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总督学顾问 陶西平

  今年第23个教师节前夕,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高度赞扬了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贡献和高尚精神,同时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要求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激励全国教师奋发进取。其中有三句话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第一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第二是“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第三是广大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话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也都把提高教育质量当成一个着力点

  胡锦涛同志特别在提高教育质量前面加了“着力”两个字。

  去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副总干事来我国访问,她谈了一个观点,“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正相关,不是教育投入增加了,教育质量就提高了”。她以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为例。PISA项目是经合组织国家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2003年,对15岁学生数学学科平均成绩进测查的结果显示,数学成绩最高的经合组织国家是芬兰,而美国排在倒数第四,这个结果表明美国的生均教育投入虽高,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好。而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关注,为此,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国家数学委员会。我当时补充了一句:“如果在教育投入能够保证学校教育的基本运行之后,教育投入的再增加确实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了。”

  去年11月底,英国召开了特色学校大会,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会议上发表演讲,他提到:“上一代的教育留下了700万读写能力未达到11岁学生水平的成人,这是下代人不能承受的。我们必须要有消除自满的紧迫感。”他指出,“当今教育的要旨就是个性化学习,要充分认识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能力。但是,个性化学习不仅事关每个儿童走出独特的道路,还事关每一所学校都走出独特的道路。”当年英国工党的竞选口号就是“教育、教育、教育”,他们打出的一张牌就是要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应该看到,当前讲教育公平,实际上已不简单是上学机会的公平,而是接受保证质量教育的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话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也都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当成一个着力点。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完全符合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

  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期,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但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都证明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并不一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步,甚至有时要以牺牲一定的质量为代价。中国当前同样存在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我们现在无论是提出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还是提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都要解决规模与质量不协调的问题。推进保证质量的教育公平,就是要使规模与质量协调起来,而实现保证质量的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胡锦涛同志提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成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着力点。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支持了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矛盾。

  首先是教师队伍出现了结构性的不协调。比如地区结构的不协调。沿海地区、城市地区集中了数量比较多、质量比较高的教师,而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优秀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还有学科结构的不协调。有一些学科的教师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也有一些学科,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新学科和综合性的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再有就是体制结构的不协调,公办学校教师来源相对较好,而民办学校由于政策性的原因,教师来源不稳定。

  其次是教师队伍现状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开始推进课程改革的时候出现了教师的不适应;一种是在课程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不适应,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态度)的不适应。

  再有就是教育内部又重新出现对教师培养途径的不同看法。包括是否需要加强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是否需要实行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中就提出:“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就变成了各国教师教育的主题。现在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也已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课题。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和重要目标

  胡锦涛同志特别指出,希望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比较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在学校内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常常对教师的专业心态发展并不很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和重要目标。

  “静心”就是使内心平静,“潜心”就是用心专和深。静下心来就是使内心平和、宁静,潜下心来就是用心专注、深入。教师教书要静心、不动荡、不浮躁,教师育人要潜心、不繁杂、不肤浅。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仅表现出对于教师职业心态的关注,而且也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在,在教师队伍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浮躁、肤浅的问题,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有一种职业倦怠和职业困惑。

  教师的这种职业倦怠如果蔓延,无论我们花多大力量搞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最终也很难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内因,即教师的自我修养有待加强。但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其外因,即教师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我们现在讲学校生态,讲建设学校文化,往往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方面考虑得多,但是我们也要关注目前教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因包括过重的压力、无限的责任、繁琐的管理、文山、会海、检查风,再有就是个别扭曲的舆论,使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下,很难让教师静心和潜心。

  因此,要使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改善教师的生态环境。

  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这一次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实际上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是广大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基本依据。

  概括起来第一是爱岗,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第二是勤奋,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第三是创新,要勇于创新,要奋发进取;第四是乐业,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爱岗、勤奋、创新、乐业是国家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自我修养的准则,广大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同时,应该改善教师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要一方面喊“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但实际做的那一套却是使教师静不下心来,潜不下心来。我们应该在改善教师待遇,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投入的同时,创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文化,也就是教师的生态环境,也就是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在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建设上下功夫,用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建设来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教师得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在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建设上,当前要重点倡导服务文化、情意文化、效能文化、节奏文化、团队文化,这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该着重创造的生态环境

  服务文化就是要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性。我们强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同医生的专业发展,医生是在和病人的互动过程中发展的,如果一个医师只是去参加了这样的学习,接受了那样的培训,从来不研究病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医师。如果教师经常去参加这样的进修,进行那样的培训,进行各种观摩课、研究课,但是最终他并没有研究过学生,没有跟学生之间真正形成良性的互动,那恐怕也不能叫做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地以学习经历等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否则教师往往会以追求学习经历而冲淡了为学生服务的实践。教师也不能只从书本了解学生的共性,从而取代研究所面对的学生的个性。我们现在缺少对具体学生的个性研究,现在做的很多研究课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讲,反正一节课讲过很多遍,不认识学生没关系。这就造成了一种误导,即不必重视学生需要,不必了解学生,特别是不必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再者,就是不能将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倒置。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成为名师要通过搞研究课、甚至靠赛课成名,结果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倒过来学生为教师成名服务。当然,还有一个倒置应当防止,就是不能让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目标倒置,服务文化一定要真正地建设起来。

  情意文化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性。如果没有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教师很难在他的专业发展过程当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欢乐。我们应该改进管理,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因素,使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充满情趣。要减轻教师过重的压力,统筹相关的工作,明确学校和教师的有限责任。要推进“精益”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过程当中的不必要的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现在往往花很大的力量把管理复杂化,好像不复杂不足以体现我们的水平,许多繁琐的环节汇集在教师身上,教师就很难静下心来和潜下心来。当然还要引导舆论来正确地看待教育,使教师体验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总之,要尽量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和富有情趣的氛围。

  效能文化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务实性。要重视教育效能与负效能的研究。学校教育当然对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良的教育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重视负效能的研究,很难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完善。另外,就是不能只注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变化,更要注重教育的实际进步。变化不意味进步,要通过变化取得进步,进步才是目的。最近,美国专家来评价美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结论是“变化很大,进步很小”。我们同样要防止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工具理性膨胀和价值理性缺失,如果我们可以历数做了多少工作、发生了多少变化,但唯独讲不出教育面貌是不是真正有了进步,原有的问题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那决不是我们的追求。

  节奏文化是指教师专业的发展的稳定性。要重视教育研究合理的周期,我们要“好中求快”,要警惕“快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要重提“教育的改革一切要通过实验”。应当说,现在比较忽视实验,决策常常只用专家论证取代实验。其实,通过专家论证的东西,如果没有实验也可能是不完善的,甚至于有的时候也是片面的、错误的。因此,专家论证当然重要,但是不经实验也很难作为决策的依据。另外,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防止简单地以数量的要求冲淡质量意识,防止将培养名师、推出教育家变成“造星运动”。名师是在长期同学生、家长、社会互动当中获得广泛、高度信任的教师。所以应该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防止简单地把教育评价评比化,要提倡对评价的再评价。

  团队文化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性。教师队伍要在学习型组织当中成长,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所产生的凝聚力使教育总体效益大于教师个体效益的总和。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与专业发展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使我们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更是我们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课题。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6日第6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报告有感
浅谈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专题《谈师德》
罗滨: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高质量育人?
【特别关注】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任重道远
将“教师培训”升级为“教师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