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别古玉“生、熟”:看这篇就够了!

鉴别古玉“生、熟”:看这篇就够了!

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结构水逸失,天长地久,生熟”的视觉效果。

找到这种感觉,对我们鉴定与辨伪,意义重大。


熟态,是一种视觉效果,主要是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圆熟喜人,不生硬刺眼。


这种感觉,恰如煮熟的萝卜。


新玉,一定是生的感觉,看起来涩涩的。

现代糖色和田玉手镯

这种老熟感,是仿品无法企及的,也是辨伪的重要手段。


哪怕是上面的沁色,也是熟了的感觉,自然扩散,过渡。


于是,熟便成了我们玩玉人最喜欢的感觉,有些和田玉籽料,也能出现熟的感觉,这跟古玉是一样的。



懂得了古玉的熟,也就能准确把握古玉的味道与神韵,这是一项技能。
生坑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因为入土年代久远,旧化特征明显,往往为鉴定真赝提供了较为明确的证据。
很多玩明清老玉的人常说:“明清玉器容易鉴定,高古玉器难鉴定”。
——这是谬论。
高古玉器绝大多数曾经入土,旧化痕迹明显,大部分明清玉器是传世品且年代较近,旧化程度低,且目前高仿明清容易到位,因此鉴赏高古玉器较易,鉴赏明清特别是传世品很难。
出廓璜形玉佩,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有人误以为鉴赏高古难,是因为平时接触高古玉器机会较少,感觉其文化含量深邃,高不可攀,因此有敬畏心理。
在高古玉器实战领域,以前曾经流行过所谓“工艺痕迹派”和“器物纹饰派”两大鉴赏派系。
一者以分析微观工艺痕迹为主要手段,一者以分析纹饰器型为主要手段。
但后来都遇到了实际问题:从器型纹饰到工艺痕迹,现代的高仿都已经几乎全面攻克所有难关,也就是说,高仿已经能够完全制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所有纹饰和痕迹。
汉玉耳杯 

鉴赏生坑玉器(特别是高古玉器)到底主要应该注重那些方面?
什么才是真正器物旧化的本质特征?
我的认识是,工艺痕迹和器型纹饰固然重要,但首要关键是解决古玉皮壳的问题,对于生坑玉器皮壳首先解决三个要素:沁色、土门、灰皮,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解决了这三个要素的问题,就算入门。
西周 玉鹿佩

沁色,是金属离子深入玉质内部的色泽反映。
真沁,一般都“沁色入骨”。
颜色进入玉质以后,金属离子围绕玉石分子团渗入,因此强化了玉石分子团的形态,所以沁色透光看,多呈现玉石结构的片状、絮状结构,如同飘荡在玉质内部的云翳。
一旦盘玩,沁色会动,于是就感觉玉有了灵性。
红山文化 玉兽形玦 

土门,就是沁色进入玉石内部的通道和门户。
金属离子必须咬蚀玉器表面的抛光层渗入,因此在玉器表面出现咬开的小孔或者钙化点。
有土沁就必定有土门。
(古玉有黑色沁者,一般人都随口说是“提油”、“烤色”,其实有土门的就是水银沁,无土门的才可能是提油和烤色)生坑玉器一旦盘玩,玉器被唤醒以后会“出灰”,灰就主要从土门中吐出。
(真灰,粘性强;假灰,松散、浅薄、粘性差)
商--西周 玉琮  高6.98厘米 口径 6.98厘米

卧蚕纹璜 战国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长10.3-10.6、宽2.8-2.9、厚0.3-0.4厘米

灰皮,就是金属离子在深入玉质内部过程中,玉石内部置换出来的有机物质。
一般反哺到玉器表面,形成白色的粘性包裹粉液。
西周至商 玉牙璧

玉器内外部的物质通过土门这个通道置换并达到平衡,因此在土门的里面是沁色,外面是灰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鉴赏出土玉器皮壳的本质要素。
出土玉器也有丝毫不受沁的现象,不在此文讨论之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读“生坑玉器”的入门鉴定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七(下)
金玉满堂闲师再说春秋
试谈镂雕玉器是炉顶还是帽顶
古玉鉴定的方法探讨
古玉的“熟旧”特征和辨识浅见 【转帖自李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