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杯茶,在哈萨克族的毡房里

42.45° N, 86.37° E

请输入图片描述

乌鲁木齐

从乌鲁木齐去往哈萨克牧民家里,那扎尔先生又给我引荐了两位哈萨克很有学问的前辈,白山先生和吾兰先生。三位前辈都是精通汉哈文化,并且历经沧桑的老人。聊起世事很老到,而且话锋中藏着不少真知灼见。

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牧民已经按照那扎尔事先的交代一切准备就绪,进入大帐,白山先生就率先跟我说,这个毡房不是传统游牧民的毡房样式,传统游牧民的毡房是不用一颗钉子,活动式,可拆卸折叠。而且,哈萨克的毡房不等于蒙古包。这几年,白山先生见过不少从内陆来的游客,大家都说要到这个哈萨克村子里去看看蒙古包,他对于这样的要求“隐忍”很久了。这种文化认知的错位要是搁在心胸狭隘的人那里,完全可能上升到民族问题上来和你探讨。但白山先生很包容,只是他觉得我既然是来了解哈萨克文化的,才多嘴向我提了一句。

请输入图片描述

哈萨克族传统毡房(拍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曾经,游牧状态下的哈萨克活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本质上他们与蒙古族就存在着斩不断的关系。在他们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成吉思汗的基因。不过,民族学家有民族学家的视角,这些问题都是酒后的谈资。在很多问题上,三位先生都能举轻若重,收放自如。吾兰先生说,汉人习惯了种地,思维习惯是块状的,是“田”字思维。这和游牧状态下的人是两种视野和心胸。他的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其实想想也是,我的父辈们守着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就这样过了一生。即便是在经济条件好转之后,大家能够出行,也都是结伴出去,到了目的地拍个照,就无所事事了。他们始终不知道远方对于他们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游牧状态下的百姓就完全不一样了,见闻、姻亲以及思维方式全部是开放式的,天涯也不过是快马加鞭下的咫尺之间。

请输入图片描述

哈萨克毡房里的手抓肉

相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白山先生的见解更具体。毡房的主人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白山先生就开始就这盘羊肉跟我聊起来了。在哈萨克人的餐桌上,来了贵宾就要上手抓羊肉,他们的羊肉是用锋利的小刀顺着羊骨头剔出来的。他们不会简单粗暴的用砍刀将骨头砍断,剔出来的骨头,每一块都有不一样的名字和寓意。手抓肉的不同场合,也就会上不同的部位。贵宾到访,羊胯骨和羊排是最隆重的部位。手抓肉上来以后,主人家一般会把小刀递给尊贵的客人,由他来分食。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分割手抓肉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分食手抓肉

白山先生将刀递给我,我示意他我还不会操作,便由他代劳。他拿起羊胯骨就开始割肉,第一块递给了我,然后挨着顺序每人一块。之后主人家上来,熟练的将一根胯骨剔得干干净净。一盘肉摆在那里,肥瘦相间,还加有洋葱之类的佐料。草原上的洋葱特别甜,刺激性不是特别强,爽脆感和肉夹杂在一起,入口之后嚼起来非常舒服。

请输入图片描述

真的用手抓

正吃着肉,这家女主人开始上茶了。只见她拎了一把大茶壶进来,坐在毡房的案子前。她把茶碗一一摆开,然后端起一个碗,在一个铁盆里舀了一勺子奶皮。之后将碗放在大茶壶的壶嘴处,左手执壶,右手拿出一个滤网,开始向碗里倒茶水。这是哈萨克的一种品饮方式,与熬煮的奶茶不一样,奶皮在碗里慢慢被茶汤稀释。茶汤的涩感与奶的柔润还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一口下去,两种极端的味觉感受都存在,然后在口腔里慢慢融合。在咽下去那一刻,奶茶汤的协调度达到了极致。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浪费。一般熬煮的奶茶一次性喝不完,很容易馊掉。这种品饮法,奶皮在盆里随着空气的蒸发慢慢凝结,茶汤就在茶壶里冷热无碍。要喝的时候,将茶汤放灶上热一热,喝多少调制多少,很适合牧民的劳动日常。

