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大学》中的“慎独”及其现实意义


国学111班   汪琦

 

摘要:《大学》、《中庸》中 所强调的“慎独”之道在儒家的后生之中被解释了千百次,但是究其本源,它的本意依然内有改变依旧是强调人们内心的修养。本文旨在究其二字的原本意思和现实意义来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教育作用,希望人们能够自律,讲求君子人格。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在《大学》中六章“所谓诚其意者”中曾多次提及到“是故君子必慎其独”,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中“慎独”是被极其重视的,在众多的儒家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关于自己对“慎独”的看法。郑玄注《中庸》,把慎其独解释为慎其闲居之所为朱熹则认为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而近代的国学大家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这些都说明了“慎独”从古至今呢都是被儒家讨论的话题。在《大学章句》中“诚其意”作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三纲领必须坚守的八条目中的基础之重,而实现它的唯一途径就是“慎独之道”。明代儒家王阳明在回答《大学》的基本精神时也有大体相似的说明:《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这样看来,大人和小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格物、致知间形骸而分尔我的知识辨析方面,而在于将格物的知性精神与平天下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这种内外、知行、个体觉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统一性体现在大人身上就是一种儒家理想的政治人格,其关键是大人特有的主体意识,即慎独我们并不能只单纯地从政治或思想俩区分大人和小人,但是我们却可以中得出一个事实:“慎独之道”的确是为人处世和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一、穷“慎”的本意

 

      首先, 慎有谨慎,慎重之意,但之间还是有微妙差别。先儒多把训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云:慎,假借为顺。顺之中又有 的意思,也就说看重乃是顺遂的前提。《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位上关天命,下关民生,要慎重对待,马虎不得。《墨子·天志中》天之意慎有谨慎,慎重之意,但之间还是有微妙差别。孙治让闲诂:慎与顺同。上下文屡云顺天意。实际上,顺天意乃是重天意的结果,即对天意要认真对待。《荀子·成相》:请布基,慎圣人,杨倞注:慎读为顺。实际上,慎圣人就是重圣人,或如郝懿行所言是诚用圣人,也就是要真心尊重圣人。其次,《左传》:“慎守其一”和《周书》:“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中的“慎”与“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释为“持守”(或者“专注”);上博简《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和《韩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说明了其中的“慎”都是敬持人的内在性和人性的正直。总结上述对“慎”字的解释,儒家一贯坚持的是君子人格的秉性而非单纯地要求人们去坚守,顺从;而是重视圣人之言,坚守君子人格的原则。

 

二、穷“独”的本意

 

      《五行》篇的“说”,从丧服制度与内心悲哀的关系,解释《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诗句说:“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也独者,舍体也。”另外还有“舍其体而独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独”的说法。明确地把“心”界定为“独”,或者以“心”为“独”。所谓独者说的就是让自己的内心的“未发”而不是单纯地将求身处一个没有外界的影响的空间概念。

  《荀子·不苟》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荀子·不苟》篇中所强调的“独”必须以诚心为基础,为人是强调的天地不言的前提下想要的坚持本分之道。

  

 明儒中则有刘宗周:“圣贤千言万语说本体说工夫,总不离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刘子全书》卷五《圣学宗要·阳明王子》)和“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之全书》)卷八《中庸首章说》)都足以说明在古代的儒学家眼中“独”的的意义足够强大,圣贤之人的天命言说都是离不开慎独之道。

     

三:慎独在古往今来的重要地位

      “慎独”来源儒家中的《大学》《中庸》。《大学》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故君子必慎其独。小人闲居而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自如见其肺肝然,何意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者是也。”大学中解释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在是否是遵守慎独之道,君子是无需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时刻牵制自己的内心遵守不违心,不违为人处世之道。

        古代的君子和小人之分就在与是否坚持了“君子人格”,这是其本质的根本所在而非是对于外在只是的穷格之理。在百家争相想要阐述自己的治国伦理大道是,只有儒家成功的挤进了统治者的眼界之中,最终成为了几千年来在华夏民族中所坚持的正统官方思想。也正是儒家所强调的“慎独”之道起到了作用,而被世人所接受。同时慎独之道《大学》、《,

中庸》中所处的地位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之学,不仅为人君者要懂得治国之道,为人民者也必须要学会恪守自己,才会有天下平而国治,国治而民足的盛世出现。

     当世之学中依然是慎独所需要存在的一个时代。传统的解释多源于朱熹所属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是时代。直接将慎独下达于一个直接在日常伦理层面上的一个自己约束的法则。但是在的当代这个人文情操,思想诚信道德日益败坏的社会,慎独可以担当一个新的角色使命,将本义与传统解说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将本义中内心对于儒家仁、义、礼、智、圣这一君子人格德行的专一,改造成对于现实中的完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专一与专注,以此形成一个牢固的内心信念,然后在这个诚于中的内心信念的统摄与驱动下,更好地形于外,这样我们就会不断修正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显性行为,也会更为注重和调整独处时候的隐性行为。当代社会的要求是对慎独之道的一种在层面意义上的新的转换,实现高尚的人格的重塑。

  

      “慎独”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既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可以扮演一个君子的角色,规劝人们保持自己的内心的君子人格;那么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更需要慎独之道来辨析古今,古为今用,来了解慎独在现实意义的重要地位,实现对人们的道德修养的规劝作用。

 

 

 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

《韩非子》·《解老》  韩非子

《左传》           

《礼记正义》      孔颖达  中华书局

 

 

 

 

 

· 《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  《荀子·成相》:请布基,慎圣人,杨倞注:慎读为顺。实际上,慎圣人就是重圣人 

· 韩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 

 

 

 

慎者诚也,诚者,实也,心不笃实则所谓独者不可见。

《尔·释诂》云:“慎,诚也。”非慎训谨之谓

《说文》:“慎,谨也。”

,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周易·大过》曰:“君子以独立不惧。”《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同弗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上述先秦经典则是从行为面对“独”进行阐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内省为枢纽的儒家修持方法
《中庸》的君子观:以《中庸章句》为基础
《中庸》的理想人格塑造
荀子建立了宗经征圣明道的价值标准
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
何谓“慎独之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