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的衡阳铁路局是个“巨无霸”

2020.NO.17

粤汉铁路株韶段,被搁置了15

19166月,粤汉铁路广韶段全线竣工。19189月,粤汉铁路武株段通车。株洲与韶关,相距450公里,隔着渌水、洣水、耒水,还有骑田岭和大瑶山的阻隔,彼此遥遥相望。18年后,两段铁路才连接在一起。粤汉铁路,从1900年开始,历时36年才最后建成,算得上是交通史上的传奇了。

从地理上来看,株洲到韶关的铁路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株韶段要穿过渌水、洣水、耒水,跨越骑田岭,还有乐昌境内的九岭。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给了国人信心。中国人在铁路修建技术上不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

穿越河流、高山,意味着高昂的费用。有人算过一笔账:沿途所经大半属高山峻岭,工程浩大,不易修筑,其中尤以乐昌经著名高耸之九岭而达郴州,更属困难,因所经山林无法绕过须穿凿……预计全段工程浩大,其工程费用估计在五千万左右,方可完工。倘全线通车购置机车、铁轨及新建站房,亦须五千万,将来全路势须一万万元不可。巨大的数目,足以让内忧外患经济疲软的国民政府却步。

然而随着日军加紧了侵华的步伐,修建株韶段,打通南北大动脉,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没钱,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借。

彼时的国民政府借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张之洞时代,各国争相向清政府放款,张之洞要选择的是,向哪一国借钱,能够让列强相互牵制;他还可以商办募股,向社会发行债票,广韶段、长株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修建完成的。后来成为粤汉铁路株韶段总工程师的凌鸿勋,就曾出资一元,成为粤汉铁路的股东之一。

投资是一场赌博。投资粤汉铁路看起来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不过,投资者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乱及其延续的时间。军阀混战,城头大王旗几经变幻,铁路投资成了理不清的烂账。商办募股的借款大部分本息逾期未付,债票跌价甚惨,商人和普通百姓,对铁路投资,已经没有十多年前那般狂热。粤汉铁路与国外银行集团也有着纠缠不清的债务问题,外国投资者直言:粤汉铁路由于内战频仍,路本损失过大,盈利无期,且路产已指定抵押。在各国资本家看来,粤汉铁路是个无底洞,不值得投资。

1932年长沙火车站

国民政府唯一能希冀的,只有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首先提出退还庚款美国部分中的溢款。一战中,中国对德国宣战,与协约国站在一起,成了战胜国。中国有了底气,要求各国退还庚款。1922年,中国先后与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达成庚款即收即退,以外资形式用于中国交通建设、教育和慈善等指定事业的共识。

北洋政府也打过庚款的主意,想要把庚款用于修筑粤汉铁路株韶段。只是北洋政府信誉太差,过于飘摇,遭到各方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东北易帜,让各国重新看到希望。当时的大部分庚款退款,已经用于教育、慈善等指定用途,唯有英国手中有大额款项,能够用于铁路修建。193210月,中英双方签订《粤汉铁路株韶段购料契约》,契约规定借款470万英镑用于株韶段修建。1933年开始,英国庚款退款开始拨付,用于粤汉铁路建设。中英人员成立董事会,专款专用,完全按照铁道部颁布的铁路技术标准修建株韶段,平均每公里造价比浙赣铁路的6万元高出一倍以上。粤汉铁路株韶段,最终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建筑技术等级最高的一段铁路。

1936418日,株韶段总工程师凌鸿勋,在宜章太平里打下最后一颗道钉,粤汉铁路全线贯通。

衡阳老火车站,1935年建成

曾经的衡阳铁路局,是个“巨无霸”

1905年,粤汉铁路掀起商办浪潮,12岁的凌鸿勋花了一块光洋,成为粤汉铁路万千股东之一。那时的凌鸿勋不会想到,27年后,他会出任粤汉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主持修筑粤汉铁路株韶段,并钉下了粤汉铁路最后一颗道钉。

1933年,凌鸿勋将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迁往衡阳,彼时的衡阳河东,不过一条街巷,有马路,还没有电灯。衡阳,因铁路生长起来。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将粤汉铁路局搬到衡阳。从粤汉铁路局发展而来的衡阳铁路局,曾经管辖着或部分管辖现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海南七省(自治区)的铁路……

