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研究

[编者按]
今天上午期末展示结束,孩子们就放暑假了,老师们则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师训。今日孩子们的展示给在场者带来了极大的感动,孩子们离开天界的时间不久,故带有更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总能给成年人许多的鼓舞。昨日班上有个女孩过生日,为她填了一首词,也很适合在这里与更多人分享:

 

《忆江南》

多少回,

起身撞晓钟。

天界旧朋齐上阵,

不信人间耳尽聋。

她在花丛中。

 

下面是这个学期的主课教学报告,供大家在观察和理解你的孩子(那个熟悉的陌生人)时参考

 

2012年三年级下学期主课教学报告


一、我在教什么以及个人的收获
  
  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我帮助很大。第一个四周的《圣经故事》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老师。期末展示孩子们演的偶戏中有这样的台词——耶稣说:“你们称我为老师,称我为主,你们称得对。我是你们的老师和主。可是我愿意为你们做任何事,甚至给你们洗脚。因为我爱你们。我希望你们以我为榜样。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就像我对你们关心和爱护那样。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也不要自视过高。”
  有了这个基础,使得我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孔子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类导师。三周的《论语故事》我花了更多的精力来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调整,总算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幅比较生动的图景,一个下学人事、上知天命的老师,带着他们的门徒们周游列国,虽然没有实现其治国理想,但这个人的出现以及他传达出来的讯息已经让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见到了光明。
  三周的农耕版块上得很轻松,而上周在天福园的劳动更证明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孔子和他的学生被人批评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实,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是强调身体力行的。孔子对管子有很多赞誉,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经世济民,注重格物以致知,不是死读书,因此,最后四周以“管子格物”为主题,将重量、容积的数学问题和农场的劳动实践结合在一起。
  这里关于教学内容的细节,不想写太多,前面的《圣经故事》和《农耕》都写过教学总结,想了解的家长可去博客上看。我想说说这个学期我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对“大人之学”的确信。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想做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肯定不能甘做小人。我时常有些抑郁,性格乖戾,属于小人之列。由于以前长期在出版文化界工作,沾染了许多文人气,好饮酒,好高谈阔论,此前自己还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好,现在看来很惭愧,与从事教育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圣人”的名声不好,一说到“圣人”就是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样子,而一说到“君子”大家就会想到伪君子,所以“大人”二字也很少有人提。“大人”未必是居高位者,而是精神最大化的人,这样的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人是可以与天地感应的,大人之学就是让我们的生命能够顺应天地之道。端午节庆祭天,这是一件大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它不是一个民俗文化,也不只是一个仪式,看看热闹就行了。祭天就是对天道的确信。认识孔子,一定也要有这个信仰才行。重建中国文化,其本质就是重建这个天道信仰,而不是搞申请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些表面的东西。没有这个共同的信仰,就会呈现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猜忌、怀疑、冷漠、怨怼等种种现象。
  这段时间我心情沉重,就是清楚地看到了我们这所学校并没有形成这个共同的信仰,教师团队没有,家长群体也没有。三尺之上有神明,我们若对这件事情不能确信,我们内在的良知就不会发动,我们就只是任由那个偏执的自我横冲直撞。我不清楚我们这所学校未来一直要到哪一天,大家才会认肯我们共同拥有这个信仰,但我确信一点:我们所处的社会要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华文化要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其前提是中国人必须相信天良。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在重大的节庆,这个国家的元首正心诚意,率先行祭天礼,上行下效,这个信仰才能逐渐深入民心。我坚信这一天会到来。
   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愿陪着孩子们一起前行。

 

二、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估孩子

 

   前段时间,不少家长对这个班的教学秩序很担忧,认为上课纪律乱糟糟的,已经严重地妨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我非常感谢家长的批评和提醒,也承认由于我的失职和傲慢,使得家长们的不安越来越加剧。
  这个学校没有期末考试,只有期末展示。在这份报告中,我也将班上21个孩子的状态做个集体展示,作为三年级学习结束时孩子们的一个成长记录,供家长们参照。每个孩子的姓名隐去,只留编号。另有“给爸爸的话”、“给妈妈的话”和“给孩子的话”在文末单独附上。

 

孩子1:
  这个孩子还处于换牙期,在这个阶段他仍然是无忧无虑的,甚至他会有点兴奋于自己的长大。他的身体发展得非常均衡,个子小,但身手极其灵活和敏捷,无论是踢球、游戏还是攀爬,他对能够自如运用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很有自信。
  他的内在很有秩序感,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有清晰的秩序的,当现实世界呈现出冲突和混乱时,他会有些疑惑。当他能够用自己的直觉来辨别是非,他会毫不迟疑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主持正义,维护他希望的那种秩序。因此,他对成人的要求是很高的,老师、父母及周围的成年人应当是内在清明的人。他乐于接受成人布置的任务,前提是这项任务背后的理由是清楚的,你不必说出这个理由,但他能感知到。如果成人的要求是含混的,或者只是出于成人的某种自以为是,他会不满和沮丧,也许他会去执行,但这时他是不快乐的。
  他对学习很有热情,很想事事都做好,但有的任务对他过于困难的话,他会没有信心和耐心去完成。他写字比较快,在他这个年龄主课本的制作还做不到工整和美观,这是很正常的,他已经尽力了,在喜欢用不同颜色书写这方面就表现得很充分。他的思维敏捷,很活跃,是个聪慧的孩子,因此关于数学及将来的科学理性方面的课程是不用担心的,这将是他擅长的领域。
  他很有同情心,对善恶、美丑有直接的感受力,听故事时他容易动情,有时会潸然泪下。在学习运用文字、画笔、歌喉、乐器等工具抒发情感时,他还做不到很自如,远远不如他对使用自己的身体那么游刃有余。这时候,周围的成人要格外的小心翼翼,不要给他过多的限制和理论的固化。他学习过钢琴和乐理,表现出来似乎对音乐的感受力并不强,不是他的过错,而是一个正在发育的身体被早早地套上了一件紧身衣。对此,我们也不必懊恼,将紧身衣脱掉就是,未来的路宽广得很呢。
  关于外语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乐意并开始轻松地运用外语这个工具表达自己,他就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在农场看到孩子们与Kenny老师在一起摘樱桃时自由交流的场景,作为主班老师,我对将来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就完全放下心来了。
  在这个班集体中,他是一个受欢迎的小伙伴,因为他的乐观和友善。他从不出口伤人,也从不去排挤和攻击弱者,这是父母亲给予并陪伴他一生的最优秀品质。

 

