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精神的高峰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苏同安老师的境界与智慧

  苏同安,男,1964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任教至今,30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工作,系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

  苏同安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做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把生动深刻的育人元素和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育人、教科研工作中,引领学生求真思源,做人成才,与学生一起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从他所发表的二十余篇论文《数学知识中蕴含着生动的“育人元素”》、《看不见的战“线”》、《“一题”释“全景”》、《用运动的观点分析两条二次曲线相切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n”的“变奏曲”中体悟一类数列问题的本质》、《与导函数零点“对话”的三种策略》……和撰写的著作《走近哲学,爱上数学》、《天下“无”题》的标题中会略见一斑;从他主持研究的省重点课题《合作探究、分层推进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如何挖掘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层”的价值》及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中也有所体悟。

  在高考竞争激烈的人口大省——山东的一个小县城中学里,他取得过所带一个班在淄博市进入山东省前200名的18名学生中占了6名,有4人进入清华、北大的优异成绩。在体现智慧和意志的全国数学竞赛中,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勇夺全国一等奖。他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课题研究,所授课被纳入国家课程资源库,参与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利用各种方式尽心培养青年教师,在全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中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先后荣获淄博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教育教学创新人物、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十佳师德标兵、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说起苏同安老师,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不管是后勤工作人员还是一般学生,无不对他有一种敬仰之情。可是,与他交谈,他又是那么的谦卑,认为自己原本平凡普通的一个教师,只不过做了一些本应做的事情。可他的人生境界与教学智慧,却又是非凡的。这令我想到,《周易》中之所以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真有一语中的之妙。只有“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者,才会具有这一“谦卦”的品质。

  支撑这种高格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随着走访的深入,笔者也被他的境界与智慧所深深打动。读者不妨随着我的笔触,去感受苏同安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那些深层意蕴。

  安顿心灵

  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这恰恰构造了大自然内在的和谐。人亦如此,人的一生,会有成功,会有顺境,也会有失败,也会遭遇逆境;这恰恰构造了一个人的生命和谐。成败、顺逆、得失,都属于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链条,谁也无法打破它。所以,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没有必要骄傲自满,洋洋得意;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也不必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明白了这个道理,生命才能长期处于优质的状态中。

  苏同安,就是这样一位宠辱不惊的老师,他明白天地之道,生命之道,在任何时候,都保留了一种平和的心境。

  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从不过分惊喜,因为他认为这原本就是自己积极工作过程的结果。听到自己任班主任的班级有四五个考上清华、北大的时候,他心如止水,认为那当是意料之中的平常之事。自己的学生参加竞赛,获取了全市仅有的两个全国一等奖时,他也只是淡然地笑笑,因为在他看来,有收就有种,结果固然很好,而过程才是最美丽的。有的人为了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大多事与愿违;即使一时获取奖励,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生命发展的一种障碍。

  在考试监场的最后阶段,老师都要提醒学生说:“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请同学们把握好时间。”结果,不少考生因为紧张或压力、或答题的障碍不能静下心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自习课的最后十几分钟、周末放假前课堂上的十几分钟、吃饭前自习或课堂上的最后十几分钟,都有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冲击。让学生在这些时段也静下心来,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都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苏同安发现,一千多个学生同时涌入餐厅的时候,一般是不可能立即买上饭与吃上饭的。可是,饥肠辘辘的学生是很难有耐心等待下去的。于是,苏同安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他对学生说,我们能不能晚去十分钟,一是可以节约排队买饭时间,二是也让心灵安顿下来。其实,即使早去,也未必就能早早吃上饭,而且心理会处于急躁状态之中。开始的时候,看着奔向餐厅的其他班级的学生时,班上学生的心里也已跃跃欲动。可时间一长,他们有了一颗定心,从从容容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直到十分钟后,才从容不迫地走向餐厅,不急不慌地吃饭。

