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4月8日
嘿嘿,一周未见,想老唐木有啊?
本周交易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45%,茅台20%,洋河15%,分众12%,古B8%。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 益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79%,老唐实盘净值下跌约1.8%

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





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上涨6.5%,老唐实盘净值上涨9%(四舍五入)。

老唐实盘滚动三年

及滚动五年收益率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老唐实盘vs沪深300指数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加回现金分红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2013年末收盘为2610.75点,今天收盘5595.22点,9.27年年化收益率8.57%;同期老唐实盘年化收益率25%。

强烈声明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1.分众韩国子公司上市获批。
2.头腾合作及其他。
3.茅台年报的部分补充信息。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1.分众韩国子公司上市获批

4月7日晚,分众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韩国分众(Focus Media Korea Co., Ltd.)上市预备审核,已取得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的批准。

这事儿,三句话:

①上市的直接贡献很小,无论是当期获利还是后几年业绩贡献。

韩国分众体量很小,2022年上半年盈利3635万元。年报还没有披露,但估计再怎么乐观,全年业绩也不会超过1亿元。

分众持有韩国分众50.4%的股份,年度贡献也只是千万级。相对于数十亿净利润规模的分众,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而且不足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加上分众自己只持有50.4%的股份,所以即使上市,估值和融资额也很有限。

有限的意思是:韩国公司估值不会很高,同时为保证足够的控股权,新发股份也不会太多。所以上市给分众带来的净资产增加值也不大。

因此,无论是经营业绩贡献,还是上市行为带来的一次性融资收益,我认为分众股东均无需抱多大期望。

②但上市本身,是分众海外扩张的一次肯定和跨越。

韩国子公司的上市,一方面证明了梯媒的盈利模式是可复制性,不是中国特色。这给分众在其他国家的扩张,树立了样板和信心。

另一方面,韩国子公司上市,在外汇管制的大背景下,对于不缺人民币却缺境外可使用资金的分众而言,也算建立了一条海外融资渠道。

——当然,这个远不如分众在港股直接上市的效果好。只是目前的股价下,分众不太可能启动香港上市融资。

③它解释了分众的回购计划为何迟迟没有启动。

分众去年10披露了回购计划。预计在7元以下回购,计划投入4亿至8亿元资金。但迄今为止,分众只是每月初按照监管要求披露:尚未开始回购。

今天,我们知道了原因。原来是公司有未披露重大信息,在此之前回购有利用内幕信息的嫌疑,所以一直没有动手。

由于韩国公司上市事宜还有很多未确定事项,比如定价,发行规模,认购情况,上市交易等,所以预计回购计划依然要继续拖。

如果等到可以回购时,股价已经超过7元了怎么办?





答案是:凉拌

。取消回购即可。

2.头腾合作及其他。

昨日,抖音和腾讯视频同时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二次创作等方面展开探索。

腾讯视频将向抖音授权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权利的长视频,并明确了二次创作方式、发布规则。

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这事儿,我个人觉着其实算是腾讯视频的失败,与其叫头腾合作,不如叫头疼合作

它是长视频这种商业模式,在持续稳定地走下坡路状态时,腾讯视频所做的一次无奈妥协。

这种合作是抖音的胜利,是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胜利。腾讯视频能得到的估计只有面子、台阶和一些残羹冷炙——比如所谓广告效应、一些流量导入及部分其他补偿。

这些其他补偿,我估摸着也就只能是抖音给的一些广告位置什么的,向腾讯支付现金的概率微乎其微,只有极少数爆款视频或许能例外。

木有办法,这是长视频商业模式在短视频模式面前的完败。只能接受,聊胜于无吧。

另外,腾讯的2022年完整版年报前天发布了。是286页的,不是3月22日发布的那份61页的披露业绩文件。

每年年报都是如此,业绩披露后大约两周左右发布完整年报。下载地址我放在文末的「阅读原文」上了。

由于昨天出游,完整年报我就看了眼许多朋友关心的「南非大股东2022年减持股数」,其他还没顾上看。

但经验判断,应该没有什么新内容。我关心的内容基本都在《老唐实盘周记2023/03/25》里已经写过。

2022年南非大股东一共减持了1.92亿股(192165200股),占腾讯公司股本总额的约2%,符合其一贯的习惯。





以前两次减持也是1.9亿股左右。不同的是以前是一次卖完,今年是每天卖一点点。

很多朋友特别在意大股东减持所带来的「利空」。然而,哪怕我们不说企业经营那么复杂的事情,就简单论股价:





去年6月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时,股价是365港币。

此刻在每10股分1股美团后,股价是385.4港币,也就是说大股东减持1.92亿股的全过程,腾讯股价大概上涨了10%左右。

正如去年谈论减持的文章所用的标题《腾讯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无需介意》,大股东减持能说明什么呢?

