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古之旅:耒阳长坪“石枧古村落”游记

你是否还记得这些即将逝去的东西

(石磨)

(雕花窗)

(古村石碑)

(蓑衣)

(猪槽)

(标语)

(旧时的排水口)

(窗子)


作者:西门望雪 | 摄影:大匡

原标题:石枧村游记

全文约 2400 | 建议阅读 5分钟



丙申之秋,农历七月初五,辛酉日,末伏第二日,正值立秋时节。立秋标志着一个秋天的开始,但在我们生活的湘南大地,夏天并没有结束,天气仍旧炎热。


西门子与茶叔、茶婶应玉竹园何总、《耒阳乡土》编辑大匡的邀请前往长坪乡石枧村游玩。车子过320省道,转入乡村公路,极目远眺,碧蓝的天际下,**小小的山峰高低起伏,满目青翠;近处,掠过车窗的油茶树,挂满了圆溜溜、毛绒绒的油茶果。婀娜多姿的楠竹随风摇摆,实在是令人赏心悦目。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如此美好!



(山乡长坪)


何总的朋友,青年民营企业家欧阳涛先生驱车赶到石枧墟场上来接我们。一行人转到路边一个古村落,欧阳说这就是石枧村。只见面前一大片古朴典雅的建筑,一看便知已有些年代了,村民说有500年的历史了。湾村前接连有几个禾坪,显然是晒谷用的,但并不都是像我们东乡那边是用三合土打成的,而是用石板铺设的。禾坪前就是一个不大的鱼塘,全是用条石砌成的。塘边一棵大枣树,一树黄枣,生机勃勃,与面前破败沧桑的古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坪乡石枧村)


站在禾坪上,见到四个可以供出入的大门,大门口都有巨大的石墩、光滑的条石门槛、两扇木制大门。一个大门的上方写有“天下师尊之第”,两边有一副对联:欧山造秀,阳宅啓祥。还有一个大门的上方写着“八大家之一”,两边的对联是:家修五世,世经四书。显然,这石枧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后裔。欧阳修是吉州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县)。而我们现在湖南人的祖先大多是从江西搬迁来的。欧阳修父亲早年去世,家贫无依,发奋读书,二十四岁就中了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谥“文忠”。



(八大家之一的欧阳姓氏聚集村落)


石枧的“枧”字木部本意是指引水的木槽,与见部相连就是指露天的引水木槽。石枧当然是石槽了。问了村民,早些年是有石槽,但被雷打了。


我们从大门进来,步入厅屋,迎面正了两个**的房柱,下面垫了鼓形柱墩。众人对如此大而直的屋柱赞不绝口,说现在恐怕不多了。那柱墩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同时又加强了屋柱的承压力。后来我们走完了整个古村落,才知道像这样的屋柱、柱墩石枧村有一、两百个,而且有些上面还雕刻了花纹,简直是艺术珍品。



房柱)


湘南农村的古建筑,一个厅屋基本上是连接4间房屋,石枧村有60多个厅屋,那差不多就有近300间房屋。而这些房屋全部是一色青砖到栋,所有天井、回廊、甬道全部是青石板铺就。村民说:无论下多大的雨,走完整个村子都可以不湿脚、不沾泥。


而且连接各厅屋、厢房的回廊、甬道四通八达。村民说:当年国民党来抓壮丁,总抓不到。前屋来了后屋走,后屋来了前屋。村子大,迷宫一样,外人根本分不清方向。看看,这需要多少石材,可见当年修建这些房屋的主人的财力是多么地雄厚。


我们在欧阳先生的带领下,一个个厅房、厢房看过去,见所有房屋的墙角都有刻了花纹、动物图案、文字的丁字条石。有的文字清晰可辨,其中一块刻有“光绪十五年”,这说明至村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了。



(石枧古村落)


