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碗奶茶里,有蒙古人的乡愁

内蒙古巴彦淖尔

我一直不解,蒙古草原的音乐为什么总是带着浓郁的乡愁。而且那种乡愁和中原地区很不一样,中原地区的乡愁会带着非常醒目的意象,一棵树,一座建筑,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草原的乡愁感觉要抽象很多,找不到那么多明确的意象,但草原歌手一开口,透过旋律,你都能感觉到那种乡愁的浓度,很容易就醉了!

莫尼山下的牧场

生活在牧区,逐水草而居,四季轮回里,草原上处处为家。爷爷放牧的草原,父亲放牧的草原,自己放牧的草原有可能相距千里万里。夜幕黄昏,毡房的方向就是家。千里万里的距离,在走进毡房的那一霎,阿妈煮的奶茶,妻子煮的奶茶,记忆与现实的重叠,木碗中热气腾腾的醇香就是家。

牧场里的小羊羔

蒙古人煮奶茶是一场源自生活的仪式,静谧的草原上,日复一日的撬茶烧水,挤奶煮茶,犹如月色下的潮汐,敲打着牧人的深夜清梦。草原女人,在一碗碗奶茶里熬尽了光阴,也在一碗碗奶茶里,给世人留下了多情、善良又无私的印象。草原阿妈,心里总是充满着朴实的爱。

草原儿女的一生都浸泡在奶茶里,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新出生的婴儿在未满周岁之前不能剔胎发。在满周岁之际,将办周岁宴,在周岁宴上,家长会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孩子剔胎发,同时会给这位长辈献“德吉”(德吉就是最尊贵的礼物,排在所有礼物的第一位),用的就是茶。这时候前来祝贺的亲友也会带上砖茶作为祝福的礼物,在剃发仪式结束之后,长辈就会给这个孩子尝奶茶。

草原敖包上的经文

这种仪式有点类似于内陆的周岁开荤,也是一个人从婴孩到儿童的成长节点。从那一刻开始,有关奶茶的味觉记忆就已经深深烙在了草原儿女的心底。草原姑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阿妈学着熬奶茶了,那是成长之路上的一项必备技能。在出嫁前,娘家人知道以后她很难再喝到娘家的奶茶,于是会招呼亲朋好友到毡房里再隆重的熬煮一次奶茶。他们用这种充满生活化的仪式来向大家宣告,姑娘要出嫁了,因此很多人把这一场邀约叫做“请吃姑娘茶”。

草原上的铜制茶具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需要时常挪动毡房,因此草原上的茶具很少用那种易碎的材质。运用得最多的是木器或者金属茶器。草原上的金属茶器都非常大,我原以为是因为蒙古人好客,需要准备分量足够的奶茶才能招呼好客人。后来苏日古噶告诉我说,草原上风大,大茶壶装满水放在毡房外面不会被风吹倒。草原上器物的选择与安排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没有太多世故拘泥。

草原上的僧帽型大茶具

草原上的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喝茶,他们会把早上的第一碗奶茶洒向蒙古包周围,表达对大地神灵的敬意。与蒙古人交朋友,聊到深情处,总会感叹有点想谁谁谁煮的奶茶了。那是对爱的另一种含蓄表达,把贯穿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做到令人称赞,那里面本就已经藏着要如亲人一样一生相伴的隐喻。

在呼格吉勒家毡房里喝奶茶

奶茶是草原上最温柔的表达,与蒙古汉子的刚猛彪悍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调剂。强壮和肌肉是为了适应草原的生存法则,但温柔是每个人的灵魂都需要的栖息地。苏日古噶告诉我,她在一个蒙古文献中读到,当年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就带着茶,茶是这支劲旅的军备物资,士兵和指挥官靠喝奶茶解乏,煮完的茶叶渣还可以用来喂马。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在无形之中也成了茶这种生活方式的传播者。

与呼格吉勒一家聊草原奶茶

抵达草原,住在蒙古包里,蓝天、白云,绿草构建的纯色调衬托着草原人思维的纯粹。夜里,大家都围坐在毡房里。蒙古馓子,奶豆腐,酥油,还有刚刚煮好的奶茶都端上了桌。主人家叫呼格吉勒,他与妻子孟根塔娜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阿茹日今年上中学,小女儿娜日乐才上小学。他们是典型的牧区人家,在城市的郊区,有自家的畜牧场,冬天将牧羊赶到畜牧场过冬,夏天又将牧羊赶往莫尼山深处的草场。从郊区朝着莫尼山方向前行,一路上会经过他们家的三个牧场驻地,穿过莫尼山,在靠近中旗的草原上,就是他们的夏季牧场。

呼格吉勒的小女儿娜日乐讲她们学校的老师教她熬奶茶

去他们家的夏季牧场没有路,只能骑马。在进入那片草原的时候,信号越来越弱,很多常年住在里面的老人一句汉语都听不懂,和他们打招呼只能像他们一样,咧着嘴傻笑。草原上用来煮奶茶的茶叶非常丰富,一般牧民都是用普通的砖茶。我们熟悉茶叶产区,知道砖茶也分不同产地和不同种类,但在很多牧民眼里都大同小异。砖茶投茶量依人数而定,煮茶的器物很大,将砖茶用刀斧之类的硬物一撬就丢锅里煮起来了。苏日古噶对我说,以前草原奶茶,一般牧民喝的是砖茶,蒙古贵族喝的是一种“木墩茶”。一开始我没听明白什么是“木墩茶”,苏日古噶用手比划,描述了半天。我听她说那个茶有蔑篓,像树干,直挺挺的。于是悄悄从行李里拿出了我随身带的那支百两茶。她看到这个茶的时候兴奋的说:“对,就是这个!”

苏日古噶带我去超市选砖茶

过去因为身份等级森严,所以“木墩茶”的受众非常小。当然,“木墩茶”也只是老百姓对这个茶的称呼。根据苏日古噶的考证,“木墩茶”之所以没有进入牧区的寻常百姓家,除了等级还有就是价格。早年间,草原上没有货币的概念,和牧民做生意都是换成羊。在茶路阻断的时候出现过一块砖茶换一头羊的记录,那一支“木墩茶”的价值就更高了。回头想想也是,黄金白银甚至是纸币,对于牧区而言不能吃不能喝,在游牧迁徙中纯属累赘。在牧区做生意的旅蒙商就是靠着这种牧民对货币交易的认知空白经营起了一个个暴利项目。但一般情况下,牧民不觉得那是盘剥,毕竟人家大老远的给自己送来了茶。这种不对等的交易在解放后就结束了,在社会主义信仰下,保障牧区供给成了一个国家任务。如今,牧民饮用的砖茶价格都不高,“木墩茶”也变化成了花砖茶的形式进入牧区的寻常百姓家。

草原牧民的毡房

在草原上,不管茶如何变化,它是来自湖北还是来自安化。在春秋轮回的季节里,进驻冬夏之间不同的牧场,莫尼山内外,冷暖人生里,不管你身在何方,此刻只要坐进了毡房,喝上了奶茶,那就是家了。草原儿女,游历天涯,思乡的时候,也就只需要喝一碗蒙古奶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草原美食 | 奶茶飘香化乡愁
蒙古奶茶
内蒙古饮食文化和特色食物
喀纳斯民俗风情园,不仅有烧烤歌舞表演,还可露宿,数星星
在伊犁:草原冬雪|张惜妍
内蒙古呼伦贝尔特产---蒙古奶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