孩子2:
  这个孩子是柔软的,又是有血性的。他的身体发育得很敦实,浓眉大眼,手掌肥厚,胳膊和腿都圆滚滚的,只是他对如何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常常有些迟疑。当他兴奋和充满自信时,他的身体非常协调而有力,这样的情形一般出现在他自由玩耍的时候。当他认真地做太极桩功时,我们也能为他的表现而感动。而在音语舞课、农场劳动时,他的身形是懒散的,他似乎不够有信心或有兴趣去调动他的身体去工作。
  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他是良善和充满同情心的,很少听到他说脏话和粗话,偶而他会跟着别的孩子后面笑嘻嘻地学舌,但老师的目光一触碰到他的时候,他马上会停下来,垂下眼帘,双手搓在一起,很有些不安。当别人触怒他的时候,他也会毫不客气,挥舞着拳头证明自己的力量。
  他满怀热情来到这个世界,至今仍然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热情和憧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或者年幼的时候,他想得比较简单,但慢慢的他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对此他的准备似乎不够充分,但他不会隐瞒自己的困惑,他会举手对老师说:“我需要帮助。”这是他非常优秀的品质,真实而诚恳。
  他需要更多的帮助,但更需要来自他内在的自我鼓励。当在天福园农场,他和Kenny老师一边摘樱桃一边用英语对话时,他是很被自己鼓舞的,那时候他是很快乐的。当他不快乐的时候,他会垂下头,嘟噜着嘴,有一点点委屈的样子。如何让这个孩子有更多的时刻是神采飞扬的,并且身体处于活跃的状态,是我们在与他一起工作中首先要关照的。
  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对这个孩子而言,不会是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允许他多一些过程,他通过一点一点自我肯定的累积,我完全相信他会达到相应的目标,就像班上的孩子们轻松地登上泰山之巅。最困难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是否从内心真正相信他。

 

孩子3:
  这个孩子来到这个班级、来到这个学校,对这里的人们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因为这个生命的出现,启示着我们什么叫做平等待人。她心地善良,对他人是不防备的,这是她非常优秀的品质。人与人的相处,控制与被控制、苛求与讨好、攻击与防卫,这些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从不同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着,相信还会一直存在下去,而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呢?用孔子的话来讲,就是“克己复礼”,若用八个字来表达,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不同的“我”之间能否做到彼此善待,是需要各自都对这个“我”有所克制的,相互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相敬如宾,这叫做知“礼”。再亲密的人之间,无论夫妻,还是父子、母女,也需要遵循这个“礼”。用泰戈尔的话来讲就是:“爱是自由与自由之间的和谐。”可见,东方人的性情有共通性,是温和而知礼的,而西方人更注重外在的约定和所谓文明素养,英国人的“绅士”与孔子所言的“君子”是两回事,当我们探讨教育这个话题的时候不可不察。
  这个孩子是知礼的,记得二年级她爷爷送她来学校,她会给爷爷打洗脚水,在班级做值日时趴在地上擦地板,吃饭时非常享受的模样,而现在基本上被北京的孩子同化了。这里面无好无坏,这就是这个孩子的生命轨迹,她需要融入其中,在这个集体中,她很难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对于她的入世而言,她首先需要学习的是模仿和融入,她的内在安全之后她的自我才会逐渐彰显。这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和所有其他的孩子是相似的,只是她需要慢半拍,因此,我们不能用“笨”之类的语言去评价她,而是要懂得她走在自己的路上。
  在学习上,这个孩子需要一点个别的辅导,但不必过多,她的学习能力并不逊色,从她学习汉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学习其他语言,以及各种表达自我的工具(文字、画笔、歌喉、乐器等种种)她同样可以运用自如,只是我们不能着急和强加我们的要求,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有时也会忍不住有点不耐烦。
  她是渴望学习的,而且学习时极其认真,我们对此要格外呵护,当一个孩子好学上进的精神被扭曲或打击,那就是成人世界的罪过。在一般的学校这种现象很普遍,希望在这所学校里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伤害。天赋使命,各尽其才。

 

孩子4:
  这个孩子性格内敛,不事张扬,然极其聪慧,思维活跃。虽然在班上年龄偏小,但头脑很清醒,遇事不糊涂,无论是人事情感,还是抽象思考,他都有自己独立的、清晰的判断,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
  他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感、运动感发展得都比较好,看似有些瘦弱,但在户外游戏和劳动时精神饱满,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他的身体很顺从他的意志,尽管有时他走路步伐有点拖沓,那是出于调皮,他的俏皮也是非常难得的一种禀性,因此,他是文静的,但不是沉闷的;他做事是认真的,但不是紧张的;他是好开玩笑的,但不是粗鲁放肆的。
  一个文静的、与人为善的孩子,其内在一定是柔软而细腻的,因此他有很强的感知力,但他还不能做到非常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方式来表达他的感受。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他在试图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前,眼泪就下来了,这容易给人造成某种误解:他是一个软弱和怯懦的男孩,其实不是的。他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开玩笑时他也喜欢动手动脚,但遇见鲁莽之辈,他就有点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所谓学艺,就是学习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绘画、歌唱和演奏某种乐器,都是同一个道理,首先要人的内心要敏感(许多成年人的心灵已经钝化了,因此常常浑然不觉),其次,要善于运用工具,就像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一样,而这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一个人应当善于运用工具,为心所用,而不是为了适应某种工具把自己训练成机器,当前主流的艺术教育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人为艺术服务,而不是艺术服务于人,本末倒置。体育教育也同样如此,身体的柔软和灵活是为了适应人的精神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去强化训练肉体,使人的身体变成一个条件反射下的机器。
  他的年龄还小,但他是明理的或者说是懂事的,有时他不好好写字,不好好画画,不是他不愿意做好,而是还需要给他一点过程,过多、过高的要求会让他生起厌烦,效果会适得其反。
  相信他,他正在不慌不忙地长大。

 

