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种”鞍区常见“实性”病变的鉴别,“一张表”10分钟搞定~~~
鞍区常见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项目
垂体腺瘤(图1)
颅咽管瘤(图2)
生殖细胞瘤(图3)
脑膜瘤(图4)
胶质瘤(图5)
动脉瘤(图6)
好发
年龄
25~60岁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
40~60岁
20~40岁
30~40岁
好发
部位
鞍内,可向鞍上生长
多位于鞍上,可向鞍内生长
鞍上池、漏斗部近端
多位于鞍上,亦可累及鞍内
视交叉、垂体柄或第三脑室前部
鞍内或鞍旁
病灶
形态
圆形或类圆形,可见束腰征
类圆形或分叶状,多为囊性或囊实性
多为圆形、类圆形,较大者可分叶,大者如拳头
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多为不规则形或球形
圆形,光滑
钙化
少见
多见,壳样或斑点状
钙化少见
多见,沙粒样
少见,大片状
少见,位于边缘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存在
邻近
骨质
蝶鞍扩大,鞍底骨质吸收或破坏
无蝶鞍扩大,部分出现受压吸收改变
无蝶鞍扩大,骨质多无变化
向鞍内生长时,可引起蝶鞍扩大,邻近骨质增生硬化
无蝶鞍扩大,骨质多无变化
无蝶鞍扩大,骨质多无变化
与鞍周结构关系
常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较大时可致第三脑室受压
易致第三脑室受压
可侵犯视交叉、下丘脑,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可沿脑膜生长,可致第三脑室受压
多沿视路生长,累及视神经或生长至脚间池处
可压迫海绵窦,破裂时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信号特征
长T1、长T2信号,可合并坏死、囊变、出血
囊性者多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者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
T1WI和T2WI可呈等信号,较大者呈长T1长T2信号
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
多为长T1长T2信号
有流空信号
强化特点
明显,实质均匀强化
明显,边缘或实质强化
一般明显均匀强化
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恶性时环状、花环样强化
多明显强化,瘤内有血栓时强化不均匀
备注
易通过脑脊液种植播散,对放疗极为敏感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载瘤动脉可确定诊断
1垂体腺瘤伴卒中MRI表现
(A)冠状位T1WI
(B)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
(C)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
垂体区见一葫芦状肿块影(→),T1WI以等信号为主,内部见斑片状不规则高信号。肿块向上突入第三脑室。视交叉明显受压上抬,垂体柄未见显示,两侧海绵窦包绕。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低强化区(→)2颅咽管瘤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轴位T2WI
(C)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
鞍上区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肿块影(→),以T1WK、T2WI高信号灶为主,其内可见液-液平面;边缘围绕实性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邻近垂体受压、变薄3生殖细胞瘤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轴位T2WI
(C)轴位T1WI增强扫描
鞍上区可见分叶状长T1、长T2信号肿块影(→),T1WI其内散在斑点状高信号灶(→),垂体受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4脑膜瘤MRI表现
(A)矢状位T1WI
(B)轴位T2WI
(C)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
鞍上区可见分叶状等T1、稍长T2信号灶(→),边界清晰,邻近正常垂体显示完好,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5胶质瘤MRI表现
(A)冠状位T1WI
(B)冠状位T2WI
(C)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T1WI及T2WI显示垂体上方不规则等T1、略长T2信号影(→),垂体柄被肿块包绕;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小囊状未强化信号(→),邻近正常垂体显示完好
6动脉瘤MRI表现
(A)冠状位T1WI
(B)冠状位T2WI
(C)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
(D)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
鞍区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影(→),T2WI以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明显均一强化(→),病变向鞍内延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咽管瘤影像诊断
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
案例详情
鞍区“5”种“囊性”病变如何鉴别?这张表告诉你答案~~~
蝶鞍和鞍旁病变的影像诊断
绝对干货 | 鞍区肿块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