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市十九中教研组长谈各科教学中追问艺术 激活学生思维 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追问艺术,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

我们邀请南阳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长,共同探讨一下教学中的追问艺术,希望能帮助诸位教师把教学导向更加深广奇丽的领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曾霞:中学高级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市优秀班主任,南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九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一:追问要有“原点”

追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理解。但追问不是乱问,更不等于滥问,一定要把握好与前一问之间的关联之处,无论是要理解的内容还是要激发的思维,两者间都要有某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一问的具体内容和思维角度应该是追问的“原点”。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述为:

1、层进关系

层进关系是指,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步步深入,将问题引向纵深,而不是“原地转圈”,后一问的思维深度要逐步大于前一问,直到弄清问题的实质为止。

2、对比关系

对比关系是指,先出正面后出反面,或者是先出反面后出正面,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或从不同角度的比照中来鲜明揭示问题的实质。

3、补充关系

补充关系是指,采取“外围突破”、先“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另一个问题来引出或补充说明这一个问题,借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4、拓展关系

拓展关系是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将问题适当向外延伸开去,拓宽问题的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比前一问更高更远的地方,实现由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数学课堂李海洋:中学高级教师,九年级年级主任,九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市优秀教师, 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英语课堂 黄鹏:中学一级教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九年级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市级优秀班主任,省优质课一等奖。2012~2021年应邀出席河南英语中招备考并主讲。

二:追问什么

追问是学生回答教师预设问题之后教师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提问。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思维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及时的追问能促使学生还原思维过程,并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教师从追问所呈现的学生思考过程,便能掌握其思维脉络,获得新的教学启示。那么,教师到底该追问些什么呢?

1、追问意外

课堂教学中随时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课堂契机,捕捉生成信息,及时地追问,把课堂中的“意外”巧妙地引导到有价值的思维轨道上来,从而形成知识的动态生成。

2、追问关联

各学科的知识结构既有横向关联,又有纵向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问题进行追问,既可以让学生聚焦核心知识点,也能够根据知识的线索关联实现认知结构的拓展。

3、追问内涵

课堂教学应呈现“知识的本质内涵”,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构成和反映学科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知识本质就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习中认知错误的出现,暴露的是学生的思维障碍或理解缺失。此时,教师紧扣其本质内涵对学生进行追问,凸显问题的核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表象。

4、追问过程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不断设置思维冲突,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促进他们的思维向更高阶梯攀升,进而对其中蕴含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精当的总结。

政治课堂 张本旭:中学一级教师,九年级政治教研组长,区级优秀教师,市级观摩课一等奖获得者。

历史课堂 牛义金:中学高级教师,九年级历史教研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中小学副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审专家组成员。

三:怎样追问

追问难预设。所以,从实质上来说,追问其实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这也充分说明为什么追问会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直观表现。追问能“显智”,这“智”主要体现于教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或值得再去“追一问”。

1、要善于对症出击

一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师生间对话时出现的问题,对症出击,且紧扣不放,穷追到底。因为正是这样的追问,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深度开发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全神贯注于学生的言说,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或作提醒,或作补充。

2、要适时雪中送炭

在教学的追问环节中,首先强调的是预设,要求的就是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全面,因为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其次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逸出之时能够及时“出手相救”,给学生雪中送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作用,而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否则,极有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雪上加霜”。这同样要求教师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参与对话的整个过程。

3、要顺势趁热打铁

机智的教师常常会“顺势一击”,抓住一点,轻巧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辽远。因为有的时候从表象上看,教师所提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有可拓展或开掘的可能和空间,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止于此,不妨乘势而上、趁热打铁,再追一问,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

化学课堂 朱丽媛:中学二级教师,九年级化学教研组长,区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四、何时追问

追问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点拨和有效的控制,让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即时”就是教师所要把握的时机、要掌握的“火候”。

1、追问于混沌状态

不确定性和无序性,是思维混沌状态的重要特点,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也许正是这种现象。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出现了混沌状态,其实也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教师去把握的“良机”,一个需要教师适时追问、点拨的时机。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恰当的追问,或许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追问于临界状态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这“愤”这“悱”,就是追问的前提和时机。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活跃到受阻时、似懂非懂时实施追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上产生顿悟、发生质的飞跃;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进入临界状态就去“追”,就不能体现出点拨的作用,追问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比较明显的效果。

3、追问于僵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总会有暂时停滞的、相持不下的时候,特别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追上一问,或许就能突破“僵持”的“瓶颈”。

4、追问于定势状态

追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和层次,追问引领,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拓宽思维的视角,或许能突破“瓶颈”,跳出窠臼,识得庐山真面目。

物理课堂 李银年:中学一级教师,九年级物理教研组长。南阳市骨干教师,宛城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

五、何处追问

提问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而追问是立于提问中更加高品位的艺术。“追问”促进人们进行正确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开发人们的潜能发展区。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拨动学生的心弦,架起学生思维的桥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层层波浪”,从而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创造出一个精彩、灵动和智慧的思想政治课堂。

1、追问于最近发展区

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追问,这样有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2、追问于知识疑问处

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课堂的追问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以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预设的台阶上,严重禁锢学生思维的拓展。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知识的疑问处去设计问题,进行追问,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

3、追问于思维发散处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由一点切入,由点带面,多方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假设、想象、猜想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多向发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追问于教学难点处

教学难点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节课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考查指标就是教学难点是否突破,要想在这个环节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及时追问很有必要。每节课都有教学难点,而难点恰恰是学生最难理解、最容易在此产生疑惑的地方。为此,教师必须在此处精心设置问题,帮助学生走出认知中的误区。

5、追问于学生错误处

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合格的引导,教师不应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直接把正确答案解答出,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师如能在错误处进行暗示性地追问,引发学生的再度思考,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与否定中,走出迷茫,走向澄明,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思维误差。

第十九中学倡导通过追问教学提出一连串问题,层层递进,或释疑,或引发认知冲突,一步一步向正确完整的结论逼近。作为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追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更为正确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本原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点燃,学生的智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学习东庐经验
研究学生:校本研修的新聚焦张丰方凌雁
校级汇报课活动总结
课例研讨操作要点
泉州市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指导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