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个性化教育促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以个性化教育促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六中特色德育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09-30     作者:赵金波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六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专门教育学校,生源为普通中学委托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在对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转化过程中,学校创造性地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本校实际相结合,遵循基础教育普遍规律,努力探索实践专门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内涵,创新专门教育思路,掌握专门教育方法,形成专门学校特色,把学校打造成学生愿读、家长放心、普校信任、社会满意、孩子健康成长的基地与平台。

  “十二五”初期,依据学情校情,六中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教育工作主体、德育依靠力量和德育资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得到发扬;最终达到孩子转变,家庭幸福,学校安宁,社区稳定,社会和谐之目的。

  集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学习研究、总结提升,六中人高屋建瓴、鞭辟入里,认识到“变共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代表了专门教育学校学生德育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是教育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采取“三注重三改变”的模式,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思维,形成特色教育机制。即在抓好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学生教育的个性化。改变过去对学生教育目标相同、内容相同、方法相同,上大课、搞活动、灌输多的注重共性,忽略个性的教育思路,使教育根植于每个学生和学生的具体问题上;改变以往对学生教育的目标过高、要求过多、范围过广、内容模糊的重视群体、忽视个体的教育模式;改变过去对学生教育的学校紧忙活、学生频繁受教育,但效果不理想的只见程式、不见成果的教育局面。

  德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专门教育尤为如此。六中的“个性化德育”是“德育实效性”的主动尝试。德育必须从小到大,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一以贯之;否则,就会毫无生气、形式主义、生搬硬套。六中人独辟蹊径,苦心孤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色,找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现代教育的最好注脚和定位。

  六中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不刻意追求学生教育过高、过大、过全的目标,而是把教育落实在每名学生身上和每个具体问题上;不刻意追求将所有学生都变为优秀,而是立足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刻意追求每个学生改掉全部毛病,而在于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方案策略为:降低教育目标,缩小工作范围,突出帮教重点,方法因人而异,确定整改时限,全员集中工作,争取阶段效果。

  通过采取阶段性设定个性化教育工作目标和帮教重点,使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改正存在的突出毛病,形成自我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意识,增强点滴改变,逐渐进步的信心,使学生本人、家长,感受到切实的变化和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效果。

  这种德育是到位的,务实的,非人云亦云,隔靴搔痒。好高骛远不是教育,无所作为不是德育。方向比位置更重要。教育是科学,德育是艺术,育人是事业。只有选对了路子,持之以恒,才能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六中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做法是:掌握底数。新生入校后,学校对每名学生组织心理、法制、文化状况测试。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员、学校心理和法制中心教师分别进行谈话。掌握每名学生的具体问题,汇总出每名学生的综合分析,作为个性化教育的依据。

  确定个性化帮教重点。本着将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对象落实在每名学生身上、学生的具体问题上的原则,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参照综合分析,从其全部问题和特长中,确定1~2个突出问题和特长,作为阶段性帮扶重点。

  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个性化教育措施。学生依据个人发展愿望和确定的突出问题与特长,形成阶段性自我发展目标。教师全员组织帮教并建立了教师关爱委员会,采取党员结对子联系学生的方法等。

  发挥学生特长。学校开设了心理、法制、《弟子规》、合唱舞蹈等思品内容和美式腰旗橄榄球、茶艺、制陶、种植养殖等劳技内容的校本课程。成立学生文化社团,采取个人选择的办法,让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个人问题,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我约束力,提升自尊心和自强意识,巩固个性化教育成果。

  阶段对比分析。每个学期,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法制、文化状况检测,获取每名学生和学生群体的阶段变化、全面情况与发展状态的综合材料。班级管理委员会对每名学生的转变、个性化措施达成情况进行分析。突出问题得到明显解决的确定下学期新的帮教重点;问题转变效果不佳的则继续帮教,制定下学期工作对策。

  注重激励。对突出问题明显纠正的学生,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和定期进行表彰,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对每名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班级管理委员会随时向家长通报,形成家校合力。2012年和2013年,学校举办了2次优秀学生夏令营,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教育效果。

  建立德育档案。从学生入校开始,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了个人德育档案,包括学生在原校表现、入校原因、家庭教育环境、入校后各方面状况、个性化教育情况等,全面掌握、记录和反映学生的个人情况。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思路的转变,开辟了专门教育学校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没有个性,就没有天才。”人性化决定了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教育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教育。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的统一。创新一小步,前进一大步。标新立异的现代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赵金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六点建议
教育部拟规定:学生违纪严重可要求家长到校陪读
美国的天才教育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
回到课程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