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创新始于教师

课堂创新始于教师

作者:田慧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其中,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任务。

关于课堂创新的理念,应该有三个基本判断。

首先,课堂是学生创新精神成长的主要园地。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学校和课堂中度过的。不管培养什么样的人,都是在一节又一节具体的课中实现的。不管确定了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最终都只能在一节又一节平常、平凡、平淡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完成。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核心价值和至高境界。这些年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及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是课堂教学改革高扬的一面旗帜。学生主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其最高表现是学生的创造性,而创新精神又是学生创造性的集中体现。教育承载着多方面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再其次,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实现课堂创新的关键在于认识要变化,理念要更新。同时,理念认识到位之后一定要付诸行动,要切实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要达成这样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变革就不能只局限于局部或某些环节,而应该涉及从教学认识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变革,要真正形成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在机制。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面貌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从总体上判断,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对课堂的影响和约束仍然根深蒂固。要全方位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变革,难度依然很大,需要长期的努力。

但是面对现实,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在课堂中,要真正有所变革、有所变化,关键在于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课堂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改变教学,尽可能实现课堂创新的理想。

推进课堂教学创新,需要相应的创新策略。

教师示范策略。要真正使课堂呈现出创新的氛围,使学生的创新切实在课堂中得以落实,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对于课堂和师生的整体活动来说,教师是创新的火种,是课堂创新的发动者和引路人。要在课堂中有所创新,教师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怀疑精神,教师要坚信一切未经自己确认的知识都是可以怀疑的。二是批判精神,教师要坚信一些现存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都有改进的可能性。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完全被教科书、教参束缚捆绑,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简单搬运知识。通过这种搬运工式的教学虽然也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教师墨守成规,把教科书奉为圣经,亦步亦趋,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学生得不到启发,课堂也缺乏活力。因此,要想让课堂出现创新的燎原之势,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能够点燃课堂创新之火。

减少约束策略。要真正实现课堂创新,就必须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减少对学生的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首先,从课堂管理上来看,教师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什么样的秩序和纪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秩序和课堂纪律?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减少对学生思维的约束。目前来看,一些习惯性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及相关的课堂文化仍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行为有多方面的约束。课堂中,教师往往对学生束缚过多,典型的例子就是教师备课时对下节课所要讲的基本问题,都会按照教材或教参要求事先准备好一个解决问题的标准思考框架或路径,并相应地预设好标准答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严格按照这一框架或路径来启发引导甚至牵引学生进行标准化思考探究。教师会用多年练就的教学手段,甚至眼神或手势,告诉学生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回答,然后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到既定的思考框架中去,很快就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些所谓的新教学方式实际上沦为了捆绑式教育的点缀。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危害在于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权利。如果每节课上每个问题的解决都用这种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始终缺少独立思考、探究的时空,思维活动始终被捆绑,课堂学习始终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必然会落空。其实,关于培养创新人才,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余地。我们需要从课堂、从现在做起,不能指望整个社会在方方面面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准备好一切条件的时候再进行改革。

鼓励质疑策略。创新始于问题,要真正使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中有释放的空间,教师必须要有正确对待质疑的策略和方式。教师对于学生发出的质疑应该如何应对?我看到过一个研究成果,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成人应对儿童提问的七级水平。这七个应对级别由低到高,对儿童的激励和发展价值也越来越高。第一级是简单的回绝问题,这样的应答方式将直接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第二级是简单地重复问题,这样的回应水平属于敷衍,没有给儿童以有价值的信息。第三级是成人承认自己无知,这样的回答对于儿童有激励的价值,可以进一步部分激发他们探求的兴趣,使他们更有自信。第四级是鼓励

儿童寻找资料。第五级是提供可能的解答。第六级是鼓励儿童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第七级是鼓励儿童在评估答案的基础上,对可能的答案一一加以验证,进一步探究其可能性。质疑和创新相伴相生,作为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质疑,更要学会科学应对学生的质疑。

允许试误策略。没有尝试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允许出错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失误是学习和创新的必然代价。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让学生暴露错误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学习中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并利用这一现象改进、深化教学。从根本上说,错是为了不错,错是为了发展,通过尝试错误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对学生的错误指责批评,那么学生创新的愿望、探索的勇气就会受到抑制,这样的课堂只会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天下,其他学生将被课堂主流所抛弃。要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这样的理念,我们十多年前就在倡导,现在很多课堂已经能够看到我们期待的景象。关于这一策略,只要教师领会了完全能做得到,而且能做得好。

加深理解策略。这一策略其实是关于课堂创新的支持性策略,即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来促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际氛围。理解本身具有潜在效应,师生之间的理解状态对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和课堂创新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僵化状态,理解的隔阂将使师生的智力活动、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影响。要加深理解,教师就要学会从学生的眼光出发看问题,不要简单拿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向学生学习,有这样的学习态度,课堂也会发生变化。

环境支持策略。环境也具有潜在的教育效应,课堂创新应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其实就是对环境教育价值的高度肯定。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包括宽容理解,允许犯错,允许失误,否则高度焦虑状态将降低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过度压力引起的焦虑和压抑感会破坏人学习的心情,甚至会中断人的智力活动。如有些学生平时比较胆小,发言机会不多,课堂上,教师突然让他起来,他可能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来。有的教师能够理解这样的学生,让他坐下,给他时间思考;有的教师不能理解,直接加以指责,学生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就这样被打消了。课堂心理环境既能对学生的学习起正向的促进作用,也能起到负面的抑制作用。另外,物理环境因素如班额大小、光线、色彩、温度、噪音等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思维活动也有影响,应予重视。

教学开放策略。打破封闭和僵化,保持教学的开放状态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的教就应该始终向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变化中的现实课堂情景开放,就要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弹性空间。课堂教学必须由过去长期以来习惯的标准化、程式化、按部就班的刚性教学,走向多样、灵活、生成、创造的弹性教学。教学开放是

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动态调整和全方位开放,不断向学生的真实状况和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学习的变化保持高度敏感。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既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同时也要保持动态调整和开放。

我想,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只要我们真正把它当成教育改革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中一件大事看待,怀抱理想,认真探索,付诸行动,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发生期待中的改变。

(作者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试谈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课堂教学策略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化体育课堂中“自主合作创新”策略的研究
参与、互动与调控
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1
自主合作创新,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