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生活小故事(二)

              我们的第一年知青生活

 

山西省忻州地区原平县有句俗话:“三泉载不得文,阎庄说不得话,白水打不得架。”说的是这三个乡的人文与习俗。三泉自古文人多,阎庄人说话抠字眼,白水人则以习武弄棒驰名。

1968年12月13号,我从北京二十五中学来到三泉村插队;我夫人从北京十五中学到阎庄村落户当知青;十年后我们相识,在原平县城成了家。

三泉村地处半丘陵区。相传,汉刘邦引军北上,路经此找水喝,寻见三股泉水,三泉村因此而得名,现分曹三泉、李三泉、中三泉、北三泉4个村子一字儿分布在一条河沟里,村村都是枣树成林,一派瓜果粮棉之乡的富庶景象。

北三泉村距离原平县城15里。村落北高南低,从村北到村南落差有三丈。村南有一条长流水的小河,与中三泉村隔河相望,故名北三泉,又因以赵姓为主,俗称赵三泉。中三泉称杨三泉,南三泉分为二个自然村落,因姓而得名曹三泉和李三泉。

1968年12月13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50多名男生(当时叫灯市口男中)和50多名女生(当时叫灯市口女中)到解(原平当地口音读hai去声)村乡(当时称解村人民公社)插队,男25女27留在北三泉村,其余50多人在3里外的曹三泉村当知青。

北三泉村呈长方形,村南有一条东西走向原平县城通往东南方向阎庄、王家庄的古道,据说有二千年历史了。古道宽约五丈,历史遗留一直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民居主要的大道之北,村中有二条南北走向街道把村落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横向有二条东西向胡同,便于村民出行。

北三泉村整体布局有城镇街巷布局的派头,沿衔小巷,门庭古朴,主街道可见旧日名门望族所修的门面,至今古香古色地保留着。

下图是北三村2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和村中赵姓大户豪宅大门的照片。





北三泉村当地口音称街巷为“纥栏儿”,从村中穿过的原平大道叫“大纥栏儿”(见上图2007年的照片),村内二条主街为“东纥栏儿”和“西纥栏儿”。

据北三泉村宗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赵贵离开原祖籍直隶正定府(汉称常山,三国赵子龙故乡)南门外小斜街正大门,来到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大常都北大常定居。十世赵天寿之子赵兰、赵蒲、赵莠、赵蓁弟兄四人,由北大常到原平赶集途中,常歇脚于北三泉,看到这里土地肥沃、风景宜人,便从北大常迁来北三泉居住。

清乾隆年间,崞县大阳村张世广家族,功名之多,文章之好,中华大地一鸣惊人。据说,所在皆与风水有关。北三泉赵家祖辈学者,前去拜访取经。宾主乘夏晚清风,登“麟堡”赏月,只听到家家户户院中传出阵阵读书声,汇成一股悦耳的巨流,美妙韵律响彻夜空。拜访者猛悟,感叹道:“原来风水之奥妙,来自勤学,勤学实乃风水之本。”

学者回乡之后,从“我”做起,启迪后代,以大阳为师表,书海耕耘。从此,北三泉文人辈出,功名自成。赵家学风,也影响到中、南两个三泉,亦大兴读书之风。从而给三泉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乾隆皇帝殿试进士赵来震时,很赏识他的才华。因此对众臣们说:“看来,三泉尽文人,到了三泉,哉不的文啊!”皇帝的金口玉言,传遍晋、蒙大地,到处都知道“三泉哉不的文”的美誉。

清咸丰年间,赵立德上京赶考进士,成绩只差一点而落榜,适逢皇后生了龙子,圣上龙颜大喜,传旨大赦天下,招贤纳士,并增补了录取进士的名额,主考官们呈报增补的进士,正是考生赵立德,皇帝亲阅考卷,十分赞赏。当即批准录取为榜外进士,亦称恩进士,授命于四川任知县令。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赵连举毕业崞县中学,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山西政法大学。父劝儿经商,不供读。儿立志读书,不经商。连举决心走勤工俭学之路,到太原上了大学。先后得到老乡天津采供处主任赵俊山、省主席许永昌、军政权威人士服膺的帮助。大学毕业后,历任榆县税务局局长、太原市市政公署主任等职务。

北三泉村赵姓祖坟历史悠久、气势壮观,称官家坟,座落在北三泉村后面的开阔地带。它是赵氏家族有功之臣去世后,隆重安葬的地方。古人们特别重视光宗耀祖。官家坟,经过历代二百多年的营造和保护,占地十余亩。坟内有宝顶墓栏,青石供桌,星罗棋布,使人肃然起敬;墓前有巨大的绞龙碑、石龟碑、香案碑等等,各式各样的碑楼,威严林立。碑上有名人的书法,精美的图案,能工巧匠雕刻的淋漓尽致。长篇的碑文,铭记了赵姓先祖的历史和业迹,反映了北三泉曾经有过的美景和兴盛。文革初期的1966年,赵氏祖坟石碑被破坏。1968年我们到北三泉村插队时还遗留有上百座坟头和碑楼。1971年“农业学大寨”深翻土地,把赵家坟墓都移到村东南瓦窑旁。旧日雄伟、壮观的北三泉村这一人文景观已夷为平地,看不到一点痕迹了。


北三泉村来了我们52名知青来,当时北三泉村只有528口人,一下子新增加了十分之一人口。北三泉村当时分四个生产小队,有男女劳动力250人左右,我们52人是新增加的农业劳动力。我被分在二小队,主要耕地在村东的“长桢”和村北的“北地”(旧日三泉村官坟)。

插队第一年国家拨给我们每人400斤带皮粮食,还有每人250元盖房安家费。从第二年起,我们就凭第一年知青的劳动工分领口粮了。记得1969年年底二小队的工分分值是五毛四,年底分带皮粮食380斤。全村只有6个知青在年底分到了现钱,其中有5个干瓦窑背砖的重体力劳动。我视力不好戴眼镜,照顾我“看田”四个月,年终结算,我领了41块钱。其余46名知青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一分钱也没得到,平常零花钱和回北京过年的路费,还得找家里要。

最有意思的是陈家伦和孙寅,单独住在老乡家里的空房。俩家父母每月给他俩各寄10元,分月初和月中。陈家伦和孙寅从县城邮局取出钱,现在县城饭馆搓一顿,把剩余的钱买二条黄金叶牌香烟。他俩头一个礼拜吸香烟,下一个礼拜蹭老乡的“小兰花”烟抽,然后苦等家里再寄钱来。我们男知青都知道这个秘密,每当他俩从县城里回来,都到他俩住的地方“串门”,一晚上能抽掉他俩的半条烟。

这就是我们北三泉村52名北京知青的第一年生活。不到阴历十五,我们全回北京“猫冬”了,少说住上一个月,最长的住三个月。

下图在北三泉部分北京知青在原平照相馆的合影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涉县官墓 牌坊
??实拍原平老县城——崞阳
民间一首诗 碑上一进士
学术研究:岳飞《满江红》词考辨
清初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墓志铭
梧州秦氏廷珦分支分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