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弄堂的小小乾坤

上海弄堂的小小乾坤

 

在北方人眼里,上海的弄堂不仅狭窄阴暗,而且脏乱差,污七八糟的东西堆得到处都是,到了大热天,真是气味难闻!改革开放后,弄堂里常住人口暴增,居民们就先下手为强,纷纷违章搭建,三层阁上再加层、屋顶抬升开老虎天窗、天井里要搭三四间厨房、沿街面房子挖地三尺开小吃店,这个小小乾坤不可阻挡地朝鸡窝化方向发展。此种形势下,人际关系焉能不紧张?所以吵架甚而动手都是难免的。要命的是还有人养狗养猫养鸽子,一出门就踩到狗屎,洗好的被单刚晾晒出去就淋上点点鸽粪,上海人自以为有情调,但就弄堂里的情景看,跟北京四合院没得比!

上海人哼哼冷笑:四合院确实曾经阔过,但独门独户的格局打破之后,还有屁的情调?

没错,上海的弄堂正在陷落。现在还蜗居在弄堂里的人,基本上是副科以下的草根,吃低保、待退休的居多,还有不少是租住于此的外来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怜惜。日子过得勉强,但上海人对弄堂的感情没有因此淡薄,一个街坊的数条弄堂兜底动迁,大家照例要叹息一番。弄堂曾是城市的血管,自有乾坤,以前弄堂里不单纯是住家,还藏着工厂、生产组、学校、外语补习班、舞蹈班、老虎灶、烟纸店、裁缝店、编织社、印刷所、诊所、白铁作、落弹房、命馆、棺材店等等,还有……嘿嘿,做皮肉生意的,真是热闹极了,但大家都能鸡犬相闻,相安无事。

建国后几番运动,弄堂受种种洗礼,不少业态偃旗息鼓,这种最早诞生于租界、融四合院与西方联排式建筑于一体的平民住宅群落似乎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步步走入档案文献。但现在,又有人认为在市中心区域保存几条典型的弄堂很有必要,于是就有了大中里的项目,有了建业里的项目,有了露香园的项目,不过以我私见,老建筑保护性开发这类事情交给房产商去做,未必做得像样,前几天路过建国中路的石库门重建项目建业里,看到弄堂深深,至今还在唱空城计。

还没拆掉的老弄堂,生活还在继续,日子再穷,开门七件事还必须安排妥当,草根百姓盼望着有朝一日动迁,有生之年能用上抽水马桶冲淋房。于是,弄堂里曾经有过的种种业态又开始复活了。比方讲,你去饭店吃饭,去茶馆吃茶,那里的点心品种不少,有三鲜馄饨、三丝春卷、葱油饼、酒酿圆子、宁波汤团、酒酿小圆子、鲜肉小笼、桂花赤豆糕、花生糍粑等。你随手一点,服务员会心一笑,一眨眼工夫,江南风味的点心就送来眼前,味道很不错噢!可你不知道,这些点心可能并不在店里做,而是由饭店茶馆后面那条弄堂里的大妈或大姐做的。饮食业竞争激烈,成本控制很重要,自己做点心要有专门的点心间,专门的点心师,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倘若外包给弄堂里的大妈,事情就简单多了。湖心亭、绿波廊里的火腿小粽子,大拇指这般大小,裹了十三道红丝线,英国女王吃过、克林顿吃过,卡斯特罗也吃过,但他们肯定想不到这些点心不是由国家特级点心亲手做的,而是弄堂里大妈的手笔!据说长期给绿波廊供货的这位大妈,数钱数到手抽筋啊!

现在,又有一些白骨精级别的时尚女人,在环境好点的新式里堂里借下整幢房子,专做私房菜,据说生意相当不错啊。而且这种弄堂里的私房菜颇受老外欢喜,他们以为这样就进入上海人的生活常态了,接地气了。前不久我在这样的会馆里吃过一餐,老板娘马姐,本来拿着会计师事务所的高薪,开豪车,好美食,吃遍天下,意犹未尽,干脆辞职开饭店。前客堂摆一桌,亭子间摆一桌,东厢房西厢房再各摆一桌,每晚觥筹交错,衣影鬓香,她手持酒杯满场飞,神采奕奕红光满面!

还有一位黄姐更具传奇色彩,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下海经商,涉足饮食业,并轻松掘到第一桶金。享福的日子提前来临,她却不习惯。黄姐身怀秘技,其中之一是包粽子。她包的粽子有讲究,糯米选安徽吴祥的,鲜肉选浙东农村散养的,连粽箬也有讲究,从福建采购来,煮后仍然碧绿生青。更讲究的是五花肉切小块,事先用老抽腌过两日两夜,再加糖拌透,一只粽子塞进五六块肉,足足有100克,保证每一口都能吃到肉,而且是肥瘦兼顾的肉,这样的粽子口感自然好嘛!

一开始黄姐包好的粽子是送朋友的,朋友吃了都说好,几番推让,黄姐收了成本费。后来有许多饭店听说了,就向她订货,黄姐忙不过来,只好请邻居大妈帮忙,在家里开起了小作坊。人家饭店包粽子讲究速度,据说最快的一分钟要包十几只,而她反复关照帮工的大妈:慢点慢点!一分钟只能包五六只,慢工出细活,这是有道理的。

我在朋友忠明兄的引导下,爬上陡峭的楼梯去看过究竟。阳台上搁几个灶具,五六只高压锅同时开烧,每天产量达到几百只,今年端午节一天产量就突破2500只!黄姐还供应油氽排骨、熏鱼、百叶包、蛋饺、酱油肉等老上海风味,也是独门秘技,散客与饭店争相订货。现在黄姐的名气越发响亮,除了本地客,还有从专程北京、广州来的吃客呢,甚至连住在古北小区的老外也按图索骥来买黄姐的粽子,还有小日本打飞的来买粽子,买了当天就回去。

黄姐的家在浙江南路靠近延安东路的一条狭窄弄堂里,似乎是城区改造的盲点,她坚决不让客人爬楼梯上楼,怕他们骨碌碌摔下来脑袋瓜开花。楼下门口有一修鞋摊,修鞋老头代为接洽业务,客人订货,他代为收费,客人取货,他代为通报。听到楼下一声喊,黄姐就从阳台上探出半个身子,将几大包粽子晃晃悠悠吊下来。客人捧着还有点烫手的粽子乘兴而归,这也许是上海弄堂的最后一道风景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小杰微画:阿拉上海弄堂
上海弄堂
上海弄堂里的日子
老照片:上海弄堂里的日子*
阅读“上海弄堂往事”有感(陈富发)
老上海弄堂里厢格叫卖声(上)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