孩子5:
  这个孩子总是让我赞叹!她如此的文静优雅,如此的处变不惊,不知上一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看似纤细柔弱,实则气定神闲,远远胜过那些“臭”男生的张狂。这份淡定和从容,连老师我也常常自叹不如。
  她的身体瘦弱,但是协调性和平衡感发展得很好,早晨做太极桩功时她总是很认真,独立抱球时能做到纹丝不动,可见她的内在是非常清晰和坚定的。因此,学习时尽管让她顺着她的节奏去工作,她制作主课本时非常专注,但对过多的抄写她也会抗议,或者撒撒娇,说“我不写了哈”就把没写完的主课本递了过来。她每次认真完成主课本的制作,都会主动地交给老师,有时到了下课时间,我顾不上看,说放在讲台上吧,她会表示不满:这么用心完成的工作,老师怎么能够敷衍呢?听到她心里的话,我不禁一惊,这个孩子可不是好糊弄的。
  有时候,她也会糊弄我。最近的几堂书法课,她都早早地完成了,因为事先我宣布了每个同学至少写两份,写完了就可以下课。她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她会说那我先下课了?我说再写一张吧,她说不想写啦,转身就洗砚台和笔去了。看来下学期的书法课需要做些改变了,用特大号的笔在地上写隶书,让她不能这么轻易地过关。
  数学课上她有些迷糊,在户外跳数字格时,由于旁边有同学催促,她有点紧张甚至会有点手足无措,这让我有些不忍。她毕竟年龄小,何必这么逼她呢。数学就是画画,就是音乐,而不是突然生出来的一个大怪物,从她学习画画和音乐时的那种严谨和清晰来看,我完全相信她也会自如地运用数学这门表达思想的工具,只是需要多一点过程。
  她热爱学习,但上课有时也容易疲倦,趴在桌子上,生命状态似乎不那么活跃,但我清楚她的内在是灵动的,只是需要多些睡眠和休息。在登泰山时,她从来没抱怨过累啊苦啊,而是轻轻松松地就登上了顶峰。谁说女子不如男,小姑娘今后也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孩子6:
  这个孩子将经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他性格内敛,但格外喜欢戏剧,这很有意思。世界上大多数优秀的演员都是有点内向甚至抑郁的,他们与周围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得他们成为好的观察者。一个好的观察者,不仅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也有极强的洞察力。因此,他们总有一点点孤独,而且他们通常也愿意享受这份孤独。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所有的崇高都被调侃和消解,一句轻飘飘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成为了这个时代典型的标示语;二是娱乐等同于消费,看似轻松、搞笑的娱乐节目背后都有商业操作手,因此,所谓“娱乐的时代”替换为“被人娱乐的时代”更为贴切。这样的时代对于这个孩子以及他这一代人是极大的挑战。买高价票的追星族们被人娱乐了,站在舞台中央光彩夺目的明星们被幕后的操作手娱乐了,媒体大亨们似乎控制了所有的话语权能够随心所欲,但其实他们也在被一个东西在娱乐——那就是他们的无明。人类历史上的英雄伟大如拿破仑者,其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然而最终也被娱乐了,他成了一个失败者。所以,破除无明,战胜自我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而这样的胜利者也可以非常平凡,只要他有自知之明,有自娱自乐的能力。
  这就是这个孩子以及他这一代人的任务,成为真正独立的、其快乐不是依赖于竞争和外在条件的人。这个孩子极其聪慧,内在又极其敏感,他看上去对周遭世界漫不经心、兴致索然,其实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有细腻的感知。大多数成年人的悲哀就是感知力钝化,生命成了一个隔绝的存在,因此生命力一点点在萎缩。细腻的感知力是与这个世界打成一片的重要基础,由此,才能生发出悲天悯人之情怀。
  他热爱学习,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因此他无法忍受无聊的上课内容。他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极有悟性,包括理性的思考和超越理性的人事情感。他有大量的阅读,但相对于大量的“吸入”,他的“呼出”远远不够。他目前还不能非常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平衡感不够,身手不够敏捷。他的语言能力很强,擅长口头表述,但还不能非常自如地运用文字、画笔、歌喉和乐器等工具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这方面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引导,不过我们不用着急,他的年龄尚小,需要多一些过程。目前,他的学习更多的需要身体力行的方式,比如农场的劳动非常适合他,无论割草、割麦子还是采摘樱桃,他也很乐意做这样的工作。去欧洲旅游、到各大博物馆参观,开阔视野,博览众长,固然不错,但这仍然属于“吸入”,就如小小年纪去听各种音乐会,不如运用自己的身体这个天然的乐器来歌唱,走马观花的游览不如在一个地方待下来劳作(建议爸爸可以带他在欧洲的农场喂牛、干农活,在法国的葡萄园里采摘葡萄、学习酿酒和做西餐)。
  劳动和创造会使人精神奋发,这是上周在天福园农场生活最大的感受。孩子们经过五天的劳作,不仅是饭量大了,而且他们更有神采了,因为这样的身体力行正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学习途径。

 

孩子7:
  这个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灵巧的,上周在天福园采摘樱桃,没想到半天她一个人就摘了11.9斤,创下了最高记录。可见,她能非常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只要她乐意。她是聪敏灵活的,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她不太乐意做,她乐意做创造性的工作。愿意创新,富有创意,这是她与生俱来的非常优秀的品质。然而,不愿意干单调、重复性的工作,也意味着她的意志力仍然有些薄弱。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没错的,但不能作为学习的唯一原则。只要孩子感兴趣的就让她做,不感兴趣的就不再要求,这是成年人在与孩子互动时观念上一个误区。曾经有人说,华德福教育就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不是以教材为中心。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也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偏差,“以孩子为中心”有一个危险,那就是把孩子当作小太阳,周围所有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师、阿姨们都围着这个小太阳转。而将“以孩子为中心”替换为“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中心”,就中正得多。兴趣是可以引导的,而不是成年人只能看孩子的脸色行事,现在许多的父母已经放弃了父母的责任,他们不敢要求孩子,把孩子视为神圣的,给他们一切自由,这既不是华德福教育,也与任何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无关。
  如何向孩子提出合适的要求,让孩子乐于接受,这需要成年人细细体会。这不是一道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提出要求的成年人内在是清明而坚定的。孩子能够感知到这份清明和坚定,所以她乐于接受,无论她的兴趣是多还是少。譬如在农场割麦子,也许一开始孩子们会有点新鲜感,但很快会觉得有点枯燥和单调,此时带领者的意志不能动摇:那就算了吧,让他们体验一下就得了,毕竟是小孩子嘛。——成年人的这些内在的不确定会极大的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甚至无所适从。当这个带领者内在非常清楚,这就是适合他们的,必须要去做,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们心里反而会觉得舒服,会很顺从很努力地去完成。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蹒跚学步的阶段需要跟从一个她信赖的过来人学习,这个过来人有充分自信:我可以支持你走过人生的这一重要阶段,直到你真正的独立,不再需要搀扶和向导。
  这个孩子在校期间是快乐的,也从来不发脾气,这并不意味着她在学校压抑自己,回到家去发泄。那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会冲着老人和父母耍脾气呢?原因可能有多种,但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那就是成年人给了她发脾气的机会。比如爸爸妈妈周末才能见到孩子,心里觉得对孩子很歉疚,想多给孩子一些呵护,弥补孩子“缺失”的爱。其实,孩子没有父母亲想象的那么柔弱,你们已经为她做了很多,孩子心里是清楚的,当你们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自己的事业,只能周末和你在一起,但爸爸妈妈心里想着你,永远是爱你的。对孩子而言,有这么一句话就足够了。不能让孩子有过分的期待,若父母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期待,这个孩子会真的觉得父母是欠她的,她心里不会有感恩。
  这个孩子有许多优点,喜欢绘画、音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与同学能够友好相处。她有伶牙利齿,今后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但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善于表达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正心诚意的结果。当一个人内在清明,无有障碍,就能口吐莲花,令人闻见皆调伏。不要为这个孩子担心,她不是弱者,她也会成为一个女中豪杰,关键是首先我们要这样去看待她,而不要感觉她永远是那个瘦弱容易被欺负的小Baby。

