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奋进中的淮安市新安小学
一所历史名校的崭新跨越

——记奋进中的淮安市新安小学

1929年6月6日,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诞生了一所素有“小好汉摇篮”美誉的学校,她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如今,她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伴随着时代的崭新跨越,掀开了她新的一页,在古城淮安这片热土上灿然而立。

这是一所历史名校

物换星移,光阴如梭。从1929年到2015年,80多年的历史,也许只是一瞬,这期间新安小学两易校名、五迁校址、薪火传衍、教泽绵绵……

这是一所历史名校——她是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的

1929年6月6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发展苏北乡村教育事业,在淮安(今淮安区)河下莲花街创办了苏北首所乡村小学,1930年春,陶行知先生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担任校长。当时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使学生具有康健的体魄,生产的技能,艺术的兴趣,征服自然的本领,改造社会的精神。”“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使新安小学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如暗夜灯火独放光芒。

这是一所历史名校,从这里曾走出了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

1935年10月10日,正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重要关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以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为宗旨,组成了“新安旅行团”。他们从古城淮安出发,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新旅”历时17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市,在中国少儿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在长期的修学旅行和革命宣传活动中,小团员们在“新旅”这所流动的学校里,边宣传边学习,运用“小先生制”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和思考,采用“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学会了自主管理,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发动民众,在革命宣传中发展了特长。新中国成立后,“新旅”的很多同志成为横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的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惊人奇迹。“新旅”的实践是教育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也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教育资源。

这是一所历史名校——这里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为进一步挖掘“新旅”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新旅历史的育人功能,2005年,学校在原新旅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面积更大、设施更完善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

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位于学校东南端,占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建筑风格清新自然,格调高雅大方,既紧扣淮扬民居和园林建筑的神韵,又体现现代简约时尚气息,是淮安市独特靓丽的文化景点之一。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于2005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被中宣部门、国家发改部门等十三部委确认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这是一所历史名校——这里倍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绩突出,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并派代表赴京参加了“全国教育群英会”;1979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1981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合格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百所名校”……

在八十多年的学校发展史上,新安人的点滴进步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关怀。1979年至今,国家很多领导同志为学校题词,中央有关领导先后来学校视察,指导学校工作,舒同还特地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回顾新安小学的一页页辉煌,思考党和政府给予新安小学的一项项崇高的荣誉,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所承载着光荣历史的学校。

这是一所特色学校

说她有特色,是因为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大树,把根深深地扎在新旅红色文化的土壤中,并通过“小好汉”成长教育这一绿色枝干,孕育出枝头的金色硕果——孩子们的金色童年,形成了“红色文化——绿色成长——金色童年”这一色调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

“新旅”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基因

“新旅”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旅”团员们热爱祖国、勇于实践、自主自立、不怕困难的精神,像一支火炬,在新旅母校淮安市新安小学代代传承,内化为学校的办学基因。 

举目校园,你会发现新旅红色文化的气息无处不在:行知楼、达之楼、铭勋楼、新旅苑,以及肖峰美术室、舒巧舞蹈房、王山实验室、大朋创作室,所有的建筑物和活动房都烙上了新旅人名的印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走廊上、办公室、教室里,新安小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随处可见;“讨饭要也去宣传抗日”,“舌战马超俊”,“保卫大武汉”,“毛主席来信啦”……学校月湖沿岸的栏杆上,一个个新旅故事浮雕无声地述说着新旅的光辉事迹;群雕“一群小好汉”、“周恩来与新旅孩子们”,把新旅精神凝练成为两座雕像,树立在师生们的心中;校园南端的新旅历史纪念馆,更是新旅红色文化的一座丰碑,把新旅的红色文化传统深深渗进脚下这片土地,渗进师生们的血液之中……

纵览学校的办学历程,你会发现新旅红色文化的踪迹无时不在:“新旅歌曲大家唱”、“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事迹大家演”、“新旅舞蹈大家跳”,每年开展的“学新旅”系列活动让新旅事迹、新旅精神在学生的心头永放光芒;“面对汪爷爷的书包”、“新旅爷爷奶奶十二我十二”,每学期举行的“学新旅”主题队会,让新旅前辈成为孩子们心中学习的榜样;“新旅班”评选、“新旅好后代”评选,让新旅前辈热爱祖国、勇于实践、自主自立、不怕困难的精神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习新旅精神,争做四有新人”、“学习新旅精神,开展新时期的‘三个生存(学会自我生存、帮助他人生存、关心民族生存)’教育”、“学习新旅精神,争当四好少年”,一个个德育主题活动,赋予了新旅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旅故事、新旅歌曲进课堂,进一步丰富了新旅精神的传承载体;“构建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研究”、“自觉行知,自主成长”研究、“传承生活教育思想,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基于新旅实践的小好汉成长教育研究”等学校主课题研究一脉相承、层层深入,将新旅红色文化内化为学校的办学基因,构成意蕴深厚的学校文化。

