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吴门针灸的些许体会
我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医票友。因为兴趣爱好使然,跌跌撞撞自学中医多年,有幸得遇吴老师,从此逐渐叩得中医之门。
我相信大多数人初学中医之时,都会很困惑,困惑于中医的门派林立。扶阳派、寒凉派、滋阴派、温补派、补土派、攻下派、温病派等等,表面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样的患者,扶阳派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需扶阳;而滋阴派可能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要滋阴。对于初学中医之人来说,实在真假莫辨,只剩蒙圈。幸而吴老师提出内外一统、寒温一统、古今一统,乃至于中西一统,把整个中医各家学说统一于六经辨证体系之中,既避免了中医知识的碎片化,同时把中医各家学说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脉络捋清,让整个一盘散沙的学术体系重新又有机的统一起来。如此,心中的诸多疑惑得以解答,医路又变的光明起来。

彼时,吴老师尚未讲解针灸,然而对于针灸,自己内心一直很热爱。于是学习脐针、腹针、董氏奇穴、黄帝内针、易理针灸等,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少,然临床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同时又陷入了当初学习中药时的困境,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习的知识不成体系,陷入了不停学习各家针灸的怪圈。所幸,吴老师的针灸如石破天惊,横空出世。从最初的地神穴,到手八门,再到足地机,吴门针灸把阴阳、三才、五行、六经、八门等与人体有机结合起来,又一次实现了针灸理论体系的大一统。仅一个掌八门就包罗万象,简单举例:以三才来看,人身穴位分三部以应三才,天仙部、人精部、地鬼部。手中指上节为天仙部,中节为人精部,下节为地鬼部。比如我们如果要看一个人有没有中邪,我们经常摸这三部,如果某节有异常跳动,说明有中邪气,根据跳动位置的不同,就可以分出邪气来自哪里。地鬼部穴和某些恶性肿瘤、某些精神疾病、惊吓相关,故而中指下节可用来治疗恶性肿瘤、某些精神疾病、惊吓等疾病,当然此处轻易不用。

以五行看,小指属水应肾,无名指属木应肝,中指属火应心,食指属土应脾胃,大拇指属金应肺。故而看小指长短是否过三关,即可知道一个人先天是否肾虚。当然,小指上亦分布着很多补肾之穴,比如小指正中心为手命门,命门上治遗尿,命门下治便溏。

以八门看,震为伤门,兑为惊门,坎为休门……患抑郁症的人,内心多受伤。地神穴在震宫伤门,故可以疏肝解郁,治抑郁内伤效果好。中兑在兑宫惊门,故小孩受惊吓可取中兑。坎宫坎附三针在休门,休门有休养生息之意,故虚劳之人取此三针可补虚。

吴门针灸另一个精彩之处在于,吴老师对很多穴位的解读有独到之处。如大陵对应陵墓,故可治阴宅风水所引起的疾病,比如小儿原发性癫痫很多跟此有关。比如手厥阴心包经之间使,有活血化瘀之功,专治妇人血结成块难下,若水蛭、虻虫也。此穴游走于内关与魄门之间,又名无常穴,若无常使者,捉一切嗜血邪祟而去菀陈莝。间者,关门留缝,黑白也;使者,使者也。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当针厥阴心包之间使。再如吴门地机中讲:少阴肾水,自然谷上太溪,太溪居昆仑之高,大溪也,其水飞流直下,声如洪钟,汇于水泉,经照海升腾气化于复溜。喉痹声音不出,多取少阳,然亦有少阴肾虚者,当取少阴,刺大钟。钟者,发声器也。声如洪钟者,肾气必足也。气海之气在腹中震荡冲出也,此持咒之法,若狮子吼辈。大钟、照海,皆通咽喉。肾水不潮,咽喉干燥,取照海。肾气不足,语声低下,取大钟。小儿变声,肾气至也。诸如此类精彩之论述太多了。这些论述实在是发前人所未发

当然除了教科书中讲的穴位之外,吴门针灸亦有很多奇穴,例如地神治抑郁,太阳一穴治哮喘,木会治身黄……吴门奇穴之奇,非不在正经之奇,而是疗效神奇。吴门所有穴位都不出十二经络奇经八脉。

如果把某个奇穴比喻成是关羽、张飞,吴门针阵就如同是诸葛亮的八阵图,有奇正相生,循环无端,经纬变动,隐显莫测之功。比如疏肝解郁调抑郁的四木开井针法,有太多师兄师姐分享针刺完的神奇效果;再如补肾的肾窝四穴,温心阳起阳火的木火通明阵,调妇科的七穴开阴等等……总之吴门针灸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理法方穴一以贯之,让你真正把各家针法融会贯通。

最最让我佩服的是吴老师的针灸六经法要》。一直觉得中医的复兴需要针药结合,因为针灸见效迅速,而中药作用持久,如果两者能有机结合,那对患者来说,身体会更快痊愈;对医生而言,会提高治病效率,也会改变老百姓中医是慢郎中的错误认知。但以前学习的很多老师曾说,针灸和中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所以不可能互通。《黄帝内经》讲: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生病其实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出现问题,针灸和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同样是恢复身体的气机,所以我一直觉得针药是可以做到互通的,如此中医的整个理法方药及理法经穴系统就达到真正的互通,医者临证之时,才不会开药时用一个系统,扎针时用另一套系统,做到真正的针药一统,而这个针药一统吴老师做到了。吴老师的《针灸六经法要》一书,延续了太湖六经辨证体系,将针灸与方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针药互参、理法一贯。记得吴老师说,一病有一方,一病有一药(专药)。同理,一病有一方(针方),一病有一穴(专穴),如表有寒用表寒穴(相当于麻黄),里有寒用里寒穴(相当于细辛),肾虚用手命门穴(相当于附子),此三穴就构成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可用于多种太少两感证。吴老师的针灸六经法要,让整个中医的学术体系真正实现了圆融自洽。
时常跟朋友说,能跟吴老师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幸运的,能够聆听吴老师教诲更是幸运的。在此,也诚挚的向大家推荐吴门针灸,希望大家在中医之路上能够多些坦途,少些弯路,也祝福大家都成为明医,医路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门针灸为何如此奇效?
读后感 | 一本“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旷古奇书
从手八门看《易经》《内经》与《伤寒论》的一脉相承
中医针灸古籍《针方六集》
艾灸--吴焕金
失眠(针灸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