  周末放假,不管是到车棚推自行车,还是到外面挤公交车,抑或跑向来接的家长的车,都因人多、忙乱而无法较快地走出校门,十多分钟甚至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大多处于行动之乱与心理之慌中了。更有甚者,还没有放学,心已经飞出了校园,由此影响的学习时间就已经不是十分钟、二十分钟了。苏同安告诉学生,我们能不能静下心等一会儿再走,可以学习,可以做其他事情。学生对于苏同安所讲的道理是深信不疑的,于是,任凭外面热热闹闹,他们班的学生依然安安静静,或读书,或复习,或做作业。放学二十分钟后,他们才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走出教室。苏同安说,这种安静现象的背后,则是心灵的安静。当苏同安将这些道理讲给家长之后,他们感到万分满意,深为能有这样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而欣慰。

  在一般人都很急躁的时候,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即使如高考这样的特殊场合,还有十分钟就到交卷时间,苏同安的学生一点儿也不着急,表现出了特有的淡定与自然。苏同安认为,他的学生大都能比一般考生因心理安然而多考一些分数。尽管这不是他追求的目的,可有了心灵安顿之后,有些好的结果就不求自得了。

  有一年,夫人在医院生孩子,苏同安家中失盗。他微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当是生命经历中的一个有趣的链条,并由此告诉同学们,何以失,又何以失而又得。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在说一个玩笑,轻松而又幽默。因为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同时,他也告诉学生们,说不定哪一天会出现一个想也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厄运,可是,不要慌,也不要乱,更不要痛苦,而是坦然接受,乐以待之。这样,你的心灵就永远处于幸福状态中,也绝对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与学习。

  在与苏同安的学生耿直聊天时,他感叹不已地说:“苏老师的心态十分年轻,特别像小孩。跟他比的时候,我比较老;我跟他去领东西,他走得比我快。跟苏老师学习一年多了,不管任何时候,他给我们呈现出来的,都是活力四射,都是精力充沛,都是满脸阳光。跟着他,永远是快乐的,永远是幸福的。”

  有的时候,苏同安又特别的静,名利诱惑对他而言,绝对是刀枪不入。想到他,也让自己的心灵安顿下来,不知外面风雨,听不到他人声音,唯有大道归一的感觉。

  教师与学生说到苏同安的时候,对他一致的评价是:“他永远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无条件的积极的人!”

  良好的心理品质一旦形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但有益于当下,也可以受益于终生。

  一诺十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看来,只有将易事小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做好难事,做成大事。

  苏同安是一个可以做好难事、做成大事的老师,而且,他就是从易事小事做起的。

  1999年桓台一中搬迁到地处相对荒凉的新校区,条件比较艰苦。苏同安担任班主任,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一个学生说:“你们老师还好,可以回城里吃饭,我们真苦啊!”

  苏老师就问:“要不要我陪你们吃晚饭?”

  学生说:“当然好了,可你是不是随便说说?你能坚持下来吗?”

  苏老师说:“不!我是真的。”

  学生来劲了:“你能陪我们多长时间?”

  “十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从那天起,苏同安就与学生们天天在一起吃晚饭。

  一次开县政协会议,苏同安要回学校陪学生吃晚饭。领导对他说,根据要求,委员们要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谈谈工作。可苏同安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回到学校,与自己的学生同吃同谈。

  这会不会让领导不高兴?苏同安不能再多考虑,因为他对学生的承诺是不能食言的。

  其实,这个约定有时还会让更多的人不高兴。比如遇上结婚喜宴,为了陪学生,他只好婉拒;朋友同学聚会,他也只好缺席。

  苏同安的孩子就是在桓台一中就读的高中,空余时间是多回家陪孩子,还是在学校里陪自己的学生?这当是一个二难推理!

  孩子高中状态的优劣十分重要,只要四五分钟,就可以从学校走到家里,陪陪孩子,让他感受来自父亲的关怀,该是何等必要!可是陪学生十年的承诺“岂虚言哉”?这还不只是一个诚信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在吃饭的时候,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对于成长中的他们,太有必要了!