衡阳铁路局已成过往,粤汉铁路,也淹没在城市之中。4月末,我们来到雁城,看到了老樟树、火车站、残留的铁轨、保存完好的办公楼……它们记住了那段往事——不仅仅是衡阳的铁路荣光,还有衡阳曾经的烽烟和战火。   

粤汉铁路株韶段总工程师凌鸿勋亲钉最后之道钉

三棵老樟树

就到苗圃大树吧。

我们与广铁集团衡阳职工培训基地的退休职工罗碧岐相约,他把地点定在了苗圃大树。苗圃大树,是衡阳铁路人的印记,也是衡阳铁路人的地标,甚至,可以说是精神家园。

地图导航中,没有苗圃大树的地名,却有以苗圃大树命名的菜场、夜市。循着导航从衡州大道,穿过几条小街,在保卫里与光明街的交叉路口见到一棵偌大的樟树,亭亭如盖。

衡阳铁路博物馆筹备组收集的粤汉铁路房屋设计图纸

这里就是苗圃大树,几百年了。摩的师傅在树下等客。夏日里,樟树浓密的树叶遮蔽了骄阳,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摩的师傅身上,星星点点。下点小雨,也没有太大关系,淋不着。摩的师傅悠闲地吸一口烟,倒像是在这里乘凉,而非等客。南北两棵樟树背靠一座小山,中间是一个小水塘,水塘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被填平。摩的师傅小时候,常在水塘里洗澡,现在是一片工地,我们难以想象那时夏日热闹的场景。

樟树的北边,是一个偌大的广场,正在施工,广场上的一座红楼格外醒目,是曾经的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罗碧岐从办公楼里快步走出来,第一句话就是衡阳铁路博物馆,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对外开放了。消瘦的罗碧岐,说话速度快,显得格外干练。十几年里,衡阳铁路的怀旧者,积极奔走,四处搜集历史文物、资料,衡阳铁路博物馆终于将成为现实了,要让后人记住衡阳的铁路历史

衡阳火车站站前的大樟树

红楼,是铁路博物馆的主楼,门前的广场将成为铁路文化广场,有铁轨,还会有机车、守车。老樟树,无疑也是铁路博物馆的一部分。苗圃大树,说的就是苗圃这两棵大樟树,现在已经成为地标,是衡阳几代铁路人的成长记忆。交叉路口的樟树往北三十米,还有一棵大樟树,更年轻,枝叶更为茂盛。

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苗圃街道到火车站一带都成了铁路生活区,两棵樟树的命运也和铁路紧密联系在一起。衡阳职工培训基地、老铁路图书馆、原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在两棵老树旁相继矗立起来,两棵樟树往西北是湘桂线和火车站,往南是京广线,苗圃的两棵大树,见证了衡阳铁路的兴盛和落寞。

粤汉铁路火车站设计图纸

 “还有一棵樟树,在老火车站前面。

衡阳火车站在珠晖区湖南路1号,新站与老站并排而立。建成于1935年的老火车站像个字,中间三层,左右对称各两层。三层主楼上是个四方钟楼,大厅中有四根精致的水泥柱,铺着白色瓷砖,显得庄重大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老站现在作为进京旅客的专用候车厅。

远行的旅人们,极少注意到衡阳火车站广场上的那棵樟树。树底下,坐着不少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

这里曾经是一个叫蔡家皂的村子,村后是山,村前就是这棵古树。在此建站,要么切山,要么砍树,切山当然工程浩大,砍树的工程显然小得多。据说,后来总工程师凌鸿勋到此,坚持要求保留古树,老樟树才得以保留下来。凌鸿勋的口述自传中,并未提到过衡阳的樟树。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人们因为树,记住了历史。

三棵老樟树,经历过烽烟和冰灾,依旧郁郁葱葱。远走他乡的衡阳铁路人,回到苗圃,一定要到树下走走,拍照合影。它们是衡阳铁路的地标,树干的肌理纹路里,更刻着衡阳铁路的往事。

