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贴 – 冬病夏治

​导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夏季养生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中药通过穴位敷贴达到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最好方法。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充足,机体阳气旺盛,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三伏贴”采用天然中草药,以气相应,以味相感,以中药直接敷贴于相应穴位,从而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什么是“敷贴疗法”?

“贴敷疗法”为天灸的一种,正是基于“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中医理论,秉承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的思想而产生的,具有疏通经络,拔毒导痰的功效,可通过穴位刺激,平衡体内脏腑阴阳、调节神经体液,改变身体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国旧历节气的“三伏”的三天、“三九”的三天通过皮肤给药的途径,在相关穴位上进行治疗。每伏只做一次,成人大约8一10小时,儿童1-3小时,自行取下,可选择每伏的任何一天。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为何要在“三伏”进行穴位贴敷呢?

这是因为夏季三伏天,正是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时,人体皮毛处于开泄状态;应用辛温化痰走串的药物,如甘遂、延胡索、麝香、细辛、姜汁等,贴敷到人体的相应穴位,形成特定的刺激,以疏通经络,达到驱除体内寒痰,拔病外出,扶正固本,补益人体阳气的目的,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预防呼吸道疾病、虚证及痛症之功效。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骨科疾病:寒湿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五官科疾病: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鼻窦炎等

妇科疾病: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经行泄泻等

儿科疾病:小儿易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消化不良、遗尿等

其他:免疫力低下,畏寒等

贴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贴敷后一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这是正常反应,请患者不要紧张。

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斑痕皮肤和以往贴敷中敷药处易出现大水泡的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记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严禁抓挠,水泡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如水泡比较大,建议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敷贴治疗或对药物做适当调整。

用药时间:一般成人6-10小时,儿童2-6小时,皮肤敏感者可减少贴敷时间。

敷药当天禁食辛辣、寒凉、刺激性及海鲜、牛羊肉、鸡肉、香菜、韭菜等食物。

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贴敷前需清洁皮肤,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发热、吐衄者、孕妇勿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贴药后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取药贴时,请用温水湿敷后轻轻揭下。

贴三伏贴五大注意

三伏天是人体毛孔开放程度最高的时节,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所贴药物最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生病的地方,从而减轻发病程度。那么,三伏贴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贴敷期间要忌口。

贴三伏贴前要做好准备。首先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1—2个星期,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

贴敷时最好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

贴药期间当晚不宜洗澡,不要贪凉饮冷,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此外,还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2.贴敷后皮肤变红属正常。

很多人贴敷后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

此外,有的患者会皮肤泛红,敏感性皮肤的人还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专家指出,这都属于正常,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如穴位上皮肤起泡,效果会

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泡,应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以在创面外围涂些碘附或来医院处理。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就诊。

3.遵守“三年之约”。

但凡贴上三伏贴,就是一个“三年之约”。特别是老年患者,起码要坚持三年(3年为一疗程)以上,才有明显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患者因为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继续治疗。专家提醒,冬病夏治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千万不要期望一贴下去就能取得显著效果。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错过三伏

中某一伏治疗的患者,可以在下一伏的头一天开始继续贴敷,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同时应该正确看待冬病夏治的作用。冬病夏治只是中医综合治疗的一方面,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慢性疾病患者,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地减药或停药。

4.孩子贴敷得先问诊。

除了老人,孩子也是三伏贴的主力军。相对成人来说,孩子由于脏器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疗效更佳。

不过,由于孩子皮肤娇嫩,是否能贴敷,家长务必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呼吸科、中医科或针灸科问诊,由医生来判断,切不可随意贴敷。

一般来说,孩子贴三伏贴切忌时间过长,只能贴0.5—2小时,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

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孩子,也要和医生沟通,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

家长需密切观察贴药后孩子的表情及贴敷部位皮肤的变化,最好半小时查看一次。同时要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如果只是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如果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三伏贴注意事项”拍了拍你
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天灸)
解秘中医防病: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助力未病防治!
三伏天来了,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