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春季防乙肝 熟知两个“三”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春季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各种致病微生物、过敏原也大量增加,而乙肝作为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性疾病,易受外界致病因素影响,加之春季暖和,人群社交活动变多,感染概率同比增加,因此,春季也成了乙肝的高发季节。同时,流行病调查也显示,一年四季中,因肝病复发未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人数以春季为最高。


专家介绍:

目前,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显示: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地区,在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



与我国乙肝患者的庞大数量相比,

目前普通人群对乙肝的认识率却不高,

甚至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建议大家要熟悉“三、二、一”防治策略

(三个误区、二项预防、一种治疗),

才能更有效地防治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误区之一:

“与慢性乙肝病人接触可能会传染上乙肝”


专家表示:

老百姓普遍认为,肝功能正常与否,与其传染性相关,实际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病毒的水平,而与转氨酶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Q

那么,乙肝究竟是如何传染的?

A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等传播,其中80%以上为幼年期感染,即母婴传播。

此外,易被忽视的传染可能性包括:

  • 共用剃须刀、牙刷、病毒污染的牙膏或毛巾,如皮肤黏膜有破损,就可能被传染。

  • 女性由于经期的特殊性,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血残留到坐便器上,也可能导致传染。因此,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用坐式便器,选择蹲式就比较安全。

误区之二:

“乙肝患者不能做妈妈,会将病毒传给孩子”



有些女性乙肝病人不敢结婚、不敢生产,怕将病毒传染给孩子。专家表示,这其实不对:

  • 乙肝孕妇只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生下健康宝宝。一是在分娩前母体注射乙肝高效加免疫球蛋白

  • 二是婴儿出生后,除了注射乙肝疫苗,还要加注乙肝高效加免疫球蛋白。通过这样的措施,就能避免80%以上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专家还提醒,乙肝病人在受孕前最好密切随访肝功能,保持肝功能稳定。如果怀孕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用药处理就应比较谨慎。怀孕前半年至一年间最好不要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误区之三:

“乙肝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理论上,慢性乙肝病人发展为肝硬化者约6%~10%,从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比例也差不多。乙肝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从临床上看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起作用。也就是说,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的病人相对危险性要高一些,预防处理也应该更积极一些。对普通乙肝患者来说,危险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必过度恐慌。


预防手段一:

接种疫苗


预防乙肝,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公认的较好手段。



先做个“两对半”(乙肝病毒血清免疫标记物)的检测,如果是阴性的就可以打疫苗。最好在完成接种半年后再复查一次“两对半”,看是否形成抗体。适宜接种的人群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  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预防手段二:

生活自律


专家指出:

近些年成年期乙肝病毒感染大多为性传播途径,

已成为一个新问题。

因此,

日常生活中自洁自律相当重要。



  • 若性伴侣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生活时,应用安全套。

    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养,不要饮酒,避免过度肥胖。对乙肝病人来说,有些特殊时期,如高考、找工作等,压力越大越要关爱自己的身体,注意随访肝功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当身上有伤口时,不要接触乙肝病人的血液或体液。



一种治疗:

抗病毒是根本


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是抗病毒治疗,

尤其是肝功能反复异常的乙肝病人,

最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Q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患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A


很多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活动性肝炎;转氨酶不高,就是“健康”携带。近来也发现,许多所谓的“健康”携带,在肝脏的病理上有持续性损害。


  • 如果一个反复肝功能明显异常或转氨酶总是波动在正常值的两三倍以上的患者,相对发展到肝硬化的机会也会高一些,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 如果通过定期密切随访,发现肝功能一直正常的病人,虽然理论上也需抗病毒治疗,但目前针对这部分病人的药物效果还不佳。


所以,还是要改变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感染科 倪武 副主任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乙肝到底有多可怕?这些常识必须了解~~~
错的是病毒,病人又做错了什么?
肝脏总在默默承受一切,等它真痛了,已经晚了
乙型肝炎:真的如此可怕吗
乙肝妈妈的二孩时代
乙肝病毒感染影响结婚和生育吗?一文解读关于乙肝的所有困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