  二者只能取其一,如何办?苏同安毫不犹豫地选取了陪学生。

  开始的时候,孩子心理也不平衡,我不也是学生吗?更重要的是,我是您的女儿啊!为什么爸爸非要陪他们而不陪我?爸爸与他的学生吃饭的时候谈笑风生,我怎么就不能和爸爸一起说说心里话呢?

  苏同安并不做太多解释,他想让女儿自己去思考取舍的意义。

  后来,女儿想通了:“爸爸回家,只能陪我一个人;他在学校里,却可以陪四五十个人。还是爸爸做得对!”

  父女相对而笑,无需多言,心灵相通里,有着很多美好的东西。

  现在,女儿已经在美国读博士,各方面都很优秀。她,很多是受了爸爸的影响,才有了这些成绩的。

  听到这话,苏同安很是欣慰。不只因为孩子理解他、敬仰他,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与学生同吃同心的快乐,收获了他们更好的成长。

  据逯志平副校长讲,苏同安与学生在一起吃饭时的那种自然与快乐,真的很动人,也很美。有人说,苏同安老师太高尚了。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他愿意与学生在一起吃饭,学生也愿意与他在一起吃饭,是双方情愿,而且都有收获,这与高尚并没有多大关系。

  从1999年承诺之日起,只要学生在校,他就一直与他们一起吃晚饭。现已走过了14个年头,他还是一如先前,在餐厅里与孩子们一起吃晚饭,一起说笑,一起快乐。

  据张涛老师讲,明年5月,苏同安老师的孩子在美国读博的硕士阶段学习就要毕业了,美方学校向苏老师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这令他特别高兴。可是,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不去美国了,因为那个时段正是自己的学生即将毕业的前夕。再说,如果哪一天,餐厅里没有了他的身影,对于学生来说,那该是多大的遗憾!

  这多少让女儿有点扫兴,可是,她很快理解了爸爸。她知道,爸爸是离不开他的那群学生的,他们也是爸爸的孩子啊!

  是的,苏同安离不开学校,离不开他的学生,那是他的精神归依。当然,学生也离不开他,他是学生的心灵朋友与精神导师。

  天下无题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所做之题,可谓多之又多,“题海战术”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以至让不少学生谈题色变。可是,苏同安却用他独特的“天下无题”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思想方法生成、发展、联系的过程和本质,体悟知识的乐趣。而且把这种思想方法自然地运用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滤尽浅薄与浮躁,澄清迷惑与困顿,克服困难与挫折,提升思想与理念,与学生一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这其中的“无”体现的是对“有”和“无”辩证统一的思想认识,是运用转化思想看待事物或处理问题的育人艺术,是追根求源、纵横探究的科学方法,是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进取行为……

  苏同安认为,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所形成的推动文明不断发展的智慧、思想和方法,以及由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生成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罢了。所以,在课堂教学、学习或解决问题时,不应只瞄准结果去“征服”问题,因为那样可能会急功近利,不求甚解。而是相当于去感受或欣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用心去“体验”知识方法生成的过程,用欣赏“风景”或“艺术”的心态来对待问题。而且要注意策略方法,不要在某处“奇特”的风景前流连忘返,就一定会有满意的收获。

  苏同安以此引导学生,在抽象、单调或烦琐的数学问题中,融入了生动的艺术元素和哲理,把考试中的22个大题当作22个风景区,可以把各个题目当作黄山、泰山、华山……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相当于通过这些景区,既不要流连某一处风景,也不要走马观花;要以平静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个题目,去体会个中的奥妙。当你去游览名川大山时,就不认为是一种痛苦,而是有了一种很美的心境。有些山未必登临其顶端,比如喜马拉雅山,即便抵达海拔六七千米的山峰也会大有收获。有了这种心境,在做一道题的时候,就是在体验,在欣赏;再做一道题的时候,再体验,再欣赏。很难的题,就是壁立千仞的山。不能领略其高峰的美景,也可以领略登山过程的风景。有了这种心态,再做题的时候,就会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去做题,就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转化思想,就能认识到追根求源、纵横探究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会逐步理解“有”和“无”辩证统一思想的本质,从而能够熟练而灵活地运用,欣赏或感受到更美的数学风景。苏同安说,任何一道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它、解决它。一道题,之前一定还有题,之后也一定会发展;题目再小,也蕴含重要的“数学元素”和丰富的“思想方法”,追根求源、纵横探究,不但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还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知识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就会有一种贯通的感觉,自然会提炼出相应的思想方法,不但会解一道数学题,还可以会解与之相关的各种题。无“题”的境界和思想认识会逐步提升。