做新时期的“小好汉”——让学生像小草那样绿色成长

说新旅是一个传奇,不仅因为他们“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还因为他们在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师资的情况下,涌现出一百多名横跨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精英人才,他们中有原中国美院院长肖峰、香港艺术团艺术总监舒巧、国家一级编剧王树元、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著名光学专家王山、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设计室主任钱凌白……新旅成功的育人经验已经成为新安小学今后研究和借鉴的课题。新旅的成功育人秘诀究竟是什么?今天的新安人经过不懈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自主实践。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找准借鉴“新旅”实践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契合点?新安人经过不断求索,形成了具有新安特色的独特育人模式——“小好汉”成长教育。

“做新时期的‘小好汉’!”——这是新安人在深入研究新旅育人经验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共生关系后,提出的一个响亮的育人口号。这里的“小好汉”是当年陶行知先生对新旅团员的赞誉,表明学校要借鉴新旅的育人经验,以自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而这里的“新时期”又表明“小好汉”成长教育并非是对新旅育人理念和方式的全盘照搬,而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和校本实际,赋予它时代内涵和校本特色,这就是学校提出的“新时期小好汉”的核心概念——“会阅读、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以及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由劳动课程、活动课程、运动课程和思维课堂构成的“三动一静”板块化课程体系。

“会阅读、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这是新时期小好汉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阅读的兴趣和本领、独立思考的精神、自主自立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而这些恰恰也是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失的内容。提出这样的概念,正是新安人对当下教育缺失的一种补偏救弊的努力尝试,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的“精神补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新安小学制定并落实了学生读书行动计划,提出了读书行动六个“100”的目标——让学生在低年级阅读100本绘本故事,诵读100篇儿歌童谣;在小学六年中阅读100本优秀书籍,背诵100篇经典诗文,积累100段名言警句,自主练笔100篇,让读书行动有目标指引。学校编印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精选优秀诗文,让读书行动有教材依托。开辟了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让读书行动有硬件保障。推行了读书活动课程化、专题化、常态化等举措,让读书活动有课程支撑、有专题引领、有常态保障。开展了“好书漂流”活动、“赠人书籍,手留余香”图书捐赠活动、亲子阅读报告会、读书知识现场对抗赛、现场编故事大赛、读书节汇报演出等,让读书行动有交流平台。通过对“会阅读”目标的落实,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大量阅读。此外,学校还分别通过构建思维课堂、强化劳动教育、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使“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等目标一一得到落实。

“三动一静”板块化课程体系,这是新时期“小好汉”成长的基本途径。其中劳动课程以课堂学习、劳动基地体验、家庭实践、劳动技能大赛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学会基本生存技能,做一个勤快的我;活动课程以分年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系统的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一个快乐的我;运动课程以体育课和周末比赛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做一个健康的我;学科课程以推行“思维课堂”为抓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做一个智慧的我。

让我们走进新安小学,去感受“三动一静”课程板块带来的全新办学生态——

劳动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全神贯注地练习包饺子。放馅、轻摊、蘸水、翻折、捏边,动作一气呵成,一个个或玲珑可爱、或拙态可掬的饺子从孩子们的手里跳了出来。

校外蔬菜种植基地,一群孩子正忙着给丝瓜搭架子。嫩生生的丝瓜藤轻搭在架子上,显得娇嫩可爱。旁边的西红柿青红相映,仿佛孩子们可爱的笑脸。

学校“小好汉”剧场的舞台上,一群新旅小团员唱着“别笑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的嘹亮歌声,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并用他们的智慧斗得国民党特务狼狈而逃。这是该校四年级正在开展的“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大家带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街头,重温了当年新旅团员勇于担当的精神。

操场上,几名体育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上体育课。这里的体育课有些特别,都是“体育特长训练课”:有的老师在领着孩子进行足球脚法训练,有的老师在教孩子们花样跳绳,有的老师在教孩子打乒乓球……这正是学校开展的体育特长课程建设,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将自身的体育特长融入体育课,形成教师个人的课程特色品牌。

让我们把目光再转回课堂上,只见几名学生分成两方,正在为一个问题辩论不休。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真理的面容逐渐显露。课堂俨然成了辩论的赛场,老师就像评委,不时对双方的发言作出点评和引导。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思维课堂”创建活动。

“三动一静”课程板块,以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为核心理念,为新时期“小好汉”的快乐成长提供广阔的沃土。

为保障“三动一静”课程板块的有效落实,学校还推行以课程改革、课堂改革、课时改革和课业改革为内容的“四课改革”。课程改革——积极做好校本课程建设,开展“三动课程进课堂”活动。学校自编《做勤快的我——劳动课程》《做快乐的我——活动课程》《做健康的我——运动课程》《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大家唱》等系列校本教材,并分别落实到劳技、班队会、体育、品德、音乐等学科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目标、有督查、有考查,促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课堂改革——着力构建“思维课堂”,确立“基于儿童、驱动思维、自主生长”三大核心理念,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逐步形成“激发设疑、探析构建、培育深化”的思维课堂基本模式,让思维成为课堂的主角。课时改革——将每节课由40分钟调整为30分钟或者35分钟,每天由6节课调整为8节课,形成大小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使课堂更加精干灵活。课业改革——要求低年级学生作业在课内完成。中高年级学生作业遵循“差异化”原则,采用“分层设计、分类评价”的方式,将作业分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会阅读、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的育人方向,“三动一静”课程板块,“四课改革”举措,构成了小好汉成长教育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教育沃土上,新安的孩子们就像小草那样自然、健康、绿色地成长。