 

孩子8:
  这个孩子是乐观和活跃的。他的乐观表现在他的无所畏惧,热心侠胆。他好打抱不平,爱主持正义,但经常会过头。他的活跃不仅表现在头脑方面,思维敏捷,爱思考问题、接受挑战,还表现在身体上,上课时常常说着话就离开座位冲到老师跟前来,急切地表达他的想法。
  他的身体比较壮实,平衡感和协调性还不错,跑步时经常是小碎步,说明身体还没有充分地施展开,爬树时他会有点迟疑,就像曹兵习惯了陆地作战,突然到了晃动的甲板上有些不适应。用华德福的儿童观察法来描述,他是一个“大头孩子”,因此,他的身体还没有特别好地适应他的灵体。攀爬、跳绳、游泳之类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到他。
  相对于他的聪慧,他的感受力显得不是那么细腻。一般人们会认为,男孩子大大咧咧挺好的,不要那么多愁善感吧。其实,侠胆和柔情并不矛盾,在人之初,性别意识还不那么明显的时候,人人都有极细腻的感受力,眼、耳、鼻、舌、身、意,六门敞开。现代文明的弊病是侧重人的理性思维,而忽略了人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对缺乏人生经验的孩子而言,还不能体会成人世界细腻的情感,但他们有敏锐的感知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良知良能。人的这种能力需要保持,并且需要加上后天的学习,帮助一个人自如地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语言、文字、画笔、歌喉、四肢和乐器,这些工具的娴熟运用,都需要过来人的引导,这就是“游于艺”,或者说“艺术的教育”。人人都可以懂得艺术,这是人的良知良能的发挥,艺术不是社会上一小群人的专利技术——这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
  当这个孩子能更静下心来感受,并学会自如地艺术表达,他会呈现一种更内敛的精神特质,而不是那么躁动不安。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多一些过程。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严格远离电子产品,不看漫画和卡通书,对这个孩子而言非常必要。
  或许是幼儿园阶段的观念影响,他的界限感不清晰。“一切为了孩子,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的育儿观念是要打上问号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会有极大的不安,为什么婴儿经常哭泣,是因为他对自己被套上的这具肉身和周遭的世界感到陌生和不舒服,这时候妈妈柔慈的眼神和话语会让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是有依靠的。当他直立行走,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他需要慢慢地去触碰这个世界,我们不能告诉他,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你尽情去行走吧。这种打着“爱即自由”旗帜的教育观念只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将来长大成人会深深的失望和不满,年幼时认为自己是众星捧月,天之骄子,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他要么会努力奋斗,不断强化自我的意识,要么会从此消沉和堕落下去。因此,在家庭在学校,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成年人要形成共识,及时地清楚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时候成年人的表达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清晰地告知和提醒,如果没有事先的告知和提醒,是教育者的失职,孩子当然会觉得委屈。

 

孩子9:
  这个孩子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的期待,她是极其善良的,她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和睦相处,因此她一看到有人发生冲突,她就很紧张,希望老师赶紧去维护和平。她与人为善,尊敬老师,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从不会主动去攻击他人,更不会去说脏话和粗话,因此,看到那些“臭”男生如此表现,她觉得实在是无法容忍。
  她对学习充满热情,上课时总是眼睛睁得大大地跟随着老师,但要求独立完成主课本的制作时,她的目光会有些迷离,不知是沉浸在刚才的图景之中,还是在更遥远的地方徜徉。她善于语言表达,喜欢模仿成人世界的叙述方式,因此她有点看不上同龄的小伙伴,觉得他们幼稚。但是与这些同学相处时间长了,她也生出了许多困惑,为什么她们写字都写得比我要快还要好,为什么那几个总喜欢闹腾的男生一做数学题,就马上算出了结果呢?她开始有了一点点不自信,是我更成熟呢,还是他们更成熟?
  但总体而言,她是自信的,因为在这里除了同学们显现出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会让她有些紧张之外,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压力,所以她每天还是高高兴兴地来上学。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她的工作品质不如其他同学高,而对她有任何批评,老师们都觉得她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只是需要多一点过程。
  她是爱美的,很有想象力,只是还没有自如地学会运用文字、画笔和乐器来表达她心中的美好,就像她对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也不太自信一样。她的身体发育得很匀称,很活跃,喜欢运动,但扔沙包时总是忽远忽近,完全没有把握,这其实不属于运动能力或者身体协调能力的问题,这与她的思维是否清晰有关。她心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所以她会呈现出精神总有些游移。在农场摘樱桃,她很有些茫然,那么高,怎么摘呀?昨天的同学把好摘的都摘走了,没什么可摘的了?而下午在Kenny老师的帮助下,她有很大的收获,来称重量的时候她是欢喜和自豪的。
  这个孩子需要多一些关心和帮助,但如何提供帮助,以及提供怎样的帮助需要小心谨慎。成年人的好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班上的男孩子喜欢打乒乓球,家长们为了鼓励这种热情,每周五下午专门请来教练授课,过段时间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平时在校园里孩子们再不碰乒乓球桌了,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呢?因为教练说不能随便乱打,动作一定要规范。
  如何与孩子一同工作,需要孩子的爸爸、妈妈和老师达成一致。首先,爸爸不能把孩子只是作为一个朋友和玩伴来看待,爸爸作为进入到这个世界的先行者,应当清晰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而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心怀歉疚去讨好孩子。其次,妈妈需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她需要更多的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动手做,而不是背诵经典。最后,老师要如实地坦白,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超过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天地亲师,在爱的序位中,父母一定是排在老师前面的。

 