  比如有学生从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切西瓜,三刀最多能切出多少块?苏同安回答了。问四刀五刀呢?苏同安又回答了。因为苏老师不是就西瓜谈西瓜,而是将西瓜抽象化。西瓜,就像是空间的一个大球。而刀呢,就像平面。所以他把此问题转化为更为一般的问题:n个平面最多能将空间分成多少部分?然后又引领学生追根求源,首先“退”回到一般小学生都知道的最基本的点和线,从点分直线、直线分平面开始感受、探究,便会自然地、逐步地解决平面分空间的问题;这个“退”不但是为了求源,还是为了更好地“进”,既能由特殊到一般,提出或解决更为一般、更为综合的问题。又能纵横联系,与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发生智慧地碰撞与融合。了解了这些之后,就会认识到“思维量”比“题量”更重要,解决很多问题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苏同安认为,有了这样的体验和感悟,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就如同小说中的人物,是有秩序、有层次、有个性、有联系的,它们往往在不同的场所不断地发展与联系,透露其本质及规律,同学们若能在不同的背景中去认识它们,比较、区别及应用它们,就会准确、深刻、持久地掌握它们,也就注重了思维的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逐步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用思想方法去统领知识、联系知识、理解知识,从而熟练灵活地运用。这样,便会引导学生进入宽广的数学世界,登上神奇的数学殿堂,去看图与形编织的美丽彩虹,听数与式奏响的动人韵律,感受数学之大美,体会数学之价值。

  为此,苏同安还赋诗一首:“问题诚可贵,思想价更高。两者若相依,天下本无题。”

  何止于做题,任何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都难不倒他。

  苏同安曾经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上四个不同类型群体(文科班、理科班、试验班、奥赛小组)的数学课,每天有四种不同层次的教案……面对这些,他乐观地对每天都要学习多门功课的学生说:“只要充满信心、端正心态、积极乐观,一天做五件事可能会比做一件事做得好,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做五件事效率会很高,从一天的开始就会在科学、严密的计划下层层推进,不会松懈;二是做这几件事情时往往会互受启迪、融合渗透、互相促进,综合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而做一件事情有可能会从上午拖到下午,从下午推到晚上,甚至会留到明天,若这样,做事的能力、效率一定会越来越低,还会形成不良习惯,实际上人们的各种能力就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中磨炼出来的。”

  苏同安的“言”总是有“行”来支撑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非常精彩。更重要的是,他给了学生巨大的精神鼓舞,让他们也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能难倒苏老师,因为他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有一个必胜的信心。这些精神能量,在有意无意间传递给了学生,从而让他的学生也有了精神力量。

  仰之弥高

  笔者见到苏同安老师的学生时,他们几乎个个都很兴奋,能够谈谈自己的老师,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

  高二学生何云说,苏老师的课简直是精彩绝伦!

