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前些天,我的一个表姐,带着儿子浩浩从老家去北京看医生。

原因是,浩浩快三岁了,可是能说出来的话特别少,大多数时候都是蹦出一段根本听不清的发音。放在同龄孩子当中,差了一大截。

表姐非常担心,尤其是看到网上一些关于“自闭症”的内容,很害怕浩浩是自闭症。

到了北京,检查了一大圈下来,结果是让人又喜又忧。

喜的是,浩浩不是自闭症,也并不是智力障碍。

忧的是,做了一圈检查,造成孩子如今语言能力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语言环境

通俗点说,就是孩子平时看电视、看手机过多。

这个结果,让表姐很生气,同时又很无奈。

表姐和姐夫做生意,平时特别忙,不怎么顾得上孩子,浩浩出生后不久,带娃的主力就交给了爷爷奶奶。

从小,浩浩就跟着老人一起看电视。一开电视机,眼睛就一动不动地盯在屏幕上。

再大一些之后,老人手上的手机,又成了他的“新宠”。一直到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才知道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惹下了“大祸”。

最终,表姐跟姐夫商量,宁愿少挣点钱,也要回家好好带孩子。

浩浩的情况不是个例。

这次,在医院里,表姐看了更多像浩浩一样,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

抛开如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疾病、智力低下等生理性情况不谈,很多病例与孩子的“语言环境不良”有关

语言环境,核心在于孩子所处的环境中所能够接触到的语言。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这个环境绝大部分是由抚养者塑造的。

我们平时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聊天,跟孩子互动,甚至家人之间互相聊天,都是孩子所在语言环境的重要组成。

不同的语言环境,能够带给孩子多大的影响?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是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也是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在她治疗的儿童当中,有两个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扎克,在8个月大的时候植入了人工耳蜗,从此开始能够听到声音。

后来,萨斯金德博士对扎克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发现扎克和普通小孩几乎没有差别,各种话都会说,而且上的是普通孩子的学校,非常健康、正常。

另一个孩子米歇尔则不同。

米歇尔7个月大的时候换上了人工耳蜗,但是萨斯金德博士却发现,几年后,米歇尔上了残疾人学校,语言发育明显迟缓。

这样的差别是怎么造成的?

博士进入他们的家庭发现,扎克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自从扎克获得听力之后,每天保持自然而然地和他说话,扎克获得了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而米歇尔的家人则没有这样做。

米歇尔因为最初的落后,使她很少开口,于是身边的人更加忽视她。久而久之,米歇尔只能去上残疾人学校。

认知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孩子能够接触到的语言数量的差别,会深刻影响到孩子的智商、词汇量、学习能力、语言处理速度等等,甚至影响到孩子成功的潜力。

既然语言的数量如此重要,那么是不是我们要不停地在孩子身边说话?或者用手机、电脑给孩子不停播放故事和各种语音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萨斯金德博士所著的《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了有效语言环境的“3T原则”

tune in:共情关注。

前阵子,一档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

四岁的女儿黄小桃,在完成一个背诵作业时总是背不出,于是“完美主义”的妈妈,硬是拉着小桃背到了深夜1点。

又困又累的小桃,依然背得磕磕绊绊,情绪崩溃的妈妈,直接用了惩罚自己的方式“激励”小桃。

小桃每次背错,妈妈就抽自己一个耳光。

可以看到的是,妈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完全无视了小桃在深夜背书时的困倦、厌烦,背不出时的无助、沮丧,甚至是当妈妈抽自己耳光时,小桃的惊恐、害怕。

这个过程中,只有情绪的绑架,却不见了情感的交流。

共情关注的关键在于,要跟着孩子的节奏,去做孩子的辅助者,而不是非要孩子去跟着我们的节奏。

我们可以把孩子难以解释清楚的感受、情绪解释出来,比如说:“妈妈知道,当你背不出的时候,你感受到了沮丧,你很希望能更快地背出来,可是没做到,让你觉得不开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力只有一种,当它被看见,就成为了好的生命力,没有被看见,就成为了黑色生命力。”