孩子10:
  这个孩子有很高的智商,他不仅善于理性思考,而且很有悟性。悟性是与生俱来的,理性思考多是后天的训练。所谓悟性就是生而知之的能力,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人人都有,原本俱足,那么后天需要学而知之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逐渐去熟悉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以每个人的灵体为出发点,入世的第一步是需要认识并运用好我们穿上的这具物质身体,看看那些举止笨拙的新生儿,我们就不难理解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对自己的肉身是多么的陌生,人的身体是那么的复杂和精微,很难想象是人自己可以制造出来的,因此身体的秘密也许活一辈子也很难参透,但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自如地运用它。
  从以上的观点而言,身体的学习不仅是就身体而谈身体,而是如何让身体更好地服务于它的意志。有的孩子身体很粗壮,但是不灵活甚至有些呆板,说明他的身体并没有与他的灵体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反而他的身体压迫得他的灵体有些喘不过气来,看看那些特别肥胖的人,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所以,在华德福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阶段,主要的学习是帮助孩子自如地运用他的身体,因此,他需要大量的模仿学习,就像模仿大人直立行走一样,只能靠孩子自己的意志战胜地球的引力,任何人帮不了这个忙。而其他更细致的活动,四肢的灵活运用,平衡感和协调性,都需要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机会。
  对这个孩子而言,经过两年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他的身体协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身形变得更加修长,而不是那么的粗重了。但这样的学习对他而言仍然很有必要,这次在农场生活,看到他自己爬梯子摘樱桃、拉着一辆小车草去喂牛,我更加确定这就是他需要的。在劳作中学习掌握身体这个了不起的工具,而不必去参加专业的跆拳道和乒乓球训练,那种专业的对抗性的体育训练只会增加他的紧张。这个学期妈妈在家里学着做手工,对他的帮助就非常大,今后需要坚持。暑假若有机会去农村,多爬树,到小溪里捉泥鳅,对他都是非常有益的学习。
  从上小学开始到青春期开始的这个七年(《黄帝内经》说女孩七年一个阶段,男孩八年一个阶段),我们可视为一个人入世的第二个阶段,他需要主要学习用各种方式表达他的情感。当一个人哇哇坠地,他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情感的表达,啼哭表达的是他的难受,灵体被锁闭进这么小小的一具肉体里,我们可以想象他有多么的不舒服。喜怒哀乐这些直接的情感表达是出于本能,生而知之,但娴熟的运用工具(文字、毛笔、画笔、乐器等)来抒发情感,就需要有后来的引导。
  这个孩子有很强的感知力,对音准有很好的把握,但在运用工具自如地表达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他的记忆力极强,这是后天学习非常好的基础,画笔、乐器都是我们身体的延伸,因此,能否自如地运用我们的身体是进一步自如地运用工具的前提。这方面需要给他更多的过程,不用着急,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形成共识。
  他是善良的,从不主动去伤害别人,但他很担心受到别人的嘲弄和攻击,所以他常处于紧张防备状态。他的自我意识过早的清醒,使得他很在乎“这是我的”,因此,别人会觉得他很自私,总想着自己。可能小时侯的养育形成的结果,使得他对超越他人的界限感这一点并不敏感,因此给大家造成了这么一种印象:“别人不可以侵犯他,但他可以随意破坏规则。”这个学期,在这一点上他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到了四年级他会做得更好。

 

孩子11:
  这个孩子是智慧的,他心里很清楚别人想要什么,当然他自己要什么他也会直接表达。他是不愿吃亏的,但因为他的通情达理,他并不是那种固执己见、半点不肯让步的人,好好和他商量,他是很好说话的。从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和善的、受人欢迎的人,并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小霸王。
  因此,搞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一点很重要,许多成年人都未必明白。的确,“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这几个字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参悟,作为老师,我对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在成人世界里“识人”是我的弱项,我愿意轻信人,一高兴就给别人许多的承诺,但时间长了,我对别人感觉不满意,别人也容易对我产生失望。和这些孩子在一起工作,他们帮助了我许多,使得我越来越能够同理不一样的生命。
  他的意志力是顽强的,当他用心制作主课本的时候,他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模样很让我感动。但在不同的场合,他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农场生活时,他的确不爱劳动。在我带领的工作小组,他的表现还好,没有什么怨言,但跟着别的老师,就磨磨蹭蹭,老大不情愿。如何调动孩子的意志力,让他乐意接受一项任务,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课题。有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和老师多费功夫,他们很顺从,而有的孩子会考问成年人的内在品质,你是否是清明而坚定的。
  孩子选择目前的父母入世自有他的理由。为什么说这个孩子的生命是顽强的,因为我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不屈不挠地与母亲的意志抗争,那是一场漫长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角力,最后以母亲的失败而告一段落。他的这种意志力是与生俱来的,用以前老百姓的话来说,这个孩子的命硬。意志力与入世前的愿力有关,它把人引向未来,通过“人智学”与佛学的互相参照学习,我了解到这一点,从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来认识孩子。《中庸》里面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丰富多彩,教育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启动人人具备的良知来引导和约束这个天性,而不是张扬个性,跟着个人的感觉走。为人父母者要对这件事情心存敬畏,不可滥用自己的意志去替代孩子的良知。这个命硬的孩子出现就是来启发他周围的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他母亲的老师。
  这个孩子的身体略显沉重,但并不笨拙。如何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不是靠特殊训练,而是让孩子去模仿成人的行为,当父母喜欢运用自己的身体去劳动,并带领孩子一起工作时,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没有孩子不乐于参与,但随着孩子再长大特别到了青春期,你再要求他和你一起去劳作,困难会大得多。
  总之,这个孩子还会继续用他的意志与周围成人的意志去较量,我曾经为他写过一篇短文,因为他是愚人节出生的,我赞叹他的出现是来破除我们的执着的,如果你和他较劲儿,那你就是自讨苦吃。

 

孩子12:
  这个孩子已经开始显现出许多成熟的优秀的品质。上个学期末,我还有点担心,他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兴致不高,但这个学期他的脸上焕发出了光彩,这或许与这个学期的课程内容有关,摩西、耶稣和孔子的精神力量唤起他内在的热情,两周的农场活动让他获得了来自大地的力量支撑。
  他对人友善,从不说脏话和粗话,也从不参与争执和打架。作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孩子之一,他助人为乐,很受其他同学的尊敬和欢迎。他也乐意帮助老师,对老师也很尊敬、有礼貌。
  在学习方面,他显得比较轻松,工作的品质很高,绘画、书法和音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到了四年级可以接受更多的任务。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他开始明白学习不仅是背课文、做作业和考试,学习原来是可以这么丰富而有趣的,那些家长们担心什么呢?怕我们比不过人家,成为一群笨孩子?还是怕我们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为一群坏孩子?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他开始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像耶稣和孔子一样了不起的人,大姨和学校的老师们为何这么努力,他们也在受那些伟大人物的精神感召,不断地在学习和上进,作为后生小子,哪有不努力的道理呢?

