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天的房子谁来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2012年02月03日   【字体: 】
5060员工占多数    记者采访时发现,出征的人群里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员工。这些年龄段的员工,也因体力等原因逐渐退出外出打工队伍。记者曾经和53岁的泥工梁健交流过。他说,他来自如东,26岁开始做泥工,仅在某公司就干了15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当时学门手艺就是指望能养家糊口。据悉,目前,本地人从事建筑的工人中50岁左右的员工约占一半。其余的也是在40至45岁之间。
本地年轻员工的减少,带来了施工人员的缺乏。近几年来,我市很多建筑企业都是从外市甚至外省招收建筑劳务人员。每年出征的16万建筑铁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些“雇佣军”,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施工强度嫌大
据悉,目前,建筑施工的各工种年收入都不错,有的工作达到了每天250元,年平均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但尽管建筑工人的年收入不断上涨,依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行业。
缘何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呢?据了解,工作时间相对长是一个原因。据悉,在建筑工地一天干8小时几乎很少见,一般都在10小时左右,有时为了抢工期,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至14小时。说起建筑工人就是“苦脏累”的代名词。有的建筑企业安全设施不是很全,工人每天工作提心吊胆,人身安全难以保证。
另一原因是难以照顾家里。市区某建筑工地从事钢筋工的徐师傅说,小孩上初中了,老娘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家里的担子全压在老婆一个人身上。在外虽然挣到了一些钱,但是家里一点都照顾不到了。因此,从前年开始在本地干了。
建筑企业要加快转型
据悉,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在工厂里挣近2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愿意到建筑工地去。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建筑施工条件不是很好。徐师傅说,将来我也不会让儿子做建筑工人,在企业里打工,宁愿工资少一点,也不想挣苦累的钱。
对于建筑工后继无人的情况,大多数建筑企业表示担心和无奈。1月30日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拼人力、拼消耗”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在人才匮乏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组织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墙材、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建筑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据悉,针对建筑工人日趋短缺的现状,一些企业率先开始改革现场施工模式。目前我市的中南集团、龙信集团已着手工厂化生产和预制混凝土施工的研究。还有一些企业不断改善一线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工价也逐年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都逐渐开始办理,可以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
经济 视角
春节过后,很多建筑企业都在筹备出征,新的一年拼搏又要开始。然而记者通过对几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解,发现建筑施工人员越来越缺乏,尤其年轻人不愿涉足建筑行业,建筑工人青黄不接,让很多建筑企业老总十分头疼——
明天的房子谁来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费立强
为何工地有60岁的农民工?年轻人不愿进工地,以后谁建高楼大厦
给自己建房子
建筑工地几乎看不到施工工人,竟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工作12年(76)此生注定颠沛流离
VR工地施工培训,远离建筑安全事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