衡阳铁路博物馆预计7月份开馆

 “衡阳铁路局第一任局长郭维城,就在这里办公,他后来是铁道兵副司令员。罗碧岐带着我们参观曾经的衡阳铁路局办公楼,办公楼两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左右对称,红砖红瓦,大门上方有一个小阳台,勒脚处有气窗利于楼内干燥通风。楼梯正对大门,木质扶手和木板涂红漆还未完全褪去。

屋内正在装修,不久之后,它会以另外一个名字——衡阳铁路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按照规划,博物馆的展览将有三个重点内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战争为线索,铁路博物馆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衡阳铁路的历史,也将会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铁路,让衡阳成为交通枢纽,也让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贯通,1938年,湘桂铁路建成通车。中日开战之后,上海汉口等大商埠,很多工厂陆续内迁衡阳设厂。江浙财团富商多来开店办公司,衡阳,一时间成为繁华之都,有小上海之名。

衡阳铁路局办公楼旧址

乱世里的繁华,终会成为一场虚幻。

衡阳城之所以能够坚守47天,多少有衡阳铁路工人的功绩,铁路工人修筑的防御工事牢固。参与铁路博物馆筹备的苏东文认为,衡阳保卫战开始前,粤汉铁路被拆毁的铁轨和枕木,都可能用于防御工事修建。

抗战结束,历时一年,损毁的铁路被修复,重新通车,却很快迎来又一场战争。解放战争对铁路破坏小一点,衡阳的地下党员护厂护路,大批机车、站房和设备都被保存下来。

衡阳铁路博物馆,是衡铁人的青春岁月

建立衡阳铁路博物馆的想法,是2006年萌发的,热情的铁路老职工四处搜集资料和文物。农家菜园子里的一根钢轨、老工人家里的一个工作证、猪腰饭盒、证书、车票、老照片……都成为他们搜罗的目标。十多年的搜罗、征集,已经有了一屋子与铁路历史相关的物件。在他们看来,这些物件,是衡阳铁路的辉煌历史,也是他们自己的青春岁月。

 “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于那段历史并不了解,铁路人都不了解,更别说是其他的人了。罗碧岐是衡阳人,1976年知识青年招工回城,罗进入衡阳铁路分局,在车辆段上班。他错过了衡阳铁路最辉煌的时刻,“1949年,铁道部把粤汉铁路局和湘桂铁路局合并成衡阳铁路局,管着如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海南七省(区)的铁路,你想想一天得有多少趟列车。他指着红楼说,那里曾经是中南铁路的神经中枢,调度、指挥着这么多省(区)的火车,这,是衡阳人的骄傲。

中山堂旧址

1953年,衡阳铁路局改组为广州铁路局、柳州铁路局。罗碧岐正好赶上分局时代的最后时光,虽然不是鼎盛时期,却也令人无限怀念,那时候的铁路,幼儿园、医院、学校、文化宫、法院、电影院、舞厅全有。”1986年,衡阳铁路分局撤销,并入长沙铁路分局,衡阳设铁路办事处。1993年,长沙铁路分局改为长沙铁路总公司,2005年被撤销,设长沙铁路办事处,同时,衡阳铁路办事处被撤销。衡阳铁路局,彻底成为历史。

随着机关整合撤销,苗圃街道虽然热闹依旧,但是曾经的辉煌,只能在即将开放的铁路博物馆里找寻了。

 “大樟树旁的池塘,因为后来中间修了一条路,成了两口塘;衡阳职工培训基地原来是个小广场,我们在那里看露天电影;苗圃公园原来叫苗圃花园,要票才能进的,三分钱……”刘君安在苗圃出生,也在苗圃长大,数次搬家,始终没有离开苗圃,他心里有一张苗圃的地图。

老照片

1955年,刘君安的父亲从南昌来到衡阳,在铁路第二子弟中学教书,第二年,刘君安在衡阳出生。1977年,顶父亲的职成了一名教师,在粤汉铁路湖南段最南端——白石渡铁小教书。那时候,衡阳到广州还是单线,粤汉铁路的老路,火车跑起来特别慢,200多公里要跑四个小时,要给快车让道嘛。