  他的激情会感染每一个学生,时而如哲人一样发人深省,时而又如婴儿般发出奇妙的声音。即使你一夜未睡,到了他的课堂上,也会睡意全消,亢奋不已,将全部的精神投注他那神奇的教学之中。

  一次苏老师讲数学中的双曲线,很多学生都哭了。因为他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育人”的元素,若把双曲线比作学生成长的轨迹,双曲线的渐近线宛如父母或老师的视线和情怀,他会时时刻刻关注你。不管你取得多高的成绩或事业有成的时候,他不会去干扰你或有求于你,而是会给你更全面的支持和更美好的祝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或挫折,他更会及时给你帮助和依托。

  他讲数学,不只是讲知识,更多是讲哲学辩证法。一个问题,他至少要用四五种方法来讲,让你从这个领域神游到那个领域,进而对这类问题产生一种辩证的思考。

  王海艳同学说,苏老师是一个读不透的老师,他的课堂容量太大了,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故事,从什么题目开始,由表及里,非常透彻,深入浅出。让你感到,上数学课是一种高级享受,也是抵达高级思维境界的必由之路。

  他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博大的历史观。一般数学老师上课不讲数学故事,他讲,而且讲数学的曲折发展。在科学杂志上才能见到的,他也讲。他对世界几千年的科学发展深有研究。他说,我们处在这个历史时期,对未来要有一个发展的观念,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视野,而且还能让学生得到很多启迪、感动和动力。

  在学生的眼里,苏老师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左手写字,右手画图。字不但工整,而且堪称漂亮;图不但正确,而且堪称艺术。班里的黑板报与手抄报上,每期一定会有他的笔迹,还有他的艺术设计,因为那是一个亮点,太漂亮了。

  一次学生上完音乐课,苏老师正从另一个班下课出来。于是,同学们个个高喊着“老苏”的大名,将他拉到自己的教室,逼他与同学们一起唱歌与跳舞。苏老师本来就能歌善舞,一融入学生之中,就有了独领风骚之美。他的舞跳得美极了,歌也唱得美极了!这个时候,什么老师,什么学生,都已经难以分辨清楚了,唯有彼此的感情、美妙的旋律,在弹奏一曲师生和谐的乐章。

  老苏的精彩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他看着学生擦玻璃,就要一拭身手,给学生更好的方法指导,身段特别滑稽,擦得特别干净。比如擦阳台,扫卫生死角,他做得既快又好,富有创意。

  苏同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外面高薪聘请他去做事的也多起来。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说得很朴素:“我要先照顾好我的学生,因为我的学生太需要我了。”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在当今这个社会里,还会有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之士。可苏同安说,这不是什么高尚,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是做其他事情无法替代的。有些东西是暂时的,金钱也会褪色;可是,与学生的感情,却永远是美好的,是历久弥香的。

  其实,他并不富裕,可是,他实践了孔子的思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不应该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们都厌恶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就不会摆脱它。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教师并不一定真正能够做到“见得思义”;而苏同安,则地地道道地做到了。

  何云同学感慨不已地说:“人怎么能清白到这么透彻!”她说,我长大之后,也要像老苏那样,不要关注周围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去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的事情。

  学校规定要做的,苏老师做得尽善尽美;学校没有规定要做的,他也要做到尽善尽美。他比学生到校要早,他绝对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感化学生,让他们也成为高素质的人。

  他从来不将学生的成绩公开,不过,他会与每一个学生谈话,逐一分析利弊得失,然后,则是一番鼓励,让学生乐而忘归。

  班长耿直同学说起苏同安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老苏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上课的时候,他绝对不喝一口水,他说,那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他不希望学生带手机,他如是说:“你现在是无产阶级,重点是学习。我虽然是有产阶级,为了和你们一样,至少十年不带手机。”何止十年,直到今天,他还是没有手机。其实,找他并不困难,不在教室,就在办公室,或者在学生宿舍、食堂。有的学生说,找老苏很好办,学生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其实,笔者与学生告别的时候,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谈着他们的苏老师。那份敬仰与爱戴,让我想起到孔子高足颜回称道孔子之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因为苏同安所留给学生的,还不只是知识,更有智慧,以及心灵与人格层面的美质。(陶继新)

  中国教育报 2013-11-25 第4版教育展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09期】集合小练习
初中数学的终极大杀招:老师说把这份资料吃透,数学绝对不下百分
奥赛辅导对优生的培养
征稿选登丨高二学生的思考:建系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最重要的17个思想方法!老师说很重要!家长一定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