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级教师 特别校长 特色课改
特级教师 特别校长 特色课改

——记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中学校长江思容

【江思容简介】

全国数学教育优秀园丁、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十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培训班特聘专家,中学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在国家、省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数学教学》期刊杂志全文转载。

【江思容语录】

■校长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大问题想得越深刻,小事情做得就越有效果。

■只有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一所有灵魂的学校,造就一批有智慧的教师,培养一代有灵气的学生。

■课改,既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应是一种行动。

■校长,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的空想教育家,而要脚踏实地,做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思考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的校长,当然会受到教师的信赖与景仰。

■我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感受,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育到底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教师只是满足当一个优秀的教书匠,还是力争做一个教育家?”这曾经是无数在一线岗位上奉献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所共有的困扰。

然而,湖北省十大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武汉市洪山中学校长江思容却举重若轻地引用《道德经》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赋予这一严肃的话题以深刻的禅机——“当我把自己定位在教师岗位上时,我一定会把自己定做成具有超凡能力的实践家,当我把自己定位于班主任岗位上时,我一定把自己打造成勇于探索的教育家,当我把自己定位于校长岗位上时,我一定把自己发展成心智卓越的教育思想家。”一语道破这个问题的玄机所在。

2012年,武汉市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在这场变革中经历了两年跌跌撞撞的洪山中学,却开始显得举步维艰。江思容清楚地记得,2012826日,在洪山区教育教学工作会上,代表洪山中学展示学校两年课改成果的青年教师区级汇报课,迎来差评如潮。“课改经验水土不服,洪山中学消化不良”,“越改越走下坡路”,一时之间,家长的失望、教师的困惑,同行的讥讽、领导的怀疑,洪山中学如同一叶扁舟,面对课改的巨浪,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校之长,江思容给了老师们这样的答案:别人认为没有把握好的事,往往习惯于往后再做或者永远不做,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成功的法则之一是,你要学会从现在开始做别人认为没有把握的事。别人明天才能想到的事,我们今天已经未雨绸缪,等别人明天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早已捷足先登。“困难在所难免,重要的不是解读事物变化的趋势,而是回应这些趋势所作出的选择,在困难面前选择进取,遇到的只是暂时的挫折;在困难面前选择退却,收获的将是永远的失败。”江校长的话为面临“此门不通”的洪山中学打开了一扇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课改,既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应是一种行动。”在开学伊始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江思容校长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为老师们指明了课改的三个现实需要。

一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课改促进办学提格。“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改首先是改课,研究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课外轻负,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提格。”洪山中学曾经也是洪山区乃至武汉市的传统强校,2003年,由于洪山教育的区划调整,洪山中学初高中两校分离,撼动了学校发展的根基。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城市结构功能的调整,新兴的居民社区集中外迁,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使得洪中作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消失殆尽,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80%左右,生源数量急剧减少,生源结构严重倒置,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学校发展举步维艰。“学校要逆境生存,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课改是洪山中学实现办学提格的必然选择!”

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改促进质量提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说:“在经历了若干年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起着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教师,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生活是痛苦还是幸福的权力。”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到底应该坚持怎样的人才观、质量观?中国的创造型人才在哪里?“作为教育工作者,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唯有改革课堂,让教育找到合适的方向,学生才能健康成长。”这是江思容为洪山中学给出的答案。

三是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课改促进教师提能。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的核心领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江校长认为:“区域教育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需要不仅是精英教师的引领,更需要大众教师及区域常态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旧有的教育模式里,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教师所从事的劳动不是教育的创造,而是知识板块的复制和迁移,“我们不创造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这种简单的重复操作方式,让教师逐渐蜕化成一个机械的脑力操作者。“教育一旦失去了思考与创造的本质特性,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伴随着职业智能的萎缩、专业素养的蜕化,同时出现的便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倦怠。”

“自己选择的道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我们别无选择!”面对课改的劈头巨浪,掌舵人江思容用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断绝了许多战战兢兢的念想。洪山中学这一叶岌岌可危的扁舟,终于重新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江思容通过“四化行动”,为洪山中学课改行动初步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为高效课堂建设找到了起点,探到了高点,找准了落点,清除了盲点。

找到起点——“三小教育”,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

“三小”,即是:在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实施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落实形式上采取“小处入手”。三小教育的前提是小班教学,核心是小组学习,关键是小处入手。三小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观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诱发学生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江思容说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聚焦“三质”。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之质,“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革。二是资源分配之质,小班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关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成为可能。三是学力发展之质,小处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现实成长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包括学生认知系统的基础、情意系统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及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结果。

2.能力突出“三主”。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放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学习是课堂的主线,小组学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互助共进,催生了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三是学得是评价的主尺,小处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关注学生学得的细微。

3.建设强调“三步”。一是组织的建构,小组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别的平衡、性格的互补等多种因素,确保组间的静态平衡与组内的动态平衡。二是机制的建立,建立组内对子互助合作机制和组间竞争激励机制。解放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释放他们被压抑的学习潜能,学习动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三是文化的建设,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化符号,实现“以文化人”的基本目标,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小组文化使学生兴趣增浓,学力增强,发展增速。

探到高点——“课堂文稿”,净化高效课堂的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改革绕不过去的命题是减负增效,2010年,洪山中学以“课堂文稿”为依托,净化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彻底实现“课堂文稿一本通,各门功课零资料”。课堂文稿就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案的“教学练”三合一的课程资料,它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高点,作为高效课堂改革的有力支撑,江思容校长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

1.编写立足“三基”标准。一是基于课程标准,二是基于教材解读,三是基于学习起点,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强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文稿的编写找到合适的层次结构。

