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同使我们愚蠢

相同使我们愚蠢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2013-05-24

  南方朔

  人们常说,人是物以类聚的动物。我们透过镜子,找和自己一样的朋友。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自己想看的信息。

  稍早,哈弗教授、现任是白宫官员的桑斯坦在所著的《网络共和国》里表示,网络的发达并不会促进意见的沟通,只是让人们更加物以类聚。

  前几年,罗格斯大学教授卡兹及同僚在近代第一本讨论手机文化的著作《不断的接触》中也指出,手机并没有让人因为方便而扩大沟通,只是使人和固定的别人所形成的“死党文化”,更加突出。

  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不同”极为排斥,只有“相同”才可使人觉得放心和有归属感。这种寻找“相同”的人、事及信息的本能,早已成了人的第二天性。

  这种事如果只限于个人生活的范围,那还无所谓。但若涉及公共事务,那可就严重了。所谓的亲信政治、党同伐异、分帮结派等,都因此产生。

  当物以类聚形成,这时同类的人,对各种信息,就会产生选择性的接受、选择性的排斥,以及自然而然的视而不见等,从而带来致命性的缺点或盲点。因为这种缺点及盲点,整个社会的是非对错有时就会完全混淆。

  物以类聚无法避免,也不应避免。但在物以类聚的同时,人们也应警惕到它有许多致命的缺点。

  “相同”会造成集体的愚蠢,因此在追求“相同”时,一定要抗拒主观的好恶,要用“相异”来平衡,要接纳见解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要去正确理解自己根本不喜欢看到的信息。 (摘自《青年文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笑人不笑,自批人不批
思想
infj是不是很爱跟人绝交?
校长要有“容量”
一开始对别人太好的人,总会被嫌弃?丨交往背后的心理
鬼谷子:人心是感性的,学会利用“近因效应”,助你轻松操控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