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产汽车传感器机遇与挑战

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

  目前一辆国内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了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有时要采用几百只传感器。传感器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探头”,被称为汽车的大脑和五眼。车辆运行状态、驾驶操控状态、车辆控制情况、运行环境、异常状态等信息都是通过传感器获得。传感器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汽车控制系统级别的高低,它用得越多,汽车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也就越高。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未来汽车传感器的应用还将增加。

  2014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96.9亿美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9亿美元,2015-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7.8%。

  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家,2015年中国汽车销售量为2459.8万辆。所以中国自然是汽车传感器应用大国。2015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93亿美元。

  汽车传感器应用

  从全球来看,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目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轮胎、安全气囊、底盘系统、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车辆行驶安全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汽车定位系统等产品中。

  汽车安装传感器有三个目的:一是安全,如防撞气囊的安全监测;二是节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舒适。

  随着汽车安全应用与降低碳排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传感器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渗透率逐渐提高,此外,如今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也推动着先进传感器进一步普及。在每辆汽车中,光TPMS系统就要使用4.2个汽车MEMS传感器,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第三大汽车MEMS市场。

  汽车上常见的传感器有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气压计、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仪、雷达传感器等。

  中国汽车传感器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90%的车用传感器市场被大陆、博世、德尔福、森萨塔、霍尼韦尔等几家外资企业垄断。国内车用传感器企业只能做油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相对低的传感器。我国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上技术已经成熟,部分企业也开始给外资企业代加工,比如合肥邦立电子给博世ABS配套传感器。

  2010 年全球平均每辆汽车包含9.2个传感器,中国汽车含有5个,但中国扩大部署安全气囊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推动中国汽车平均传感器数量在 2015年增加到10个。

  目前雷达、ABS等越来越多地成为整车企业的前装产品,这一类的传感器需求迅速上升。此外,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升,给大陆、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外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垄断性的地位。比如在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中和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应用,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比较严格,大陆研发出的一款氮氧传感器就迅速垄断了市场。大陆氮氧传感器拥有专利技术,正好赶上中国汽车排放升级,所有的柴油车都需要安装这款传感器,这款传感器的市场占有率是100%。

我国汽车传感器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中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14年,国际汽车销售量为8716万辆,中国汽车销售量为2369万辆,占据全球27%的市场份额,而2015年中国汽车销售量为2459.8万辆,占全球销量的27.9%。

  按照最低配套20只/辆(仅发动机系统),国内每年将需要4亿只以上各类汽车传感器。加上产品生产储备及市场周转余量,以及配件市场20%的维修更换率,至少将需要5亿只以上汽车传感器,如果按200只/辆基数,产量将扩大10倍以上。

  随着汽车安全应用与降低碳排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出,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也推动着先进传感器进一步普及,不仅传感器提供数量上扩大,在传感器种类上和参数指标上都有进一步拓展与提升。

  虽然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国内市场空间广阔,主场作战的本土企业有着先天的地利优势,可以快速根据市场的变化弥补不足,仍有很多争取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我国是汽车传感器应用大国,但90%的汽车传感器市场被大陆、博世、德尔福、森萨塔、霍尼韦尔等几家外资企业垄断,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发展面临的许多挑战。

  1. 国外核心专利垄断

  汽车传感器核心专利大部分被外资厂商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自主传感器产品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技术提升,需要国内厂商加大核心技术攻关。

  2. 技术水平低

  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尽管近年来不断进步,但不论是在技术素质、生产能力还是在生产规模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都比较大。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利润少、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的状况。

  3. 材料和工艺

  很多国产自主传感器公司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虽然传感器原理不难,也不保密,但最关键的工艺部分是保密的。

  国内企业突破之路

  1. 产业链的战略规划

  由于传感器产业横跨多个领域,分属不同的行业及部门管理,致使产业管理过于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所以针对汽车传感器,需制定统一产业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出台有延续性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2.加大研发投入

  国外汽车传感器巨头一直重视研发投入,博世40几年前就开始研发汽车传感器,霍尼韦尔每年拿出18%的研发费用来研发等等,这些企业在汽车传感器几大应用领域都各有专长,处于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目前我国汽车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少,导致企业无法掌握核心技术,新产品明显不足,高新技术类产品更少,数字化、智能化、微型产品严重欠缺。汽车传感器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品种又过多,政府需要对汽车传感器重新定位,并确立发展目标,结合行业特征进行顶层设计,开展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

  3. 价值取胜

  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企业产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与汽车主机厂接洽困难。同类产品中,国内厂商习惯“以低价取胜”占领市场,但在汽车传感器行业早已行不通。随着国外企业对提高性价比的重视,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小。汽车主机厂自然更愿选择可靠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国外产品。一些国内传感器生产商的日子愈发难过。所以中国的汽车传感器厂商要在提高技术上下功夫,只有技术突破,以价值取胜,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导权。

  小结:

  中国汽车传感器面临着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将出现影响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关键角色,改变目前由国际巨头瓜分市场的竞争势态,抒写中国汽车传感器的新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德国半导体市场增长的机遇在哪
两大限制难倒国产车用传感器厂商
打破欧美市场垄断,深迪6轴IMU“中国芯”全面进入市场
大运造新能源汽车,远勤山,请你给出几个实在的理由 | 卡车之友网
【深度】从汽车到机器人,技术才是突破垄断的核心动力
博世利润高过保时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