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通:市民抱怨菜价涨 菜农又遇卖菜难,南通网-中国南通主流新闻资讯门户
南通:市民抱怨菜价涨 菜农又遇卖菜难
2011-05-03 07:30:56     来源: 南通网      前往论坛讨论

5月2日,海安县李堡镇光明村屈荣彬用5辆10吨卡车,将本村农民种植的马铃薯连夜运往徐州和山东市场。至此,他今年运出的马铃薯已超过500吨。“我做了20多年农民经纪人,像现在这样大规模长途运输还是头一回!”

菜价“过山车”

海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建有省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10多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入春以来菜价出现的“过山车”行情,堪称南通菜价“晴雨表”。

李堡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明介绍,当地蔬菜专业村种植的大宗蔬菜莴苣、马铃薯、包菜,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莴苣从每500克0.8元跌至0.08元,包菜每500克仅为0.02元。

海安蔬菜流通已与国际接轨,受日本地震影响,碘131放射性元素轻微污染传言不断,导致市场销路不畅。马铃薯价格下跌,则是气候干旱、“块头”偏小。

受伤的不仅仅是海安菜农。4月29日,踏访海门市正余镇余河休闲农庄蔬菜种植基地,只见占地160多亩的大棚内,西洋芹、萝卜、小青菜、莴笋、土豆等长势正旺,部分蔬菜已整理上市。

问起蔬菜的销售情况,基地负责人仇惠达显得迷茫:“去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以为今年会有个好收成,没想到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真不知何时能逆转啊?”

仇惠达说,一开始土豆批发价每500克2元,前两天是1.8元,29日跌到了1.5元、1.6元,基本保本;萝卜每500克0.1元,赚不到钱;芹菜市场上太多了,500克0.2元没人要,卷心菜也是500克0.2元,批不出去。


多重因素“跳水”

减少流通成本,挤压水分,加强菜农组织化程度,是海门市正余镇兴建蔬菜基地本意。仇惠达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基地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兴建的,本来也联系了多家外地经销商,照去年的行情稳赚。但现在汽、柴油猛涨,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外地经销商因为赚不到钱,很少上门。目前销售主要集中在包场、王浩等周边市场,自己有辆2吨位的小卡车,送海门东洲市场。市场还有很多山东等地来的蔬菜大户,蔬菜完全饱和,滞销难免。”

从市场供需看,菜价适当跌一跌也在情理之中。掘港镇天星村菜农马存山指着大棚内黄瓜、西红柿等郁郁葱葱的蔬菜说:“去年以来农副产品一个劲地涨,市民哪里吃得消!这几天大椒价格跌得比较厉害,从10块钱一公斤降到3块钱,幸好我是多品种种植,没在一棵树上吊死。”

海门市德胜镇俊丰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士浩分析:盲目跟帮种植,菜贱伤农。滞销的产品主要以叶菜类蔬菜为主,这些蔬菜一般都是去年同期行情较好,如每500克莴笋0.7元-1元、芹菜1元、大白菜0.7元-0.9元。不少农户从往年的3-5亩扩种到现在10-30亩,严重过剩。

受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蔬菜品种结构失衡。茄果类、瓜类劳动强度较高、用工量较多,叶菜类蔬菜投入少、易管理、用工相对较少,不少规模种植户纷纷转行。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草莓价格稳定,叶菜类蔬菜暴跌。

外省菜冲击、部分菜农惜售,也对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芹菜在南方上市,南通芹菜才拔节,待到本地芹菜上市时,河南等地的又开始涌向市场。前期菜价下降,不少菜农观望,让莴笋、芹菜、萝卜、大白菜等蔬菜留守在田间,但之后由于温度适宜,露地叶菜类蔬菜陆续上市,与大棚叶菜类蔬菜上市量叠加。张士浩说:“大棚莴笋前半个月前每500克0.5元,有些菜农未及时采收上市,目前又受露地莴笋严重冲击,赔了!”

