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内心有强烈的矛盾?

辛德贝格尽量避免自己被卷入中日战争,但当他面对那些遭受日军暴虐的中国人时,他却积极营救,甚至冒着被卷入战争的危险,屡屡冒险施救。1938年1月14日,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被送到辛德贝格的面前。日本兵到这个孩子家里去抢劫食物,抓不住鸡就扔手榴弹,结果把小男孩全身严重炸伤,并炸掉了他的一只眼睛。孩子的伤势太重了,辛德贝格和京特在江南水泥厂内建起来的小诊所根本无法应对这种伤势。于是辛德贝格,“我决定用摩托车带他进南京城。到了中山门,不让进,于是我恳求卫兵替我把小孩送去医院,也被拒绝。他们命令我离开,我只得离开。可是我仍不死心,绕城行驶到太平门,快速冲过哨卡,未受阻拦,终于来到美国大学医院。威尔逊医生给孩子作了治疗。”为留住一条鲜活的小生命,辛德贝格毫不犹豫的开着摩托车冲日本人的哨卡,这种行为极度危险。在孩子的生命面前,他没有问:能否保证我继续拿到江南水泥厂的工资。

辛德贝格

其次,辛德贝格不仅收治中国平民,还冒险将中国败逃军人收容进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中,给这些人避难、医治、吃饭。其收容时间和人数分别为:1937年12月14日1人、12月16日2人、12月17日1人、12月18日1人,12月19日1人、12月23日1人、12月24日1人、1938年1月3日3人,仅留有文字记录的共计11人。辛德贝格用他借来的照相机给这些中国败逃兵拍了张照片。在照片背面,辛德贝格用丹麦文写道:“我的几个受伤的中国士兵。”  日军自攻下南京城后,四处搜寻中国败逃兵,一旦查到,即会处死。辛德贝格冒着公然违抗日军的风险,拯救这个人的生命。

辛德贝格

此外,辛德贝格还借了一台照相机,将他所见到的日军暴行后的南京及遭受暴行的中国人拍了大量照片,并在照片的背后用打字机注明所拍照片内容,“照片以证实所言非虚”。日军不愿日方在南京的暴行被公之于众,他们反复告诫拉贝、罗森等西方人士在写报告的时候“要小心一点”  。在马吉《关于影片<南京暴行纪实>的引言和解说词》中,马吉说“他还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行动,摄影时千万不可让日本人看见”。  同样拍摄此类照片的辛德贝格,一旦被日军发现,不仅会被立即卷入战争,而且可能面临死亡危险。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留守处的罗森就因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多次报告、斥责日军暴行,在1938年6月18日遭日军毒杀。后因沙尔芬贝格误食他的食物而中毒身亡,做了罗森的替死鬼。

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民

最后,从上文可知,辛德贝格从不愿与日本人发生正面冲突,但有时避无可避。在生命面前,辛德贝格选择挺身而出。许多曾躲在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中国难民,事后他们回忆都说到日本人进到难民区,门卫就打电话进去,辛德贝格、京特“就出来与日本兵交涉”,并说“那地方保险”  ;“日本人一来,外国人就出来”  ;“丹国人蛮好的,挂旗子,树大旗帜,日本人就不去”  等等。甚至有难民说,一次“老虎头(火车站)有日本人,到厂里拖妇女,丹麦人用双筒猎枪撵日本人走”。对于这把猎枪,在陈克俭的记述中也曾出现,“丹麦人辛波(指辛德贝格)则与昆德(指京特博士)的性格有着明显不同……时间一长,辛波并不满意昆德的指挥,两个人矛盾不断,甚至‘几动火器’”。

毫无疑问,从表面上看,辛德贝格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愿被卷入这场中日战争;但另一方面,当他看到急待救助的生命,他却屡屡选择冒险、突破自己的立场,甚至为此与日军公然“敌对”。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的南京和上海,还是在日本横滨和长崎,辛德贝格对战争、对人性的坚守是前后一贯的。虽然辛德贝格对于侵略战争中“侵略”的本质并无深刻的认识,但他却坚守人性的善良,拒绝战争中不必要的暴虐行径。这一点最终激发了他的日内瓦之行。

来源:《南京大屠杀与西方国际友人》

本文作者:顾碧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大屠杀难民所照片曝光[组图]
辛德贝格: 南京大屠杀中英勇救人的“丹麦英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新罪证被发现
不为人知的“南京辛德勒”:南京大屠杀时两位外国友人救助栖霞难民
南京大屠杀中栖霞、江宁、句容农民的苦难和德、丹友人的国际救援活动
【人物】辛德贝格:南京大屠杀,他救下2万中国难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