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海子忌日:自杀始终成迷 诗歌走向何方
诗人海子忌日:自杀始终成迷 诗歌走向何方
作者:记者 王莹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1-03-26

 

宁珍志认为,诗人不愿重复自己,希望能有所突破和发现。而对于海子这样以燃烧自己青春为写作代价的方式,在创造出好作品的同时,也犹如在把自己推入一个无底的黑洞中,写作与他真实生活的距离也即越来越远。海子将诗歌看做是生命的态度,影响了当时很多的年轻人,人们读着海子的诗,感受着他朴实中的阵痛,幻想着他笔下的每一个生活中的简单意象,模仿着他对于诗歌的态度。

 

童话诗人抚慰了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仅仅只有两句的《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显示了一种性格,甚至有人将它称为“性格诗”,既是顾城的自我诠释,也是一代人精神的写照,最终熔入了这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那时的当代人的倔强。诗人或许都是矛盾和双面的,海子如此,顾城也是如此,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所有用来概括“朦胧诗”的言语都难以总结顾城。若将他比作是一幅油画,一半是色彩清新明亮,生机勃勃,一半就是朦胧晦暗,茫然失措,这就是仿佛永远活在自己设定的世界中矛盾的顾城。

 

顾城出生于1956年,童年时,顾城就随父亲下放到农村,这也是顾城后来的诗歌创作中童年经验的来源,但当时“灰色”的天空,混乱的生活,都在顾城的身上刻下了痕迹。在他的诗《我的幻想》中,他写道:“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这些打在顾城诗歌中的历史烙印,震撼了与他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每一个人,顾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个总是戴着一顶高帽子,眼神清澈如水却也透着诚恳和无望的大男孩,将“一代人”的心声浓缩于了笔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的代言人。

 

人们还总是喜欢用“童话诗人”来形容他,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顾城一生的诗歌写作都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顾城6岁时就口述了“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待爸爸回来了”,有着天然去雕饰的美丽,在诗句中人们总是能看到一幅幅宁静而又悠远的画卷。动物植物、日月星云,几乎成为顾城诗歌中的全部构件,这些常人熟视无睹、枯躁自然的现象,总奇迹般地冲撞着他的心,惊心动魄的句子就在这不经意间的灵感闪现中成为了永恒。<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是海子三十周年忌辰,你多久没读诗了?
北岛、顾城、舒婷、海子这四个人论才华和地位怎么排?
论“朦胧诗”与北岛、多多等人的诗
30年过去,诗人海子的孩子气依然被谈及,读者为何钟爱这份天真?
漫旅随笔(6) 德令哈,因为一个人而知道了一座城
我喜欢的诗人都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