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刘志龙:超全!理中丸的临床化裁

图*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刘志龙教授

理中丸是来自《伤寒论》的经典方,仅四味药,在临床却运用广泛,与理中丸相似的类方众多,但功用和主治各有不同。

今天小师妹整理的是,刘志龙教授讲解伤寒经方——理中丸的相关内容。

用3分钟重新认识理中丸,温故而知新,加深对经方的理解。

组成

理中丸针对中焦的虚寒或针对中焦的寒而设的方,药物的组成是四个药:

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干姜各三两

方中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共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而炙甘草缓三焦之急。

主治

理中丸主治太阴,脾肺虚寒。临床上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可以用于阳虚有寒,气机升降失常的各种疾病。

比如妊中提到的腹痛或者腹满痛,呕吐泻利等。

用现代药理学的话来说,这一类虚寒性的疾病,特征有两点:

🔹第一是消化液的分泌亢进,会分泌比较多的水分。

🔹第二,吸收功能低下。

一方面,会分泌过多的消化液,或者说代谢方面,水异常的这种水液代谢的就是分泌的比较多,同时分泌的过多的水,人体还不能够及时的吸收,吸收功能反而低下。

因此在临床上在上可见口腔唾液分泌增多,病人总是在不停的吐口水,特别比较清的口水,也包括比较稀的痰,痰液,白痰等等。

儿童可能表现在流口水比较多,刚才是在上,在中,胃液的分泌太多,出现腹痛或者是嗳气吞酸,在下,肠液分泌增多而吸收却回收却少因此非常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

现在临床上理中丸多用于这样几个方面的病症:

🔹第一类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说胃炎胃溃疡,慢性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脾胃虚寒的。

🔹第二类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比如慢支,肺心病,是肺脾两虚的。

🔹第三类,比如小儿的慢惊风,小儿睡眠多,清醒不多,如果是脾气虚寒的,那么用理中丸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总的来讲,适应症虽然很多,但是脾肺的虚寒是辨证的关键,在临床上我们要掌握这样一个特点——不渴,这是理中丸在临床上表现的一个特点。

类方鉴别

🔷小建中汤

小建中,见者福也,离者智也。

建中汤在《伤寒论》里是用来治疗中焦寒湿比较明显,伤及中气一类病症,特点是:外感寒邪,寒邪避阻营胃,同时寒邪又伤及到中气,由外而入,伤及集中焦,脾胃之气受损,实际上既有表寒,又有里寒,同时兼有脾虚的情况。

而理中丸的方症特点是因为太阴脾阳不足, 寒湿内生, 因此更侧重是里虚症。

🔷厚姜半甘参汤

厚姜半甘参汤用于治疗腹满痛或者腹胀满为主症。

因脾虚运化失职,气滞于腹的病症,主要的表现特点是以气滞于腹,腹部胀满疼痛为主,不一定有吐利,气滞是最主要的病理变化特点。

而不像理中是阳虚,太阴脾寒为主要病变特点。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相差的只是一味药,一个是用干姜,一个是用茯苓。

四君子汤的作用,因为少了干姜,温中驱寒的作用就弱了,但是多了一位茯苓,在健脾利湿这方面的作用就会增强。

因此四君子汤是以健脾益气为主要功效的一个方子,两者治疗的病症也就有了区别了。

理中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症, 而四君子是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症。

因此理中丸和小建中汤以及厚姜半甘参汤这三个方子,都能够温阳健脾。

理中是温中驱寒为主,小建中是调和气血为主,厚姜半甘参汤是宽中除满为主。四君子汤因为少了干姜,多了茯苓而以健脾益气为主。

理中丸的加减方

理中丸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方,在临床上也能够有广泛的用途,在历代的著的著里边,把理中丸加减应用的经方也非常多。

🔷附子理中丸

既然理中丸是以温阳补虚驱寒为主的,加上附子很显然增强处方温阳驱寒的作用。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阎氏小儿方论》里,都有这个方,此方参术姜草基础上加了附子,加进附子以后更值得我们重视。

分解一下附子理中丸它的药物组成这五味药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

甘草干姜汤,理中丸,和四逆汤。

若对证,就涉及到了三个脏腑:一个是肺,肺寒甘草干姜汤;一个是脾,脾胃虚寒,理中丸;一个是肾,肾阳不足,四逆汤。

因此,用附子理中丸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把附子理中丸看成是温脾阳的方子。

在附子理中丸的基础上面,如果再加上桂枝,就变成了桂附理中丸,这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面的,作用更强了,甚至还能够有桂枝人参汤的作用在里面,能够坚去外寒,驱寒作用是内外都有。

🔷枳实理中丸

枳实理中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处方。

此方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气,导滞的枳实,茯苓,能够组成温中健脾化滞消食的方剂,可以治疗脾胃虚寒以后出现气滞,饮停,脘腹胀满的一些病症。

类似的还有香砂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木香砂仁,主要针对脾胃虚寒,吐泻腹痛,反胃易嗝等等一些病症,加木香和砂仁,主要是注重运气。

🔷丁萸理中汤

丁萸理中汤,加了丁香,吴茱萸,增强了的温阳和理气的作用。并且可以抵中降逆, 止痛止呕, 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气上逆, 呕吐腹痛的一些病症。

在《证治准绳》中,还有一个加法, 加丁香和半夏,叫温胃散,主要治疗中焦虚寒以后呕吐反胃比较明显的,实际上温胃散和丁萸理中汤作用很相近。

🔷茵陈理中丸

茵陈理中丸是《中医方剂与治法》中的一个处方,主要是理中加了茵陈,加入了茵陈,则处方的利湿,清热的作用就增强了,一方面能够温中健脾,一方面能够清热利水,能够温中健脾和利湿退黄。

🔷理中化痰丸

理中化痰丸,是《明医杂著》的方子,是理中丸加了茯苓和半夏,主治温中化痰,止咳平喘,有培土生金的作用, 由治疗中焦脾胃的疾病转为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

这种加减化裁的方剂还非常多,这是在临床上应用理中丸的时候,我们根据不同的病证特点,进行的一些加减。

在临床上,有时候针对复杂多变的病证, 用一个经方,感觉尚不能够覆盖所有的病理变化或者是病证特点, 这时候要适当的进行加减。

这种适当,一定是多读古人书,多去琢磨,以及去学习我们古代名医的临床经验之后,尽量的精简、精准的加减化裁,这是作为临床医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否则我们的处方就会变得漫无目的。

刘志龙教授精研伤寒,对经方理解深透,临床使用经方治疗常见病,效如桴鼓!

如果你也想提高临床疗效,提升门诊量,学习刘志龙教授的经方运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理中丸
精研脾胃虚寒基础方理中丸
[原创]理中汤的临床实用性
经方家园微信群刘志龙老师讲解理中汤
10年胃痛,6剂而愈(三位名医应用理中丸经验)
理 中 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