老照片

粤汉铁路局办公楼旧址、中山堂旧址、衡阳铁路局办公楼旧址……这些位于苗圃的与铁路相关的历史建筑,于刘君安而言,是急需挖掘的历史,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局办公楼旧址,在光明街上的光明路小学(前身为衡铁五小)内,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校已经开学,孩子们戴着口罩,经过体温测量,有序进入校园。据说,学习这栋楼的历史成了该小学的必修课。

[株洲渌口老火车站

民房内的石碑刻着粤汉铁路建设者的艰辛

在一个摩的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渌口老火车站所在,这是一条靠近京广线的街道,就以老火车站命名。一条马路与铁路并行,全然没了车站的样子,铁道与公路之间,人们见缝插针开辟了菜地,铁轨成了菜地的围栏。这里就是老火车站,渌口最老的火车站。周边闲坐的居民指着一栋红色房屋告诉我们。一层洋楼,红砖墙,门前贴着对联,大门紧锁。走近看,门牌上写的是老火车站46号。邻居说主人是个老师,去株洲看病,归期不定。邻居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她并没有见过这里作为火车站的样子,从她记事起,老人就住在那里。她之所以坚信这里就是火车站,是因为房子里有一块碑,碑上说这是火车站,是民国二十五年建的。我们寻而不遇,只能拜托在旁施工的一个工人,在老人回来之后,将碑文拍照。

渌口镇老火车站,现在私人居住

我们回到长沙后,收到了那位工人拍的碑文照片,白色的碑镶嵌在红色的木框中,颇为庄严,碑文上书:黄严王工程司江陵于民国二十二年八月由陇海路工程局调来本路主办株渌段工程,此段工事停顿多年,复工伊始,多所擘划,勤能备著,乃以积劳于二十三年一月四日殁于工次,兹者渌口车站告成,爰立此石,用彰遗绩。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一日,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司凌鸿勋立。那段艰辛往事,以碑文的形式被铭记。

渌口老火车站内石碑的拓片

[衡阳洣水大桥]

成了年轻人拍怀旧婚纱照的背景

到南岳去,如果搭乘火车在衡山站下车,难免会懊恼。衡山站在衡东县新塘镇,与南岳隔江相望,有着20多公里的路程。衡山站,1935年通车。沿着粤汉铁路南下或北上的民国文人们,总喜欢在这里下车,通过公路去南岳朝圣。相比粤汉铁路上的其他小站,衡山站是幸运的,如今仍有不少列车停靠,只是少有登南岳的人愿意绕道于此了。

洣水大桥

如今的衡山火车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在一排民居中,并不醒目,墙体斑驳,电缆线像蜘蛛网一样围绕着火车站。候车室里,零星的候车人,坐在旧式椅子上。扶手锈迹斑斑,站外街道冷清,连拉人住宿的掮客也不见一个。旅馆老板习惯了冷清,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衡山站三个红色大字蒙了一层灰。

从衡山站沿湘江河堤往南七八公里,是洣水大桥,洣水与湘江在此交汇。无人机俯瞰,两条河流一浑一清,界限分明。铁路桥和高速大桥穿过洣水,一路南行。游客来此,多是来领略交通奇观,也有人来缅怀残存的粤汉铁路大桥。其实,欣赏此处风景的最佳时机是风平浪静的月夜,湘江、洣水水面恰好形成一定角度,仿佛一面很大的折叠镜。月影落映在折叠镜的两边,两河水面上,便同时出现月落江心的双月奇观,被称作衡东八景之一——雷溪双月。

金龙山隧道,已是村公路通道

粤汉铁路的洣河桥和京广线洣河特大桥仅20米之隔。属于粤汉铁路的洣河桥,只剩下一个长满杂草和构树的残迹桥台,桥台保留着凌鸿勋的题字,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几年前洣河桥还在的,我们那时候到对河走亲戚都走这座桥。距洣河桥不远的雷市村村民苏月明说,洣河桥桥面不宽,带孩子过桥时担心他们掉下去,每次过洣河桥,大人都会将两个孩子放箩筐里挑着过去。

洣河桥服役70多年,京广线提速改造,建立新的洣河特大桥时,才真正退役。年轻人们,将粤汉遗迹当作婚纱照的背景,让残存的遗迹见证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大概是洣水大桥不会想到的。