 

孩子13:
  这个孩子做事极其认真和专注,这是他非常优秀的品质。但相应的,器局有点小,他一般不会与别人发生冲突,但较起真来,毫不妥协,一点不肯吃亏。他写字也喜欢写得小小的,行距很密。四年级开始学习隶书,我会让孩子们在地上用特大号的毛笔书写,这对他特别有好处。要做到认真而不执着,不容易啊,许多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但这个孩子的气质若不转化,将来他自己会为此吃苦头,也发挥不了大才干。
  他的身体比较结实,协调性和平衡感还好,但不属于特别灵活和身手敏捷的,这与内在的紧张有关。这个学期的手工大有进步,这方面的学习需要家长继续支持。
  他热爱学习,但不爱提问,也不爱言语表达。课堂之外,他有时会一直说个不停,越说越兴奋,从这个状态可以感觉到他还是一个年龄偏小的孩子。自如地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与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有共通之处,关键是要提高他的感知力。华德福教育中强调故事的作用,非常有道理,大喜大悲,可以让孩子内在的情气动起来,孩子的情气一动,他的精神状态就不会那么沉闷和呆滞了。
  他很守规矩,从来不说脏话和粗话,也从不会主动挑衅他人。在这方面,他很有界限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乐意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顺从老师的安排。老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孩子成人之后大概会是怎么一个模样。那么,在未来近十年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有所作为呢?中国古人认为,与生俱来的天命不可改,但通过后天学习我们可以做的是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从而培养一个人的中和之气,这就是率性之道,修道之教。而变化气质、陶冶性灵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艺术化的教育。艺术化的教育不等同于当前的艺术教育,后者只是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化的教育就是孔子讲的“游于艺”,通过这种引导,人人都可以运用某种工具自如地表达,都可以作诗,都可以写一手好文章,都可以画画,都可以演奏某种乐器来畅神。
  当前的艺术教育对这个孩子意义不大,他不需要那么遵守规矩来学习表达,要允许他乱来。“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孩子14:
  这是一个很懂得自律的孩子,小小年纪的她心思很细密。从她平日写字也可以看出一二,字形偏小,齐刷刷往一边略有倾斜。她的毛笔字大有进步,端正疏朗,她自己对此也越来越自信。书道的学习对这个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下学期我们会用特大号的毛笔在地上写隶书,一个人的器局要从小开始扩展,年龄越大,自我越强,越不好转化。
  在班级生活中,她表现出很有秩序感,交往的圈子也比较固定。在她的交往圈子里,她是领导者,她表现出有很强的主见,因此,她会与其他更有主见的孩子保持距离。不过,这次在农场劳动,她和另一个很成熟的女孩在同一棵树上摘樱桃,互相帮助,给对方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经验。孔子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小孩子自我逐渐确立的时候,与人交往有亲疏远近,这很正常,但用故事、用在一起相互合作的方式来慢慢引导,扩展孩子的心胸,学习彼此欣赏,这是老师必须要做的。
  她热爱学习,上课时全神贯注,能够很好地跟随老师,主课本的制作也非常认真,尽管写字速度还是很快,但能够注重美观,对在主课本上画画也越来越自信。她的自我唤醒得比较早,所以她不太爱主动发言和提问,当众独自表达时有些矜持。转学来这儿之前,她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因此理性思维方面表现得并不突出,不过这完全不用担心,万物皆有时,孩子理性的建构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水到渠成。
  手工方面,妈妈在家里可以给予她适当的帮助。由于她自尊心强,所以不肯轻易问老师,也不愿寻求同学的帮助,上课做手工的时候比较着急。如果在家里,妈妈有时间经常和她一起做手工,可以帮助她的心变得更加平和。
  在接受劳动任务时,她需要鼓励。她对做单调的重复性的工作缺乏兴趣和耐心,家长平日可以带领她多做家务。她对美是有很高要求的,这很好,可以通过细致的工作,帮助她认识到如何把餐具洗好、合适的摆放是美的,炒菜时原料如何搭配则可以做到色香味俱全,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去创造美、去体验美。日本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极致,但略显拘谨和小气,中国人要大气得大,你去看看中餐馆大厨炒菜时热火朝天的劲儿,就会有真切的感受。

 

孩子15:
  这个孩子非常优秀!这与良好的家教有关。他对老师非常有礼貌,对同学也很友善,助人为乐,从不和别人发生争执和打斗,谦逊懂礼,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是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
  他对学习很有热情,上课积极主动,精神专注,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学习对他而言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他写字比较快,通常早早地完成主课本的制作,总是第一个或第二个交给老师,然后问:老师,我做点什么?他的脚步是轻快的,他善于语言表达,超过了他用画笔来表达的能力。他很幽默,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演戏时他很认真,一丝不苟。语言方面他是有天赋的,未来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发展。
  他画画时,笔下的人物一般比较小,画面显得很空,不是盖天盖地那种,一方面说明他的自我不是那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性格略有点拘谨。但这个孩子是不怯场的,落落大方,这是走向未来的非常好的基础。一个人既敢于担当,有坚定的自我意识,又能虚怀若谷,可以随时归零,如何做到?实际上就是“致中和”三个字。
  一个小孩如何长大,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穿上了一具肉身,其物质身体很小,但是“炁”很大,翻译成现代语言可以说是,精神能量很大。那些学龄前的孩子们,一个个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用道家的话来说是纯阳之体,尚无染着。这个阶段的人无知者无畏,天不怕地不怕。但随着物质身体渐渐发育,他开始懂点事了,知道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碰,老师希望你这样,爸爸妈妈希望你那样,他开始约束自己,精神开始内敛,不那么张扬了。这个“内敛”的前提是“我愿意”,是自觉,而不是强制,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是那么强,但他已经可以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班上21个孩子,自觉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而有的孩子可以做到很得体。这个“自觉”是靠谁在把握,是那个尚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么?不是的,提醒我们约束自我行为的是人人与生俱来的那个良知,那个真正的自我,把它唤醒,才叫做“自我觉醒”。人的一生,成就的无非是这件事情,而这件大事从小朋友就可以逐渐开始。因此,后天的学习有两个层面,一是各具天赋的“自我”的逐渐成熟,二是“自我”背后的那个良知逐渐显明。当到了人生的一定阶段,那个独特的“自我”开始时时遵循它背后的良知而展开行动,就是“近乎道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喜怒哀乐种种情绪是非常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发乎情,止乎礼,不是靠外在的规则而是靠内在的良知,使之发而皆中节,如此就达到了“致中和”。
  因次,“致中和”就是“致良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也就成就了。

 