2018年3月大股东405港币减持1.9亿股,之后一路上涨到775港币;

2021年4月大股东595港币减持1.92亿股,之后一路下跌至365港币;

2022年6月大股东宣布无上限持续减持,最终全年减持1.92亿股,股价变成今天的385.4港币——这说明什么?

我认为它清晰地说明,大股东减持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就是:没关系

大股东405减持时,不知道会涨到775;595减持时,也不知道会跌到365;365宣布减持时,更不知道会先跌至200以下,再回到400以上。

他自己都不知道,市场参与者妄图通过猜测减持去掌握股价的变化,那岂不是痴人说梦?





不要说南非大股东,就是马化腾本人,2005年至2011年也是每年减持的。7年合计减持了公司总股本的3.5%左右。

这七年小马哥的减持价格大概是多少呢?如果按照此刻腾讯股价385左右的价格折算,小马哥大约是在0.8至28港币之间完成的减持

停了两年后,2014至2017年小马哥继续减持腾讯股份。

4年又减持了大约1.3亿股,其中只有几百万股在2017年内减持,其他都是2014~2016年减持的。结果又如何呢?直接看图





以上历史数据,不是要去反证大股东减持股价会涨。而是说大股东减持和股价表现之间,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联

再说了,大股东2022全年一共卖了1.92亿股,不到腾讯全年成交量的3%(腾讯2022年全年成交量66.52亿股),为什么会特别关心这3%呢?另外的97%不值得关心吗?

还是那句话,别瞅傻子,瞅地。企业的产出,才是决定企业长期价值的可靠依据。谁买谁卖都是市场博弈,过眼烟云,不值得关心,也关心不出来个啥结果

去年6月底披露减持计划后,下半年最高357.2港币,最低198.6港币,给他按照简单平均位置278港币估算,卖出1.92亿股合计套现约530亿港币。

加上前两次减持套现约1910亿港币,合计套现约530+1910=2440亿港币。

截止2022年底还持有腾讯25.77亿股,市值约9920亿港币。2440+9920=12360亿,这是MIH投资腾讯的总回报——忽略了期间现金分红的「小」钱

考虑到南非大股东从2001年起,累计投入大约3200万美元(未披露,这是据传数据,折合约2.5亿港币),不计期间现金分红,回报也近5000倍,年化收益率约47%。

赚了几千倍,并不是MIH不计价格减持的理由。减持的合理理由是将资金用于回购更低估的母公司股票(上市公司Naspers及Prosus)。

只要N/P的股价,相对于每股含腾讯市值依然有折扣,这个减持+回购的动作就是合理的,是有利可图的,应该一直持续下去,完全无需考虑腾讯股价究竟在200港币还是50港币。

如果有人担心大股东减持的问题,那真还可以担心很久。按照当下的减持速度,要十几年才卖得光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有朋友在阅读《腾讯传》时的一个困惑,说MIH入股腾讯,是买的盈科和IDG的老股,和腾讯公司无关啊!

腾讯并没有收到一毛钱,为什么吴晓波会在《腾讯传》里说「获得投资的腾讯从此摆脱了资金短期的困扰」?





这是吴晓波老师对资料滤的不够细,以及对公司融资过程的表述稍微有点小偏差。实际情况,小马哥2017年1月爆过料:





MIH入股后,不仅盈科和IDG两家借给腾讯的各100万美元转股了(转成的股份,部分卖给MIH,部分上市前被公司回购了)——腾讯不用还这200万美元,算拿到的第一笔钱;

接着MIH出资收购了腾讯创始人的部分股份(大约13%出头,收购后MIH持股比例达到46.4%),这样管理层手头也有钱了;

然后所有股东按持股比例,共同出资200万美元配股(香港股市叫供股,就是大家按比例拿钱给公司,所有人持股比例不变),腾讯公司又得到了200万美元。

也就是说,MIH的入股让腾讯得到了400万美元资金:200万美元借款不用还+新增配股200万美元。

所以「获得投资的腾讯从此摆脱了资金短期的困扰」。

注:腾讯于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上市前,腾讯通过回购注销——主要是回购IDG剩余的7.8%股份(价格不详),以及MIH的少量零头,使腾讯变成MIH和管理层各持50%股份的持股结构,然后做的IPO。

IPO按照3.7港币的价格,发行了4.83亿股(483184500股),融资约17.9亿港币。当时港币兑人民币汇率约1.06,折合约19亿人民币。

因此,腾讯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所动用的全部资本总额=50万人民币创业资本+620万美元上市前融资+IPO融资19亿人民币≈19.5亿人民币。

