伤流派连接起来,无疑是对这一宝贵非遗的最好呵护。

据悉,建立何氏骨科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有:

学术科研:挖掘整理何氏骨科文史资料、历史实物。总结整理何氏骨科第五代主要传人何天祺学术思想、精典医案。制定优化优势病种的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制作何氏骨科常用技术教学片。开展何氏骨科制剂质量提升、新药研发,发表学术论文。

技术推广:在全国范围,建立何氏骨科工作室和示范门诊,承接“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的非遗推广。

培养人材:与各大医院合作,培养中医人材教育新模式,培养具有何氏骨科特点的各医院工作室人才。建立流派传人的人才梯队。培养何氏骨科示范门诊技术带头人。

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医文化宣传活动,展示何氏骨科悠久渊源、传承脉络、发展业绩、社会贡献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山正骨”又一人
成都中医药传统技艺,这些“绝活”你都见过?
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的建立
关注非遗 | 宫廷正骨术:“轻柔透巧”,病人不喊疼
创新传承中医骨伤绝技,妙手仁心惠及骨伤患者
多措并举促骨伤流派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