主人家给我们每人都斟上了奶茶之后,白山先生开始讲了。他说,在哈萨克牧民家里做客,茶是表达尊敬的最重要方式。你到一个牧民家里,如果这家人没有给你上茶,那么一切归零,刚才上的羊胯骨所蕴含的情分也直接归零。

请输入图片描述

向茶碗里舀奶皮子

请输入图片描述

倒茶汤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主客之间的传递

草原上,羊肉易得茶难得,把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待客,就是一种情分的表达。这个时候,吾兰先生掏出了他带来的一瓶酒。这瓶酒是前两天他女儿结婚的喜酒,那扎尔特意交代,让他带一瓶大家伙儿沾沾喜气。一杯酒下去,吾兰先生也开始发言了。他说哈萨克牧民是最早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也可以说是最早进入社会主义状态的。我以为他指的是哈萨克斯坦以前是苏联的成员国,但他要表达的并不是这个。他说,过去牧民根本没有钱的概念,你在牧区,到了那家只要进了门主人家就会好吃好招待。牧民日常里准备了很多茶、食物都是拿来待客的。所以,你不用带一分钱可以走遍牧区。但现在不行了,这些老传统正在丢失。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三杯两盏烈酒

那应该是草原上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时代,草原文明没有太多连篇累牍的文献,但是多史诗,多吟游诗。在那些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来自《诗经》的味道。蓝天白云下,在和煦的清风里进入微醺状态,茶与酒,牧羊与马匹,蓝天与白云,那种交融,那种对灵感阀门的刺激。诗人和哲学家就是这样天然生成的,他们吟唱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和获得人的掌声。而是在那种独有状态下试图与星空日月独自对白。在中原的众多诗人里,只有李白具有这样的气质,但据考证,李白也拥有草原血统。中国诗歌鼎盛的时代是大唐,而大唐统治者也拥有草原血统。诗的灵魂还是属于草原!格律、平仄乃至近体诗所有的规则,都是农耕区的士大夫后来才总结出来的。农耕区的认知方式就是“田”字思维,要有边界,要有泾渭,要有田埂,要有长城,要有约定俗成的意象···

请输入图片描述

牧民炒制的干粮,现在压缩饼干多用的配方

请输入图片描述

炒麦子,小麦的最原始吃法

我特别喜欢吃哈萨克牧民炒制的干粮,草原上高热量的粮食,与酥油、白糖以及其它的一些香料炒在一起,吃起来特别香。这种干粮,在游牧时代特别实用,一个人背一马肠子,千里的路程骑着马就去了。所以那时候农耕区的很多人不理解,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游牧者,是如何游弋过来的。那干粮,相当于现在的军用压缩饼干。每年游牧区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都会骑着马,拿着弯刀,越过长城来农耕区收割粮食。农耕区对这种劫掠大为恼火,统治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游牧部族于中原其实也不仅仅只有破坏,他们在游弋中加强了中原对于西北以西的认知。从作物上讲,我们现在餐桌上的很多主食就来自西北以西的地方。例如小麦,哈萨克的餐桌上还保留着小麦最原始的吃法,直接将麦粒炒了吃。这种吃法保留着麦子的原香,而中原地区将麦粒磨成面粉,在餐桌上千变万化,很多都吃不出麦子的味道了。这种现象和茶也很相似,中原地区的清饮就讲究保留茶叶的原乡,而游牧区将茶叶与奶与各种调味品搭配,也可谓是千变万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过程其实就叫民族融合史。

我们的融合其实就在一箪食一瓢饮里面,当我手捧奶茶碗,嚼着香脆的干粮时,感觉心里的那道篱笆已经拆除了。而当他们在捧起一杯茶,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骤然之间也感觉有了一个结实的,可以避风挡雨的温馨小屋。

请输入图片描述

哈萨克牧民的餐桌

请输入图片描述

重走万里茶路,探寻行者精神

活动执行及负责人:洪漠如

联系电话:150-1000-9114

联络微信:h1095493837

茶路行者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接下来您可以在:

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雁门关、大同、祁县、太原、北京、承德、武汉、长沙

与他约茶!(图文:洪漠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毡房
在新疆,如何区分哈萨克毡房和蒙古包?
西行漫拍07:彪悍的哈萨克(拍照)
哈萨克民居
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
哈萨克族草原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