孩子16:
  这个孩子非常优秀!她特别善良,同情弱者,从小遇见乞丐就会自觉布施,从不会恶意嘲讽、攻击他人。她工作很细致,内在有很强的秩序感,不过在生活中也会有点马大哈,有这么一点丢三落四很好,否则小小年纪凡事都那么严谨就太辛苦了。
  她热爱学习,而且在学习方面很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特别喜欢学习日语。对不同的课程和老师也有自己的评价,听到这些评价,你不得不赞叹她的感知力。尽管她并不一定喜欢所有的课程内容,但是她很顺从老师,对老师很尊敬。
  她的自尊心特别强,因此会有点爱慕虚荣,爱听表扬,同时也会逼迫自己努力去达到别人的期待。因此,她很担心别人说她不够好,遇到一些她觉得很难做到很好的任务,比如射箭,她会选择退缩。学习英语也有类似的情况,她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可能是觉得自己很难做到非常好。
  她喜欢阅读,不仅读适合孩子的作品,而且读完了三卷本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读的时候她会说害怕,但仍然有浓厚的兴趣把它读完。可见她看似柔弱,内在还有一种敢于探险的冲动。只是她的性格使得她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她不打无准备之仗。她做事很有条理,步骤非常清晰,她受不了混乱,因此当成年人布置任务时前后矛盾,她会觉得有点失望和沮丧。
  她爱美,懂得欣赏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品质要求。她爱吃日餐,除了欣赏食物的味道,可能更多的是对就餐环境的整洁和餐具的精细有好感,确实,她性格中与日本人的精神有相似的东西。
  她爱画画,今后她可能未必喜欢写意,而会偏爱工笔。她的书法可以写得很工整很秀丽,但缺乏一种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气。如何补这口气?一方面从人文中来,读大人之书,思接千载,《孟子》和《庄子》都可以在四年级学习;另一方面从天文中来,感受天地化育的力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现代人都需要补这口气。现代文明影响下,人都变得很狭隘和无趣。现代文明鼓励个性张扬,但这个张扬的自我是粗野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肆无忌惮,我们称这样的文明是精神的堕落,一点也不过分。女孩子也可以成为大丈夫,是说无论男女,都可以养浩然之气。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成为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就不能甘愿做小人。

 

孩子17:
  这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过,他时常有些迷茫,他内心有许多的不确定,对自己的身体,对成人对待他的方式,对明天将要发生什么……于是,他的目光与神情诚实地告诉我们,他需要确切的指引和支持。
  他身体很壮实,力气很大,平日在教室里的那点清洁工作让他无用武之地,在农场劳动时他终于可以畅快地使用他的身体了。据说是生下来不久遵循医生的忠告,他睡觉从来不盖东西,无论冬夏,这无疑严重破坏了他肌肤的感知力,因此在玩用手指在前面同学背上写字的传递游戏时,他完全不确定别人在他背上画了什么。他很健壮,但他并不能收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因此,经常有同学来告状,说他把人打哭了,问到他,他一脸不解的神情,说我没打他呀,我只是轻轻地碰了他一下。
  据说又是遵循医生的忠告,为了对治他的脾胃不好,每日他的早餐都很丰盛,要吃许多肉,于是,他坐在课堂里,总是有点迷迷瞪瞪没有睡醒的样子,而到了中午,总是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问他,他说不觉得饿。
  妈妈很爱他,尽管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妈妈还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给他讲故事。而爸爸平日的晚上只能耐心等待孩子们都睡着了,才上上网做点自己的事情。爸爸也很爱他,周末有时会带他去踢足球或打篮球,但他的兴致不高,因为运动场上都是成人,他到了那里只是一个小不点儿。
  他尊敬老师,对同学也很友好,很少说脏话和粗话,也从不主动挑衅和嘲弄别人。他是谦让知礼的,这是他优秀的品质。他在家不仅孝敬老人,还爱护弟弟,因此,他是懂得爱护弱小,助人为乐的,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时,他从不挑三拣四,而是很顺从地去完成。
  他听故事和制作主课本时是安静的。他很正直,因此主张正义、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会很受他欢迎。他上课时也会躁动,特别是在音乐、外语等课上,专注的聆听对他而言需要重新学习,可能以往的学习经验使得他常常习惯性地关闭自己的耳朵。
  人的精神唯有向上一路,精神找不出口,他的脸上就会黯淡无光,这种状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叫做“萎靡”。当成人之后依然呈现类似的状态,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描述,叫做“颓废”。我们在地铁、公交车和快餐店里,经常会看到这种精神面貌的年轻人,其中不少穿着中学生的校服。
  如何活出热情?这不仅是为了孩子的需要,这个问题对成年人来说更为紧迫。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我们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孩子18:
  她很优秀,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她热爱学习,写字、画画、音乐、手工等功课都做得非常好,其作品常让人惊叹不已。心灵手巧用来描述她再合适不过了。她在绘画和音乐方面有天赋,今后可在艺术创造方面有所成就。
  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也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她的性格是倔强的,但又很善解人意。她尊敬老师和长辈,爱护弱小,乐于助人,对同学很友善。她很懂事,知道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她格外珍惜。
  她性情开朗,落落大方,不会怯场。她愿意在戏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她是勇敢、进取的,而不是鲁莽、放肆的;她是豁达、大度的,而不是大大咧咧、没有原则的。她有许多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逐渐沉淀下来将成为伴随她一生的重要财富。
  她也不是没有弱点。抽象的理性思考,不是她的强项,遇见这类的挑战,她会有点发懵。她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强,抄写时她也有些马虎,常常会漏字。她的自我比较清醒,因此她比较注重和别人的比较,好胜心强,不甘人后。人人都有自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人去比较,与世无争是一种美德,争强好胜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老子说:“强行者有志。”当一个人立下远大志向为之而努力时,她需要一点不管不顾的劲儿。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她很快就要到立志的年龄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的一生,如同一粒花种子,发芽、生长,挺拔向上,很快枝繁叶茂,绚烂的绽放,但有花开,就有花谢,有出生,就有死亡。她刚经历了爷爷的离世,她与爷爷的感应很强烈,家里对她隐瞒了几天消息,但那两天她就觉得非常不舒服,生命之间的联结确实不可思议。人既然要死,那么为何要生呢?这是每个人到了人生一定阶段都必须要思索的问题。老子还讲过另外一句话:“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什么是永恒的生命?什么是我们投胎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大哉问。
  她的妈妈在农村,认识的字很少,没有什么文化,平日相隔千里,能给她的帮助很少,但她如此健康而有活力。她的状态可以给那些特别关切孩子教育的妈妈们某些启发。过度的关注和呵护,只会让孩子变得娇气,削弱了他们抵御风吹雨淋的能力。

 