“绿色通道”止损

海安县委书记章树山要求:所有服务部门打开“绿色通道”,让更多农民经纪人将新鲜蔬菜在第一时间运往各地市场。机关和镇干部必须到一线,为菜农送服务、送信息、送技术。

天鹅村是海安农场的蔬菜专业村,全村蔬菜面积3000亩。农场党委一方面将蔬菜销售市场从江、浙、沪,扩大到广东、福建、山东、安徽等地,一方面组织加工企业进行初、深加工。积极组织菜农迅速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大椒、茄子、小南瓜、冬瓜、西瓜的种植面积,也在实施中。

李堡镇光明村7千亩土地全部种植蔬菜,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千亩。村里组织200多名农民经纪人,将上市的马铃薯及其它蔬菜运往季节稍晚的山东、河南市场。村里同时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开动了1千多台深井泵打水抗旱,让马铃薯长成“大块头”。

海门农林部门启动蔬菜销售和价格摸底调查,拿出应对方案。农林局副局长陆耀平介绍,目前,借助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种植信息 “绿色通道”开通。农林局加强对主要蔬菜品种价格、销量监测,了解掌握各地主要蔬菜品种播种面积、长势、产量、采摘时间等情况,及时发布供需、价格信息,大力宣传种植效益较高的优良品种,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和市场流向。

多管齐下自救

“品种多、早上市”避险,如东掘港镇天星村菜农马存山有独到之处。“这几天大椒价格从每千克10块钱降到3块,幸好我种了黄瓜、西红柿等多品种,没在一棵树上吊死。”他种植的大椒正因为早上市,亩均卖到2000多元,眼下价格暴跌,他泰然处之:“照这个价格下去,反正不会亏。”他种植的10多亩大蒜,在春节前全部出售,亩收入1万元。

经纪人除了卖菜,还传递信息,助农自救。49岁的天星村民陈建忠原来做瓦工,后来改行种植蔬菜,已经成为村里第一大户:“我们村里的7名经纪人,都是富民的功臣,有了他们,蔬菜从来没有积压过。”他家有5亩大棚,还租了10亩。“蔬菜我们一摘上来,经纪人就在田边收走了,当场现金结算,买卖不要想一点心思。”

这几天最忙最苦的是经纪人。季群山夫妇拥有5辆货车,正常往上海、苏州运送蔬菜。夫妇每天凌晨1时就起床忙开了, 季群山电话联系,司机驾车分头到农户门上装新鲜蔬菜,妻子在门市部收购,每天忙到夜里10时许才休息,平均每天收运新鲜蔬菜20多吨。

季群山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说:“我们正常联系的菜农影响不大,我除了贩运,每天把市场蔬菜销售行情告诉菜农,提醒他们去年价格高的蔬菜,今年要少长。

“我们大力组织加工转化,扩大蔬菜用量。”陆耀平介绍,海门农林局协调中宝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基地强化合作,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

共建价格机制

共建菜价稳定机制,是农业主管部门、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努力的目标。如东扶海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张勤“过山车”前的淡定,缘自时刻防范价格变动的警觉。

该合作社负责1万多亩蔬菜种植、技术辅导和销售。她说:“防范菜价大起大落,功夫在平时。我们要求内销户、出口加工外商每天搜集反馈市场供求信息,合作社及时转达到菜农,以防万一。”她介绍,扶海蔬菜合作社指导菜农一半种植高效益的出口蔬菜,一半种植内销蔬菜,即使遇到内销不赚钱的年份,菜农损失也不多。

控“大路货”蔬菜种植,扩特色种植,建立果菜价格联动补偿机制,海门先行一步。近年来,海门大棚草莓面积迅猛发展,目前栽培面积已超过万亩,较3年前翻番,农林部门不断更新草莓品种,以红颊草莓品种逐渐取代丰香草莓,始终保持高效种植,目前亩产平均近万元。

如何应对下一个菜价“波峰”,怎样避免菜农再次受损?市农委主任朱瑞琴表示,在完善蔬菜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要把重点放在产销对接上。农委将发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等长效机制作用,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企业等,与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 政府还将考虑对种植蔬菜优良品种进行补贴,调动广大菜农种植优势品种的积极性,为蔬菜生产持续稳定、高效打基础,以保障菜农和消费者实现“双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杂谈]天涯观察第143期:菜价暴跌,该如何发起“卷心菜革命”?
董浜曹家桥蔬菜为何少波动
蔬菜伤人:批发商称菜价高主因高房价
应对山东菜价全面走低多方火速诊脉出招救市——中国食品报网
目前我市菜价暴跌,菜农普遍减收
价格一路下滑,菜农,你准备退出“江湖”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