勤快、快乐、健康、智慧——金色童年的“八字真言”

红色文化的土壤,绿色成长的育人主张,孕育出新安孩子们的金色童年。金色童年是什么样子?新安人有自己的理解——勤快、快乐、健康、智慧。走进新安校园,赫然入目的是每个教室外面的班级文化墙。班级文化墙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勤快的我”、“快乐的我”、“健康的我”、“智慧的我”,上面展示着孩子们的成长照片、个人作品、荣誉证书等,孩子们的金色童年就在那一块块色彩缤纷的班级文化墙上跳动着。让我们走近班级文化墙,去领略孩子们的金色童年——

在“勤快的我”板块中,一幅幅照片,再现了孩子们在劳动课程中品尝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的情景:劳动课堂上,他们学炖蛋、学包饺子、学穿鞋带、学包书皮;种植基地里,他们播种、浇水、捉虫、收获;劳动技能大赛上,他们煎炒烹炸,挥汗如雨;劳动成果展览会上,他们笑容甜蜜,一脸自豪。在照片旁,不时还会发现同学们的一件件劳动作品——十字绣、储物袋、手机包、钥匙坠、学生证套……在劳动过程中,他们真正读懂了学校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在“快乐的我”板块中,照片上的孩子们笑容更加灿烂:在“学会宽容”年级主题教育活动现场,他们用笑容融化心头坚冰;在读书节、艺术节上,他们用笑容为自己喝彩;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他们用笑容表达成长的快乐;在春游活动中,他们用笑容拥抱春天;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他们用笑容赢得信任;在“小小志愿者”活动中,他们用笑容面对社会……在多彩活动中,他们学会了笑对人生。

在“健康的我”板块中,照片上的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只见那:足球场上,硝烟四起;篮球场上,严防死守;乒乓球桌上,小球飞旋;田径赛场上,追风逐电。更有那花式跳绳,令人神驰目眩;趣味运动会,观者捧腹开怀。间或还会发现一张张孩子们在运动会上载誉归来的照片。那一张张黑红的小脸膛,一个个矫健的小身板,无不透露出健康的气息。

在“智慧的我”板块中,照片上的孩子们或凝神思索,或潜心钻研,或侃侃而谈,或滔滔雄辩。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成了真正的主角,在思维课堂中,他们尽情享受着思考的乐趣。在照片旁边,常常还张贴着孩子们的思维成果——思维挑战题、探索小论文、优秀习作、抒情小诗、读书心得、生活小发现、小发明、小制作等等。对智慧的追求,使他们的童年充满了灵动。

勤快、快乐、健康、智慧,这就是新安孩子们金色童年的“八字真言”。

“红色文化——绿色成长——金色童年”,铸就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新安小学。

这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学校

说她充满希望,是因为学校有一个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他们政治上坚定,作风上务实,学习上自觉,业务上精良,相互间团结。学校校长张大冬同志是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求实致远、追求卓越既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对学校发展目标的最佳定位。目前,学校在他的领导下,将继承传统与面向时代相结合,确立了“以新旅精神为典范,为师生成功而奠基”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做新时期的小好汉”这一育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着力实施小好汉成长教育。“小好汉”成长教育植根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旅的成功教育实践,以新时代对人的培养要求为基准,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为宗旨,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动实践为主要方式,立足于广阔的生活背景,拓宽和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促进学生在孩子化、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中自主成长。

说她充满希望,是因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过程管理为重点,以加强“思维课堂”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构建“三动一静”生活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大胆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普遍增强,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说她充满希望,是因为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不断增强。几十年来,学校为祖国和家乡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的成为作家、画家、舞蹈家;有的成为我国党、政、军的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在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多年来,学校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打开门户,真诚、热情地接纳海内外的教育同行,与他们共商教育大计、共寻建校方略。近十几年,学校先后与日、美、德、法、秘鲁、挪威等十多个国家的有关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的小朋友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内陆,与近三十所学校交流频繁,互通有无。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新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要谱写灿烂辉煌的未来。新安的希望正升腾在每一位新安人火热的胸中,她正走向新的征程。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安必将续写辉煌的历史,必将放飞出更加瑰丽的希望!

(张大冬 顾军然 周永飞)


(中国教育报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好汉”重温红色之旅 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在江苏淮安首演
与善“童”行——江苏省淮安市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之路(二)
农村小学如何实施诗词教育
学校古今称谓考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现今的农村教育令人刮目相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