3.茅台年报的补充信息

本周事儿少,正好集中回复几处多发提问,是关于上周茅台年报的,涉及一些数据来源,以及老唐的一处错误。

①关于茅台集团的营收和利润数据哪里来的。

关于2022年茅台集团的经营数据,请搜2023年1月4日新闻《茅台年底经销商大会 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新闻写到:「据丁雄军披露,2022年,茅台集团(不含习酒),预计实现营收1364亿元,同比增长16.5%;利润总额911亿元,同比增长17.2%。」

②关于财务公司2022年经营信息。

公司发布年报时,同时披露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里有财务公司的经营数据:





上市公司持有财务公司51%股份(茅台集团持有40%,茅台技开公司持有9%),所以财务公司给上市公司创造的归母净利=12.64×51%=6.45亿。

③关于茅台1935的销售数据。





为什么说这个52.14亿是含税销售额,而不是营收呢?

因为11月底发布的信息是:截止11月营收42亿。基本月均不到4亿的节奏,52.14/1.13=46.14亿符合这个节奏。





④关于其他系列酒2021年的销售数据。





⑤关于传统经销商渠道计划量低于1.7万吨的来源。

2019年公司披露过:全年向经销商投放1.7万吨。





同时我们知道从2019年至今,茅台酒只取消过经销商资格,没有新增经销商。所以,传统经销商渠道计划量略低于1.7万吨。

⑥关于2025年茅台集团的计划营收和利润。

茅台多次会议都提到过,2025年营收目标2000亿。

前年由仁怀市政府发布的《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2025年茅台集团的营收目标是2000亿。

而按照最近多年茅台集团的净利率,基本在50%左右波动的特征估算,集团2025年2000亿营收,大致对应净利润就是1000亿。比如以2022年集团数据为例:911×75%/1364=50.1%。

⑦为什么销售公司净利率大跌?

Or 为什么2022年利润表少数股东损益大跌?

为什么茅台酒2022年均价上升,但茅台酒销售公司的净利率,从2021年的53%大幅下跌至35%?

问这问题的朋友,可能没读过老唐2022年8月3日发表的《中报透露,茅台偷偷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该文8月6日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上,题为《贵州茅台大股东让利》)。

文中老唐在全网首发一个观点:中报数据显示,茅台股份公司生产本部,大幅提高了与销售公司之间的结算价格。





年报数据证实了这个判断。通过这个动作,茅台集团至少向股份公司让利超过10亿元。

背后的逻辑和数据计算过程,感兴趣的朋友读过上面这篇文章后自己练习着算吧。

⑧老唐的一处错误。

在上周周记里,依据直销渠道毛利率高达96.2%,比茅台酒整体毛利率94.19%还要高出两个百分点的特点——注:茅台酒整体单瓶成本约78元。两个点的毛利率差异,代表着直销均价比批发渠道均价高出53%。

老唐主观判断:虽然i茅台和直营店的确有销售系列酒,但可能财务披露口径里,直销渠道里的系列酒被划归了「系列酒」销售口径,归入批发渠道了。直销口径只包含茅台酒数据,所以才会造成这么大的均价差异。

但书房有两位美女@Lucy.lu @Christie 推手,分别致电贵州茅台证券部咨询。

公司给的回复大意是a.直销数据里包含系列酒的销售,b.直销毛利率高是因为年份茅台、非标茅台占比较大,系列酒占比较小的原因。

因此,我上周的那份白酒业务细分脑图的分类,错了。感谢二位美女的细心,谢谢

我当时在文章留言区置顶纠错了,但有很多早早读完的朋友,或许没有看到。

为避免误导,我今天发文补充,并为老唐的马虎致歉。不好意思,当时一定是脑袋短路了

按照公司的表述,直销和出口数据里都含有部分系列酒(我依然估计数量占比很小),因此,那份图里的直销茅台酒1.1万吨,数据高估了;出口2000吨茅台酒数据,也高估了。

同时商超和电商平台数千吨,就低估了。商超和电商平台合计可能超过万吨。

只是由于公司不披露直销和出口数据里系列酒数量,所以无法准确推算出3.79万吨茅台酒里,究竟有多少给商超和电商了。

这个错误不影响全文其他结论,也不影响投资决策。

不过,错误就是错误,疏忽就是疏忽,再次向@Christie 推手

和@Lucy.lu
(书房人称三娘)两位美女致谢,谢谢你们的认真。

坚决向认真的美女学习,争取短路的时候越来越少

本周运动

本周两天下雨,三天出门游,没跑步。逛街和爬山未启动手表记录,数据不知。周六同口径除皮净重85.4kg,环比下降0.1kg(175cm)。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腾讯大股东的最新减持计划
腾讯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无须介意
腾讯创下史上最大成效量 谁在买谁在抛?
散打投资10
茅台酒一瓶难求 贵州茅台半年盈利首次突破百亿|贵州茅台|半年报|年度
腾讯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哪个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