我们不断地跟着孩子的节奏,去解释他们的情绪感受时,既是在激发孩子好的生命力,也是在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觉察自己,并学习如何去表达自己。

talk more:充分交流。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多跟孩子聊天。结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的所见所闻,打开自己的“话匣子”,话痨一点也无妨。

越小的宝宝越需要我们如此。

前阵子,我去见一个朋友,她今年刚做了新手妈妈。

到她家里时,她正在给小宝贝换尿不湿,一边清理小家伙的小屁股,一遍在那里嘀咕着:

“宝贝,妈妈现在在用小毛巾给你擦洗小屁股。拉了粑粑和尿尿不舒服对不对?洗干净就好啦,马上就好了哦……”

看到我,她自我打趣地笑言:“我现在觉得自己整天神叨叨的。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跟宝宝念叨些废话。”

我当时就告诉她,这些可不是废话呀。

孩子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新手”,对一切都新鲜又好奇,而我们正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介绍员”。

并且,这时候也是我们拓展孩子词汇量的一个关键契机。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未来能够运用的词汇也会越多。

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些书面语言,拓展更多名词的使用,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他会运用语境去揣摩和猜测,并且当词汇的出现达到一定的频率时,他们会牢牢地记住。

talk turns:轮流谈话。

我们要给孩子“递话筒”,不光通过说来拓展孩子听到的词汇,也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邻居轩轩妈妈与宝贝轩轩的对话很有智慧。

轩轩在幼儿园放学的路上,和妈妈聊起:“妈妈,我今天上了感统课。”

妈妈赶快接起了话茬:“是吗,感统课好玩吗?”

轩轩回答:“嗯,挺好玩的。”妈妈想要轩轩就着这个话题说得更多一些,就问:“有哪些你特别喜欢的吗?”

接着轩轩开始描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妈妈时不时的接一句:“嗯嗯,是吗?”“然后呢?”“太有趣了”“接下来怎么样啦”……

一段本来三言两语结束的话题,小轩轩在妈妈的引导下,说了好一阵子。

在与孩子轮流谈话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雷区”。

对于幼小的孩子,我们不要纠结他们表达得是否准确,尽量不要去纠正孩子的表达。孩子被频繁纠错,自信心就会遭遇反复打击。

孩子的说法,可能和我们的意见不合。这时,不要急着去“教育”孩子,而是听孩子充分讲完,再表达我们的想法,进行思想的碰撞,而不是上来就搞权威的碾压。

在原有的“3T”原则基础上,科学家们又补充了一个“turn it off”,即关掉我们的电视、平板和手机。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我们前面提到的3T原则,都是电子产品当中的语言所不能做到的,它们既不关注孩子,也无法做到交流和轮流,无法产生有深度的谈话,更没有办法带给孩子反馈。

当孩子的语言环境,被电子产品过多地占据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遇到干扰,容易养成只听不说的坏习惯。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浩浩的情况一样。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语言环境,来自于真诚的关注,包容的倾听,鼓励的眼神,真挚的欣赏,来自于他人身上所传递出的“我对你说的话超感兴趣”。

倾听孩子的想法意愿,让孩子体会到“我说服你了”的成就感、自豪感,同样能够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在语言环境的塑造上,没有什么比“真实”与“真诚”更加重要。

—— End ——

作者:佟霏,高效学习教练,专注青少年学习心理养成,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建立及时间精力管理等。最好的减负,是高效率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重要的是让父母知道,他们能在很早时产生影响 | BBC纪录片《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
8个细节扩展孩子词汇量_新刊早报1004期_父母网
3岁前是孩子语感爆发时机,采用“3T”原则,构建良好语言环境
提升孩子语言能力,你做对了吗? | 无忧解
语言学习的七个规律告诉你,学英语不能停!
10个妙招为宝宝打下语言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