[郴州白石渡隧道]

铁轨已被水泥路代替,很适合周末徒步

白石渡,是粤汉铁路湖南段的最后一站,从这里进入广东乐昌市坪石。曾是三省七县的货物集散地。

白石渡的粤汉铁路遗迹,是郴州的一条经典徒步线路。不少郴州人会选择一个周末,搭乘通勤车8629次到白石渡,然后沿着粤汉铁路的路基,徒步到坪石去。430日,我们到达白石渡时,刚好赶上饭点。镇里小店三大碗,竟然排起长队,不少食客坐在门前等待,这是其他铁路小镇难以见到的场景。火车停运之后的白石渡,依旧热闹,只是街上的房屋蒙上了一层灰色。

摩的师傅王章华,在热闹的菜市场旁等待客人。以前很热闹,白石渡的人都不到广东去打工,上个世纪90年代,在镇上车站搬货,一个月就能挣1000多块钱,去广东一个月才几百块。王章华在镇上跑摩的,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挣200多块钱。他在白石渡长大,小时候常沿着粤汉铁路到广东去打柴,热心的他成了我们的向导。

白石渡隧道

白石渡残存的一段老铁路就在一座桥下,没有完全荒废,偶尔有货运车经行。老火车站已经完全荒废,笼罩在一层黝黑的烟尘之中。通往坪石的老粤汉铁路路基,不再是碎石路,而是平整的水泥路,水泥路与京广线不时相遇。

坐在摩的上,一路丹霞碧水,很难让人联想70多年前,火车轰鸣着从这里经过的样子。这里原来是个大坡,火车上不去,要倒下来,冲刺才能上去……”于王章华而言,水泥路面之下的粤汉铁路,清晰可见。

白石渡隧道,是出白石渡镇后的第一个隧道,也是网友的打卡地。隧道主拱中央白石渡隧道几个字清晰可见,旁边的几个小字却被凿,仔细辨认,是凌鸿勋,民国二十五年。隧道幽深、清凉,听到京广线上火车轰鸣的声音,恍若隔世。我们到山上打柴,就沿着铁路线走,在隧道里,火车来了,就躲到这里。王章华指着隧道里的一个避让区说。

燕塘桥,与如今的京广线隔江相望

过白石渡隧道不远,是燕塘隧道。穿过燕塘隧道,粤汉铁路与新的京广线相遇,隔着白沙河相望,燕塘桥跨过白沙河。再往前是风吹口桥,这里风大,所以叫风吹口。桥底的白沙河河水清澈,岩石裸露。

水泥马路是在省界隧道终止的,穿过省界隧道,过省界桥,就是广东地界了。广东方面并不打算修葺这条路,小路只到碓磑冲,对于他们并无太多实际意义。这段路变得颠簸、泥泞,也格外幽静。到了碓磑冲,碎石路与京广线相遇,碎石路到了尽头。王章华认为新老铁路在碓磑冲重新合并在一起,在此执勤的铁路工人李三江却笃定地告诉我们:新老铁路一直到广州都没有重合,新路是1988年修的衡广复线,在复线修通前,老路一直在使用,怎么可能合并呢?

粤汉铁路路基旁,时常能遇见画眉鸟的巢穴

我们爬上碓磑冲隧道的顶端,想要拍穿过隧道的场景。只是火车却迟迟不来,而旁边的粤汉铁路,荒草丛生,画眉鸟在路旁的荆棘里筑窝,产下一窝碧色、透亮的蛋。火车,再也不会来了。

鸣谢:长沙房建公寓段衡阳铁路博物馆筹备组

          株洲市文史研究员仇民主

触摸大地之美


文字:唐兵兵

摄影、视频:朱辉峰

视频剪辑:朱辉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雁城记忆丨在苗圃大树旁,探寻衡阳铁路的发源
揭秘:为什么衡阳火车站老站房前有一株大樟树
漫游“苗圃公园”
消失的大动脉——百年粤汉铁路韶关段
人生韵味(106)粤汉铁路风云录
衡阳铁路局的兴衰变迁与广铁的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