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SC2016】房颤分类新变化,大约只想告诉你,房颤并非无因可循
先来回顾一下大家熟悉的传统分类。但凡房颤患者,我们常根据发作类型分为以下5类:
1
初次诊断的房颤:
以前没有病史首次被诊断为房颤,无论本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或症状轻重。
2
阵发性房颤:
反复发作,多数于48小时内、部分于7日内自行转复,也包括发作7日内成功复律者。
3
持续性房颤:
发作持续时间长于7日,包括发作7日或以后通过药物或电复律者。
4
长程持续性房颤:
发作持续时间≧1年并且准备采取节律控制者。
5
永久性房颤:
房颤长期持续存在,患者及医师均无转复意愿。
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发作模式,分类时以较多的一种为准。此外,如果永久性房颤患者产生复律意愿,则转变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这种分类有什么用?其实也没什么大用,因为这种分类与房颤负荷、症状严重程度等病情判断指标并不相关,并且绝大多数房颤治疗原则并不区分不同类别的房颤,如抗凝、心率控制等。只不过在临床研究选择特定的患者时,可能会用到房颤发作的分类,而且往往只区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即间断发生的和持续存在的,与指南中的严格定义也不完全一样。
那么,新指南提出的新分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新分类不再关注房颤的发作类型,而是按照病因把房颤分成了7类。这种分类的理论依据正是来自于探索房颤机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指南还指出,以前常常提及的“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心脏病变,包括心房扩大的中青年患者发生的房颤)”概念应该被废除,因为这些房颤往往也是有原因的,并不“孤立”。
新指南房颤按病因可以分为以下7类:
1
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
房颤合并左心(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长时间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和(或)其他结构性心脏病。这些已经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一旦发生房颤往往会使原有疾病加重,可能增加住院次数并影响预后。
2
局灶性房颤:
患者心脏存在心电异常触发灶,容易发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反复频繁发生的短阵房颤,触发灶多位于肺静脉。这些患者往往比较年轻,心律失常发作时症状也比较明显。
3
多基因房颤:
房颤患者携带与早发房颤有关的基因突变,多数基因还在研究中,如果未来可以锁定某个基因,也许会为此类房颤的治疗带来重大改变。
(相关内容还可以参看本平台2015年9月17日推送的“房颤遗传吗——房颤与基因浅谈”)
4
术后房颤:
以前没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在大手术后发生的房颤,多见于心脏或胸腔手术后,常常可以自行转复。
(相关内容还可以参看本平台2015年12月29日推送的“敢动我,就颤给你看!——话说围手术期及术后房颤”)
5
二尖瓣狭窄或人工心脏瓣膜相关房颤:
顾名思义,即发生于合并二尖瓣狭窄或曾经行二尖瓣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房颤,部分患者可能也涉及其他瓣膜病变。
(相关内容还可以参看本平台2015年1月23日推送的“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6
运动员房颤:
与高强度长时间运动训练相关的房颤,多为阵发性。
(相关内容还可以参看本平台2015年4月24日推送的“运动过度亦伤心——当心房颤!”)
7
单基因房颤:
发生于遗传性心肌病,比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房颤,也包括离子通道病。
(相关内容还可以参看本平台2015年12月15日推送的“【房颤病因及合并症】之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
新分类看起来比较专业和复杂,对于大多数患者朋友,目前可能也没有什么用。但这种分类方式却体现了我们对于房颤病因探索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房颤病因被发现,多数房颤再不是“无因可循”。也许当下,我们对于大多数房颤的治疗策略还是一样的,无法做到对因治疗,但是,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这种根据病因所进行的房颤分类可能更有利于不同患者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房颤百问】6. 房颤,到底有多少种分类?
【视频】哪些人适合做射频消融术?手术后会复发吗?
心肌病都有哪些危害
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常见问题
亚心速递丨张劲林:深度挖掘房颤术后复发的那些秘密
关于心房纤颤50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