孩子19: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他很聪慧,完全清楚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良善什么是凶恶。当他恬静的时候,他是温顺的,对人充满友善。但当他兴奋的时候,他喜欢用脏话和粗话来表示自己的成熟和强大,或者掩饰自己的不安,或者表现自己的机智。
  他的身体很瘦弱,但是很灵活。他无法做到在较长时间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身体里,他的目光经常是飘移不定的,总带着一点警觉,害怕受到某种伤害。他也无法让他的身体自然、坚定地迈步,以及做一个一个沉稳、有型的动作。要求他做有关身体的学习时,他总是不太情愿,四肢的动作是轻飘飘的,没有力量。所以,不仅是男孩,还有女孩都敢于对他施加武力,知道他不敢硬碰硬。何况他又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用言语去招惹别人。
  他喜欢历史上的英雄,容易被那些横刀立马、荡气回肠的战争故事吸引,也很被那些内在清明坚定的圣者的事迹所感动。他期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是极有想象力的,复述故事时会添上自己想像出来的许多细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的困惑是如何从现在开始迈上英雄之旅。
  他很乐意与人交往,但并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对此,他心中有些懊恼。不过,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别人轻视。他在别人心目中能否做到很有分量——对此他完全没有把握,因此,他的声音也是轻飘飘的,无法做到那些他心目中的英雄说话时那样掷地有声。令人欣慰的是,他开始尝试着这么去做,而且很努力。
  这个学期,他的书写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画画的品质也令人惊喜,他在制作主课本时非常专注和认真,英语戏剧课本的画也非常整洁和细腻,这些变化都让老师们很感动。当他的精神慢慢聚拢,专注于某项工作时,他的力量能得到充分显现。只是在某些课堂上,他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的身体过轻,腿和手臂的力量太弱,无法拽住他活跃的灵体。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古人会为这样的孩子物色一位武术教练,就像杨露蝉那样,从一个病弱的孩子成长为一代太极传人。他以前也学过太极拳,据说是一段很不愉快的经验,现在每天早上看着他做太极桩功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些难过,一个12岁的男孩子,怎么连一个基本的身形都没有确立起来?
  不过,他的手是巧的,在妈妈的帮助下,手工完成得很好,蜂蜡作品也很精致。精致对他而言并不难做到,他需要的是沉稳,更多与大地的联结。他需要的是干更多的农活儿,劈柴、担水、打铁,徒步翻山越岭,到江河里去游泳,他需要狼吞虎咽地吃饭。与艺术的学习相比较,这些意志力的学习对他而言更为重要。
  他的家人看上去朴实、勤俭,但对孩子是宠爱的,爸爸妈妈对他的关心很细腻,呵护有加。其实可以粗糙一些,他这个年龄需要的不是玩具和游戏,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

 

孩子20:
  这是一个可爱的、优秀的孩子!她的心中都是美好,从来不会想到去故意伤害别人,尽管她喜欢开玩笑,偶尔会把老师的鞋藏起来,偷偷地打你一下,或者有时候在家里发发脾气,耍耍小性子,但她真的不想伤害谁。
  从她对待动物的小心翼翼,就知道她是爱护弱小的,因此,她为了帮助好朋友,会对那些“臭”男生大打出手。她特别有正义感,她尊敬老师,乐于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虽然嘴上会习惯性的嘟噜几句,显得不情愿的样子,心里却是顺从的。在学校,从来没有看到她发小姐脾气,反而她更多的时候是躲在人群里,略显有点羞涩。
  她爱学习,因为她爱老师,爱她的好朋友,在学校的生活她是舒适的。她没有太多的烦恼,除了有时做数学题时会有些挠头,夸张地趴在桌上说我不懂。有些工作她会尽她最大的努力去做,而有些工作她会给自己放松要求,但会凑到老师跟前说一声:“我就这样了哈?我不管!”似乎在寻求一个确认。她总是这么活泼、调皮,很少见她神情黯淡、闷闷不乐的样子。
  在农场生活时,她热爱那里的工作,一点都不娇气。她的身体很有活力,在激烈的对抗性游戏中,她毫不畏惧,总是冲锋在前,那些自以为是的男生也未必是她的对手。她是直率的,没有细密的心思,因此有一种不管不顾的劲儿。冲杀在前,难免牺牲,她会有点遗憾,但乐意接受这个结果:为了整体,肯定要有人先牺牲,但是吸引并消耗了对方的重要兵力,做个先锋官阵亡了也值。她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她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很少见她一个人形单影只。
  她在绘画、书法、音乐、手工等方面都很有工作品质,但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她上课很少主动发言,朗诵诗歌和文章时她总是习惯性地低下头,声音很小。在戏剧表演时,她乐于找不那么重要的角色,最好台词只有一两句,太复杂了她可不干。

 

孩子21:
  这是一个内在秩序感很强的孩子,他受不了吵闹,他心里搞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总喜欢闹个不停呢?真受不了,他很无奈。
  他写字工整,画画也非常棒,他的内在是清明的,否则他的笔下无法做到秩序井然。他热爱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调动他内在的热情,除了受不了吵闹外,他还最受不了无聊。如果上课成了无聊的事,那就太可怕了。好在这里的学习还不算太无聊。因为他内在是清明的,所以他对老师和成年人的要求是高的,成人无法糊弄他,当身边的成人在给他布置任务时自己却是不确定的话,他马上能够感知到,他会生出沮丧。
  他的身体发展得很好,动作协调,身手敏捷。他很愿意参加农场的工作,干农活儿时,他没有任何抱怨。而且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不需要老师在旁边不停的叮咛。像其他男孩子一样,他也喜欢有关战争的一切,兵刃、武器、闯关,但这对他而言只是游戏,他希望生活是和平安定的。
  他对朋友的选择有些挑剔,性情相投对他很重要。和好朋友在一起时,他是开朗的,经常咧起嘴大笑。但平日他的笑容不多,他对周围的世界总抱持一种审慎的目光,他可不是那种浑小子。他喜欢理性思考,对探究这个世界的秩序有好奇。生活是混乱和有序并存的,对此,他还不能理解,他相信世界是充满着秩序感的。这种相信非常重要,许多成人已经失去了这种相信,他们在这个似乎混乱不堪的世界里随波逐流,不能把持自己。一个人清醒的入世,就是说当他面对一个复杂纷繁的世界时,他是不慌乱的,他会顺应某种秩序去行进。这种秩序不是人们头脑中建构出来的原则和理论,而是一种可以感知到的存在,我们看不见它,但它无处不在,因为有了它,每天被切割为白天和黑夜,四时也分明有序,万物相生相克。
  一个孩子,通过不断的学习成为一个大人,就是不断地感知这个伟大的秩序,然后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去显明它。由于他感知到了美,所以他去显明美;他感知到万物之间的和谐有序,因此他在人世间活出这种有序。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感知这个美妙的秩序,并在各种工作中显现出来,他的内在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个孩子正走在这条路上,因此,他会越来越有朝气,而不是过去常有的那种没精打采的模样。

 

三、我们要为孩子做些什么

 

  看了以上21个孩子的画像以及写给家长和给孩子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来思考,到了四年级我们要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学校的同事们、关切学校健康发展的家长们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这所学校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了孩子,我们如何更好地合作?
  这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与家长的约谈比较深入,到了下学期一开学,我们可以再继续这样的交流,然后到了学期末,我们再安排第二次约谈,回顾一下我们是否有成长。
  我们对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期待,但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他们健康而快乐。我们期待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自己就首先要做到,这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三年级主班老师  黄明雨
                                                  2012年6月2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6华德福期末展示&毕业典礼
《北欧神话》与华德福学校四年级主课浅析
明水问答集:华德福幼儿园都教什么—我们这样备课
新学期开始了,你家孩子的主课老师更换了吗?
一线教师痛斥:不看班的比看班的拿得还多,课后服务办得好才怪
好物 | 新学期来临,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感知力和学习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