茶叔是搞建筑的,眼睛总在那横梁、立柱、斗檐上瞄。他指着一个斗檐说:“西门,你看那雕花多么精美!”我知道这些民间建筑的雕花大多会是佛家八宝、道家八宝、民间八宝之类,再有一些梅、兰、竹、菊、松、鹤、鹿、马之类。但我看不出什么名目,只是感觉每一样都是精雕细琢,每一样都倾注了工匠们的心血,每一样都有生命,我们在观赏它们的同时,仿佛它们也在和我们对视。


(雕花)


突然,茶叔又有了新发现,他跳到一个天井里,弯下腰看了看说:“西门!你看,这是排水口。”我看到井壁中间的一块石块上有几个椭圆的洞口,而此处恰好是天井最低的位置。欧阳先生说古村有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下多大雨都不会涝。我们感慨万分:现在的城市,下个中雨便成了水乡泽国,马路上可以捞到鱼。现代人急功近利,人心浮躁,传统尽失,还有谁能静心做事啊!



(旧时的排水口


何总对一些古物总有兴趣,他在发现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石臼、石磨,还有破烂的风车、蒸饭用的罾,在一间房屋的墙壁上,他还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蓑衣,赶忙喊大匡拍了照。


大匡拿了相机,指了墙壁上一些红字:“谢哥,这是什么?”我看那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又转到另外的厅屋,在周围的墙壁上发现了许多这种像是用油漆,又像是红色泥浆水写的大字:民兵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备战备荒为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议社会主义……这样政治色彩鲜明的语录显然是上个世纪那场狂热而荒唐的运动的杰作。这些歪歪斜斜、浮躁轻率的红字写在这样古朴典雅的青砖墙壁上不伦不类,宛如一个雍容闲雅的贵妇人硬给人家披了一块粗俗的头巾;宛如一条条恶心的巴痕。这是那个时代的印痕,古老建筑无力抗拒,只有静默无言的申诉。我们从正厅屋大门出来时,又在正厅屋里看到两个用圆砖垒成的石柱,后来问了村民,才知道这是后来换的,原来的木柱被火烧坏了。在正厅屋的前厅左边又发现了一条非常时髦现代的不锈钢门,真是大跌人眼镜!这好比一个传统的乡绅却穿了一件花哨的披肩,这不很可笑吗?联想到我们刚刚在里面看到许多房屋因年久失修而毁坏、屋顶塌陷,墙边、石缝、沟渠里蓬蒿、艾草与门墙平齐,满目凄凉,我们不禁感慨万千!祖辈们辛苦经营,后辈们却一点也不珍惜。这么好的一个古村落,如果还这样无人管理,要不了几年将彻底毁坏倒塌,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完全看不到了。



(石枧古村落)


一件事物的盛衰,一个朝代的兴亡,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历史的脚步匆匆,但匆匆中也会留下印痕。历史只有结论,历史也从无定论。我们今天思索那场荒唐的运动不胜唏嘘!千百年后,也许后人会认为我们同样也留下了丑陋。


在这样一大片古建筑里穿行,仿佛打开一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画卷,你的心情必然会是虔诚的,你会为我们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自豪。可是,在这样一片破败沧桑中穿行,你的心情又会是沉重的,你会为古物破坏如此严重而扼腕叹息。你会哀伤,甚至会流泪。因为这里:在每一块青砖都在诉说沧桑;每一朵雕花都在彰显内涵;每一个屋柱都在树立庄严。只有传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们丢了这些传统,中华民族还将剩下什么?中华民族还将以什么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西门望雪于纸都耒阳

2016年8月8日


如果你很喜欢本文,可以给作者打赏


( 扫 一 扫 , 输 入 任 意 打 赏 金 额 , 支 付 即 可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州古村落】宁远岭头村:遗落在大山脚下的璞玉
九曲岭上古村落(多图)
广州这座古村落,隐藏在闹市中,相传地下有龙脉,但知道的人不多
浙江一座700年古村落,隐藏在竹林深处,8位老人避世而居
走进钟楼古村落寻找失落的荣华
安徽泾县古村落一一黄田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