2.研发落实“三动”推进。洪中课堂文稿的研发,依托三个层面的保障:一是战略联盟层面,依托《中国教师报》专家团队的思想引领,行为推动;二是学校自身层面,依托学校“课程研究所”首席教师的理论研究,学术带动;三是学科组织层面,依托学科教研组全科教师的实践反思,组织联动。三个层面的研究,将专家思想和教师智慧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文稿编写科学性、准确性、发展性、实用性。

3.质检体现“三定”原则。一是遵循知识与技能目标定量呈现,当堂可测的原则;二是遵循过程与方法目标定性呈现,当堂可量的原则;三是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向呈现,当堂可控的原则。

为了使文稿的编制更加严谨、科学,学校严格制定了编写的六大基本流程:个人主备、小组研备、首席审备、课前预备、课中续备、课后补备。

找准落点——“推广模式”,细化高效课堂操作系统

“尽管理论界对于‘学模式’的褒贬不一,但是在课改初期,对课堂形式进行必要的规范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先‘入模’再‘出模’。”

江思容介绍说,我们由原来的“448”模式进过反复试验、修正,最后提炼为“441”模式,第一个“4”是“4会”——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4会”培养的是学生的4个能力,即学生学的能力、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发展的能力。第二个“4”是基本流程——学、展、点、练。“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从教师层面出发应该怎么做呢?即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示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学习。“展”,是课堂展示。从展示的层次来看,6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为一个对子。组内小展示,组间大展示。展示的形式有口头展示、文本展示、操作展示。展示的内容是探究的结论、思维的过程、总结的规律、生成的问题。“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从点的方式来说,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要予以启发式的点评;当学生学习方向产生偏向的时候,老师要予以引导式的点评;当学生思维凝固的时候,老师应予以诱导式的点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向深入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发展性的点化。“练”,是课程检测的重点。学生学习效果好不好,从练的角度就能看得出来。练习的方式有两个层面,一是夯实基础,二是能力延伸。既要照顾好学的学生,又要照顾到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关于练习的设计,我们也从三个方面考虑:信息容量大、思维含量高、评价体量多。最后一个“1”就是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助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

“教学模式的重建与运用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落点,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体现的是一种方法,事实证明,没有绝对科学的模式,但一定有绝对科学的理念。”江思容说。

消除盲点——“分步实施”,强化高效课堂保障体系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理念的更新需要理论的学习,行动的落实则需要机制的保障。在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结合“三小教育”、“课堂文稿”、“44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硬化高效课堂的保证体系,逐步消除高效课堂改革的盲点。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抓实课堂实践。首先,学校将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学科作为试点,鼓励他们按照学校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评价方案的各项要求,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积累操作经验,反思成长得失。其次,将“个案经验”通过教育教学论坛在局部有限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鼓励不同学科备课组结合学科特色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形成超越。

2.以小组建设为重点,营造班组文化。洪山中学将小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渐进深入的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组长的培训指导——组员的分工合作——组规的修订完善;第二阶段:组内的微格系统——组织的文化植入——组间的竞争机制。小组建设实行“四位一体”培训的体系:政教处着重指导小组文化,教务处着重指导小组评价,班主任着重指导小组管理,科任教师着重指导小组学习。

3.以评价机制为手段,建立反馈网络。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多极的反馈网络,促进教学行为在自我诊断中不断地调整与超越。在评价内容上:一是过程评价:我们设计八个工作用表,严格监控教学流程,备课组教研计划表、教研活动情况统计表、课堂文稿使用情况统计表、教师听课情况统计表、补偿性练习情况统计表、拓展性练习情况统计表、首席教师工作用表、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统计表等。二是结果评价:做实三级质量分析。第一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分析表;第二级——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会——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第三级——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三级质量分析评价,督促教师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有学生的评教评学、教师的自我反思、家长的评教评学。我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网络,用适时的、适切的评价方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查、落实、反馈、提升等功能,为高效课堂的良性发展收集了有效的信息、提供有力的保障。

长袖善舞不如彩练当空

多年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使江思容认准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修则愚。为了强化师生对课改的认识,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三课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测活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为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困惑,我们积极开展课例研究行动,“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评课议课时采取“切片诊断,放样剖析,对症治疗”的方式,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的效果,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洪中讲坛分享研修成果。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努力实现每一名教师、每一节课堂“环环精致,节节高效”。

没有观众的舞者注定是孤独的,没有反思的行动注定是僵化的,课改作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绝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孤独狂欢。探寻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让课改作为教育者普世的价值追求,让中国的教育雨过天晴,彩练当空,江思容校长用他更为深刻的思考发出了这样的呼唤:

教育应承载怎样历史使命?学校应遵循怎样的创新机制?面对新一轮的课改,他经常会说,教育在本质上不是技术上的训练,更不是行为上的驯化。发展人格、唤醒人性、遵循人道、成就人生,应该是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使命。“也许我们不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但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健美的人格,毕竟,学生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掌握新的概念,适应新的环境,研究新的问题,开拓新的领域的能力,才是他们成功最重要的资本。”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潮头,唯有从旧的教育理念中蜕变出来,才能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教育的美好未来。当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才能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课改要取得成功,领导的重视是前提,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队伍的建设是保障,课改的信念是生命。领导的行政大推动,教师的头脑大风暴,学科的教研大创新,学校的考核大评价,四位一体的有机联动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改革取得理想的成就!

屈子东湖行吟阁畔,伯牙汉水知音琴台,在江城武汉,江思容校长和他的洪山中学,在课改之路上且行且吟且成长,一程山水一程歌,用自己的课改智慧和教育情怀谱写了一曲学校发展的华美乐章!(蔡胜求汪亮亮 杨保华 荣洲标)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14-2-26 第11版教育展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校长
享受教育的“理想国”
洗课,精彩由此流淌
葛文山教学管理经典语录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800多名教师来到武汉,结果太意外了……
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